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123章

作者:半只青蛙

“过去的几年,为什么从莫斯科回去的留苏干部越多,中国革命就越糟糕?原因就是你们这群只学了一点理论,只会背书,都从来没有下过地,进过工厂,钻过矿洞的小布尔乔亚废物,对中国革命插手得太多了!你们对中国下层工人和农民一无所知,却愚蠢地以为自己什么都懂!过去半年,斯大林同志是在帮你们,给你们这群无知自大的废物补课......”

一个月后,由谢洛夫转述的,极度羞辱“留苏派”的讲话,被印刷出来,放到了红军高层的面前。

之所以过了这么久,是因为斯大林在把这群人送回中国的过程,也非常地“粗暴”。

他没有给他们派飞机直飞中国,而是让这群人坐火车进入蒙古,然后在那里和一大群从东北暂时撤入苏联的“抗联”的同志会合。

1935年的最后几个月,随着中国革命的形式急剧好转,斯大林对东北抗联的态度,也变得“更积极”起来。在中央红军的要求下,部分靠近中苏边境的抗联人员,在十二月后撤入苏联“过冬”和接受整训,其总人数达到千人。

这群人经过一个多月的休整、冬训后,并没有马上返回东北,而是按中央红军的要求,从外蒙古进入内蒙,穿过阴山山脉,然后通过刚刚解放的巴彦淖尔返回延安报道。

这一千多人的抗联战士,其领导人是周保中,他们进入苏联时基本是两手空空。他们和这群“象犯人一般被押到外蒙古”的留苏派们一起,从蒙古苏红图出发南行。

出发时,每个抗联战士的肩上都背着三把新发下的莫辛那甘步枪,而每个“留苏派”的天子之骄子们,也被勒令背负一把步枪一起跟随行军——不过他们背的并不是常规的莫辛那甘步枪,而是刚刚生产出来的,12.7毫米的反坦克枪。

这款黄克提供了设计图纸的12.7毫米的反坦克枪,因为一开始就有完整的设计图,苏联方面按照图纸很快就制出成品,加上其所用的零件大都是现成的,几乎不要新制,一个月的时间就造了近三百把。 因为斯大林要求能“连续射击”,该枪准备的是很奇特的三连发的弹仓设计。

制造出来后,苏联军工部门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实弹射击测试。测试时发现,其在400m距离上,能击穿15mm厚的装甲,(初速为860m/ s,此枪真实原型为沙洛霍夫反坦克枪)。 150m的距离上打击装甲板,4发倾斜射击,只留下平均13mm深的坑,另外4发垂直射击,则击穿了30毫米装甲板。而在200m处对厚度为15mm装甲板以30°角射击,结果十分不理想,射击13发弹只有4发击穿,另有9发留下13mm凹坑。

军工部门对结果的最终评价是:刚好够击穿红军和各国现役的主力坦克的装甲。

该枪加上反制退装置,全重16.7公斤,去掉枪栓后,加上子弹,共二十公斤,全让这帮人背着行军,这是斯大林故意安排的。

红军即将在山西发动攻击的计划,斯大林已经通过王稼祥知晓。而斯大林在得知常凯申已经将大量的坦克也运到河北一带后,在援助反坦克武器方面,自然也加大了力度。在他的关注下,反坦克枪很快就大批量地制造出来,并在第一时间送到中国试用。

当时他大笔一挥,第一批生产出来的243把反坦克步枪全部被送到中国来,比最初索要的一百把还要多。有趣的是,其中3把,是最初先造出来用于测试反后座效果的五把枪中的三柄,全是最原始的单打一设计,其是作为“添头”附带的,由这群正要回国的抗联战士押运,一大批“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的“精英”们背负,以步行的方式走了十余天,行了三百多公里路,直至中蒙边境。

起初领头的周保中从苏联人这里,还以为这群人全是“要改造的坏分子”。直到中蒙边境遇上接应的红军后,方才知道这群人全是“中山大学的高材生”,让他们背这么重的枪走这么远的路,是要给他们“治病”。

