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158章

作者:半只青蛙

战前,黄克向斯大林提供了好几种不同版本的汽油弹配方——从凝固汽油弹到铝热剂汽油弹,再到配方最为复杂,威力最大的白鳞弹皆有。

为了获得实战的数据,斯大林将这些特种燃烧弹全部用上,甚至主动派出了苏联空军参予了实战投弹,战后打扫战场时更是让人实地考察效果。

西北这块地,属于马家军的历史结束了。虽然还有少许残部逃脱,最后沦为土匪,但是他们还要遭遇周边其他势力无休无止的追杀。

历史上马家军的遗毒,新中国用了十年才彻底清除——之所以拖得那么久,一是因为解放战争时,其已经长得太大了,其次却是因为,解放军的俘虏政策太好了,政治上少了个夏曦和戴季英这样的人物在这里打扫环境。

但这一次,这样大错误不会再重犯。

战后,王胡子被任命河西独立师司令,独领一师部队,戴季英被任命为政委,两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清理这儿的匪患。而夏曦则被任命管理青海马家军战俘后续处理工作。

杀人,是不会滥杀的,西北这儿的劳动力非常地欠缺。但该死的,一定要死。

马家军的覆灭,等于帮红军开辟了另一条和苏联联系的路上交通线——历史上,在1938年,中国的沿海港口都被日军占领之后,从新疆到兰州这条交通线,就是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获取外来援助的输血管。

战争刚一结束,红军立刻在第一时间驱使战俘修整当地糟糕的公路,最多只要几个月,这条交通线就可以完全畅通。(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马家军的剧情我只一笔带过)

整个七月,常凯申依旧在焦头烂额中,“九一八不抵抗”的事,被某人“不讲武德”地透露出来,虽然他死不承认,但这时弱势转为强势的红军,已经公然地报纸上称其所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是“汉奸”政府。

红军带了头,南边的二五仔们立刻在大喜若狂地跟上,一时之间,整个南中国非蒋控制区,“常凯申是日本人扶持的傀儡”之说,已公然地在报纸上登出宣传了。

而北方这儿,红军的控制区自不必多说,东北军那边,在张学思和张学良夫人暗中指使下,保定、石家庄两地的报纸,也开始长篇累牍地刊登出诸如“九一八密史”之类的“地摊新闻”。韩复渠那边更是不客气地在炒作此事——这个从前拿钱投蒋的二五仔,早就想踢飞常凯申单飞了。

此时的韩复渠,心里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初中原大战时节操太好,居然拿钱还给办事了。如果当时他学张学良的东北军,拿钱不办事,也就不会有后来被常凯申变着法子折腾削藩的破事了。

唯一节操较好的平津这边,宋哲元禁止当地的报纸炒作这事,但在这段时间里,他也下令将南京国民政府驻河北的办事机构,从党部到特务机关全部驱逐出境,彻底地把河北变成了属于自己的地盘。

整个七月,中国的形势,依旧是在混乱、分裂和嘴炮中进行。常凯申最狼狈 的地方在于,南边的地方军阀,公然地在舆论上,拿着红军提供的“众人皆知的历史”指责他对日态度的软弱、妥协与卖国行为,牢牢地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为自己在抢常凯申的地盘冠以“正义之名”。

和红军换俘后,第十三军、十四军、十八军三大主力,表面上兵力已经恢复,依旧离完全状态差得很远。

不过,让黄克有些瞧不起这些南方军阀的地方在于,这帮人全是“小富即安的”短视之徒。

在六月份,众人联手红军,互相配合,各自从常凯申身上割下黔、湘两省,又强抢了半个福建后,整个七月份,他们居然就“心满意足”地安于现状,没有更多的作为了。几方的势力,目前正陷于一种诡异的“平衡状态”。

“全是守家之犬,小富即安的土包子!根本就没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都想投机取巧,就格局上说,这帮人还不如常凯申呢!”

