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147章

作者:半只青蛙

落井下石,更是战乱的军阀年代,人人都爱作的事。

常秃子看到南边到处冒火,匆忙地带着一干残兵败将,乘火南下时,送行的宋哲元表面客气,但当时神情心情皆十分复杂,却不知是喜还是忧。

山东这边,韩复渠那孙子别看听命于常凯申,但他和石友三一样,都是养不熟的狼。常凯申回到南京后,想调韩复渠的山东兵去福建“平乱”,结果这货愣是装傻,拿着河北的红军说事,死也不肯上套。

贵州这片新得之地就不必说了,内部一样是暗流涌动。幸好顾祝同还能镇压得住,但是向贵州伸手的滇军,这段时间却也不声不响地强占了好几处邻近云南的县城,顾祝同也是敢怒不敢言。

四川这帮二五仔脱离中央后,汉中就成了“飞地”,薛岳现在呆在那儿,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天天还要被人砸臭粪,也是有苦自知。

外患如此,内患就更不要说胡汉民与汪精卫这两个动不动就跳出来恶心老常的狗贼了。常凯申这几天已经不止一次的动过念头要戴雨农出手,干掉这两个二五仔。

而常凯申最大最重要的支持者,洋人那边,最近也出了问题了。看到常凯申前线大败,英美两方对于“投资”常家王朝,全都起了动摇之心,想要向洋人借钱渡过难关,那就更难了......

除了我,所有人都在通匪,所有人都在坑我,所有人都在背刺我!

此时常秃子其实已在考虑,要不要象从前两次做过的那般,先“下马”避避风头,然后让胡汉民汪精卫那两个蠢货上台跳跳当当家,让他们亲身体会一下“民国的当家”是多难的一件事。

常凯申一生中,曾经三次“下野”,以退为进,除了1949年解放战争那次外,前两次都取得了成功。

第一次下野,他联合桂系,发动了四一二事变。然后却发现不仅没迎来“一统江湖”,反而撞上了“宁汉分流”。当时的蒋介石羽翼未丰,嫡系部队只有黄埔系(北伐军),而南京政府军队中的桂系及各路军阀一直对蒋介石虎视眈眈。

武汉政府的汪精卫更不客气,利用掌握国民党中央的“权利”开除了蒋介石的党籍,并发出对蒋介石的通缉令。

蒋介石不服气,带兵继续北上,出击奉军,结果在徐州被孙传芳击败。武汉政府方面手握重兵的唐生智,此刻又发动“东征”。

同时有两路大军夹击常凯申,逼得一筹莫展,有被剿灭的危险。到最后连他的亲信何应钦都不再支持他了,认为他已经是穷途末路了。

这种情况下,常凯申只能无奈的选择下野。下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了日本。当时的日本政界人士普遍支持蒋介石,首相田中义一、陆军大臣白川义则等日本政坛的重量级人物,不仅和蒋介石进行了密谈,还同意为蒋介石提供政治和经济援助。

搞定了日本政界,他又去拜访了一位旅居日本的中年贵妇——倪桂珍。这个名字很多人会觉得陌生,但她有三个女儿: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然后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中美合作”,娶了美龄,点亮“蒋干”勋章什么的......

常凯申下野后“宁汉合流”,然而无论是汪精卫还是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都发现自己完全掌控不了局面,阎锡山、冯玉祥又被奉系步步紧逼。各方面只能再次请蒋介石出山。

1928年元月,下野不到一年的常凯申正式宣布复出。同时常凯申把汪精卫两口子、孙科这批二五仔,全都赶出国去,自己独掌大权。

第二次下野原因更简单了:国民党党内斗争,常凯申手中的“党票”不够,玩党争玩不过胡汉民和汪精卫、还有孙科太子。他索性直接甩锅下台,丢给对方一堆烂滩子让他们尝尝当家之苦。过了没多久,对方就明白没有这位委员长,国民政府就要倒台,然后哭着求他上台了。

而现在,是1936年,虽然还没有到1949年,但山西战役对常秃子的打击之惨重,不下于辽沈战役,虽然他目前纸面上的“兵力”数字,还比李润石红军高点,但这个时候大家清点家底,丢了那么多装备的他,还真不一定有李润石枪多炮多钱多。

钱方面自然不必说了,汇丰那一票,金山银山堆在哪,李润石的管财政的弟弟,做梦都在笑呢。红军的财政状况,最近是好得很。

枪多炮多,红军不光在中央军身上大补,还有一个被他们含在嘴里的阎老西,现在还没有解决呢,只要消化了他,拿到了他在太原的兵工厂......