在中蒙边境上,这时早有嘎斯汽车运来了另外一大批军火弹药在那儿等待。而边境线的另一边,却有大批的骡马骆驼队在等待,正是彭雪枫的骑一师护送的运输队。

拿下了巴彦卓尔后,红军确实打通了和苏联的陆上交通线——只是这条道路的运输效率很差,尤其是内蒙这一段路,现在暂时还只能通过骡马骆驼队伍运输。

靠着缴获的马家军骆驼队,以附近蒙古部落的相助,他们是来边境线接收苏联援助的第二批军火:三千杆莫辛那甘步枪,两百余枝12.7毫米反坦克枪,十门轻型山炮,五百万发莫辛那甘子弹,两千发炮弹。

在路上又走了三天后,在阴山山脉北面,骑一师与红一军的接应部队会合,又过了四天顺利到达巴彦淖尔。

穿越阴山山脉时,有部分接应的红军和少量的抗联战士留了下来,开始在山脉里建设山间的游击活动基地。

常秃子以为红军很想要绥远,但整片黄河以北绥远地区,李润石看中的只有两处,一是巴彦淖尔,其次却是恰恰是这段漫长的,却常被人忽视的“阴山山脉”。

阴山山脉是中国北部东西向山脉和重要地理分界线。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及河北省最北部。西端以低山没入阿拉善高原;东端止于多伦以西的滦河上游谷地,长约1000公里;南界在河套平原北侧的大断层崖和大同、阳高、张家口一带盆地。

黄河的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就是受阴山山脉保护,方才不受蒙古风沙的影响。

历史上,因为没有获得以黄河以北的“支点”,抗战时期,红军在黄河以北的绥远地区,唯一能开辟的根据地,就是大青山根据地。但是那里受四面八方的日伪军强烈的压制,虽然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但是一直无法壮大。

如今历史不同了。

拿下了巴彦淖尔之后,红军就准备将整个阴山山脉,按照历史上“太行山”革命根据地的标准来建设。

归绥、包头虽好,但实际却是易攻难守的死地。

整个内蒙、绥远两地,其实最有军事价值的,却是看似荒芜的阴山山脉。

阴山山脉的位置很有意思——傅作义虽然控制了绥远,但是实际上他的有效统治区,全在阴山山脉以南,山脉以北,他的控制力接近为零,只是名义上拥有。

只要控制了阴山山脉,就等于控制了大部分的“中蒙”边境。这里要建立根据地,唯一的问题,就是天气过于寒冷。以南方士兵为主力的红军很不适应这儿的环境——这也是红军要求部分抗联的战士从东北转道苏蒙南下内蒙的原因,因为抗联的战士在更寒冷的东北作战过,有这方面的经验。通过蒙古回来的这批人,未来大半会成为阴山根据地的主力。

阴山山脉几乎横贯整个内蒙古高原,控制了这里,日后日军侵华时,即使他们先后拿下归绥、包头,结果也只会是坐在火药桶边上。原因就是两地以北那一横串的阴山山区,全是红军游击队纵横的战场和后勤基地,随时可以以大山为依托南下袭击。

山区可以使用“游击溜鱼”战术对抗清剿,山脉以北可以放牧种田,而且很容易可以获得苏联通过蒙古送来武器弹药援助。只要经营好这里站稳脚,整条山脉就是红军一长串举在半空中的铡刀,随时可以砍向包头和归绥两地。

历史上的晋察冀地区,日本人要发动大扫荡,可以就近获得控制县城的补给。

但绥远不同,整个区域人口也就二百万人,主要人口仅集中在少数大城,稍远点距离的扫荡,光是补给就会是把日本人逼疯。而且这儿人少,日军在这儿想找伪军当眼线,都相当困难,

至于想学在东北时那般,玩小村并大村,迁走居民的方式对付游击队,也没有用。

东北可以这样玩,那是因为整个东北被日军完全控制,他们可以用这种手段,完全断绝抗联的后勤甚至人员补给。

但在内蒙古不同,阴山山脉南有巴彦淖尔和后套产粮区——历史上日本人到战败都无力夺取这里,在这里屡屡被傅作义痛打,更不要说在这里他们要面对的是比其还要强的红军。

只要巴彦淖尔和阴山山脉同时在手,红军在绥远,确切地说,是在整个内蒙、绥远两省的布局就全活了。

巴彦淖尔是身,阴山山脉是左臂,再加上南边荒芜广茂的六百里鄂尔多斯高原这条右臂,侵华日军也许可以强占绥远和包头,但只要他们妄想夺取巴彦淖尔,北面的阴山山脉,南面的鄂尔多斯高原两地不断出击的游击队,绝对会成为他们未来的噩梦的。

至于入山扫荡,如此漫长的山脉,历史上美军、苏军在阿富汗的尴尬遭遇,以及最近薛岳在汉中秦岭地区的痛苦,他们也将很快品尝到。

------------------

进入中国境内后,这群留苏派小布尔乔亚们身上背着的弹药,被卸下转走,但是还要背着枪走......