七月后,各方势力在国内的战斗,基本都停止下来了。这个时间点,除去汉中和浙西南闽东北地区外,其他方向基本都没有什么战斗。

此前一直在观望的世界各国,这时也渐渐地看清了中国的变化,然后开始纷纷下场插手。

首先跳出来的是日本人,在“假装”沉默了三个多月,终于也忍不住最先跳了出来。

先是对外宣称,现在新成立的“北方联盟”对“大日本帝国”充满敌意,然后宣称要在热河一带频频地进行军事演习。

而在具体的外交上,日方知会英美势力,要求共同防范“共产主义势力剧毒”在中国的漫延。

而英美两国的反应,大英帝国这根搅屎棍,在这个时期的态度则显得十分地矛盾。

原因是:过去的三个月里,日本人不止一次地向英国政府发出抗议,说英国人控制下的中国海关形同虚设,大量的“违禁品”,涌入中国。

英国鲍德温政府在问过远东英国大使,了解了具体的情况后,冷笑地回复:“你们是说大量的印度棉纱在中国畅销的事吗?”

过去几个月里,印度的棉纱能重夺中国市场,绝对是英国人最大的惊喜,这中间是怎么回事,管海关进出的英国人,当然是一清二楚。表面上由潘汉年主导的天马公司,能在天津港横行无忌,固然是海 关的那群“县管”们腐败,但是英国上层在这事上不在乎,甚至纵容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对这个时期的“洋货”,其实黄克最喜欢的不是德国货也不是美国货,反而是英国货。这个时期的美国货,大部只是便宜但质量一般,德国货质量虽然不错,但性价比差得很。因为黄克的个人偏爱,天马公司进口了不少英国商品。由于都是“走私”,甚至一度成为中国国内最大的英国产品进口商(基本全是走私)。用印度棉纱挤兑日本绵纱,就是黄克定下的拉拢英国人给日本人上眼药耍的小花招之一。

但对英国政府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啊!海关税收少了,关我们这些英国人啥事,那是常凯申的事,对此只是冷笑三声。

一二.八事变后,英国人对日本人在中国的野心早就十分警觉。只是“共产主义”在中国的漫延,同样也让英人警觉无比。但是目前红军的势力主要都集中在黄河以北,正逐渐地向日控区发展。红军与日本人的全面冲突,在英人看来已近在眼前。

“这是好事啊!”

鲍德温政府非常愿意看到双方在华北大战的那一天。所以在这事上,英国人私下里,给日本人划出的底线,就是“不能过黄河”。

而美国这边,“态度暖昧”,摆出一副“你爱折腾乍折腾,只要别伤害到我的利益就行。”

然后,美国人石油和废钢,继续向日本出口,表现得仿佛是个“只想一心挣钱发战争财”的黑心商人一般。

对日本的态度是如此,英美两家的政客们,对南京政府的态度,这个时期则是“十分郁闷”的。

此时,英美两国政府对中国的态度,又回到了四.一二之前,只是常凯申太渣,太让人失望,让他们想扶又扶不起来。

至于其他国内的各路军阀......

"瞧过去,全是歪瓜劣枣,比常凯申还不堪!"

在这个时期,令人无语的是,位于广东的陈济棠,因为“就近”原则,意外地得到了英国港督的支持,拿到了一笔英国人提供的百万英磅的贷款。不仅如此,到了七月份季度结算时,英国人还做了一件让黄克都大吃一惊的事:他们居然把第二季度广州的海关税款收益,给了陈济棠!而来天津海关的收益,则暂时扣下,没有打到南京政府帐上,暂时给扣住了!

“常凯申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此时已经在两国的驻华武官,外交官中形成初步的印象了。

在他们看来,去年的八月的时候,你的优势这么大,红军都被打成流寇快要完蛋了!

松潘-包座之战前,当时美国的时代杂志,都准备把常凯申当成下一期的封面人物替他吹一波了。

然后大家明白的!

