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163章

作者:半只青蛙

(息壤读者点#可见各国37毫米资料)

七绕八绕之后,常凯申直到抗战暴发,才从意大利人那儿买来同款授权产品。

那两千万美元的“贷款”,一部分是必须买美国货的,但还有一部分却是黄克替常凯申争取来的“自由资金”。常凯申也知道手下这帮人的德性,没有一个靠谱的。此次黄克带人来欧洲时,他就私下地交待过黄克,看到物美价廉的东西,直接回报给他。这么经典的好炮,当然得让常凯申多掏点钱买了,他买了就是红军买了,所以前面才只买了十门这么少。

事后,黄克对艾琳娜感叹道:

“买一门小炮都要算计这么多,我们世界的战争,其实就是拼国力拼资源的战争,人命也是一种资源,想要少死人,就必须多烧钱。不想多烧钱,就要用人命去填!你们世界的战争怎么回事?”

“一样的!贡献信仰之力的信徒就是资源,消耗品......”

实际上黄克来到欧洲后,现在脑子里不停反复的,尽是:零元购,零元购!这三个字。

这一章稍有点水了,算是过场交待的剧情,真正的高潮戏要到下一章德国剧情了。

-------------------- 第165章20世纪最该死的两个男人 --------------------

1936年8月各方势力分布图(息壤读者点“#”可见)

一艘来自俄罗斯的客轮,正在天津港靠岸。

通关的时候,港口人员郁闷地又发现,从船上下来的“苏联游客”,数量比起上星期,又多了二十多人,足足有二百人之多。

十辆美国产的道奇卡车,就等在轮船码头外。这些俄国游客一出码头,立刻就被连人带行李装上卡车带走。为了保证安全,车队一前一后还有各有一卡车的全副武装警卫保卫。

这样的场面,八月底后就频频在平津市区出现。整个平津的人都知道,他们是来自俄国的“技术专家”。

有的是农业专家,有的是工业专家,更多的则是军事教官。一出港口就直奔当地的火车站,然后被专用的武装列车载着拉往太原。

对于这一幕,平津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宋哲元早已见怪不怪了,甚至已经麻木了。

从自常凯申五月大败,红军在六月把手伸到张家口之后,以无可抵挡的“强迫”手段,“逼”着二十九军、新晋系签定城下之盟后,宋哲元就感觉到河北这块地,越来越不属于自己的了。

八月的时候,宋系,新晋系、东北军、西北军加韩复渠和红军,签下了成立北方共同联合政府协定。

协定的内容很简单,共有十条。大至内容,相互间不得有敌意行为,遇外敌入侵时必须承担共同防卫责任(其实就是抗日),此外就是互设代办处等等。

而宋哲元和红军间的单独协议却是最多的。包括允许红军在平津建立代办处,允许红军在各个大学招人,同时开设直属于红军的专线列车等等。

对于这些条款,起初宋哲元是不想答应的,双方连着三天都谈不拢。

然后,那个神秘的“黄元兴”出现了,他这时却是以说客的身份,公然站在宋哲元面前,微笑地问他道:“老宋,你是不是觉得红军讲理,可以君子欺之以方,所以就在这儿磨蹭拖延时间,可是你忘记了一件事,无论是红军,还是我,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在山西战役之前,宋哲元和黄克合作得很好,和他的表哥“林长河”搞走私,通过铁路向苏区输入各种违禁物,从中抽成抽水,也抽得很开心。

但山西战役之后,常凯申一战拉垮,被逐出华北,然后山西边上却趴上了一头比常凯申中央军要恐怖十倍的红色巨兽。

从那一天起,宋哲元就有种“我被人骗了”的感觉,而现在这个骗了他的人,居然还带着他的外国情人,微笑着坐在他面前。

“你们......”

面对他时,宋哲元一股无名火由心底涌起,又迅速地被压下,他恨恨地道:“抗日,抗日,谁不想抗日?可是你们知道,日本人现在一直在找借口......”

