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111章

作者:半只青蛙

至于即将沦为战场的山西,阎老西的主力部队名义上约有十万人。但是因为中国特色的“团练”存在,阎老西更是种田和军工高手,山西更是军工仅次于东北的强省,山西省枪多,炮多,身为老军阀的阎老西,中原大战虽然败北被迫下野,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被常秃子逼得裁军裁工厂。但他“藏兵于士绅”向来玩得极溜,需要的话随时可以从民间动员起出十万人以上的“持枪”民团。最后的就是陕北的张、杨 ,以及马步芳盛世材之流了。

上面这些部队,其实都不能算是常凯申的人。

常凯申在北方真正有影响力的部队, 一是第十三军,军长汤恩伯,主力为88, 89两师。其次是河南卫立煌的第十四军,包括宋希濂第36师、冷欣第4师等,第三就现在被钉在汉中的薛岳部。第四支是朱培德部的第三军,虽然为军,且朱培德是长期支持常秃子的铁杆,但由于不是黄埔系,其实力在反而是四支主力中相对最弱的。(甚至还被常凯申故意缩编差点引发兵变)至于第五支主力,就是原先是亲儿子,现在却变成隔壁老王野种的前第一师胡宗南部,新编第一军,战力却是五大主力中的倒数第一。

此外常凯申在湖北、江苏、河南等地,还有一些留守的新编或整训部队,由于其暂时不会北上,不在考虑范围中。此外在河北山西交界处,还有原西北军,依附于中央军的高桂滋部84师驻扎,以及原属于阎西山部,后来脱离晋系自立,依附于常凯申的商震的32军。此外还有一只非常能打的中央军部队:25师,其师长关麟征也是难得的悍将,不过这只部队目前在河南修整。

上面这五大主力,差不多就是常凯申能影响北方政治、军事格局的主要资本。由于薛岳部被钉在汉中,暂且不提,新一军更是被俘之后精气神全失,现在差不多半废了,余下的汤、卫、朱三支主力,方才是李润石主席此战盯上的最重要的目标。

在李润石主席的计划里,此次入山西作战,两大战略目标,其中之一,就是计划在山西境内重点吃掉这三支中最少一支。若能完成第一个战略目标,常凯申在整个华北地区的战略机动部队就损失大半,就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坐下来谈判。

其二,才是夺取山西靠近黄河一侧的吕梁地区建立根据地,作为打入山西的最重要的契子和前进基地。不过红军在山西最后进展如何,关键还是看未来山西战役的进展和收益情况。

-------------------- 第122章阎老西的智慧 --------------------

中原大战失败后,阎锡山一度被迫“隐居”下野,直到1932年才利用“九一八”的机会东山再起。

为了缓和与蒋介石的矛盾并消除蒋对阎锡山的疑虑,他提出“自强救国”、“造产救国”等口号,成立了经济建设委员会,制订了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组建了“山西人民公营事业董事会”,全力以赴地进行经济建设,并把三分之一以上的军队用于筑路,以表示不再穷兵黩武;对蒋介石的重大决策,表面上则完全拥护。

阎锡山充分利用争取到的和平环境,依靠自力更生,在数年之内创建了包括采矿、冶金、采煤、发电、机械、化工、兵器、水泥、皮革、毛纺、造纸、卷烟、火柴等轻重工业厂矿的西北实业公司,修筑了长达860余公里的同蒲铁路,成立了“山西省营业公社”,整顿了山西省银行,新建了铁路、盐业、垦业等银号,并为“四银行号”成立了实物准备库。到抗日战争前夕,阎锡山在山西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官僚资本体系,资产达到2亿银元。其规模之大,投资之少,速度之快,效益之高,在国内名列前茅。

——玩过著名游戏《钢铁雄心3》系列的人都知道,钢铁雄心3里,人工AI的阎老西,经常自动就把日本人单独推下海,以至于这一代的游戏被诸多玩家戏称为“阎老西的野望”。

阎锡山的反共是由来已久的,支持蒋介石对工农红军的反革命“围剿”,曾派一个师赴江西参战。

这个位面,自从中国工农红军横1935年最后几个月横扫西北的时候,阎锡山这个老军阀,立刻就在第一时间警惕起来,早早地就喊出了“思想防共,民众防共,政治防共,武力防共”,进而要用“九分政治一分军事来防共,七分政治三分军事来剿共”。

