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好走治愈路线了 第169章

作者:一二三四维

这位名叫蕾塞的少女一登场,就受到了读者热烈的追捧。受欢迎的原因不止是那娇俏可爱,不失性感,十分吸引老色*的出色画风。

主要还是蕾塞那独特的人设十分的吸引人:蕾塞平时的状态像是喝醉了酒,行为或言语有种电波系的感觉,有意无意会做出涩色的事,但却又让人感觉很清纯,常常面带微笑并脸红。

仅仅一两话的篇幅,这样一位少女的形象就树立了起来。

这种带感的形象瞬间就让蕾塞成为了很多读者新的xp对象。

《电锯人》的故事在荒诞气氛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沉重和严肃感。毕竟,在设定和世界观就决定了战斗的残酷性。

姬野的领盒饭就是证明。

在这种氛围下,蕾塞这位新角色的出现就好是蜜糖一样在这稍显苦涩的故事中增添了一分甜蜜。

在近期集英社举办的《电锯人》最受读者喜爱的角色投票活动中,才登场了不到三话的蕾塞就直接超过了之前一直霸榜的坏女人玛奇玛,拿到了第一名,可见读者对其的厚爱。

嘛,虽然以雨别朝展现出来的一贯风格,最受到读者喜爱的角色处境一般都十分的危险。

读者也不是不知道这点,但喜欢这种情绪就是掩盖不住的啊...

第二百二十六章 内 部 裙 8 6 9 0 6 2 9 5 2 越受欢迎就越危险

“蕾塞真的是太棒了!”

放下了手中的少年jump,藤井悠太也不禁感慨的自语道。

从《Death Note》一路追读过来,作为雨别朝的老粉,《电锯人》是他买下少年jump后第一个观看的漫画。

在亚树真人的《侦探异闻录》停刊后,好看的邪道漫画就基本没有了,他只能把注意力放在一众王道漫画上。

而在这些王道作品中,又数《电锯人》最为特殊。虽然是打着王道的招牌,但藤井悠太更倾向于把其看成另类的邪道作品。

不得不说,对于十六十七岁的青年而言,蕾塞这种女性角色真的是别有一番魅力。

出场时的电话亭邂逅,那种洋溢的浪漫气息,连同着电次的反应,将少年的青涩和纯净展现得淋漓尽致。青春期的男孩,谁不想也能够邂逅这样一位女孩呢?

说起邂逅,藤井悠太更是感慨颇深,看到蕾塞,他总是忍不住想起之前在奈川书店中打工的那个女孩。只可惜,他没能像漫画中的人物一般主动的接近对方。

目光重新放到漫画上。

漫画里,电次这样没心没肺,心思单纯的少年可没有现实中内向男孩那么的羞涩。

按耐不住心中渴望和蕾塞相处的诉求,电次一次又一次的走进了蕾塞打工的餐厅。

对于电次连续一周的到来,蕾塞吐槽道这里的东西没有好吃到能让人连续一周过来。而电次只是回答道好吃。对于电次的回答,蕾塞俏皮地吐出舌头,笑着称呼电次为味觉白痴。

两人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展开了话题。蕾塞说电次不去上学而是当恶魔猎人很奇怪,然而电次却回答:若是和蕾塞一起上学一定会很有趣。

