三国:我摊牌了,我是曹操 第369章

作者:年年有钱

刘备大袖一甩,大手一挥,为了展现出自己仅有的阔气与牌面,几番吩咐,让手下把府衙好生打点了一番。

赵云默默点头,迈步出门,迅速的布置起了府边防备事宜。

话虽如此…半柱香之后,整个新野县城的府衙里便没有了人影。

灯火通明的小房子外更是关张二人亲自把门,在外面则是赵云率领着府兵严防死守着一切可能的危险。

只因为刘备从徐庶刚才那一面,就看出来徐庶处境如何了。

满屋的尘土都因徐庶扑打衣衫造成,为此,徐庶还向刘备请罪:

“庶来的匆忙,也未携心意,倒是揽来了一身的风尘,还望皇叔海涵…”

徐庶恭敬的向刘备躬身,刘备高兴还来不及,哪里会责怪徐庶?

“哪里的话!元直能来,就已经是心诚所致,再说这些风凉话,可别怪我生气了!”

“呵呵呵…”

到这里,徐庶终于算是放下了自己端着的姿态,也算是放下了心里的一块石头。

若是刘备也不给他好脸色,他或许真的会相当失望。

他大名鼎鼎的徐元直为什么会在这开春之际迢迢而来?

一切都要从荆州刺史刘表那里寻找原因。

——

“刘表此人多疑无决,实为无能…荆州再这样下去,恐怕只会成为曹操南下的第一块鱼肉…”

“况我家中老母年事已高,再也经不起舟车劳顿,与其难逃,不如在此地与那曹贼决一死战!”

徐庶吃不下饭,巴拉巴拉的跟刘备说了一大串自己的难处,最终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皇叔,你我相识多年,庶钦佩皇叔的为人,也敬仰皇叔的德行,若皇叔不嫌弃,这声主公…”

“元直!元直!你我之间怎还需如此客气…你可不知道,我为这一天等了多久!”

“有元直助我,匡扶汉室指日可待…指日可待啊!”

徐庶委屈巴巴的说着,像他这样的名士,向来追求的也是一个名声,忠君而不事二主,这也是横亘在徐庶心中的一道坎。

可是家中老母…他又怎能放下?跟着刘表看不到未来,反倒是一直对他信赖有加的刘备则让他抓住了最后的机会。

只是没想到,刘备的反应比他还剧烈。

刘备都快哭了——是真的快哭了。

鬼知道他这么多年窝在新野到底受了多少憋屈,遥想他还是刘豫州的时候…

鬼知道曹操为何每次都能像是如有神助一般逢凶化吉——莫不是曹操也遇到了什么经世之才,总能给他出谋划策?

——

远在邺城,正在加紧扩大羊毛衫生产的易小天忽的打了一个打喷嚏。

“先生,莫非您也染了风寒不成?”

甄洛远远听到,便过来查探,易小天则是抖了抖身子,有些奇怪。

“不会吧?”

他掀开自己的一层羊毛衫,然后又掀开了一层羊毛衫,然后又……

“在我们老家,有一种风俗,就是一旦被人思念的话…就会打喷嚏。”

“啊…”

甄洛被易小天这么一问,突然小脸一红,不说话了。

——

荆州,新野城。

总之,寄人篱下,又处处受制于人,手下空有良将,无兵无马无良策,看着曹操那样火速的发展,他心里痒啊,刺挠啊…

终于来了——徐元直就是他要等的人。

这夜就听一个大男人隔三差五就在屋中鬼叫连篇,若非关张等人知晓屋里究竟是谁,恐怕真的会生出一些不一样的想法来。

但事实就是,刘备好起来了。

他觉得自己终于能挺起胸膛来了。

——

酒过三巡,话匣子自然都打开了。

刘备在那痛斥曹操的各种恶行,什么烧杀抢掠什么坑杀降兵,等等等等,只要能说的都被刘备数落了一个遍。

在他看来,曹操这个和他同出与乱世之人,明明路数相近,可偏偏曹操越走越高,他刘备越走越窝囊,凭什么?

徐庶当然明白刘备的委屈,好生安抚刘备之后,不光表明了中心,还帮刘备即刻点出了当下局势的关键:

“若只是曹操,主公尚有迂回之策…”

徐庶的话说白了,就是告诉刘备,他们打不过还能跑,还能靠荆州水路复杂跟曹操周旋,可剩下的…

“主公可知曹操如虎添翼,是何人为他铺了路?”

