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160章

作者:半只青蛙

到五月常份凯申山西大败时,该省全省的总兵力,已达十五万人之多!而后杨永泰遇刺身亡,接班的刘峙延续他的政策,加上收拢了河南过来的二十五师部队,继续扩军,到七月月底时,湖北地区的总兵力已达二十万。

川军被重庆守军堵在家中,不愿意东进。滇军太远够不着。湖南这儿,刚刚吃下湖南的桂系看着湖北的二十万中央军(近一半是主力),也不愿北上去啃这块硬骨头。

这也是整个七月湖北这个中央最富蔗的核心之地,能基本无战事的原因之所在。

拿下河南全境后,中央红军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1936年这一年,河南大旱,大部分地区粮食减产极为严重——只有往年的三分一甚至五分一。红军拿下河南后,统计各地的粮食库存,结论是大概到明年一月、二月左右,全省就会发生普遍的粮荒!七月初时,红军抢渡黄河夺取河南全境时,就发现黄河水极浅,渡河极易。

更致命的是,根据黄克拿出来的水文资料,明年这里还会再有一场大旱灾。再加上注定会在明年发生的日本侵华之战......

“包头这儿,看似危险,但绥远偏远之地,实则日军能投入的兵力极有限。林虎三绝对能在这里取得胜利。未来的几个月里,我军真正的重心,不在北面,而在南面!”

红军高层召开军事会议时,李润石这么评价道:

“湖北,是重中之重!哪怕只是长江以北的部分。占据了这里,汉中的薛岳就连借道四川回归老蒋的机会都没了。至于龟缩重庆的顾祝同,则更加地食不安寝。而南京的常凯申如果这时候再失去湖北.....”

当李润石在太原城里,和诸多红军将领作大战前的军事讨论时,南京的“常公馆”里,常凯申和他的一干幕聊大将,诸如何应钦,蒋百里,陈诚等人,也在讨论着湖北的局势。

“李润石已拿下河南,夺取了大别山!现在的他,一个劲地勾结南方逆贼,污蔑我是吴三桂,大搞宣传舆论攻势,目的只有一个!”

常凯申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着。

“他根本就不想和谈,不想建立什么联合政府!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继续向中央,向政府发动攻击,而湖北,就一定是他下阶段的攻击目标!”

“围绕着河南,我军在安徽有大军二十万,湖北又有二十万!重庆方面最近这两月不断扩军,加上顾祝同的部队,可以再往湖北调出三万生力军!薛岳那边,也可以调出五万的军队!”

“而李润石,他才刚刚拿下河南,立足未稳!他在河南的部队,最多只有二十万,加上六万西北军。四十八万对二十六万,优势在我!”

话音刚落,一旁偏角苦坐的卫立煌这个被俘将,小心地举起手道:

“我军在安徽的部队,多半是新招之兵,而且炮火、机枪严重缺乏......”

“你放心,这个月和下个月,会有大批军火到货!”

常凯申瞪了卫立煌一眼,然后道:“你部只要好好练兵就行!九月后待武器陆续装备各军,我军能动用的部队,可以增加到六十万.....”

蒋百里担忧道:“委员长,李润石自拿下山西河南后,也在疯狂增兵,而且还有东北军......”

常凯申哼道:“他调动不了东北军的,至于北面的傅作义,他们还想着拿回太原呢!”

而后常凯申看向绥远方向,则在心里嘀咕道:“十月后,绥远开战,他分不出多少兵南下的!”

另一边,李润石主席这边也在开会。

“傅作义的新晋系,其实也是个松散的联盟。最重要的情况是,他们每个人本质上都是个军阀,现在只是被迫抱团取暖,但真要出力,所有人都想着别人出力我吃肉。太原这儿,我们这几个月不停地加强工事建设,即使整个晋北的晋绥军全力南下,只要少量部队就可以轻易挡住。”

“九月,贺老总和弼时同志的主力部队,会陆续进入武都!只要薛岳胆敢调动主力离开汉中,我们就攻击汉中,让他动弹不得。”

“到九月底,河南方向,我军能投入的主力部队大概是四十万!这四十万人里,有一半是新兵,但是不必担心,常凯申在湖北的部队,一半以上也是新兵!”