为了防共,阎锡山在山西甚至还准备实行土地“村公有”,作为防共的根本办法;设立“防共保卫团”和“主张公道团”组训民众,“防共保乡”。(此为史实)

和脑子大部分时候都是不清醒的张学良不同,阎老西其实什么都看得明明白白。先前张、杨、红军三方势力组成西北联盟,公开一起喊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时,阎老西也不失时机地跟着叫嚷两声。在叫喊的同时,他却一再地命令手下,加强黄河防线的防御工作。

傅作义和红军还隔着一个鄂尔多斯,六百里地,就愁得睡不着觉。他阎老西可是与红军只隔着一条黄河,十几万红军直接顶在家门口,这精神上的压力可是比傅作义大多了。过去的几个月里,阎老西这边,很多行为是矛盾的,一边拼命地防共,一边却也拼命地讨好延安这边,红军要购买粮食,弹药,武器零配件,他全都卖,就是生怕红军“日子过得太苦跑他这儿打秋风”。

至于红军支付给阎老西武器的交换物,并不是金条银元,而是一种很好卖的药物。就交易的结果来说阎锡山并不吃亏。但是每卖一件武器给红军,阎老西都有一种往自己脖子套绞索然后用力勒紧的感觉,但又不能不卖,原因还是他怕。

——要知道,历史上他只需面对一万多人的红军,可是现在黄河西岸不远处睡着的,可是一支超过十五万人的“红色巨兽”啊,心里不怕晚上能睡得着才是怪事呢。

“还有半月就要过年了,那帮赤匪过年前应当不会打过来吧......宜生包头那边,黄河水已经结冰了,就不知道我这儿,黄河什么时候会冻上。”

和傅作义一样,看着越来越冷的天气,阎老西心里苦啊!

“希望报纸上说的事都是真的吧!李润石真的只想要绥远........不过那李润石也是用兵如神之人,大家都认为他会打绥远,反而可能不会去会打!而且他的部队走完了两万里,马上又打了这么多仗,应当也很疲倦了吧.......”

看着太原出的报纸,上面大肆在讨论的绥远危机的话题,阎锡山真心希望那上面的内容都是真的。

阎锡山知道,常凯申现在正在疯狂地调兵遣将,朱培德的第三军和新编第一军,已经离开河南前往河北,而汤恩伯部的第十三军,最近这几天,甚至获得了一个战车连的装备——南昌丢失的那四辆坦克,常凯申内部也是认定一定是落到赤匪手中,加上包座之战出现的那款神秘的坦克,现在也被认定确有其事。

“要用坦克打败坦克!”

这是常凯申身边的德国顾问的意见。于是常凯申一口气将手上税警团的三辆维克斯坦克和四辆CV33坦克,一起通过铁路送到河北来,交由汤恩伯的第十三军指挥。

“希望李润石的眼睛,都盯着苏援,可别盯着我老阎家的这一亩三分田......”

看着报纸的时候,阎老西好想希望这上面的内容都是真的。

“我一个老人家苦心经营多年才积下这么点家当,常凯申、李润石,你们两个年青人不讲武德,成天都惦记着我的这点养老家当......”

郁闷中,阎锡山叫上警卫,坐着车子,前往太原兵工厂,那是他的心肝宝贝。路上一阵激烈的鞭炮声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歪头透过车窗一看,原来路边一家挂着“天马远东国际商行”的店铺在今天正式挂牌开张。

这是一家最近几月在民国声名鹊起的大公司,其幕后大老板,是那位著名“黄金公主”,就在上个月,他们把“分店”开到太原来了。

来太原的第一天,那位很“识相”的“假洋鬼子”潘汉年,就带着重礼上门拜访阎老西。他带来了整整二十人“治愈份”的链霉素作为见面礼,瞬间就成了阎老西家的座上宾。

再然后,他在阎西锡山的支持下,在太原买下一幢房,装修之后,终于在今天开始营业。他的所谓“商行”,实际上卖的就是走私各种商品,什么赚钱就做什么生意,而且什么生意都敢做。阎锡山知道,他们做的全是走私生意,而且是和中统、二十九路军勾结在一起的。不过进了阎老西的地盘后,该交给阎老西的税,却一分都没少过。