对于他们,红军的接应部队,并没有给予太多的“优待”。

到二月底时,这群被莫斯科象押犯人一般,遭受“极度羞辱”留苏派小布尔乔亚们,终于到达了延安。

这时的他们,身上什么傲气都不复存在了......

而在这过程中,一些被提前安排到抗联同志中的延安干部,一直在路上悄悄地观察这群留苏人员,就他们在路上的言行,悄悄地打分........

这群人,是来自延安的“整风干部 ”。

“听其言,观其行!”

这是红军上级发出的指示。

而斯大林放人前的讲话,故意被送到红军高层这边,也是借机表明他的态度:他知道这群人是什么人,不会再给这群人借他虎皮乱来的机会。而李润石主席在听取了黄克的意见后,本土势力对这些“留苏人员”,也不会再象历史上那般有“迷信的盲从”,他们只能老老实实地从基层做起。

而王稼祥在苏联期间,斯大林和他谈得最多的,除了红军明年发展的战略方向问题外,另一个被谈得最多的话题,却和黄克有关。

斯大林对王稼祥道:

“这位海蛇同志,他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力太大了!”

这话一出口,王稼祥当时本能地紧张了起来,好在他伪装得好,然后作赞同状地点头道:“他解决了我们很多革命上的资金问题!”

斯大林哈哈地大笑起来。

“胆子很大,很冲动,很敢做的一个年青人!”

他笑着将一份杂志放到王稼祥面前,王稼祥一看,愣了一下。

这是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封面的人物,是艾琳娜的半身照,而黄克的照片,则作了阴影化处理,半隐身在她后面。

斯大林道: “这位艾琳娜小姐,她很不一般!”

“链霉素培养基有问题?”

“不,非常地好!我们按她提供的方法,通过试验室,一个月内就轻易地生产出了一公斤半的链霉素!然后也很顺利地合成出了利福平。可惜的是,要大规模量产链霉素所需的那些设备,我们这儿暂时还无力生产。”

“所以海蛇才拿出那份方案,要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帮我们解决问题。”

“我看过你们带过来的方案,大胆而又疯狂的计划。她和他......”

斯大林指着杂志上的二人,脸上露出很郑重的表情。

“他们很优秀也很出色!到目前为止,他们所做的一切,给苏维埃带来的都是正面的......”

很明显,斯大林话里有话。

“嗯......”

斯大林虽然说话很和气,可是心里有秘密的王稼祥,却清晰地感觉到了这位掌控共产主义运动龙首的大人物,由骨子里透出的巨大威压。若不是走过长征路,经历过那段地狱般的磨砺过程,换成过去还是个“小布尔乔亚”的他,一定会撑不住的。

“海蛇是你们自己的同志发展出来的干部,他的来历没有问题。但这位艾琳娜同志,她的来历你们一定好好地调查清楚,不能用一句“来路不明”就放过了。”

关于链霉素培养基,黄克把一切功劳是全推到艾琳娜身上——按他对艾琳娜的包装,她是一位天才的药理学家,所有的药物都是她研究发明的。现在虽然是1936年二月,离年底还早, 但是艾琳娜已是诺贝尔奖预定的医学奖的获得者了。

本来去年她就该得的,只是当时的她“不肯”交出链霉菌供各国试验——当然不肯,因为那时艾琳娜根本无法拿出活性的链霉菌出来。不过现在不是问题了,今年二月初,艾琳娜向全世界提供了链霉菌——是原生态的那种。

用这种链霉菌,是可以提取出链霉素,但是,其副产物的毒性大到可以毒死毒残人。

历史上链霉菌是在1938年就被发现的,也就是两年后。但开发出能治疗肺结核病,同时不会毒死毒残病人的有效链霉素,却是要等到1948年以后。在不知道用放射性诱变促进链霉菌变异进化前,想要获得后世的那种高效低毒的培养基,花费的时间将是以十年计。

而黄克通过母亲弄到的这种原生态版的链霉菌,还是特地索要的是毒性最大,产出最低的那种。在艾琳娜拿出了链霉菌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如获至宝,纷纷研究。后续情况目前还不知,但艾琳娜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基本已不是问题了。