这种几乎是表露心迹的话语是脱口而出的。对此,蕾塞却是露出了一个笑容。把手搭在电次的肩膀上,约他晚上去学校。

很明显,电次对蕾塞很有意思,而蕾塞似乎对电次也抱有好感。

最浪漫的是爱情,最浪漫的爱情当属邂逅、缘分、双向奔赴这些。而在这里,这些元素全都聚集齐了。

目前为止,雨别朝的作品很少体现爱情的元素。

很少不代表没有,但对于爱情的描述,雨别朝的做法总是让人一言难尽的。

《死后文》中的,女主背后捅刀,把男主干掉。

《Death Note》里的弥海砂,直接被夜神月当成工具人使唤,最后还在月死后殉情了。

《魔圆》就更不用说了,蓝毛憧憬暗恋的青梅竹马远离了她,和红毛一起挂掉。憧憬着小圆的晓美焰在小圆成神后,孤独的流浪于世间。

网上流传雨别朝少年时曾被青梅竹马,暗恋的对象伤害过,这样看来,这种事似乎也不是空穴来风的。

但是,《电锯人》这里却不同。

画面一转,电次和蕾塞已经来到了深夜寂静的校园中。

美丽的月色下,银色的走廊中,少年和少女有说有笑的漫步着,两人的手已经牵在了一起

这种该死的甜蜜感是怎么回事?

如果藤井悠太是在床上看这一篇的漫画,估计他现在已经在床单上打滚了。

电次和蕾塞在校园中游览,教室之中,蕾塞还对电次身为公安的恶魔猎人感到了担忧,体现了浓浓的关爱之意。

随后蕾塞又去校园的露天泳池教电次游泳。

如果说之前体现的是蕾塞清纯的一面,那教电次游泳这一段则是描绘了她涩涩的一面。

既清纯,又性感,无论是物理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就像是天使和恶魔的糅合一般,这样的角色又有谁会不爱呢?

“简直就像是拿了女主剧本的角色啊...”藤井悠太说出了心中的所想。

故事到这里,蕾塞就像是拿着完美的女主剧本的角色。

和贯穿了漫画的玛奇玛不同,蕾塞才刚刚出来,就已经有了一种女主的风格。

这种人设,这种剧情,若是放在正常的狗粮恋爱番,那基本就是妥妥的女主了。

只可惜...

“为什么蕾塞是雨别朝老师笔下的人物啊...”藤井悠太是痛心疾首的。

蕾塞这个角色偏偏是诞生在老贼的笔下。

一路看雨别朝的作品过来的读者多少都有些ptsd,因为被发刀子而产生的创后应激反应症。作为雨别朝的老粉,藤井悠太也是有一点这种状态的。

如果在雨别朝的作品中看到了一个很讨喜的人物,那就要小心了。

因为,你喜欢的这个角色有很大的概率会领便当。

透过魔圆,有人曾经统计总结过一个规律:雨别朝给笔下的人物发便当,基本上是按照角色人气排名来点着发刀的。

这个规律好像也挺适合《电锯人》的...

除了主角以外,上一个人气陡升,大受读者喜爱的角色还是姬野。

第二百二十七章 悲催的分析党

一位成名的创作者一定有着其独特,为人所熟知的创作风格。

对于神奈国的众多漫画爱好者而言,雨别朝,这位漫画家一向是以能够驾驭多题材,故事多样化著称。

其创作风格也是独树一帜。

沉重,现实和严肃,其故事中往往都能看到这些的元素。明明是虚拟的故事,在读者的眼中,雨别朝总是能赋予了其沉重严肃的现实感。这种风格的经典体现在故事中受人喜爱角色的悲惨下场。

简单来说,就是喜欢发刀子,其中的代表作品就是《魔法少女小圆》。

喜欢发刀的作者其实不少,在邪道漫画分类的创作者中也是有一批人的。

不过,与那些作者不同的是,雨别朝笔下的人物不会因为受到读者喜爱就能够免去一死。

要知道,漫画的受欢迎程度往往是和故事中某个或者某些受人喜爱的角色有关。只要这个受人喜爱的角色存在,读者都会继续的追下去。

所以,大部分的作者在发刀之前也要先考虑画死这位角色对于漫画整体的影响。

但雨别朝从来不会顾及这些的。

当一个角色在故事中处于自己剧情的高光时刻,刚刚俘获读者的喜爱之时,往往也是其死期。

虽然按照雨别朝之前在访谈时的解释和说法,他是想通过角色的死亡,来将某些珍贵的事物,诸如爱与正义衬托出来。通过死亡,把高光时刻固定,把人物的印象永远的留在读者心中。

但说是这样说,但能接受这种以角色死亡方式表达深意的创作手法的读者还真没有几个。

人类的悲欢并不想通,你说的这些谁会懂啊!