“虽然我们也面临着安徽方向敌军的压力,但是和从前不同,此次我们有铁路为脉,内线作战,部队调动极快!无论是薛岳部还是顾祝同部,要入湖北参战,只能靠脚板。安徽敌军要入河南,亦是如此。”

“经历山西、河南,两次大败,常凯申在湖北的部队,早就志气大丧!不久前杨永泰在湖北疯狂刮地皮,从上到下更是人心尽丧!而且他的这二十万人,还要分兵守长江以南,长江以北最多只能放上十五万主力,外加数万临时拼凑的地方团练!”

“十月秋收一结束,我军立刻在出兵湖北,先诈攻汉阳,调动其全军!四十万对二十万土鸡瓦狗,常凯申在湖北的部队,撑不了二十天!”

山西战役,是常凯申的“辽沈战役”。

而正在策划准备的“湖北战役”,则会成为他的另一个“淮海”!

夺取了长江以半的湖北,汉中的薛岳,就会变成另一位面傅作义,困守围棋死眼之地!

——————----------

-------------------- 第162章最纯粹的资本主义者! --------------------

八月二日,黄克和艾琳娜回到了南京。当日,下关码头这儿,一群南京国民政府的高层要员正兴奋地迎接着从海外开到下关码头的一条洋轮靠岸。

这条洋轮上月从美国开出,船上载着的,是向杜邦公司订制的,为制造链霉素而特制的专用设备。

从船上卸下的,是足足十个巨大的槽罐,每个槽罐看似笨重无比,需要专用的卡车才能运动。

运送他们的运输车,和不久前在天津运送坦克的贝利埃运输车是同款,十辆最大载重量达到十五吨的贝利埃卡车,载着十个巨大的槽罐,列成一队驶出港口时,场面非常地壮观。在这过程中,无数到访的记者手中的相机胶片,都被这列车队谋杀了!

只有少数人知道,那十个看似笨重无比,要用坦克拖车才能拉得动的槽罐,其实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重,也不象外届宣传的那样,一个罐子价值超过超过三十万美元,而且他们根本就不是什么大型发酵罐。

他们只是很普通的淬取罐而已,外壳是用铝合金造的,很轻,每个重量并不是宣称的十吨,而是一吨不到,而且单个的造价,包括里面的设备,算上运费也不过一万美元。

看起来的威猛和笨重,不过是为了唬人而已。一切都是炒作,为黄金药业的股票,在未来上市时能涨得更高的大炒作!

在无数中外记者的目送下,其被送入新建好了的“永安”链霉素厂,在一个星期内就被安装起来。

此时的永安链霉素厂,厂房外修了高高的围墙,围墙上加装了铁丝网,通了电。一支近千人保安团就驻扎在厂边上,该保安队装备极其精良——乃清一色的德械装备,除此之外还配有装甲汽车。

门禁极严,记者们被禁止入内,只能在外面拿着相机拍些照片。艾琳娜在厂外大门处发表了演讲,大意是再过一个月,随着各地种植的黄花蒿开花收成,工厂就可以开工,大概到十月初左右,第一批链霉素就将上市。

在演讲的过程中,艾琳娜还透露出了其他的情报,比如永安药厂生产的产品,远不止链霉素一种,还有另外几种很有效的神奇药物,也会在那时一并上市,至于具体是何物,暂时保密。

不久之后,在欧洲,在美国,各国报纸都在头版的最显眼的地方,登出了相关的照片,配套新闻内容,大致都相差无几:无非就是链霉素即将大规模量产,全世界的肺结核病人有福了。

黄金药业的大股东之一,老杜邦财团,杜邦家族三巨头,此时也集体出席,加上旁边的常凯申,大家轮流上台讲话,疯狂作秀了一波。

至于真正掌握链霉素机密的最大功臣黄克,他照例躲在后台的一角,很低调地看着这一切。

“美丽动人的黄金公主艾琳娜,是阳光下的叶,而我则是黑暗中的.......呸呸呸,不吉利,不吉利!”

