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一岁
蓝星历史上,有记载以来,最大的风级为十七级,为两百千米到两百二十千米每个小时。
五十四级的狂风,会冲刷土壤、撕碎植物和任何生活在附近的生物!
并且,由于陨石太大、冲击波太强,在空中降落的过程中,直径约为三千公里的地区会被破坏!
而蓝星的半径,为六千三百公里,这意味着,一万两千米的陨石,还未降落,就会毀灭超过蓝星四分之一直径的地区!
许秋眼神中带着谨慎,他在脑海中进行着飞速的运算。
“陨石坠落会引发更大规模、更剧烈的火山喷发。从火山口升起的烟羽温度,可以超过一万摄氏度,相当于太阳表面温度的两倍......
“这将在一千五百到四千公里的范围内,引发巨大的火灾,不可燃物在此时成为笑话,极端的高温,将令水也在瞬间蒸发,成为助燃剂。” 许秋的脸色,十分凝重。
“人类,在太阳熄灭的第一个月,就已经灭亡了,没有人知道,第一个月之后,发生了什么。
“所以,我也不清楚,在那之后,会不会是火山爆发,以及陨石撞击.…”
许秋皱着眉,继续讲述。
如果按照六千五百万年前,那场灭绝了恐龙,并且重塑蓝星生物结构的小行星撞击事故来说。
在小行星撞击的几天内,整个蓝星,将会变成火球。
第一个小时,撞击引发全球超过十一级的大地震,地表的一切都将被摧毁,珠穆朗玛峰也将在这样强烈的地震下崩塌。
与此同时,冰川全部融化,先是陨石坠落的近地,冰川直接汽化,化作高热的水蒸气,降下接近沸点的高温雨水,再接着,融化整个蓝星的冰川。 大量的地区将会被淹没,海洋结冻,高达三百米的巨大海啸将诞生,对蓝星的生物带来第二次毁灭打击。
小行星撞击蓝星会引爆数万吨的陨石,还会令小行星的残余物被冲击到大气层。
其中某些元素进入了轨道,而其余部分变成密集燃烧着的流星返回地面,包括由更大的喷出物回流而产生的强烈的热脉冲,造成全球森林大火。 整个陆地生物圈,从十一级以上地震、三百米高以上的海啸中幸存下来的生物,将会被这一场恐怖的火灾烧毁。
全球野火会令陆地生态系统化为灰烬..…
这还不是最恐怖的。
随着植物和地表有机碳的燃烧,
大量的二氧化碳,CH4和H20被排放到空气中,其中一些气体是直接来自于小行星的碳酸盐成分,而其余来自地球本身。
按照六千五百万年前的那场小行星撞击来看,撞击产生了总体积约8万立方千米的喷出物,
包括从350亿吨到3500亿吨二氧化碳,40亿吨到560亿吨的硫,以及200亿吨到1400亿吨的水蒸气。
那么,这一次的末日,恐怕也不会有多乐观..…
硫化合物是最多的注入平流层的重要气候活跃气体,而这一次的撞击,释放的硫的数量比任何已知的火山喷发都要高几个数量级,
而喷发的水足以对地球气候产生突然而重大的扰动。
喷出物在撞击之后造成了高层大气的强烈升温,而这种作用可能只持续了一小段时间。
几个小时后,硫酸盐连续形成,并保持于平流层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产生稳定、长寿命的硫酸盐气溶胶。
气溶胶通过吸收长波辐射打乱了平流层的热状态,冷却地球表面,显著扰乱全球多年来的气候,大气环流因此将中断好几年。 还有酸雨。
酸雨应该算得上撞击事件的二次产物。
在撞击之后,具有强烈腐蚀性的酸雨会下个几年。
首先是大气受到撞击事件的冲击加热,产生硝酸雨。
后期,则为硫酸雨。
当然,即便是硝酸雨和硫酸雨结合,也不足以让重新融化的海洋盆地酸化,不过,它对于浅水或缓冲差的河口和大陆上的影响是复杂的。 即使所有的硫在撞击中被释放出来,海洋表面的海水酸化也不会太严重,
但陆地和附近浅水环境,在撞击事件的摧残下,土壤本来就不肥沃,又无力缓冲地下水的酸化,酸雨的后果可能很严重。
邹柏涛说了句稍等,跑到隔壁自己办公室,搬过来一台电脑。
“许局长,上面有我制作的模型!"
邹柏涛点开,这是这几天他和杨绍伟等人,联合特种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部制作的小行星撞击蓝星模型。
他解释道:“这只是六千七百万年前,小行星撞击蓝星的模型,那个时候,太阳还没有熄灭。”
换句话说,邹柏涛等人,重演了恐龙灭绝时的景象。
点击播放。
随着一颗陨石坠落,蓝星初期发生的事情,与许秋预测的完全一致。
大地震、超级海啸,以及全球肆虐的恐怖火灾。
在短短的几天内,蓝星成为一个炎热的火球!