所以,当雨别朝的这种创作风格,在读者的脑海中形成一种固定印象后,读者也会以此为依据猜测后续剧情的发展。

比如,风间夕的读者现在开始猜测,蕾塞会在哪个时候被风间夕给刀掉,又是以什么样的被刀法。

没错,在其他漫画的粉丝讨论自己追的漫画后续的剧情发展时,无非是猜测男女主何时能在一起,boss哪时候能够打败这种。而风间夕这边的粉丝则是在讨论哪个角色会死,什么时候死,以怎样的方式死。可谓是思路十分的清奇了。

遵循这种思路,蕾塞这个角色出现并博得读者的喜爱后。在读者的眼中,这个难得的好女人脑袋上就免不了顶着一个大写的‘危’字。

就连在漫画论坛上《电锯人》现在的相关热帖甚至是关于预测蕾塞的死法的。

................

回到电锯人的漫画。

校园约会漫步这种情节,自然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出现在一部邪王道的作品中。

新的反派恶魔登场了。这次的恶魔代表着人类对于飓风的恐惧,是为飓风恶魔。

一个顶着鸡冠头,看上去就是彻头彻尾坏蛋的人类和飓风恶魔作出了约定。只好拿到电锯的心脏,就能得到飓风的力量。

按照鸡冠头的说法,他对付恶魔猎人并不是直接从目标本身动手,而是通过伤害目标身边的人来威胁目标。

而鸡冠头选定威胁电次的对象就正是蕾塞。

给了正面描写的新角色必定是为了推动剧情发展而创造的。而结合鸡冠头的行事手法,读者不由的就为蕾塞捏了把汗。

“这种熟悉的展开,我嗅到了刀子的味道。”

“这部漫画难得出现这样的好女人,不会才三话就挂掉了吧。”

“我都说了让大家不要给蕾塞投票,老贼是按照主角外角色的人气值高低开杀的你们还不相信。”

读者虽然嘴上预测着蕾塞会领便当,但是真当这个苗头出现后,读者还是免不了紧张起来。

这种时候也免不了分析党出来稳定军心。

“发刀是一种技术活。雨别朝发便当其实挺好预测的,就是角色发展。”

“一般的漫画,角色发展的差不多了,形象建立起来了,背景交代了,自己的信念啥的也都交代了,就算是这个角色的顶点时刻了。一般的王道漫画作者会让这种角色在剧情上高光一回,比如打个boss。之后要么就路人化雪藏起来,要么就是增添设定,铺垫之后新的高光时刻。”

“老贼作为一个追求作品共情和表现力的作者,在这方面做的更过一点:一个角色的高光时刻,就刀了。这波啊,这波是高光上再加上死亡buff,节奏爆炸。”

“先不说这种邪道的表现手法怎么怎么样。回到现在的故事,我们再来看看分析一波。”

“蕾塞还只是刚刚出来,铺垫不够,很明显还没到被发盒饭的标准。要知道身为配角的姬野在领便当之前都有着两话的主要描写。”

“再加上鸡冠头的出现实在是太过刻意了,刻意到,就像是作者想要读者往这个方面去想。我们都知道,老贼作品的特点就在于反套路,剧情往往是充满了反转,不以常规的情节出现。”

“所以,我更倾向于,鸡冠头就单纯是个作为加深电次和蕾塞之间感情的工具人。”

以上是一位匿名网友发布的分析帖。

在风间夕的粉丝中,分析党分为两种。

一种是对已有故事的分析,主要挖掘故事想表达的内涵。另一种则是基于已有故事,通过设定、伏笔铺垫,对之后的剧情进行分析和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