关于这种情况,苏联方面倒是一清二楚。艾琳娜的这种“把苏联的同志当成自己人来对待”的善意做法,倒是获得了斯大林的好感。

不过斯大林和王稼祥提起这事,纯粹只是大清洗时他的个人习惯,见王稼祥表示明白也没有多说。

谈论过这两人后,两人接下来的话题,还是和“援助”有关。

在援助和支持各国的共产主义运动方面,斯大林其实并不小气。但前提是你们能不能让他看到“希望”。早年国共合作时,苏联在这方面就是很大方的。只是历史上他先被常秃子坑,又一堆留苏派乱折腾瞎搞,才变成后来那般一地鸡毛的情况。他真正重新认识了中国的革命同志,却是要等朝鲜战争之后,才真正地学会“尊重”身边的这位“中国小弟”。

没有人会真正看得起只会叫嚷“打钱”的废物的。

朝鲜战争为何被称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原因就是新中国靠着将美帝等十七国联军按在地板上磨擦了三年,证明了自己可以成为“社会主义阵营里仅次于老大哥的二当家”,而不是一头只会抱斯大林大腿的弱鸡,这才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这几个月中国方面能让斯大林开始“正眼相看”,还不是因为他们能一直给他带来惊喜。“海蛇”能被斯大林越看越喜欢,还不是因为他总能搞出大新闻,而且还直接帮助中国这边解决了“革命资金来源”的问题。

在王稼祥透露的战略方向里:东线方向,今年红军计划在山西先打垮常凯申在北方的机动兵力,然后会设计在山西夺取一个重要的前进基地。

而在西线,大约会在五六月天气转暖后,全力西进,消灭青马——考虑到马家军骑兵多的因素,其机动力太强,要真正全歼其很难。一旦有残部逃出,其很容易流寇化。而为了达到尽早消灭马家军残部的目的,这时就需要苏联方面提供空军相助。

与此同时,王稼祥在斯大林面前,拿出了一份黄克开出的第三批武器援助订单,开头的位置,要的就是装甲汽车,以及一款“新式炸弹”的设计简图。

“用四个轮子,四个翅膀打败四条腿”!

-------------------- 第135章格局 --------------------

前往日本前的最后两天,黄克一直待在上海自己的个人工作车间里,把那辆美式的M2A3步兵战车进行大改装,确切地说,是进行大伪装。

除掉身上的“洋气”,将其伪装得更象这个时代的日本坦克,同时按这个时期日式坦克的涂装进行刷漆。

而同一时间,他从德国买来的GO145教练机,其中一架正在做保养和重新涂装处理:身上涂上陆航的太阳标志,伪装成日机。

除此之外,黄克精心准备了整整四十个汽油桶“礼物”准备在二二六那天,送给一些人享用。这些汽油桶都是用了很多年的旧桶,上面所有能泄露其来路的标志,钢印,都被事先除去了。

此次行动,黄克很早就想干了,只是一直担心上级不允许。但令他感到意外的是,最后延安那边居然同意了。

“小黄同志,我们需要时间!”

李润石主席当时对他道:“东征之战过后,如果红军能达到战略目标,那么在日本帝国主义看来,作为名义上的中央,其实力又大大下降了,日本人的全面侵华战争,很有可能会提前爆发。虽然现在的我们比历史上的我们更强大,但是能多拖一年也是好的!”

得到批准之后,胆大包天的小黄克,立刻和大黄克联系,收集满脑洞之后,决定搞一堆的,大大的大新闻。

“有外挂,就要努力地用,拼命地用!这次去日本旅游,我要让整个东京,感觉到痛苦!”

令黄克感到意外的是,此次日本之行,上级唯一的要求,只是他必须优先保证自己的安全,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限制了。

当然,情况并不是这么简单的。

二月二十三日,小黄克和艾琳娜乘飞机飞抵东京。

此去东京,黄克很低调,而艾琳娜则极为高调。一下机,就有当地日本官员迎接,记者采访,报纸追着报道。

现在的她,已经是个国际名人。艾琳娜来到日本后,在东京下机不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慈善义治:给东京三百名患肺结核的儿童免费提供链霉素治疗——这本就是她和黄克计划好的,全球环游义治计划的一部分,日本是第一站,而且故意选在了二二六兵变前昔这个敏感的时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