当黄克正满脑子转动,继续想着新的收割坏主意时,他的老朋友,杜邦财团的三巨头之一,皮埃尔·塞缪尔·杜邦先生走了过来。

在一个只有两人的角落里,他看着外面如山的各国记者,冷笑一声,然后对黄克道:“如果他们知道这里的设备,根本就造不出一克的链霉素,完全是个骗局,你说这些人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这里的设备,虽然造不出链霉素,但他能造出的东西,价值并不会比链霉素少多少。”

黄克双手插在胸前,不以为然的道。

这里的设备设施是假的,皮埃尔早就知道,因为黄克从一开始就没有瞒着他,因为他骗不了他。

不要把一个美国数排名前几的财团大佬当成傻瓜,更不要妄想用“超前科技”去唬弄他——因为他们身边,最不缺的就是科技人材。

杜邦公司,按黄克的要求,把他所需的设备,全部造出来了。即使是有黄克提供的相关的技术资料,但这毕竟是“75年前”,要用二战前的技术把那些符合要求的设备全造出来,也花了杜邦公司近千万美元,更动用了极为庞大的人力人脉。

但这绝对是非常划算的一次投资——事实上,不用黄克教,杜邦的人已经自发地在尝试用这些设备制造青霉素了。在美国,另一座同类型的药厂,已经秘密地建了起来,而之所以是秘密,因为老杜邦在等着适当的时间点,中国的这座假链霉素药厂,被炸到天上去!

黄克所要的设备,一台都没有运到中国来,那些设备,现在正在苏联!地点正是莫斯科,一群真正的这方面的美国专家,正在莫斯科那里,和苏联的科学家把药厂建了起来,然后投料,生产......

苏联人拿到了黄克提供工艺流程,具体具操作时,其实还有不少问题要解决,不过有美国专家相助,一切都不是问题。

这一切,其实都是半个月前就发生的。皮埃尔·塞缪尔·杜邦先生半个月前也在莫斯科,最近才临时坐飞机飞来南京这儿作秀。

为什么把设备全建在苏联——原因也很简单,光靠黄克一个人,是骗不过这些专家的。真正的懂工业的人都知道,一座工厂,哪怕是药厂,也是需一堆的技术人员才开得起来的。确实有某些专家大牛,可以一个人带着十几个人,强行让一条药物生产体系运转起来生产出药品——但这个专家绝对不是黄克这种,没有任何在药厂生产工作经验,只是靠着母亲带着“另一个他”,在厂里转了几天,强行恶补的那点知识能带得动的。

要他传授杜邦的人具体的技术,黄克是做不到的——反而是那些早就拿到这套技术,又研究了快一年的苏联专家们,可以做到这一点。

一个人,懂不懂行,是骗不过真正懂行的人,一接触,一开口,随便哪个小地方都会让懂行的人看出来破绽。无知的人,没进过工厂的人,或者不要脸的人,才象某大学的学子,拿着一条化学分子式,就对全国人民科普说,PX生产无毒无害,这只能骗外行——但真正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他们在耍流氓,正规的PX生产,看那条分子式确实无毒无害。但是那帮人绝对不会告诉你,化工聚合反应,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反应,在聚合过程中,其实有上百,甚至数百种乱七八糟的“乱聚合”在进行,最后产品出来的同时,也会制造出一大堆剧毒有害的废水废气。

作为一位机电方面点满的理科生,黄克明白自己再怎么伪装,在这方面也是装不了真正的专家的,索性就不装了,点明了。从一开始就告诉老杜邦:这是苏联的技术,我只是一个“掮客”,而我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然后就是这样了。

苏联人,没花一分钱,就得到了一整座珍贵无比的链霉素制药厂——而这座药厂的设备,稍稍改进一下,未来还可以再用来生产其他的抗生素。

杜邦家族表面上虽然投入近千万美元外,其实也没有花多少钱,就得了最先进的链霉素培养基和全套的生产技术。而且这些投资,完全可以通过股市收回。

黄克和红军自己,则得到了苏联大量无偿援助的军火,以及未来链霉素公司在美国上市的股票收益。

三方共赢!

