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室暴君,开局屠了五姓七望 第391章

作者:我是冠希

  刺史虽然也知道自己小舅子这德性,给他这份差事,也是因为被自家夫人缠了好长时间,经不住枕头风,所以把这个事情托付给他。

  但他没想到小舅子这么贪财,竟然在这种大事上做的如此过分,否则再烂的堤坝最起码也要撑两天。

  不会在第一天直接就冲毁,让洪水席卷两岸的村庄。

  洪水沿着河道一路向下,将沿途的村庄都淹没在洪水下,岂止是数万人,仅仅淹死在洪水中的起码有数十万人。

  ...........................................(了王好).............................................................................................................................................

  PS:新人新书,求收藏,求鲜花,求评价票,求打赏!.

第377章

  刺史一得知这个消息,就知道大事不妙,他坐在地上嘴中喃喃自语道。

  “完了,这下全都完了!”

  他自然知道这是什么过错,这可是十几万人的性命。

  到时候朝廷一旦知道,一定会派人下来严查,自己做的那些事情全都会被查出来。到时候不仅是自己一个人,全家都要受到牵连,到时候查封九族都是轻的。

  他在书房中来回徘徊,想着脱罪。

  但发现怎么也跑不掉。

  林刺史心中有个大胆的想法。

  想着早死晚死都是一个死,不如在临死之前搏一搏,欺上瞒下或许能瞒过长安的百官。

  林刺史一狠心,干脆来个大的,不想着怎么补救。

  反而下令不准从其他地方聚来的流民进扬州城,同时263也派官兵把守,不准流民随便外出,就是怕有人外逃将洪水泄露的消息传出去。

  他对内花了不少的钱,买通上级,在向上级汇报时,只说损失了几个村庄。

  这事对常年水患的江南来说,就不是一件大事,所以轻轻松松就被林刺史蒙蔽过去。

  为了保住自家人的性命,还有自己的前程,林刺史更是打算要将这洪水中逃出来的十几万人,活生生地饿死在扬州城周边,之后再一把火烧个干净。

  即使消息泄露出去也难以传到长安,即使能传到长安,没有人证又能耐他如何。

  自己加上家族再好好运作一番,谁也拿他没办法!

  原本林刺史的打算很完美,但是兔子急了都要咬人,更何况是这种要命的事情。

  数十万人聚集在城外,人人心中都憋着一口气。

  近些天已经发生了好几起暴动,流民聚集起来妄想突破守备军的封锁线,想要冲入扬州城内。

  因为扬州城附近的兵力不足,林刺史也担心会惹出大乱子,又怕借太多兵会被上级怀疑。

  所以他向江南几大贵族家中借了一些身强力壮的家丁,用来维持城外的秩序。

  江南贵族一是碍于林刺史的面子,毕竟在林刺史的地盘上,二来他们也担心流民冲入城内会对自家造成危险,所以很痛快大方将家丁借出去。

  城外的流民几次暴动接连都被镇压下去,他们在城外没粮已经难以维持。

  身体虚弱的流民,手中既没(bfei)武器也没粮草,如何能与身强力壮的军队相匹敌?

  反而在几次暴动后对他们的看管更严了,原本零零星星的人还能逃出去。

  现在更严了,将他们围得严严实实,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幸好李家村的几个人之前趁夜色逃出去,要是放到现在,估计没机会可以逃。