“老宋,你总是这么爱骗自己啊!”

黄克笑了笑,手里何时不知多了一根金条,放在手上不停地打着转。

“柳条湖铁路炸过了,未来在平津通往东北的铁路随便再炸一断.......甚至在平津地头,随便失踪一个日本兵,弄死个日本浪人,很难吗?日本人要对平津开战,会缺理由吗?”

宋哲元皱起眉,盯着黄克的脸,恨恨地道:“你是共产党?”

“我首先有钱!”

黄克道。

他一边说,一边不停地从口袋里摸出金条,一根,两根,三根......很多根,象积木一样地在宋哲元面前的桌子上叠了足足十层高。

宋哲元眯起眼,盯着桌上的金条看着,他当然知道,面前的这个年青人很不简单,他敢在这么敏感的时间带着“情人”来他的司令部,确实是有恃无恐的。

“老宋,你是要我学共产党的口气和你说话,还是要我学常凯申的口气和你说话?”

“什么意思?”

“用共产党的口气和你说话,那我要说的话,就是和你说一下民族大义,抗日为先,再和你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已近在眼前,不要再自欺欺人以为缩起头来,以守为守地玩忍功,就可以熬过去了!相关的日本国内最近半年的征兵动员情报,昨天和你交流的伍豪同志,已经把话都说了,需要我再重复一次吗?”

黄克边说,边抓起桌上的金条,对着办公室的窗口,扔了出去了一根。

过了几秒,他又扔出去一根,正要扔第三根时,宋哲元终于忍不住,抓住了他的手。

他对黄克道:“不要绕圈子!”

说出这话时,明明自己外面就有一个团的警卫,但是宋哲元的声音却突然有些发颤。

“这就是我用常凯申的语气,和你说话的方式。”

黄克用另一只手,抓起金条,顺着窗口,再次扔了出去。

窗外的楼下,传来骚动声,是下面的二十九路军的卫兵,看到楼上不断地扔出金条,起了骚动。过了几秒,激烈的跑步声接近,然后门被撞开,一堆的警卫出现在门口。

“司令!”

然后,他们看到的,却是黄克的左手拿着第五根金条,瞧也不瞧地一抛,对着宋哲元的警卫抛了过来。

黄克把脸撇过去,笑着道:

“没事,小李,我和你们的宋司令在玩扔金子的游戏呢。那些金条都是打赏给下面弟兄们的酒钱!”

宋哲元喝道:“滚出去!没我命令,不准进来。”

“是!”

大门紧闭,房间里恢复安静。

黄克这才道:“用共产党的话来说,一寸光阴一寸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已经进入倒计时了,每一天的时间,都极其珍贵。现在整个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每一个红军的控制区,都是在按照全面战争的标准在进行总动员!”

黄克说着,抓起桌上剩下的金条,手一拨,一把全扔出到窗外去。

“老宋,你知道每拖延一天,我们损失掉的东西,远比我扔掉的这十根金条还要多吗?”

窗外的楼下,又是一阵轻微的喧闹,宋哲元几乎可以想象,自己的警卫看到天降横财,现在一定是兴奋得都快要疯了。

他无力地自辩道:“也许,也许我们维持原样,日本人就.......”

“你真的要我用常凯申的方式和你说话吗?”

黄克的声音突然阴沉了起来,宋哲元本能地把手按在腰间的手枪处,但对方却动也不动,手上在这时却又多了一根金条。

“老宋,我很有钱!我只用了不到九百万美金,就帮红军从阎老西的手下,买下太原和临汾,以及阎老西的一条命!”

黄克慢慢地将金条,放在紧张的宋哲元面前。

“老宋,你算算,我收买整个河北二十九军,需要再花多少钱?”

宋哲元身体一震,低头沉默着。

黄克说着坐位上站起来,然后和艾琳娜挽着手一起离开。

“一寸光阴一寸金。对于中国来说,每一天都很珍贵。阎老西,浪费了中国的时间......”