那么,最后是谁亏了,谁付出了?

答案自然就是追捧黄金药股票的全世界的股民啦!不过股票这东西,只要大家认为他们真的值钱,也许永远就真的值钱了!

金融魔术的魅力,也就体现在这里。

听到黄克这么一说,皮埃尔眼睛一亮,顿时兴奋起来:“Mr.黄,你总是能给我带来巨大的惊喜。那么,你告诉我,你进口了那么多乙醚,加上黄花蒿,能造出什么?”

“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特效药!比奎宁有效多了!”

“果然是好药!”

“杜邦先生,您现在有两个选择,或者象我的状阳药一样,把青蒿素也加入我们公司,作为新产品宣传,让这支股票涨得更高,或者将青蒿素独立出来,另外再开一家公司,再卖一波股票!”

“两种选择都是一本万利,真的让人难以选择啊!只可惜没法两个都要。”

皮埃尔哈哈大笑起来。

“Mr黄,你这样的人,居然会是个共产主义者,真是让人难以相信呢?”

“不不不,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只是知道资本主义弱点,共产主义优点的,真正的"资本主义者"!我现在所做的一切,是因为我正在做此生最大的投资!”

“哦,投资什么?”

“投资一个国家,一个政权!”

皮埃尔.杜邦一愣,看了一眼远处的台上的常凯申,他刚讲完话,做了一秀波,然后在保卫簇拥下从后台离去。

“那常委员长真可怜,如果他知道他的政权这一年这么狼狈 ,你在中间出了大力,一定会活活气死的。”

真正的大资本家巨鳄,其实一听就听懂了黄克的话,不需要解释太多。因为他们都明白“我们反对共产主义,但我们不反对赚共产主义的钱”这个道理。

所以真正大资本家的福特先生,为共产主义苏联的工业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苏联刚刚建好的,全世界最大的硝酸厂,正是面前这位杜邦先生的杰作。

大家都是明白人,不把吊死资本家的最后一条绞索卖给共产党的资本家,不是真正的资本家!

“这位常先生,可是个只会往自己怀里捞钱,不能带来多少收益的项目经理人,在他身上投资,最后的下场只会是血本无归!”

黄克不屑地道,丝毫没有让对方看穿了的担忧。

“你就这么不看好他吗?”

“嗯,他不能给我带来多少收益,而且他又能为杜邦先生你带来多少收益?”

皮埃尔反问道:“李润石那些人,他们能给你带来的收益,会是以什么样的形式体现的?”

黄克抬起脚,用力地踏了踏脚下的土地。

“这个国家!也许某一天,那边那个常凯申现在坐着的位置,我也能上去坐坐!”

皮埃尔拍了拍手。

“了不起的理想!其实总统的位置我想坐也是有机会的,只是太麻烦了,还是躲在后面的好。至于共产党的那个位置,坐上去前可是很容易死的,苏联那边那位斯大林同期的合伙人,好象已经死得差不多了。”

“做什么都是有风险的,就算是当美国总统,也一样有遇刺的风险的。”

皮埃尔一愣,发现自己竟无法反驳——美国建国至今正好150年,已有三任总统遇刺身亡。

黄克突然对皮埃尔笑道:“投资一个国家,其实是很刺激的。杜邦先生,有没有这个兴趣也参一下股,跟着我投资一下,将来可是会得到“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特殊待遇哦!”

皮埃尔眯起了眼睛,狭长的眸子盯着黄克看了很久,慢慢地,嘴角边浮起一片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