一想到这种场面,常凯申就恐惧而绝望得在发抖。

而今天他把孔祥熙叫来,问起钱的事,不光是重新军备武装需要钱,另一个原因,是他又想使用银币弹了。

但是残酷地现实狠狠地抽了他的耳光。

历史上他能使用银币弹一波轻松KO陈济棠,那是因为他是中国最强大的军事势力,在余汉谋这种投机派眼里,陈济棠根本不可能有胜利的可能,所以也就顺势拿钱抱大腿,陈济棠空军那边也是一样的道理。

可现在这个时期,情况变了。他是被李润石红军打成半残的败犬,要收买对方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自然也是水涨船高,而且还有可能失败。

“余汉谋那边,他说要一千万大洋,而陈济棠的空军那边,他们也要一千万元!”

“不多嘛.....他的空军,大概也要一千万元就可以建起来,再加上飞行员,这笔生意我们是赚了的。”

常凯申现在虽然很惨,可是他咬咬牙拆东墙补西墙,或者再干回老本行,让戴笠出手去做脏活,还是有办法弄到钱的。

但是戴笠却皱着眉很担心地提醒他道:

“委座,我担心的是......我们会肉包子打狗......毕竟,不久前东北军那帮人.......”

一说到这事,常凯申顿时就无名火起。

对57军和67军用银币弹失手,这事是他最恼火和愤怒的事。整个事件,事后常凯申从各方传闻和东北军将领得意失言流出的版本,大致弄明白了怎么事:他给两军将领送钱收买的事,张学良早就知晓。

结果早有准备的他,事先安排了人去常凯申那边带头抱大腿白拿钱,然后由那些人带着手下继续向常委员长这儿薅羊毛。

而到了关键四月十七日那天,派人一通演讲,说“让你们拿常秃子的红包完全是司令”的意思,让所有人心安理得地收钱的同时,也心安理得地“拿钱不办事”......

常凯申后来所以能如此清楚,其实却是张学思故意安排人传出去的,他用这种手段,让张学良彻底断了对常凯申的妄想,绝了他的后路。

这事事后,很快就成了各路军阀对常凯申的嘲讽。吃够他银币弹苦头的各路军阀,也依样画葫芦地学习张学良,玩起了向常凯申假投诚“骗红包”的把戏。

“张学良的手下,带了个坏头啊!”

真投诚,假投诚混在一起,拿钱不办事不讲道德的事一旦引发“跟风潮”,后果非常的恶劣。

戴笠是办事的人,现在他却是最怕被派去做“打银币弹”的事了。事成了没多少好处,搞砸了却要替常秃子背锅挨骂。

为了自保,所以在这事上,他一开始就直接说起了陈济棠手下这两位陆空两员大将的坏话,提前打预防针,以免把自己坑了进去。

事实上,在这事实戴笠选择没错。因为有个穿越者,已经在这个时期,利用红军和陈济棠良好的“关系”,提醒过他了,空军那边所以开出“低价”,其实这就是一个坑啊!

而这个时期,常秃子自己这边,也确实没多少银两了。戴笠这么一说,顿时也犹豫起来,思考了一阵后,长叹了口气,摆摆手。

而后戴笠向常凯申报告了王家烈的处份,以贵州的现状后,常凯申问到他最关心的事:

“阎老西现在怎么样了?”

“他到现在还硬顶着。李润石提出的和平要求很苛刻,要他交出太原,部队接受联合政府的整编,军工厂接受联合政府的管辖,说是用“赎买”的方式收归国有。”

“赎买?”

“就是用阎老西的工厂生产武器,卖给红军和东北军,然后他们可以选择每年收一笔钱或一次性买断的方式补偿他......”

常凯申冷笑道:“阎老西不会答应的,山西的士绅更不会答应的!接下来他要拼老命了吧?”

戴笠点头道:“最近得到的情报是,张学良那个逆贼,他把他的两个炮旅全借给了红军,现在都运到临汾城外了!”

“临汾?”

“山西那儿,李润石正在调兵遣将,大量的部队都集中在临汾城下。附近还修了机场,这半个月一直在对临汾城里撒传单,散播分田地的那一套.....,”

戴笠顿了顿,面色紧张地道:“李润石极恶毒,无论是太原城外还是临汾城外,现在他们拿着弄来的名单,每天不停地用高音喇叭告诉城里的晋绥军,谁谁家里现在土改分田了,你的身上现在分了多少田......无论是太原还是临汾,这两地的守军现在全部人心浮动......事实这段时间,这两地已经出现了大量的逃兵。”

“真是狠毒!”

常凯申恨恨地把手中的茶杯砸到地上。

“杨逆,杨虎城呢?他现在进了河南,又在那里做啥?”

这也是一个让常凯申恨得咬牙切齿的人。

“他没红军那么过份,但却在河南玩二五减租.......”

(注1926年10月,北伐军进军湘、鄂期间,为动员农民支援北伐,国民党在广州召开有大量左派参加的中央和各省区代表联席会议,通过《最近政纲》,规定“减轻佃农田租百分之二十五”,减轻农民负担,统称“二五减租”。)

“这个共谍!”