这家商行给太原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引进了三十多辆的外国卡车,极大地加快了太原这儿的物流速度,阎老西自己也通过商行买下了数辆卡车自用。作为收了其重礼的回报,晋军这儿也把一些不重要的军需物资的运输业务交给其办理,目前双方合作很是满意。

除了卡车之外,潘汉年带来的另一样东西,则有些让人难以启齿,却又大受欢迎。

那是一种名为“降凤丸”的黑色药物,刚一面世,就在整个山西,甚至是民国的富人圈子里大受追捧。

无他,真的是一粒吃下去,晚上就可以生龙活虎地“降凤”,成为男人中的男人!用过的人都叫好,哪怕一粒精制版的药丸卖到十个大洋高价,也很快被扫光。

阎老西也用过,确实是好东西。

甚至连太原的“花楼”里,现在都私下向其进了一批。而这东西,最近在平津和上海也开始流行和受到追捧。阎老西所以这么熟悉,原因是这个潘汉年很会作人:把药物在山西的销售代理权,全权交给了阎老西负责。

半个月来,光是从阎锡山手上卖掉的药物,就超过了十万颗,双方都赚到了大量的利润。今天商行开业,山西的各届名流全来捧场,阎老西自持身分,不方便去,却也派了自己的妹妹前去庆贺送礼。而当晚,阎老西就知道,那个潘汉年当天送出的回礼,是给现场的名流们回赠了一堆“降凤丸”,以至于接下几天太原的各大青楼生意都极好。

所谓的降凤丸,其实就是后世的“伟哥”。不过这药丸并不是黄克通过时空通道弄过来的,而是他的化学老妈借助大黄克传授给他的“化学技能”:构成其的主要有效成份西地那非,其实是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合成出来的——只是程序稍复杂点,但是只要有原料并不是问题。

圣诞节过后,黄克通过美国洋行订购的化学原料到货后,他亲自下场,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合成出了超过一百公斤的西地那非原料。然后按母亲提供的配方,掺入早就准备好的其他的乱七八糟的“无效中药”,用早就订制的好机器加工处理后,制成一颗颗药丸,打着“宫廷秘药降凤丸”的名义在上海、平津等地先是“免费试用”,好评如潮后,开始大规模销售,一经上市就是备受追捧。

而之所以加入那些“无效中药”的原因,却是为了防止被人分析出有效成份仿制而作的迷惑手段。

和链霉素一样,卖药时,他也不吃独食,专找各方实力派大佬当“代理”,划片划区域销售,大家都有钱赚,大家都有饭吃,所有人都从中赚到了好处,山西这儿自然就是阎老西负责。

“当真是后生可谓!那个林长河(潘汉年化名),不,确切地说,应当是他的那位所谓的表弟黄克,真的是个精明 的挺会作人的年青人啊!”

阎老西没有下车,看了一眼就命令继续开车。正被一群山西名流围着的潘汉年,看到了阎老西的车,心里笑了笑。黄克弄出来的这降凤丸,又好用又“成本低廉”,在各地办事时,却比现大洋还要管用——没错,办事时遇上下面那些需要贿赂的“小鬼”时,几粒“降凤丸”扔出去,男人见了全是欣喜无比。在天津那边,潘汉年甚至用它,轻松地打通了好几个洋海关的关节。

而这些给红军带来巨大收益的药物的制造成本,按黄克私下向潘汉透露过,从器材到药物,加起来不会超过一万五千个大洋,而从中获得的收益,简直是百倍都不止。

当时黄克对潘汉年道:

“老潘,这就是知识的力量!这就是工业国用来收割农业国,可怕的工业品剪刀差暴利!”

而坐在车上的阎锡山,这时心里却在想着另一件事。

红军向他这边购买武器弹药,付出的是一种名为“青梅”的药,其是压成墨绿色药片状的口服药,作用是治疗“洋梅”大疮,一般疗程两个星期就可“落梅”。和“降凤丸“类似,为了防止外人查出有效成份引发不必要的联想,青梅也是渗了不少”无用“的其他中药打扮得象中药丸一般。

该药在两个月前就在山西这儿出现——红军提供的,阎老西销售。一出现就象“降凤丸”一般,受到了不少士绅和青楼婊子们的热捧......