紧接着,在一周以后。
经过最幵始的高温、燃烧,蓝星地表能够燃烧的物质绝大多数化为灰烬,火势逐渐减小,火焰趋于平静。
就在李冰清以为灾难要结束了的时候,
许秋和邹柏涛的脸色,却同时变得异常沉重..…
“在平静以后,将会是更大的危机!"邹柏涛沉声说道。
许秋也保持着沉默,脸色凝重。
李冰清心里咯噎一声,连忙看着模型接下来的发展。
果然,在几周以后,蓝星,陷入了更加危急的情况之中。
撞击产生的气溶胶和撞击后产生的烟灰和硫酸盐反射高层大气中的太阳光,从而直接给地球降温。
以及森林大火燃烧有机质化石的有机烟雾吸收短波辐射,阻止阳光到达地表,导致地表温度下降,暂时抑制光合作用,引起陆地和海洋食物网的全球崩 溃。
这个时候,能够到达地表的阳光,只剩下原来的百分之二十。
这意味着能源供应链将减少百分之八十以上,将导致全球范围短期内表面温度的严重下降。
“还有一点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这可能和小冰河时期有关……”
邹柏涛的脸色极其严肃。
根据模型结果表明,蓝星温度会在全球大火后,迅速降低几十度,
由此将产生强烈的温差,从而在寒冷的大气与相对温暖的海洋中引发大规模的风暴和飓风。
邹柏涛沉声说道:“在小冰河时期,温度只是降低了几十度,不足以封冻海洋,所以,到时候必然会有肆虐的海上风暴..… “到时候,我们恐怕还需要抵御这些来自于海面的飓风。从另一个角度来向,许局长的摩天楼风电场,正好可以得到验证。" 许秋颔首。
小冰河时期的风暴问题,他早就考虑到了。
这也是为什么他催促莫洪喜他们必须在小冰河时期之前,将摩天楼风电场的雏形赶制出来。
这可能是太阳熄灭之前的蓝星,拥有着最丰富的风能资源的时候了。
也是唯一一个可以验证各种风电场的实用性能的机会。
邹柏涛电脑上的模型,依旧在发展着。
在六千五百万年前的那场撞击的几个月到几十年后,大气逐渐稳定,灰尘仿佛雨点一般落下,并在沉积环境中积累了起来。
这其中,还包括有目前学术界公认的小行星衍生的微量元素铀族元素,比如錶。
跟粉尘比起来,硫酸盐对环境的影响更大。
气溶胶会在之后的几十年中,都对蓝星大气造成很大的影响。
接着是水生环境。
受到海水的保护,较深的海底不会受到热量和火的影响,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到数年以后,撞击冬季会导致全球范围内浮游植物的大规模灭绝。 水生生态系统根本就是依附于太阳而存在的,
因此,当太阳的辐射减少了超过百分之八十以后,强烈依赖于光合作用而存在的输出自养生物、浮游植物等,都会死亡,并且在短时间内灭绝。 不只是光照。
在海洋中,受到酸雨的影响,具有钙质外壳的成岩生物颗石藻和浮游有孔虫在碰撞边界死亡、灭绝。
根据模型的测试,菊石,古生代和中生代最多样化和最丰富的浮游生物捕食者,连同以它们为食的巨型沧龙,蛇颈龙和上龙在十几年内灭绝。
这个关于恐龙灭绝的模型,实际上,有可能是人类十个月后的缩影。
不对,应该说,人类将要面对的末日,更加恐怖……
六千七百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即便再恐怖,也只不过是让蓝星荡了荡,产生了点遮蔽大气层的灰尘,一百年内,就可以恢复正常。 起码,还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太阳光能够抵达蓝星表面。
但太阳熄灭,直接让所有的光照消失。
这带来的毁灭性后果,远远超过一次小行星撞击!
邹柏涛的眼神中有惶恐。
"如果,超级大陆、大陆漂移、物种灭绝......
蓝星的第一次物种灭绝,是奥陶纪大灭绝,发生在四点四亿年前。
那一次灭绝,大约百分之八十五的物种灭亡,根据许局长您的指示,我们最终将罪魁祸首锁定在超新星爆发之上。
在爆发之后,尘埃云遮蔽了阳光,大片的冰川涌现,蓝星急剧降温,冰川锁水、海平面下降,丰富的沿海生态系统破坏,物种灭绝。
第二次,是泥盆纪大灭绝,大约三点六亿年前。
泥盆纪是脊椎动物飞越发展的时期,鱼类相当繁盛,各种类别的鱼都有出现,
因此泥盆纪也被称为“鱼类的时代"。
这个年代,最重要的是从总鳍类演化而来的,两栖类、爬行类的祖先四足类出现。
对古气候的研究显示,泥盆纪鼎盛时期是温暖的。
化石记录说明当时远至北极地区都处于温带气候。
而这一次泥盆纪大灭绝,原因也是地球气候变冷和海洋退却。
第三次,二点五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
这是最严重的一次灭绝,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陆生脊椎动物灭绝,百分之九十六以上的海中生物灭绝,这也是唯一一次导致昆虫大规模灭绝的事件。 这次大灭绝的影响,让蓝星的生态圈花了数百万年,才完全恢复......
不过,二叠纪灭绝的过程和成因依旧是一个谜,
根据现有的研究,大概率就是环境的突然改变,原因可能是撞击事件、超级火山爆发、或是海平面骤变,引起甲烷水合物的大量释放等。
第四次,两亿年前的三叠纪大灭绝。
第五次,是六千五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恐龙大灭绝。”
邹柏涛双眼凸出,表情有些狰狞,说道:“许局长,您发现了吗,物种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每一次的生物灭绝,似乎都与寒冷有关系……
“如果按照这个规律算下来,那么下一次的物种大灭绝,正是人类如今生活的时代。恐龙灭绝六千五百万年后,一个新的物种灭绝的纪元! !" 许秋陷入了沉思。
物种灭绝之间的间隔,越来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