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174章

作者:半只青蛙

“西园寺公!”

一见面,小畑敏四郎首先很恭敬向这位明治元老鞠躬致敬。

西园寺公望也不客气,傲慢地问道:“小畑君,你为何深夜至此?”

小畑敏四郎老实地答道:“支那战事危急,心忧不已,故地特地来见故人......”

西园寺公望冷笑道:“大战初启,两军尚未真正交战,何来危急之说?”

小畑敏四郎硬着头皮道:“李润石早已识破我军战略,在百灵庙布下天罗地网,第六师团此战凶多吉少。”

西园寺公望又道:“怎么会凶多吉少呢?土肥原贤二信誓旦旦地在陛下面前保证,林虎三部在包头最多只有万余人。他又及时炸毁驰援包头的多段铁路,绥远的共产党军短期内无法获得河北山西的援兵!”

小畑敏四郎抬头,看了西园寺公望一眼,心里却明白这位明治元老却是明知故问:“驰援包头路径,不止铁路,黄河水道,西边巴彦淖尔,南边鄂尔多斯,皆可直通包头。更何况......”

西原寺公望冷笑打断道:“你这话,早在数月前,大本营中作兵棋推算时,早有人说过,你可知后来发生何事......”

小畑敏四郎摇了摇头,他那时早已被赶出日本军部核心,在预备役担任闲职,哪里会知道这等机密。

“何不猜测一番.......”

小畑敏四郎想了想,答道:“莫非是石原那国贼说共军不可能看破?”

西原寺公望哈哈大笑。

“皇道派中,我竟遇上一位生有脑子之人,却是异常难得。”

小畑敏四郎身体一震,对着西原寺公望深深大鞠一躬,

“西原寺公,全日本只有你可救第六师团了,拜托了!”

西原寺公望一愣,冷冷地笑道:“我是可以救第六师团,可是谁会来救我呢?那一夜,我可真的得多谢尔等的不杀之恩!”

西原寺公望所说之事,自然是二二六兵变那夜。事后追查的特高科的人,可是把那些皇道派中下层 中二们计划要杀的“国贼名单”全查出来了,西原寺公望这个“腐朽的保守派”,也是大名赫赫在列。他所以没事,纯是因为资历太老,明治老臣的BUFF太强,具体执行的那队人马没人愿意做这事罢了——如果当时是换一批意志更坚决的中二们做这事话,估计这老头尸体早凉了。

西园寺公望说出这话时,跪坐在他对面的北一辉轻轻地叹了口气,然后他在小畑敏四郎面前念道:

“马鹿不能成大事,却可坏事!更何况水势滔天,大势已成,能载舟,亦能覆舟!马鹿多了,便可倒逼军部!昔日放纵,如今已养虎成患,大患成群,铸为大错!非我,非你,非天皇,甚至非军部所能阻挡是也!”

小畑敏四郎身体一震。

“秩父宫中对?那个黄克说的?”

然后他随即想起了下一句话,忍不住呐呐念道:若挡在滔滔大势面前,欲阻其疯狂,亦会被化为齑粉。

二二六兵变前夜,黄克与西园寺公望的“秩父宫中对”,事后按西园寺公望的要求,被抄录一份,在军部中四处传阅,小畑敏四郎自然也读过。

西原寺公望苦笑道:“那共军密谍黄克黄元兴,对着土肥原贤二说出此话,我原以为他当时只是对我一人说出此话。但现在我却明白,他是对我们所有人说的。”

而后又道:“你当石原那国贼真不知此战赌性甚重,风险巨大乎?非不知,其不过如安藤辉三一般,被大势猛推前行罢了!”

小畑敏四郎叹气道:“决定帝国之国策者,不是聪明且理智理性者,而是人数最多,最蠢,最疯狂之人!又让他说对了。”

西原寺公望对着小畑敏四郎露出欣赏的表情。

“你读过那段宫中对,当时感受如何。”

小畑敏四郎老实答道:“心灰意冷!”

“哦?”

西园寺公望眼睛一亮,却是多了惊喜的表情。

“为何心灰意冷?”

“因为内中所言,尽是真话!”

西园寺公望再次仰天大笑。

“你这般有脑之人,不该继续闲置了......”

能被西原寺公望如此称赞,换作从前,小畑敏四郎会大喜过望,但此时他却全无喜色,反而大急道。

“西原寺公,那第六师团如今......”

