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主军需处,战忽改战恐了 第119章

作者:巧克力无常

92、搞错了,肯定不是秦泽

“秦泽?”

“这个名字没听过哎,这是哪个单位的?”

“龙航局没有这样的人,科学院呢?”

“没听过有姓秦的专家啊,科学院在这个领域最优秀的也只有裴老了。”

众人交头接耳。

突然。

门口脑袋,贼眉鼠眼的往里偷看。

秦泽还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大场面,毕竟台下做的都是专家,他有些怯场。

刚开始。

专家们只以为这是谁家的孩子在捣乱。

直到秦泽走到台上。

他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大家好,我是秦泽。”

话音落下。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针落可闻。

“总……总工程师?”

这个孩子看着也不过二十郎当岁,这个岁数当总工,闻所未闻。

秦泽在众人惊讶且质疑的目光中拿出了一份临时撰写的文件。

“对于总工程师这个头衔,我愧不敢当。”

“诸位都是航天领域的专家,我只是个小学生。无奈上级领导命令在身上,我只能斗胆讲解一下我见解了。”

对于台下这些科学家来说。

他们无比认同秦泽的发言。

你确实不敢当!

裴如初裴老在台下坐着。

试问。

在龙国卫星领域,还16有几个人敢在讲台上讲课?

但对于洪天和黄建阳这两个知情人来说,他们只能越来越欣赏秦泽。

谦虚有礼貌,温良恭俭让,是个好孩子。

不过。

很快进入技术领域的讲解之后,秦泽的态度就放松了许多。

这毕竟是他熟悉的部分。

“对于天基武器,我主要论述两个部分。”

“第一是制导部分。”

“和以往的卫星项目不同,天基武器的打击需要精确到点,因此观测卫星的遥感控制必须做到0.1米以内的误差,甚至更小。”

“在这个硬框架下,我觉得采用摄谱仪加生物电波系统,最为稳妥。”

“第二,是武器部分。”

“目前最优的卫星轨道,是一千公里左右的近地轨道。”

“所以武器必须满足这个射程,但由于太空介质的独特性,大部分的弹道导弹都会被排除。”

“如此说来,我们只有使用特定轨道的物理激发武器,比如电能轨道子母弹。”

“至于更多的选择,也不是不可能……”

摄谱仪、生物电波……

电能轨道子母弹……

对于台下这些科学家来说,这些概念完全是新的。

别说了解了。

他们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秦泽的报告,对他们来说就像是天书。

二十分钟之后,终于有人忍不住了。

一位年轻的科学家试探性的举手:“不好意思,打断一下。”

“你所说的这些概念,是否有理论支撑呢?”

说是开玩笑吧。

这里是龙航总局的会议室,聚集着的全都是龙国最优秀的航天专家。

不可能儿戏。

说不是开玩笑吧,这个年仅二十几岁的总工全程在聊一些科幻概念。

底下的人不懂。

只以为秦泽在胡说。

就在这时。

黄建阳站了起来。

他知道让这么年轻的人主导项目,必然会遇到阻力。

他的存在,就是要解决这些阻力。

他铿锵有力道:

“要向大家声明一点,秦总工所说的一切,都不是概念或者理论。”

“而是已经实践了的真是技术。”

“某种意义上,我们这个项目组研究的不是龙国第一个天基武器。”

“因为。”

“此刻的太空中,已经有了一颗我国的天基武器卫星,他的制造者,正是秦总工。”

这一刻。

参会的工作人员都觉得自己幻听了。

已经有了天基武器。

还是这个年轻人制造的?

这么恐怖吗?

天基武器项目不是三年前理想的吗?这么快就已经上天了?

既然如此。

为什么不早说?

为什么要这些科学家秘而不宣研究这么久?

秦泽轻咳了一声,不好意思道:“其实那颗卫星,是个巧合,算是天基武器的微缩模型吧……”

在接下来的三个小时内。

秦泽系统的讲述了自己那颗卫星的构造和原理。

大部分的技术路线。

秦泽都以图像和公式的方式显现。

这些科学家再也不敢怀疑了。

在切实的理论面前,一切质疑都站不住脚。

回忆越往后进行,这些科学家们听的越入迷。

时不时还是有人发出疑问。

但那只是对于技术路线上的疑惑,没有人再对这位年轻的总工发表质疑。

当天晚上。

回到办公室的黄建阳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经过了会议全程的黄建阳只觉得自己遭受了一次知识的洗礼。

秦泽提出的那些方案,已经细致到了制作工艺的部分。

也就是说。

只要这个项目组稍加努力,就可以进行到发射的阶段。

就在这时。

黄建阳接到了一通来自于安管局的电话。

“黄总工,你好,我是安管局的魏和林啊……”

一番寒暄之后。

魏和林开门见山道:“黄总工,上级部门要求我们给您提供间谍卫星的运行数据和控制权限,我这边的技术人员准备好了。”

“如果您方便的话,明天九点钟,我们做一下交接。”

电话这头的黄建阳连连点头。

“好的,辛苦魏局长了。”

上级交代过,在研发过程中要尽量的学习千里眼顺风耳系统。

毕竟人家已经成功上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