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开局成为杨广的首席谋士 第196章

作者:大唐大秦122

“罢了,爱卿,朕为你研磨,你且写下来。”

隋帝很是紧张,亲自拿来了笔墨纸砚。

杨羽见状虽是有些惊讶,但是也不矫情,当即边说边写。

“微臣此番有四计。”

“这第一计,开放义仓,救济灾民。”

所谓义仓,事实上便是公益性的粮仓。

由官府设立,让百姓在丰收年将盈余的粮食存到里面。

待到发生了水旱灾祸或是其他天灾人祸,百姓难以为继的时候再取出来分给百姓,以躲过难关。

说起义仓,还得提起隋帝杨广的老爹,杨坚。

隋朝建立之处,百业待兴,大隋又遭遇了连年的灾祸,使得各地饥民遍地。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文帝应长孙平参奏,在古人“耕三年而余一年之积,作九年而有三年之储”的基础上,号召天下百姓将粮食存到义仓以备不时之需。

旨意一出,天下百姓纷纷响应。

不出几年,各地义仓里面的粮食便堆积如山,天下一副富足景象。

但是杨坚这家伙不厚道,且抠门!

后面将天下义仓管控了起来,大肆建造义仓,还强制百姓上交粮食。

原本粮食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是百姓的,官府只是代为管理。

到了后面却变成了百姓只有所有权而没有了使用权。

有了灾祸,百姓想要取粮食?

不好意思,没有!

想要开义仓?

不好意思,先问过皇帝才行!

百姓要饥饿到处闹事?

且先给一点点!

可以说,大隋的富足,变成了朝廷国库的富足,而百姓穷困潦倒、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开放义仓,能解决灾祸?此计只可解燃眉之急。”

隋帝闻言,稍稍点了点头,却是不太满意。

能当上皇帝,杨广也不是一个庸人。

开仓放粮他也不是没有想过,也的确这样做了,最后却是收效甚微。

“……”

“陛下,据微臣所知,灾区各地义仓中的粮食足以让百姓支撑许久。”

杨羽瞥了隋帝一眼。

好家伙!

莫非他不知道自己老爹留下的家底有多丰厚?

不知爹富杨某人?!

文帝时期留下的粮食有多少?

后世的李唐前期都在一直吃大隋留下的粮食!

若是没有大隋留下的那些粮食,兴许唐初接连的水灾、旱灾、蝗灾等等这些灾害,就够李渊和李世民喝一壶的了!

贞观之治也有可能推迟很多年才能出现!

隋帝闻言,低下了脑袋,若有所思。

难道大隋粮仓当真这般厉害?

身为皇帝的他却是不知晓?!

“第二计,以工代赈。”

“此计在开放义仓,百姓稍有余力之后方可施行。”

杨羽没有停顿,继续说道。

何为以工代赈?

说白了就是给那些个灾民一份工作,让他们参与修建政府主导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直接给他们发放钱粮。

大范围旱灾之下,必然滋生大批的饥民。

饥民聚集,定然会使得当地动乱不断.. .........

而且眼下正是十八路反王举兵造反之时,只要他们振臂高呼,给饥民们一顿饱饭。

饥民只会成为那造反大军中的一员!

以工代赈,给了灾民一份活命的生计,其吃饱了肚子,又岂会费力不讨好的跑去造反?

此过程中,又建造了大量利国利民的基础设施。

可以说是一石三鸟!

“此计不错!”

“只是又当建造何等工程?国库之中怕是拿不出这么大的一笔钱来。”

隋帝听完第二计,不由得眼前一亮。

只是随后他的眼睛又暗淡了下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陛下,铺桥修路、发展水利,这些都是可行的。”

“为此,官府可以将一些工程让富商承包。”

“譬如,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分段承包给富商,允诺让其在一定年限内收取过路费,却是属于国家所有。而官府在其中监督,甚至可以收取税费。”

杨羽沉吟了片刻,组织语言道。

其把后世的那一套搬了过来,做了一些小小的改良。

“借富商之钱财铺桥修路,官府坐拥路桥,又从其手中分利。”

“如此计策,妙啊!实在是妙!”

理解了其中的关键之后,隋帝拍案叫绝,其瞪大了眼睛,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不但不用掏钱,官府还能赚钱?竟有这样的好事?!

更重要的是,从前修筑此类大型攻城,往往需要在各地无偿征调数十万的徭役。

只会加重贫民负担而至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

而一旦承包给富商,商人花钱雇人。

百姓从中亦可获利,必然不会反对,甚至乐于见得!

若是真正实施起来,其中的好处远不止这些!

以驰道为例,修好了路之后,对于运输、商贸往来大有裨益。

而战时,又可为其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

“还有两计呢?”

隋帝呼吸急促,像是一个极度渴望新知识的学生。

其看着杨羽的眼神也有了一些赞赏。

这便是我杨家儿郎啊!

如此谋略!

当世之人又有几个比得上!.

第207章

“这第三计,乃是发展水利。”

看到隋帝那个求知欲极强的眼神,杨羽也没有藏拙。

旱灾。

可以说是从古到今各朝代统治者面临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毕竟旱灾乃是天灾。

人祸尚可避免,天灾却是想躲都躲不开!

老天爷要和你过不去,你一个凡人哭爹喊娘的也没有用!

但在一代又一代华夏人千百年来的实践中,却是总结出来了一套对抗旱灾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点,还有一个长久之策。

发展水利!

干旱的主要症结在哪里?

缺水!

没有水,就会影响田地里面庄稼的生长,严重一点甚至会颗粒无收!

而发展水利工程,能够有效的缓解灾情。

使得水能够稳定的、源源不断的流到庄稼地里。

当然了,水利工程也不是万能的。

在干旱不是很严重的年岁,其可以发挥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