徐庶话锋一转,突然说起了曹操背后的人。

刘备思来想去,忽然想到了一个传言。

北境有名为有间山庄的宝地,山庄之主是一名不出仕的隐世奇才,有人说曹操每每能够逢凶化吉便是靠着此人的妙计,莫非…

“那位有间山庄的易庄主?”

“正是。”

徐庶点头。

“可此人…还能比元直你更加出众不成?”

刘备哈哈大笑,笑着拍了拍徐庶的肩膀,却没有意识到徐庶肩膀相当僵硬。

刘备怎么会在徐庶面前贬低他?当即便提出了疑问,但总归,刘备是不太信一个所谓的隐士能对天下大局造成那么大影响的。

只是没想到徐庶笑了,笑的颇为尴尬:

“主公,我实话与您说,我不如他…所以接下来若是曹操南下,我们必须出其不意,若是按部就班的抵御曹军,我们是毫无胜算的。”

徐庶说的平淡,但却让刘备心都碎了。

他一开始还以为徐庶是说笑,但听到徐庶那句“毫无胜算”的时候——

刘备的笑,僵住了,他知道对方根本不是在开玩笑了。

只是出其不意…又要怎样才能让曹操都措手不及呢?

……

……

第四百四十五章 拐了嘴的水镜,失了魂的卧龙

同样的,在刘备与徐元直终于遇到了那个对的他时——

襄阳城城西十余里的隆中之地,一处烟云缭绕的小农庄里,来了一位客人。

此人虽看起来已经身至不惑之年,但从他那挺拔的身姿与儒雅的行为来看,与那农庄之中的庄稼人还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过,随着他边走边招呼着路旁的农人,大家也殷切的回答着他,看得出他其实不难相处。

是的,隆中之地哪还有人不认识水镜先生司马德操的?

司马徽轻车熟路,沿着小道寻到了一处小院,而他此行的目的便在这里。

“阿铭,你又瞌睡,若是让你家先生看到了,可是要被说道的。”

小书童侧倚着柴门摇摇欲坠,司马徽看着唇红齿白的小书童调笑了几句,并无责备之意。

被称作阿铭的小书童揉了揉眼睛,终于看清了面前的来人,于是笑着对司马徽说道:

“才不会呢,我家先生今日说您必定会来,阿铭不过是等的久了,有些累了,您还是快快去见先生吧!”

阿铭吐了吐舌头,便推开柴门,跑进了侧房,而司马徽则是有些惊讶。

那人竟然提前知道他要来拜访,莫不是也得到了一些北面的消息?

说着,司马徽也轻轻推开了柴门,临了进屋,还特地再帮忙插上,这慢悠悠又不失礼数的行为举止,也算是司马徽的标志之一了。

只是还没落脚,就听屋中睡榻上传来了一个年轻人慵懒又惬意的声音:

“德操,你可比我预想的要晚了那么些许哦…”

司马徽走至里屋,一脸笑意地耸了耸肩,望着面前这个仪表堂堂,颇有几分风流倜傥的年轻人,说道:

“怎么?你诸葛卧龙连我什么时候到这里都能算的到?”

诸葛卧龙——

面前这个侧卧在床榻上的年轻人,便是诸葛卧龙,虽说在北地无名,在这荆襄之地,尤其是在颍川才俊之中,被司马徽称赞过,又被徐庶回回提起的人,你想不出名都难。

“卧龙凤雏”,诸葛亮,以及如今已被前军大都督周瑜拜为功曹的庞统。

只是…无论怎么看,除了司马徽这么一批能够时常见到诸葛亮与庞统的名士之外,他人对这两人都只是道听途说…哦不,庞统已有官职,而这个诸葛亮却迟迟连功名都没有。

他多少都有些让人闲话,用后世的话来说,诸葛亮似乎全是吹出来的。

但我们的水镜先生自然知道诸葛亮是有大才的,而他前日在得到了北境的传闻之后,这不,挑着好时候,便要来找诸葛亮好好言论一番。

“那倒不至于,不过是合理的分析一下罢了。”

诸葛亮终于悠悠的睁开了眼睛,翻身便下了床。

一下床便能看出诸葛亮的身材不错,身高少说也有八尺,再加上他时刻纶巾羽扇不离手,活脱脱一名农家公子爷的形象便出现在眼前。

只不过诸葛亮并没有那个梳洗打扮的闲心。

他说久等司马徽,那就是他有要事要与司马徽议论一番。

——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诸葛亮这一介农夫还没有那么大的能耐,他能得到的大部分颇为机密的信息,有大半都是出自眼前的水镜先生。

——

温一壶清酒,书童寻来几碟小菜,挑起烛火,天色渐晚,两人也真正开始了这一次的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