比起“降凤丸”是全国各省分销,“青梅”在北方却是阎老西独此一家在独销,让他赚得暴利无数。

红军不付钱,却用这药从阎老西手上换走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粮食。阎老西靠着倒卖这药赚到了比直接收取大洋金条更多的利润。

阎老西到达太原兵工厂时,正好看到三辆全新的花旗国卡车,拉着三车的军火,在一车的晋军卫兵的护送下,刚刚驶出厂门。

这三车军火是要送到黄河边,然后运到对岸的红军那儿的.....

望着这一幕,阎老西不禁想起了共党份子的某个祖师爷说过的话:

“资本家会出售绞死自己的最后一条绳索。”

他不是真的想卖,但是他们给的实在是太多了,而那青梅药,在民国各地,真的太好卖,收获的暴利太高了。

至于某一天李润石会不会拿着他卖出去的军火打过来——我这身后不还有常委员长吗?我知道你们两家早就对我的山西垂涎三尺,李润石一出手,你常凯申必然和他“互动”。常凯申现在在河北积了那么多部队,他说是做好了随时支持绥远准备,但是河北紧挨山西,你也可以随时打我的山西!

这段时间阎老西被两大强敌夹在中间,他对常凯申中央军的恐惧,其实不下于西边的李润石红军。

阎老西在心里恶狠狠地道:

“李润石真打过来,挡得住就挡,如果挡不住,我就龟缩防守。只要守住太原、临汾、大同这几个要点——剩下的地方,让你们争,让你们互相咬去!”

“李润石这次打三马,军火应当消耗极大!三马那帮穷鬼,他根本缴获不了多少.....”

在阎老西看来,自己现在做的事一点都没错:李润石的红军虽然最近风光无比,但和坐拥百万大军的常凯申相比,实力还是弱了不少。他卖军火给李润石“资匪”,反而拉平了双方的实力差距。

“李润石真的带兵打过来,我就收缩防守,同时向常凯申求助!我知道你一定忍不住的,你一定会过来的,那时候我就坐壁上观,坐山观虎斗......”

阎老西虽然爱财,也被形势半逼着卖军火通匪,但作为一名活成精的老军阀,他在某些地方还是很有“远见”的。

历史上红军东征时不足二万人,那时他自以为自己能凭晋绥军击退红军,结果挡不住,而后常凯申趁机打着救援的名义入晋。而现在的红军实力就摆在那儿,阎老西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挡不住。既然挡不住,那就不挡了。不但不挡,他还会故意放纵......

这几个月,他也不是真的什么都没做。从十一月起,太原城外的堡垒工事,就在一直在不停地修建,一天都没有停下过。阎老西最近赚了不少钱,修建工事时水泥,钢材,使用时一点都不客气。他心里已经决定,他要把太原打造成一个东方凡尔登......

-------

外面的天才刚亮。

柴油机的“空空空”的声响了一夜。

艾琳娜是被一阵接一阵的冲击中,伴随着身体的愉悦被震醒的。

她用手捏了捏还赖在她身体里不肯出来的男孩的脸,温柔地道:

“昨晚才补的魔,你一直在身边,没分开,不需要补的。”

“这是早餐,我饿了。”

男孩低下头,埋胸拱,痛饮洗面奶。

“别胡闹,天都亮了。”

“没事,你别叫出来就行......”

