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第500章

作者:朱大秃子

“这每到一个西域皇族,兄台我都过来看了看.

就没有瘦子,一个一个吃的都是肥头大耳.”

“这兄台就不懂了吧,吃的越胖,这脑子就越笨,脑子越笨呢,那就得被咱们大唐抓回来.”

“听说那于阗国可是富得,咱们的大军在他皇宫里面的宝库中,可是搜到了不少金银财宝.”

“要说那几个小国也是运气好,就拔在西域的关卡,往来的商队都得给他们交钱,要不说怎么富得流油呢.”

“富得流油就吃的像猪,吃的像猪就得被咱们大唐的人抓回来.

现在那于阗国也是咱们大唐的地盘了,以后这些钱大唐的了.

到时候这商队交了钱都会给咱们这些............长安的百姓发下来.”

“兄台可不能胡说啊,这国之税收乃是国家大事,怎么可能直接发到你手上呢”

“唉呀,你这就不懂了吧我有个亲戚在中书省做小吏,说是太子殿下有个提议,叫什么基础建设.

就是给咱们长安的人修桥铺路盖房子,还是免费的,你说这不是好事吗”

“这是好事啊!可是这听起来怎么有点像道听途说呀.

这哪朝哪代也没有说给咱们普通百姓盖房子的,你说修路建桥这我倒是............相信,盖房子听起来就不是那么可信.”

“唉!你这个人,跟你说实话你都不信.

我那个亲戚说了,说是这是太子殿下的提议,说是要盖什么筒子楼.

反正就是好几层高的,咱们一层住一层,就是给咱们长安城没有房子的百姓盖的.”

“啊盖一层住一层那岂不是咱们头顶上和脚底下都有人住了”

“没错,就是这样.

这也不算啥新鲜事,我听我那河北的亲戚说,河北好多工坊都盖的这些............筒子楼.

头顶上也有人住,脚底下也有人住.

大家都住一栋楼里面.”

“这大家都住一块儿,这有些不方便吧”

“有什么不方便的现在长安城好多地方还住大通铺呢,再怎么说这也是单间啊.”

“要这么说的话,这太子殿下可真是为咱们百姓干了一件好事啊.”

“那可不是嘛,太子殿下说了,朝廷作坊这赚了不少钱,就得把这钱用到咱们百姓身上.

如果这些钱堆在钱库里面,不用到最后指不定又被谁给拿走了.”

“没错,到最后说不定就被那些贪官拿走了,还不如给咱们百姓干点实事呢.”

长安城的百姓归根结底对那些战场厮杀不感兴趣,然后最后聊的也是自己家的家事.

朝廷出钱给百姓盖房子,这可是闻所未闻.

此前也就遇到大灾之年,好心的朝廷他会盖那么几间窝棚,给大家有片瓦遮头.

可是现在长安城风调雨顺,百姓也算吃得饱肚子,这个时候朝廷还愿意给百姓们盖房子,这可真是千年一遇.

百姓们奔走相告,大家也不知道到底是真是假,但是张按:成已经传遍了.

此时所有人都盯着朝廷的一举一动,而中书省的房玄龄现在的确在筹划这个事情.

户部拨钱,要在曲江池畔建一个大型生活区,其实这个名词还是太子殿下想出来的.

说是长安城现在越来越繁华,进城做工的人也越来越多,可是这些人根基不在长安,每天要么是躲在店铺角落里面睡觉,要么就是随便找个犄角旮旯睡觉.

长此以往,这对长安城的安全是个极大的隐患.

而且这么多外来务工人员进到京城,如果不妥善管理的话,那肯定是后患无穷.

所以把这些人聚到一块,也算是便于统一管理,这个想法房玄龄是完全没有任何意见,毕竟管理一个群体比管理几个闲散的人要简单的多.

只不过这盖房子乃是工部的事情,而且需要户部调拨铜钱.

更难得的是这次盖房子的图纸和施工文案都是太子东宫提出来的.

那房玄龄身为文官之首,而且也去过河北,知道河北有不少这样的楼房.

第731章

第一次见到楼房的时候,房玄龄吓得差点儿坐到地上.

这头顶上还能住人,这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

虽然有些寺庙,还有一些古建筑也是有两三层,但是那可都是木头的呀.

那河北的楼房都是石头的,这石头堆在头上不会塌吗反正...房玄龄的心里是忐忑的,但是等到他真正走到楼上之后,才发现结实的很.

自己在上面跳来跳去,一点晃荡都没有.

正因为如此,那房玄龄才同意这次施工计划.

房玄龄这几天不停的去找长孙无忌,因为他老得跟户部打交道.

现在陛下和太子都不在长安,就靠自己这个中书令撑着了.

毕竟长孙无忌掌管着天下钱粮,任何跟钱有关系的事情都得经他的手.