这种从大喜到大悲反转的新闻,才是真正的大新闻啊!那一战过后,常凯申还是顺利地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并且成功地给购买杂志的美国读者带来了不少欢乐。

几个月后,天水释俘时,一些美国记者在天水采访到了李润石主席等红军高层将领,1935年美国出的最后一期的时代杂志,封面人物已经换成了李润石。而美国普通民众也是第一次通过“常凯申的笑话”,了解到了太平洋彼岸中国另一股力量的“传奇人物”。

1936年七月,这是一个很特殊的时间点。

七月十七日,西班内战爆发!

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大批非西班牙公民的外国人参与了战斗和军事顾问职位。

佛朗哥领导的国民军得到德、意政府大量的财政与军事援助;共和派也得到苏联的援助,各国的共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组成了闻名世界的国际纵队,但却受到英法两国施行武器禁运政策的阻碍,然而武器禁运的管理并不是很有效,尤其是法国被指责以大型货轮运输共和派的军备(指控往往来自意大利,而意大利本身积极地援助国民军一派)。

各欧洲列强在当时的秘密行动被国际间认为是引爆另一场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对于西班牙内战,国联呼吁其他国家保持中立,并试图抵制各势力的武器流入西班牙,但成效极低。

美国认为苏联参与了1931年的西班牙推翻皇室,因此对新上任的共和政府予以敌视。当内战爆发后,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下令禁止对西班牙政府的一切武器运售,秉持中立政策,共和政府也因此向苏联取得军备。但美国民间企业却提供许多交战双方的支援,资本家清一色地支持佛朗哥,而民间左翼与反法西斯人士也募集金钱援助共和政府。

而整个西方世界,对于席卷北中国的共产主义力量,同样再度地警惕起来。七月后,在接收那最后一批军火后,马可世悄悄地向潘汉年发出警告:海关这边开始要严查港口走私了,尤其是苏联来的物品。好在这时通过新疆的陆地交通线已经打通,影响倒是不大。

而这个时期的美国方面.......

“英国人暂时切断了广州上季度的关税转移,常凯申那边,现在非常地困难,他是第三次向我们求助了!”

“他们想扶持陈济棠吗?”

罗斯福判断道:“大概是想为自己多保留一个选择吧!毕竟常凯申的表现太令他们失望了!最近常凯申和日本人走得太近,英国人也是故意用这种手段向他发出警告吧!”

见罗斯福一直不以为然的模样,他最重要的幕聊兼好友,哈里.霍普金斯警告他道:“常凯申的政权别看他现在还占据中国六省,实际上已到相当危险的边缘,如果我们不能在这个时候给予支持,他的政权很可能会在未来半年里彻底崩溃。而更糟糕的是,为了求生,在他这个时期,很可能会不顾一切地投到日本人那里去——我们在中国情报人员已经发来回馈,这段时间他正频频地和日本特使打交道。”

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也在这时警告罗斯福:“南京政府再这样持续下去,为了对付北方越来越强大的李润石红色政权,很可能暗中勾结日本人,让日军南下,这样的话.....”

罗斯福打断道:“我们美利坚在华北,有很多利益吗?”

赫尔答道:“没有,只有少数企业在那有投资,但数量不多。”

“那么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罗斯福笑了起来。

“总统先生,日本人的野心很大,他们不可能只想要一个华北的!如果继续南下......”

罗斯福嘲讽地接口道:“日本人继续南下,那应当是鲍德温先生着急了!那帮英国人不是最爱玩大陆平衡吗?也许赤色游击队能在华北挡住日本人呢?”

两人都不说话了,他们看出来了,这位站不起来的总统先生,其实非常乐意看到眼前的这个局面的。

罗斯福把身体往后座一靠,手指轻轻地敲着扶手,发出咚咚的声音。

“不久前,我看到一本从中国传过来的书,是在预测我们美利坚的对外政策的。”

哈里笑了起来,他接口道: “那本书是我推荐给你的,作者是个中国人,而且是非常地成功的商人,还和一位异常美丽的白人女士是情侣关系。他们发明了链霉素,与杜邦家族的关系非常的好。他们和南京政府合作的链霉素药厂,很快就要在美国上市了,这可是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呢!”