“张汉卿他是怎么想的,居然敢和这么一群虎狼之辈合作......听说晋东地区在东北军的控制下,那里也土改了吗?”

戴笠脸色一变,低声道:“是的!王以哲也在那儿土改。晋东逃出来的士绅都去向张学良求助......”

“然后呢?”

“他的弟弟张学思当时在边上说,你落魄的时候,这些人没有给你捐一分钱!但你给泥腿子土改送田,他们却可以为你拼命!”

“噗!这个张学思一定是个共谍!这个张学良,他也想变成共谍,学红军在河北打土豪吃大户吗?”

“是的,已经正在这么做了!那些东北军当官的说,他们是张大帅的部下,要有匪气,现在正在石家庄、保定那儿,不但在学红军土改,在城里还在学李自成,在“拷饷”!”

常凯申这时大吃了一惊:

“他这样就不怕和天下士绅为敌吗?”

戴笠流着冷汗道: “他们东北军,早就是全国公敌,现在是破罐破摔了!反正他们不是河北人!”

说出这话时,戴笠心里却对东北军立场会这么快改变表示理解:这帮人也确实是被常凯申和日本人逼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了。

而东北军所以走上土改的道路,原因很简单。

首先,他们是客军,在河北山西,本来就毫无根基,天然被本地人排斥,但优势却是,反正不是自己的“父老乡亲”,心理障碍小了很多。

其次:匪气十足的一个优势就是,在他们眼里,“士绅”屁都不是,干这种事时,只要转过弯来,其实是没有心理负担的。

第三,以张学思,王以哲,解方为首的共产党,在劝说同僚学红军政策时,只说了几句话,就让大部分东北军将领茅塞顿开。

“河北和山西的士绅,会支持我们这群天怒人怨,皆言可杀的不抵抗军队吗?”

“不支持.......”

“这两地的农民,种出的粮食,士绅过一手,然后余下的,才交给我们东北军。我们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多让人过一手?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吗?”

“好象很有道理。”

“第三,我们在大帅手下当兵的时候,都知道给大兵分地后,有地的兵是最能打的。我们给泥腿子分地,你说他们会不会支持我们?山西之战时,大家也都看到了,分了地的那些晋绥军的兵,他们多能打,多勇敢!分了士绅的地,这里的人才会支持我们,象他们支持红军一样地支持我们,然后帮我们打回东北去!”

“.......”

而伍豪,说服张学良学习红军的土地政策,没有把话讲得这么粗俗露骨。

“无根无地无名声无人望无大义!你现在总算有了根基了。你所差的,就是名声,人望,还有大义。”

“名声与人望,甚至大义,其实都是一种东西,人心!”

“人心,谁的人心?是占河北山西,百分之一的士绅的人心,还是占99%人口,平民的人心?汉卿,你要选哪样?你选后者,站到人民这边,他们可以忘记你过去的错,为你拼命,助你收复东北家乡。”

“至于士绅?”

后面的话是黄克说的。

“汉卿,你想听听和北伐有关的史书典故吗?”

然后,黄克在这时,又发挥了未来人信息时代的优势,向张学良科普了“靖康耻”和“满清入关”后,士绅们精彩的表演。

“士绅们是掌握话语权,甚至可以操纵史笔。汉卿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中华象明末一般再度沉沦,记叙这段历史时,士绅们笔下的吴三桂,你猜会是谁呢?”

黄克说出这话时,张学良的两位夫人也在身边,她们都是知书达理之辈。而在这之前黄克也说服了她们——尤其是那位著名的“赵四小姐”。

他说服赵四小姐用的话,其实和说服张学良的差不多,因为整件事本就是一体的。

说服于凤至和赵小四姐,是黄克和艾琳娜替二人“美容”的时候所为。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当时,黄克在赵四小姐面前,把她九一八后,民众讽刺她和张小六的诗念了一遍。

然后黄克替二女辩护道:“明末时,士绅们自己卖国投清争先恐后,最后却最喜欢把弱女子顶到前面替他们背黑锅骂名!告诉汉卿,别把士绅的看法太当回事,他们就是一陀屎!汉卿这人最大的弱点,就是做事犹豫不决。可是你们知道,九一八之后,他已无路可退,莫要以为最近得了一处立锥之地,就又故态复萌,须知日本全面侵华之战,已近在眼前,他或你们,不想背负千古骂名,唯有一路向前。”

对付耳朵软,无主见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他身边建起针对他的“信息茧房”,让周围的人来“替他”出主意。

张学良身边的人,王以哲,张学思,外加他最信任的参谋长解方,都是共产党。

而枕边人,两位夫人皆被说服后,一切也就水到渠成。

而戴笠不知道的是,为了防止“铐饷”变成“纵兵抢劫”,实际上具体执行的“目标”人物的名单,是保定和石家庄两地的地下党拿出的名单。而在具体执行时却是红军这边派出专人,东北军监督执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