艾琳娜咬紧牙根,轻轻地配合着扭动起身体来。

一个小时后,衣冠整齐的二人,并肩站在了船头,远处已可看到龙泉的码头。

民国时,龙泉县归浙西丽水管辖,这里靠近闽赣,水资源极其丰富。黄克和艾琳娜要到浙西南,除了开飞机外,最快捷的途径,就是走水路。

两人带着多名保镖身份的红军,拿着常委员长开的特别通行证,从杭州出发一路南下,大多数时候都是雇船走水路,只有中转换船的时候才上岸步行,连赶了三天的路,终于在一月十二日这一天,乘船到达龙泉。

两人所雇的船,是当地一家富户的私家船,船上有专门的私人别间,自然成为黄克和艾琳娜爱的小屋。这条私家乌蓬船本是原始撑船动力,雇下这条船后,黄克用随身带空间里带着柴油机加螺旋浆,稍稍将船改造后,就让人驾船逆流而上,走了一夜,终于在天亮后不久到达龙泉。

从龙泉出发,往南再走几十里,就会进入“匪区”,这是黄克被中央方面授命执行的第一个援助任务。——本来这个任务月初就要执行,结果因为艾琳娜身体异常,拖到了现在。

去年的这个时候,粟裕所在的红十军团,在国民党部队的围攻下几乎全军覆没。唯有粟裕、刘英率领的先头部队挺进师数百人杀出重围,进入浙南地区,此时他的部队仅余五百余人。

前期的失败,让粟裕所部惨重,电台被毁,更和中央失去了联系。方志敏等高层的被俘或牺牲,却意外地把粟裕推到了领导这只五百余人的残军挺进师领袖位置。

对于粟裕来说,少掉了某些人胡乱的遥控瞎指挥后,他反而得到了展现自己杰出军事才华的机会。

-------------------- 第123章会师 --------------------

在浙南,粟裕根据实际情况,将五百人的残军编成3个支队和1个直属队,改编后的每个支队仅相当于连级规模,分散后的红军机动性更好,更有利于开展游击战。

第二,选择浙西南为突破地点。浙西南位于浙、闽、赣交界处,属于“三不管”地区,更重要的是这里还可以和闽东、闽北、闽浙赣等根据地互为掎角,相互支援。

第三点则更为重要。要求每支队伍的每个红军战士都要学会打游击战。这是粟裕投入精力最多的一项作战部署,因为在实际执 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困难。

——红军居然要重新学习游击战,这并不意外。在五反之前,前面四次的围剿一次又一次的胜利,面对的对手数量一次比一次地增多,瑞金根据地的红军,其实大多数时候,都是兵团机动作战的。

挺进师多数人都出自原红七军团,更擅长野战,那种百余人,甚至是几十人十几人的游击作战几乎没怎么打过。

这个时期粟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把部队“打散”。几十人甚至十几人都可以出去开展游击战,抓住战机、打完就走。粟裕要求每个小分队至少要出去半个月,可很多人往往3天就跑了回来:不知道该怎么打了。

作为指挥员,粟裕并没有责怪下属。相反,他又更改了方案。既然大家坚持不了半个月,那就从3天开始。3天适应了,又改5天、7天、10天,直到大家可以完全应对半个月的游击战策略。最后,粟裕手下的一个班长都可以率部完成这个“指标”。

在这样反复的实战训练中,战士们也渐渐理解了粟裕的苦心。没有群众基础、敌强我弱,如果还按照原来的方式,以军团、师为单位进行战斗,挺进师根本无法在浙江立足。其实,在红十军团(红十军和红七军团合并)组建之时,朱德就提出过异议:以红军当时的处境,不应该再以军团为单位作战了。粟裕的战法与当时的朱总司令不谋而合

别看战术调整好象就几个字:化整为零,游击作战,字面上说的这么简单,这涉及到整个队伍战略战术风格的大转型。

1935年的一整年,粟裕的部队一直在于浙、闽、赣交界处活动,多次打破周围刮党部队的围剿,不断地发展状大。到1936年一月时,据上一批向其送去药物和电台的联络员回报,现在粟裕的游击队总兵力已超过一千二百人,甚至还夺取了瑞安、平阳、泰顺等十几个浙南地区偏远县城作为根据地。

对于弱小的红军来说,建立了根据地,就不再是流寇,有了自己的根。好处自不用说,但最大的坏处,就是周围敌军压境围剿时,为了保卫根据地,很多时候在军事布置上就大受局限,失去机动,掉入另一个陷阱中。1934年各地红军主力被迫离开根据地长征后,许多留在原地的游击作战的部队,在兵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实力扩大了,反而“舍不得坛坛罐罐”,为了好不容易挣得的一点家底和新建的根据地,开始与周边的保安团和刮民党围剿部队打大仗,而后再次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