说出最后的话时,哈里语气里充满了嘲讽,杜邦这么热情地帮一家所谓的“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这中间的猫腻,罗斯福和哈里早就通过胡弗调查得一清二楚了。

“杜邦家族可是心狠手辣的......那个中国的年青人和他们合作,胆子可真大!”

罗斯福高深莫测地用鼻孔哼一声,然后才把歪了楼的话题拉回道:“那个中国人,他预言了我们的国策.......”

哈里的眉毛抖了抖,立刻就明白了罗斯福的想法了。

他道:“他预言的那一切,前提得是日本人足够地贪婪和愚蠢的啊!”

“他们就是这么贪婪而且愚蠢的啊!”

罗斯福再次地笑了起来,然后做出了结论。

“常凯申的求助,不要理他!象他这样的人,我们随时可以再扶几个出来。”

赫尔急了起来。

“万一他直接投到日本人怀里了呢?”

罗斯福依旧不以为然。

“那是鲍德温先生先要着急的事,不过他现在更头疼的地方,不在中国,而在欧洲吧。”

他拿起桌上的地球仪,轻轻地拔动着,让中国的地图,停在了自己面前。

“他们现在已经打通了和苏联的陆地交通线了!常凯申加日本人,李润石加苏联人,你们不觉得很有趣吗?这才是真正的大陆平衡呢!我们的英国朋友,其实看得很明白的!”

罗斯福斯继续转动地球仪,让欧州的位置停在自己面前。

“希特勒先生,欠美国银行家的钱快到期了吧?你们说,那些钱他还得了吗?”

赫尔,哈里和罗斯福一起笑了起来。

“赫尔先生,欧洲再次打起来的时候,没有什么比日本深陷中国泥潭更好的事了!”

------

-------------------- 第161章两线战争 --------------------

整个七月份,黄克就只要是身上的十字架空间冷却期完成,就利用这个能力,帮忙红军运送重型工业装备。

玉门关落入红军之手后,占领当地的红军很快就在黄克标出的采油点附近,修了一条简单的前线机场。而后黄克把早已到货的,美国采购相关的机械在第一时间运了过去。

除了采油设备外,黄克还带过去了大量的建筑材料。一次性就把所有的运载能力全部用尽。

历史上,抗战期间(39年才开发),国民党在这儿共计采油三十七万吨。而这一回提前准备和苏联专家帮助的情况下,该地能开采出来的石油会更多。

在玉门油田开采点那儿,黄克见到了苏联援助红军的装甲汽车。那是一款六轮装甲汽车,型号为“BA-27M“,在公路上最大速度能达到48千米每小时,最大行程达到300-400千米。苏联人为这批装甲车,配备了一门37mm SH18火炮和2挺DT7.62毫米机枪。

根据主席的指示,黄克在玉门待了六天,等冷却期过后,用空间装备将其中的二十辆全部带走,而后“空运”到包头,交给林虎三部。

驾驶着GO145飞机,以黄河为路线参照物,飞往包头的途中,黄克和艾琳娜从机上看到了下方后套平原上成片正在变成金色的麦浪。

林虎三在拿下巴彦淖尔后,整个后套平原的数十万亩良田也就此落到红军手中。他的部队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除了派出少数人马配合骑一师,在包头方向作出佯攻压迫包头的位置的傅作义外,一半以上的主力部队,和当时的晋绥军战俘一起,都在努力地开垦后套的土地。

为了加快进度,早有准备的黄克从美国弄来了二十多辆已被淘汰很久的蒸汽拖拉机帮助耕作,黄河水还在冰冻的时候,那些蒸汽拖拉机,已经提前在外面的土地上开始翻地了。

在红军到来之前,肥沃的后套平原这里,开发度很低,大量的土地荒芜着,一切靠天吃饭,水利设施更是接近于无。直到红军到来后,方才有所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