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主军需处,战忽改战恐了 第105章

作者:巧克力无常

可是这个时候的刘总哪听得进去这些,他只看到秦泽的嘴皮子在动,却记不住秦泽说的任何一句话。

此刻。

卫星才是重要的。

无奈之下,秦泽一声大喊:“我说不要查了,是我接的设备!我可以操控!”

突然。

这声足以压制中控室一切噪音的大喊终于传到了人们的耳中。

“你接的设备?”

刘亚仁这才想起来,秦泽刚才说的一切。

低下头。

秦泽的电脑上有着一个陌生的操作系统,但是其中的数据刘亚仁看得很清楚,这正是卫星的飞行数据。

千里眼顺风耳293系统。

在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之后也被秦泽唤醒。

在之前的测试中。

为了逃过工程组的筛查,秦泽一直没有舍得全开设备。

现在卫星已经上了天。

天高皇帝远,秦泽也敢将设备全部开启了。

因其全开之后的能耗过高,这个外接设备是肯定会暴露的。

反应了几秒钟之后。

刘亚仁暴怒。

“混账!你怎么能在卫星上私自安放设备呢!”

“这可是价值几个亿的设备,任何不达标准的机电设备,都会影响卫星的运行。”

“出了事情,你付得起这个责吗?”

除了刘亚仁之外。

安管局的几位领导也惊得说不出话来。

秦泽不走寻常路,这是他们有过共识的,可是这一次他的胆子也太大了吧!

在国家及项目上动手。

而且是如此悄无声息!

最重要的是。

他是如何在神不知鬼不觉中将这个设备安装到卫星上的?

“小秦,你到底干了些什么?”

爱之深责之切,此刻就连慈父般的魏和林,都有一丝责怪。

“我在卫星上加装了一个自制的信号增益设备,暂且称他为千里眼顺风耳系统吧。”

秦泽面无表情的解释。

手指还是在快速的敲打代码,尽速的调制设备。

刘亚仁已经失去了理智。

“什么千里眼顺风耳,卫星制造是一个闭环的机密过程,就算你有想法,也不能这样搞,你这样是让我们整个项目……”

话未说完。

魏和林站了出来。

他伸出手,制止了刘亚仁的暴怒。

“刘总,让他说完。”

在卫星研制的整个过程中,这位和蔼的局长从没对制造过程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直至卫星发射时。

这位安管局的一把手也只是以刘亚仁为主。

这是尊重专业人才。

可现在,他的脸上写着毋庸置疑的表情。

不为别的。

就为秦泽所说的千里眼顺风耳六个字。

这也是烈阳在清醒之时,说出的最后一句话。

“秦泽,继续说,出了事情,我来负责。”

魏和林正挡在秦泽身前。

秦泽才继续道:“所谓千里眼顺风耳系统,是基于近地卫星设计的一套信号增益监控系统。”

“设备的主体,是一个射电望远镜摄谱仪。”

“当卫星进入运行之后,这个设备就开始运作,为射电望远镜提供百倍放大功率。”

秦泽所说的话。

安管局的领导可能无法理解。

但是来自航动集团的科学家完全能够理解。

所谓的摄谱仪,就是个射电望远镜加上了一个外置镜头罩,放大射电望远镜的功率。

但说起来简单。

要做到这件事可不容易。

搭载在卫星上的射电望远镜已经调校完毕,要想用摄谱仪无限调焦,这种技术龙国没有。

只有nasa才拥有这样高端的技术。

而且。

即便是nasa,也只能在陆地上进行组装。

此刻卫星已经飞上天,秦泽该如何做到这一点?

“不可能!”

射电望远镜组的组长第一个提出了质疑。

“秦先生你就算脑力惊为天人,但你说的是违背基本科学常识的啊。”

秦泽抬起头看了看这位组长。

冷峻道:“你的科学常识,对我来说不管用,因为我就是个本科毕业生,我不管那么多规矩。”

言毕。

摄谱仪系统已经调校完毕。

秦泽解释再多,也不如电脑上一张照片来得直接。

很快。

秦泽操控加装了镜头罩之后的射电望远镜拍摄了第一组照片。

照片上。

是钱江科技大学的操场。

在宏观来看,这张照片和之前没有加装镜头罩的卫星拍下来的照片无异。

然而。

当秦泽的鼠标滚轮放大之后,一切发生了改变。

这张照片的分辨率明显高于之前的那一张。

放大到一定倍数。

校园内的每一个行人都清晰可见。

此刻。

秦泽聚焦的地方,钱大的一位外教正在走路。

照片不但可以清洗的分辨这个人的样貌,甚至连他的胡茬都看得清清楚楚。

“我的天!”

魏和林不自觉的发出了感叹。

这哪里像是卫星拍下的照片,这个细致程度,堪比某些主流旗舰拍照手机了!

秦泽说道:“千里眼顺风耳的视觉系统,地面分辨率为0.05米,地面覆盖宽度达到450公里,其测图的相对平面精度为1至5米,高程精度1米。”

这可是在讨论从几百公里往下看的相机啊。

数字当然越小越好。

可秦泽说出的数字,已经小到超越现场科学家的认知了。

在这样的数据之下,从太空之中拍摄的照片就像是手机拍摄的一样。

在这个精度之内。

别说是人了,就连一只虫子,都别想隐形。

“与此同时,摄谱仪还可以改变望远镜原本的光谱模式,转而观测太空中的宇宙光线和尘埃。”

“也可感应蓝星上的气象变化,捕捉洋流的异常。”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只眼睛是万能的。”

秦泽说的一点都不夸张。

摄谱仪可以看到人类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哪怕是最细微的空气流动变化,都会被记录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