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历史:开局盘点十大亡国君 第160章

作者:流云天

哪怕真的十期全是他大明的皇帝,朱元璋也已经无所谓了。

反正,

大明这下恐怕是要彻底成为万界时空内的笑柄了!

“来人啊!”

“先去准备祭坛吧,说不得咱又要走一趟了!”

“这……”

一旁的太子朱标闻言,面露迟疑,声音中有些忐忑的道:

“父皇,上次回来的士卒们还没轮换,而且还要防范边关的蒙古残部……”

“嗯?”

朱元璋的眉头一杨,似乎是找到了什么发泄口般,冷哼道:

“向来都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蒙古残部?”

“既然不放心他们,那就把他们彻底灭了好了!”

朱标:“???”

………………

三天后。

在一众帝王复杂的心情中,秦峰的视频如约而至。

………………

【盘点历史十大荒唐皇帝第四期,正式投放!】

………………

随着一声惊雷的炸响,万历皇帝朱翊钧的一生,正式在万界时空内所有帝王的注视下拉开了帷幕。

………………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生于裕王府。】

【作为明穆宗的第三个儿子,朱翊钧的两个兄长早早夭折。】

【也正因此,他反倒成了明穆宗所有孩子中的老大。】

【隆庆二年,不到六岁的朱翊钧被封为太子,穆宗四子朱翊镠封潞王。】

【不同于自己的父亲明穆宗,朱翊钧幸运无比。】

【彼时的潞王不过两岁,又和他乃是同母所生,加之穆宗寿短,两个兄长早夭,朱翊钧无需经历诸位之争。】

【童年时的他,是个人见人爱的聪明孩子。】

【作为铁板钉钉的太子,朱翊钧从小便被当做未来的未来的储君培养。】

【明穆宗特地任命了一批在朝内外颇有名望的大臣,辅导他读书。】

【他的母亲李氏更是对他严厉无比。】

【据说……】

【只要朱翊钧在学习上稍有懈怠,李太后就会将他召到自己面前长跪不起。】

【而每次讲筵之时,李太后更是五更天不到便赶到东宫,叫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朱翊钧。】

【除此以外……】

【还把他的贴身太监换成了自己的人,负责监视朱翊钧的一举一动。】

【只要他稍微犯错,便会告发到李太后那,换来太后的一阵打骂。】

【就是在这种近乎变态般的严厉要求之下,加之讲官的尽心辅导,和朱翊钧本人的刻苦努力之下,他的学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

【以至于后来朱翊钧提起这段经历时,还十分骄傲的说:“朕五岁即能读书。”】

………………

旁白到这微微一顿,而视频之中,一副画面兀的显现。

只见北京城的皇宫之内,所有的大臣早早的等候在大殿之内,脸上都怀着一丝尊敬和严肃。

而在那人群中央的皇座之上,一个身高不过一米的小孩却身着龙袍。

稚嫩的脸上极近冷酷,努力想让自己表现得更加威严。

可也正因为如此,底下的一种大臣们纷纷惊叹。

感叹面前的朱翊钧不过才五岁,却能屹立于群臣之前而镇定自若。

当真是当皇帝的好苗子!

“陛下。”

就在众人相顾无言之际,大臣中一名户部官员走到人前。

“数日前,河南一带遭遇干旱,数万顷粮食颗粒无收,当地州县纷纷请求朝廷支援,还请陛下定夺。“

听到这话,台前的朱翊钧却是不慌不忙的从口袋中拿起一张纸条。

“许已粮食五十万石,开仓放粮。同时,乃以户部尚书陈达为钦差大臣,全权负责携粮赈灾一事。”

“倘若有人从中中饱私囊,一经查出,就地问斩。同时株连三族,查抄家产!“

用最稚嫩的声音读着最狠的话。

此时的他,自然不能明白纸片上这些话语的含义。

可即便这样,

朱翊钧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好让身为儿童的自己能履行好皇帝的职责。

而这一幕落在底下百官的眼中,心中皆是为之一振。

有这样的皇帝,大明何愁不兴?

而后,

画面定格,旁白再次响起。

………………

【隆庆六年五月,明穆宗驾崩与乾清宫内。短短十天后,身为皇太子的朱翊钧正式即位,成为了大明皇朝的第十三位皇帝。】

【在他登基的第六天,曾经不可一世的权臣高拱被罢免。】

【接替他位置的,便是大明万历中兴的开创者——张居正!】

【而这之后的十年,便是张居正改革的十年。】

【有着万历生母李太后的支持,司礼监冯宝辅助,张居正彻底放开了手脚,对大明朝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凭借着超前的见识和严厉的手段,他硬生生将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明,从内忧外患不断的困窘状况中拖了出来。】

【当年,张居正曾耳闻目睹嘉靖一朝泥沼行舟般的效率,也因此,他对此深恶痛绝。】

【经过多年的反思,张居正深刻的的认识到,这背后的根源,不仅仅是在于高层的贪污腐败,中饱私囊,更在于各级官僚之间的推诿懒政。】

【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考成法”来提高效率。】

【通过考成法,大明朝形成了一个无比健全的监督系统。】

【以内阁为首,六科、六部、再到各大地方官,数十年的懒政之风彻底被肃清。】

【除此之外,他还强调“公铨选,专责成,行久任,严考察”,所有的工作全都实名核准,赏罚分明。】

【万历三年,张居正整顿学政,规定各级学校的学官与儒生必须“著实讲求,躬行实践”,更是禁止天下私立书院,要求全都归入政府系统统一观念。】

【此举一出,全国哗然。一时间,反对声浪甚嚣尘上。】

【但,这并没能阻止张居正改革的决心。】

第130章 万历新政?反复无常的朱翊钧

【适年,朱翊钧正值年幼,作为帝师的张居正深得其信任。】

【在皇帝的支持下,张居正在政治领域的改革卓有成效。随之而来的,便是经济领域的改革。】

至此,旁白又是一顿,一副大明的局势图赫然映入了所有帝王的眼帘。

………………

嘉靖后期,北邮套掳,南有倭乱,民间灾荒不断。

皇帝却一心沉迷炼丹,国库在这样的损耗下日益亏空,财政赤字愈发严重。

“陛下。”

皇宫之内,发须斑白的张居正,此时正跪在年幼的朱翊钧身前,满脸恳切。

“国库连年亏空,大明皇朝俨然已经入不敷出。”

“还望陛下能以身作则,与臣一同,开源节流!”

伴随着最后一句话落下,旁白之声又再次响起。

………………

【经济改革,无非就是开源节流。】

【先说开源,张居正通过大规模整理征收赋税的簿册来强化户部的管理能力,使得户部能够更加直接的管控全国。】

【在这基础之上,他提出“惩贪污以足民”,“理逋负以足国”,通过惩治贪污与欠税两大漏洞来增加财政收入。】

【前者与考成法相辅相成,而为了后者,张居正提出了清丈田亩。】

【要知道……】

【明代地上之所以欠税,在于平民百姓若是自己耕种,遇上灾荒并且皇帝不减赋税时,日子便过不下去了。】

【但如果头衔给大户人家,成为佣户,纳的税反而会减少。】

【而大户人家本就擅长土地兼并,这样一来,太祖朱元璋设计的鱼鳞图册便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