而户部到底有多少账,只有长孙无忌,还有当今陛下知道.

可能现在那太子也清楚,但是除了........这三个人之外,整个大唐没有第四个人清楚,大唐到底还有多少钱.

不过虽然不清楚户部的账目,但是房玄龄可以断定大唐现在不缺钱.

因为现在东北西北都在用兵,而且长安个个的州府的水泥官道也在加紧修建.

更不用说那运河疏通,码头建设这些............大工程了.

工部的人天天往外跑,工部员外郎一下子从四个44增加到了八个8,就这还不够.

工部员外郎本来就是工部的外派人员,负责监督天下的大工程,而从四个44增加到八个8,这也说明这大唐现在到处都在施工,都在搞基础建设.

其实这就是万宽的提议,现在万宽通过商贸,已经替大唐积累了很多的银钱.

而这些银钱如果只是放在库里面的话,那真是一点用都没有,反而会造成市面上的通货紧缩.

但是这些都是民脂民膏,又不能乱花,每一分钱都得花到刀刃上.

既然如此,那这最好的方法就是...搞基础建设.

基础建设搞成了,那真是对谁都有好处.

一方面,大唐把库里面的铜钱流到市面上,促进了货币流通.

另外一方面,大唐征用了不少农夫,给这些人找了活计,增加了收入.

与此同时,修建道路,修建码头,为大唐的交通网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万宽清楚,以后肯定是商品社会,商品社会最重要的就是...交通便利.

现在看来,长安洛阳乃是繁华的城池.

可是等到海运兴起之后,大唐最繁华的城池就会变成沿岸的码头.

这就是海陆文明对陆路文明的冲击,这是必须经过阶段.

而万宽早就已经让人在长江入海口修建码头了.

这种入海口,联通内河航运和万海航运的地方,简直就是...寸土寸金的地方.

等到以后海运亨通,这百分百%要兴旺发达,现在早点建设,省得以后临时抱佛脚,.

万宽在南洋绕了一圈,其实时间也很快,也就是两三天,万宽的海船在南洋港口补给了淡水,然后绕着爪哇岛走了一圈儿,便返航了.

一方面,万宽是看看爪哇岛的地形,适不适合做海外基地.

另外一方面,万宽也是为了观察一下海运的进展.

其实现在大唐的海运已经到了效率极高的地步,虽然海船停靠在港口只有半天的时间,但是这半天的时间从卸货装货到补给淡水,速度都是飞快.

大唐的货物卸船那是快的很,因为有滑轮和滑道,除了........那些.........比较脆弱的瓷器之外,其他的货物完全可以直接一顺,顺下来.

而要装船的货物主要是香料,中草药,还有一些粮食.

现在大唐已经不再缺粮食了,现在东南亚三角平原已经开发的越来越厉害,里面的大米也是越来越多.

而现在大唐百姓还不够多,所以把这些大米运到大唐大唐,百姓也吃不完,只能放到粮仓里面.

这是一个甜蜜的烦恼,历朝历代,古往今来,从尧舜禹汤一直到今日,不愁粮食,那可真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

无论在什么时候,哪怕是在太平盛世.

这囤积粮食,依然是重中之重.

因为就算你今年大家都能吃饱肚子,明年可就不一定了.

这天有不测风云,天灾人祸,接踵而至,今年风调雨顺,明年就会旱涝洪灾,所以这件事情根本就说不准.

正因为如此,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粮食就没有够吃的时候.

但是现在大唐已经不必再为粮食操心了,因为这么大一块平原就放在这,那么多高产的稻谷就堆在这,你往地里面一撒,就能有粮食产出.

如此一来,粮食还是个问题吗历朝历代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所以那些.........按照老规矩办事的官员就倒了霉了.

因为时代变了,他们那些.........老观念用不上了,他们很多此前约定俗成的东西也渐渐变成了陈规陋习,变成了阻碍大唐进步的障碍.

房玄龄现在也是压力山大,他这个文官之首如果跟不上时代,那只会带着大唐走向衰亡.

房玄龄此时觉得真是应了太子殿下那句话,活到老,学到老.

有些时候,哪怕是已经功成名就也得谦虚谨慎,不然的话就会像那些.........山野村民一样,浑浑噩噩.

这几天房玄龄总是来找长孙无忌,不过也刚好躲过了魏征的纠缠.

这魏征三番五次来寻找房玄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这个房玄龄都跑到长孙无忌这了,那魏征又不想跟长孙无忌这个国舅爷有什么瓜葛,所以也不会跑到户部.

那房玄龄觉得这样也挺好,虽然长孙无忌他也不喜欢,但是大家彼此戒备,说一说表面话也不错.

但是跟魏征在一起,总得听他唠叨什么海晏河清,天下大同,刀枪入库,马放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