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从主持人大赛开始 第573章

作者:剑仙你太白

搞咩啊!

白老师可是新闻频道的顶级大佬,他们两个凑一起也不及人家一条胳膊粗,这不是要人命嘛!

这位性格鲜明的研究生学弟没有顾忌两位学长的脸色,仿佛没听到全场的惊呼声,不停道:“…r当我听到那句不会吧的时候,心里和很多人想的一样。

不然呢?

作为一个普通人,不就是希望房价很低、工作好找、女朋友容易追到嘛!

我们喜欢看到底层逆袭的故事,因为我们就是普通人。我们希望有一天我们也可以逆袭。

可是要是有的选的话,谁不想抓到一副好牌呢!谁不想一出生就在终点呢!谁不想一直走在康庄大道上呢!

白老师们,难道你们指望的是生育率很高,然后员工到处随便招,然后工资一点都不涨,然后只要加班的公司跟员工一讲就ok不会吧?”

然后,如雷的掌声响起。

望着底下被挑起同理心的诸多学弟学妹,李慕白只能感慨广院(诺的的)真是人才辈出、藏龍卧虎之地。

这哪是有感而发,这就是故意等着他俩,想藉此机会把自己炒热。

虽有些邪门歪道,却也不乏为一个机会。

因为这家伙说的正是广大民众的现状,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你反驳只能凭惹一身骚。

念及于此,李慕白和李文静纷纷装起哑巴明。

广院的学生可不虚没话说,见两人不搭腔,研究生学弟自顾自道:“在知乎上看到一句话,赞美苦难是这个世界上最恶毒的话,要分清苦难跟磨砺,历练的区别,别被某些“学家”混淆,也别真拿“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安慰自己的996”

轻咳一声,李慕白朗声道:“把苦难当成正义来赞扬,把悲惨当成坚强来步道,这是一种恶毒。恶毒有很多种,其中最恶毒的就是赞美苦难。”

说完指了指自己鼻子,认真道:“这句话出自我这里,我微博上有。”。

第980章凡尔赛本赛

第980章凡尔赛本赛

“一直记着节目里慕白学长的一段话,但我且问在座诸位:谁可静心品茶,谁可长歌纵酒?

谁能诗书在腹,谁能礼易常读?

孰人知味戏曲,孰人豪就文墨?

漫说舞刀弄枪,只道闻鸡能起否?

刚柔好作,并济难拿。智不得登庙堂,财不足隐山野。熙攘红尘里,谁肯伴青灯?”卧槽,这特么是憋了大招啊!

李慕白心中腹诽,很无语自己又被别人当枪使。他发现成名后没少人打他的主意。

但不得不说的是,作为共合国的新闻人培训基地,广院可谓是囊括了近八成的人才,端的英才济济。

因为平时就算有人想拿他当枪使,本身也没那份本事让他进圈套。

就像方才他轻而易举地化解研究生学弟的杀招,遇到普通人早词穷了,哪能像这位马上使出另一招杀招,可谓一环套一环。当然李慕白也不是吃干饭的,闻声又指了指自己鼻子,认真道:“我啊!”

顿了顿,笑着道:“除了最后的伴青灯,因为我有漂亮老婆,还马上就有后代了做不到外,其它我都可以做到。”都能做到和漂亮老婆~~~愣神片刻,会场轰然大笑,为李慕白这凡尔赛本赛送900上最热烈的掌声。

别人说这话会被鄙视,凡尔李不在其列,他的牛笔是全国人民有目共睹的,没有几个人敢否认他的强大。

这下子研究生学弟有些无奈了,他毕竟不是李慕白这样的妖孽,精心准备的三板斧抡完,差距就显而易见的展现了出来。

无法反驳大佬的凡尔撒,只能顾左右而言他道:“前一段时间,在父母的帮助下,我在通州买了一套房。

我知道,这种行为在很多年前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说成啃老。

自己当时脑残信了他们的话,如果早一点啃老的话,起码会省很多钱,很有可能会赚不少钱。”哈哈哈~~~笑声再次弥漫会场,大家都被这‘通透’的大实话给逗乐了。

不过,更多的是感同身受的探讨。

学子甲阴阳怪气的调侃:“难道我们现在指望的是生育率很高,老龄化压力一点都没有?

一催年轻人他们就结婚,还生两个?

不会吧?!

对,正因为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你够他的时候,痛苦与此有关,幸福也与此有关。”哈哈笑了笑,学子乙认真道:“我个人喜欢看《动物世界》。

那天,电视上播放的是吸血蝙蝠吸食牛血的过程。

一群蝙蝠,在疯狂地吸血,明目张胆,肆无忌惮。

只听解说员说道:这些蝙蝠,不喜欢牛躺着,它们会想办法让牛站起来,或者先活动活动。

据说,站起来的牛,吸血的面积就更大一些,可以让更多的蝙蝠吸食。牛略微一活动,血管扩张,更有利于……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听着听着,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因为我知道,解说员说的对!

起标题的话,就叫《不能让它们躺下》!”

学子丙不寒而栗的双手抱臂,点头道:“确实,房子禁锢了几代人的思想,不敢创新,不敢拼搏,偏偏这时候头上还逐渐形成了几个寡头,我仿佛看到了韩版的三星在华夏行成。

或者可以这么说,感觉宋代的历史正在重演,老赵家的牧民术又玩起来了,驭民五术。

感觉在变相的用古代的那个方法,即有恒产者有恒心,但却忘了古代的恒产者是基本都没有负债的,而现在的恒产者却是被迫负债的恒产……”学子丁:“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都是人才啊!