然后,黄克和艾琳娜就走了。

当晚,宋哲元发现,自己的警卫团都很开心.......

第二天,伍豪过来谈判,宋哲元没有犹豫,“很爽快”地把合约都签了。

事后伍豪听到了风声,批评黄克道:“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我知道错了,但是我们实在没有时间了,现在每一天都非常宝贵。”

黄克二话不说,立刻在伍豪面前做起检讨,非常地诚恳。

但是,无论是伍豪还是艾琳娜,其实都明白,他根本就不认为自己错了。

一转过身,黄克就对艾琳娜道:

“我们没有时间浪费。十一根金条,和政协主席,少将中将之类的封官许愿相比,金钱交易是成本最低的交易!而且将来在解放后,我们用肃反的方式,把这些军阀投机者全部干掉时,也不会有心理负担,因为我会对他们说,我事先给过钱了!”

艾琳娜道:“你为什么和我说这些,你可以继续装下去的。”

“因为我爱你,我不想骗你。”

黄克真心地道。

“你学斯大林吗?不,你不光是在学斯大林,你还在学伍豪!”

但艾琳娜同样看透了他。

黄克承认道:“要把主席没走成的路走完,光靠理想,光靠道德,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光,也需要暗,需要神性,也需要魔性!理想主义者要想实现理想,就需要比现实主义者更加现实!更加地.......”

那一刻,艾琳娜发现,正日渐变得成熟的小黄克,突然有些陌生了起来。

他身上的天真与调皮,正越来越少......

事后,艾琳娜把这事告诉了主席。

主席也沉默了很久,他突然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下了两句话。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然后他叫艾琳娜把这字帖交给黄克。

按红军的要求,宋哲把河北境内国民党的分部几乎全遣送出境。至于中统和军统的特务机构,却只是摘了牌子,但人员却全都悄悄地留下来。

原因,却是黄克的林长河表兄劝阻了他。

“老宋,做个样子给常凯申看就行了。那是我们自己人!”

此话一说,宋哲元最后一点想搞事的胆子都没了,这时他反而同情起常凯申来。

“中统军统都是自己人”什么的,其实是潘汉年在吹大牛,顶多也就是脚踩两条船,给自己留路的两个特务机构投机者罢了——特务们也不傻的,常凯申现在一副被打成狗的熊样,没几个真的愿意替党国效忠的。

区别只在于,潘汉年这些地下党,仍然是在为党和民族国家而做事,而那两帮的特务们,却只是在为自己做事。但他的这个举动,却是让宋哲元完全躺平了,再也不想动什么妄念了。

常凯申曾指示这帮特务们在平津搞些大新闻,比如炸毁中共驻平津的代办处。

特务们向潘汉年报告了,然后潘汉年帮他们炸了。而后几位化名的“驻京干部”,就这么英勇地“牺牲”了。

特务们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嘉奖,潘汉年这边保卫了党组织,受到了表扬。而这个时候宋哲元却得知,离开的黄克去了南京,得到常凯申的重用,现在正以南京国民政府军购团总负责人的身份,前往欧洲购买飞机,而且他一出手就为常凯申捐了一百万美元的购机费......

知道太多真相的宋哲元,这回是吓得更加地“老实”。

这段时间,平津地区谣言四起,谣言就是,日本人会在未来三个月里,全面侵华,进攻平津。

最大的事件,就是平津名流范旭东带头,把自己在天津的工厂搬迁,全部搬运到宝鸡那儿。在他的带领下,另外有两家当地的资本家也开始搬迁工厂,而目的地全是宝鸡。

而后,北平、天津的大学,在九月开学时, 有部分老师和学生,都没来上课,而是直接转学去了西安,开始迁校。

工厂搬迁,学校迁移,顿时令整个平津地区的慌乱气氛,愈加严重。而和平津相临的保定、石家庄两地东北军的驻地,此时的东北军同样也在大肆地征兵、练兵,提前修筑城防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