  离开的几个人也是趁着慌乱,一路向长安走去,为了避免被人发现,他们一路上专挑那种人烟稀少,丛林密布的地方走。

  因为遭了水患,所以丛林深处,不仅食物少了,也多了不少凶猛的野兽。

  一路上就有几个伙伴接连被野兽袭击,将性命丢在了那黑漆漆的丛林中。

  那也没办法,甚至怕引起野兽的注意,他们只能自己用手紧紧捂着嘴巴,忍痛看着野兽,将同伴叼走。

第378章

  临走前他们带的粮食也不多,甚至怕留守在扬州城边的人早早饿死。

  大部分人将准备好的粮食留给了留守的亲人,自己赤裸裸的上路。

  毕竟能逃出去,就有机会活下来,一路上他们也是靠着扒树皮吃草根走下去。

  因为怕人发现,林刺史也曾派官兵把守在通往外部的各个官道上,就怕流民流窜把消息带出~去,

  原本他们几个为了加快速度,也想着走官道,远远的就望见了官道几个重要交叉路口,都-有官兵把守。

  并且各个生持大刀,凶神恶煞,-不停四处查看。

  他们心感不妙,赶紧逃跑,差一点就被把守的官兵看到。

  自那以后他们再不敢到官道上试探,直到即将快到长安城外。

  林刺史的人再大胆也不敢在长安城外动手,这可是天子脚下,一个不小心就要掉脑袋的地方,他最多是在官道上拦截。

  拦了这么多天也抓了不少人,他们以为没人敢能在层层关卡下逃过追捕,更何况是这些流民。

  所以都放松警惕,这才让这些人逃过来。

  在历经风霜艰难险阻后,他们到了长安城外。

  一路上的颠簸曲折,几人饿得瘦骨嶙峋,蓬头垢面,像个逃荒的乞丐。

  路上也有碰到好心人,给他们分了一点干粮,他们一路上就是靠着这些苟延残喘。

  在快到长安的交叉路上,他们碰到了另一群人。

  巧合的是,领头人刚好是王老头在扬州城外问的那个年轻男子。

  他同王家小儿子一样,也是派出来报信的

  一路经历了如此多的坎坷,双方对任何人都抱有警惕心理。

  双方眼神一接触,互相紧紧握住了手中持的木棍。

  眼看着双方就要动手,王家小儿子仔细辨认了一番,这才将男子认出来。

  那男子也已经记不得王家老三,毕竟王家小儿子变了模样,脸上乌漆抹黑。

  男人的脸也做了伪装,加上这些天的劳累,变得沧桑许多,如果不是小儿子眼睛尖恐怕也认不出他来。

  王家老三赶紧拦住身后想要动手的同伴。

  “等等,你是不是在扬州城外扶了我爹一把的那个男子?”

  男子仔细思索了一番,这才想起来:“原来是你们。”

  虽然认出了眼熟的人,但还不敢放下手中的木棍。

  “你们这一次是要?”

· ·····求鲜花···· ········

  王家小儿子苦涩笑笑:“我们是同样的目的,都是想来长安。。。。。。”

  男子仔细思索了一下,想想当时王家父子脸上的神情,还有当时身后的李家村人。心中有数,这些人肯定不是派过来的奸细或者捉他们的人。

  他一脸歉意,向王家小儿子抱拳:“这个兄弟对不住了,但一路走过来,小心为上,我是徐家沟的人,我叫徐安。”

.. ...... .......

  王家老三也向他介绍:“我是李家庄的人,这些都是李家庄的兄弟们,看来我们志同道合,不如大家一同去长安,人多壮壮胆。”

  ........................................................................................................................................................................................

  PS:新人新书,求收藏,求鲜花,求评价票,求打赏!久.

第379章

  身在异乡,多个人多条路,徐安自然同意。

  随后几人一同前往长安。

  长安的把守并不严密,他们几人混在妇孺之间进了城。

  但几人从未出过远门,县城已经是他们去过最远的地方。

  这次能够不远千里来到长安告状,完全凭着骨子里一股硬气,还有想救家人的急迫。

  但来了这硕大的长安城中,却一时摸不着头脑,不知该往哪个方二六七向走,又该去哪告状?

  几个人蹲在一个街口的小声讨论着,但因为衣衫褴褛被人当成了乞丐。

  有几个路过的好心人给他们扔了几个铜板,甚至还有几个人递给他们几个热乎乎的大馒头。

  几个人看着肚子咕噜咕噜直叫,实在忍不住几人分了,将馒头吃掉。

  幸好徐安是个见过世面的人,年少曾跟随先生在长安附近有雪,知道大致的方向。

  为了以防万一,官官相护,他们决定兵分三路分往各不同的方向告状。

  一路人去长安官府门口击鼓,另一个人则前去李承乾府门口告状,最后一队人则去皇宫门口告御状。

  去长安府门口的人正是王家小儿子,他带着两位李家庄的兄弟走到府门口。

  看着冠冕堂皇的大门口有些退却,身后的兄弟推了他一把:“去啊,再不去就来不及了!”

  他鼓足勇气拿起门口抱鼓旁边的小锤。

  “咚”“咚”“咚”使劲全身力气在抱鼓上用力击打。

  似乎将这些天所受到的委屈,艰难险阻,还有对家人的担忧对扬州刺史的愤恨全都击打出来。

  门口的这一面鼓向来是无人问津,长安城治安良好,多年未曾出现击鼓的情形。一时间鼓声惊动了府门口附近的百姓,还有在衙门内办公事的人。

  今天知县正好在衙门内办公,也听到了鼓声,催促捕快。

  “你快去瞧瞧,看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我怎么听到像是门口大鼓传来的声响。”

  手下的衙役出门一看,看到一个衣衫褴褛,面貌漆黑的乞丐在击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