听着这些个精英学弟学妹们嗡嗡的议论声,李慕白和李文静真的苦笑不迭(chab),随同的央视工作人员亦不断交涉。

官场老油子的他焉能看不出来,是有人要针对白老师了,这只是开胃菜,后续肯定还有手段。

只是主持人装聋作哑的并未阻止,任那研究生学弟说个不停。

“在我拿着银行卡去售楼处交首付的时候,当我在购房合同上签下自己名字的时候,当我站在还没有装修的房子里,看到外面万家灯火的时候,我感受到的不是自己终于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的喜悦、高兴,而是绝望。

因为我想到了父母多年的辛苦和省吃俭用,因为我想到了今后长达25年的月供,因为我想到了资本两到三年建的商品,需要我们普通家庭两代人、半辈子的血汗钱来购买。”

研究生学弟声音越说越大,语带哽咽道:“绝望,这就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我,买房之后的第一感受。买房的那一瞬间就好像蹲了监狱一样,又不能不买。”

广院的学子声情并茂的说这样的话,可想而知代入感有多强。

李慕白举目望去,发现很多人都不由变了脸色。

不是这些人傻不清楚这位同学的小心思,而是大多数人生活并不富裕,研究生同学说的正是他们共同的苦难。

即使被利用,他们也愿意被利用。

再者说了,白老师那句‘不会吧’,确实破防了无数年轻人的心灵防线。

这时,导演终于不堪重负,在央視工作人员虎视眈眈的注视下提醒主持人,让她把话题转到了《国家宝藏》上。

李慕白猛松口气,赶忙滔滔不绝道:“我们也是一个穷则思变的改变。

我们界定叫大型文博探/索节目,是因为这个节目很大型,然后锁定了文博领域,而且我们真的是一次探/索。

无论是从内容上我们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蓝海,还是从节目模式上、整个制作上做出的全新开创,我们希望这个改变能有一个好的回报。

如果我们的探/索真的让很多人都开始关注文博、让更多的同行开始创作文博节目,给所有人打开一个全新视野,那么也算《国家宝藏》的一大贡献吧。”李文静:“我觉得,将上下五千年凝练于舞台,让时光流淌起来,应该是慕白的核心思想。

我们这个节目有多年轻?

也就是上下五千年。

《国家宝藏》的001号讲解员慕白开场的这句话,被许多观众瞬间记在了心里。

制作团队怀着满腔的热忱熬制成这样一个舞台,就是希望能够带动观众穿越千年,为大家开启一个中华文明的磅礴格局,让观众看到古老而又厚重的生命力,以及我们民族延绵不绝的文化自信。”

第981章你演秦始皇得了

第981章你演秦始皇得了

“难道我们现在人的努力,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后代越来越艰苦?让买房变的越来越困难!工作不好找!对象不好找!不会吧?![doge]”“居然有人能全文背诵?不会吧?[辣眼睛]”“《一定的难度》,记得带上署名,白学家”

“李慕白:你们别带我啊~,我怕(哭惨)!”

“我只能说,我不指望什么都唾手可得,但是,如果能够少经历一些苦难,谁又愿意在迷茫中重重跋涉那?”

“小时候说,长大了才不要过那种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生活。长大后才知道,那种你以为安稳的生活你追求不到,那种你没想到的命运你摆脱不了。”“太真实了[笑哭]说的就是我了”

高层的博弈是刀刀见血的,几乎不给白系反应的时间,后续手段便如狂风巨浪般呼啸而至。

不出李慕白预料,网上开始广泛传播白岩嵩老师的“不会吧”,批判的、痛斥的、阴阳怪气的、鬼畜的,堪称全方位立体无死角的围攻。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白老师一个不愁吃穿的高级知识分子,站在自身阶级,以自我感觉良好的态度解读普通屁民的价值观,踩到雷了。

一世英名,就这么被一段话给毁了!

当然,白老师和其身后的关系链足够稳固,不可能因为與论抨击就落魄离开,他依然是新闻频道的老一哥。

可是主持人是一个靠口碑的职业,一个主持人的名声若是臭了的话,那他的结局也算是注定了。

另一边,惨被殃及池鱼的李慕白当起缩头乌龟的同时,对此亦是颇为感慨。

莫名的,他想到了参加《主持人大赛2016》的时候,载他的那位热情的哥说的话。

央视新址大楼,就是民间称为“大裤衩”的京城标志性新建筑。

这个大楼从2009年封顶的一天起,民间几乎没有好评,懂行的、不懂行的评论,清一色都指向风水有问题。

说这种建筑在古代风水文献上称为“火端”,极易发生火灾。又建筑下部是空的,极像是个炉灶,里面的人就象坐在火炉里办公一样,不出事才怪。

而在2014年以来,央视果然是各种出事。

发生两次火灾不说,从众多美女主持人、到帅气亚洲代表人、到台里的大小当家,让人记忆忧新。

李慕白不清楚到底是不是风水的问题,台里也不允许内部员工讨论这个。

但他知道,传统风水虽然从来没在官方得到过承认,每一个高级官员私下却都是承认的,并且身体力行礼请大师设置自己的风水宝局。

这次连口碑最好的白老师都栽了,是不是真的有什么风水因素在影响?

倘若真的是风水问题,他避免得了吗?

要知道他可是经常点评时政和热点民生问题的,天知道哪次说的不符合民众心意,会不会一样一世英名尽丧尽?不敢想~不敢想~~不敢想~~~打个寒颤摇摇头,李慕白视线看向推门而入的同事,赶忙收敛心神。

来的同事是《国家宝藏》文学总撰稿于新玲,一位在央视编剧团队里的巨擘人物。

作为文学总撰稿,于新玲及其团队大量的工作就是要核实历史数据、确认文物细节、查阅海量史料。

这意味着频繁请教走访国内最顶级的文物专家们是一种工作常态,她们几乎在各种交通工具上度日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