“小畑敏君,你能看懂那黄元兴所言尽是真话,已极为难得。可惜你关心则乱,却不知你我若救了真救第六师团,帝国却将真的万劫不复。”

小畑敏四郎一愣,接着若有所悟,而后恨恨地道:“那石原莞尔,果真是国贼!当诛,当诛!”

小畑敏四郎 不但看过《秩夫宫中对》,却也同样读过黄克送到日本的两个版本的《黑暗的命运》。在那本书里,黄克恶意地把日军的“独走”的行为,全推到石原莞尔这个带了坏头的“前辈”身上。

作为巴登巴登三羽乌之一,小畑敏四郎 不如永田铁三和冈村宁次出名,但是从他在抗战和太平洋战争时的“选择”来说,此人的战略眼光其实不比另外二人差,某些地方甚至更胜一筹。

(注:226后此人被转入预备役闲置,抗日战争时成为留守14师团长,以健康问题编入预备役。冈村曾经请过他出山,被他一口回绝了。1945年日本投降的时候,总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不愿出席投降仪式,他大骂,输到现在,陆军还有什么脸面,如果梅津参谋总长不愿意去,作为陆军的代表我可以去。结果逼的梅津美治郎出席投降仪式。二战后出任东久迩稔彦内阁国务大臣。

他其实有得是机会咸鱼翻身的,但是此人后来的作为,却明显是看透了日本当时的状况,很聪明一直游离于核心之外,逃过了战败后的惩罚不说,并且在战后得到了升职。)

“西园寺公,你欲以第六师团大败,换取帝国陆军上下清醒?”

小畑敏四郎摇了摇头,日本军部的问题,哪里是这么容易解决。

“水势滔天,大势已成,能载舟,亦能覆舟!马鹿多了,便可倒逼军部!昔日放纵,如今已养虎成患,大患成群,铸为大错!”

他把这话,放在嘴里又念了一遍。

西园寺公望冷笑道:“此战军部所选之人,多是马鹿!”

小畑敏四郎大惊,瞬间明白这背后的意思。

过了数十秒,他方才回味过来,低头声:“那明年开春之后......”

西园寺公望叹息道:

“一车之薪火,又岂是一杓之水可浇灭?既已聚四国九州之金,铸此大错,又岂是一日可改?”

而后他又指了桌上一个纸袋,对小畑敏四郎道:“此袋中之物,是支那共军头目李润石之生平资料。今年三月后,吾命土肥原再次细细收集此人生平事迹,今日带来此处,本是要送予北一辉细细观阅品味,你既已至此,今夜就不妨在此与其一起挑灯夜读,明日午后,可至家中见吾。”

西园寺公望说完作站起状,一旁的儿子公一忙将其扶起,小畑敏四郎也要相助,却被西园寺望一句“莫动”哼回,而后更自顾而去。

路上,西园寺公望再次问儿子道:

“公一,你观此二人如何?莫要再装拙欺我!”

“北一辉?志向远大,却能力不足。寻寻觅觅三十载,磋砣三十载,却依旧一无所得,最后只得做匹夫绝望之怒......”

西园寺公望眯起眼睛,看着儿子,笑道:“好一句匹夫绝望之怒!说得好贴切!那小畑敏四郎呢?”

西园寺公一想了想,方才答道:“有脑且理性之人。”

“莫要话只说一半!”

西园寺公一露出苦瓜相,又想了想,方道:“是知国事之轻重,而非盲目者,或可担大任。”

“那石原莞尔呢?”

“聪明而愚蠢之人,国贼,当诛!”

-----------

当夜,小畑敏四郎与北一辉同宿一牢。

其间,小畑敏四郎问北一辉道西原寺公望深夜见他,所谓何事。

北一辉答道:“起初是为了黄克黄元兴而来。”

小畑敏四郎细问后方知,二二六事变后,北一辉被捕,后来特高科的人多次询问其与黄克的那次会面所谈何事。北一辉倒也不隐瞒,如数交待。而西原寺公望看过案卷后,今日过来,再次当面询问北一辉是否还有其他“遗漏”。

北一辉道:“西原寺公,并不看好帝国与支那之战争。”

小畑敏四郎低头,思索良久后,方道:“若无李润石之赤军异军突起,蚕食支那,必能成功!”

“中华之国,中央之地,人杰何其多也!”

北一辉叹着气摇头,拿起面前资料袋中一物,却是土肥原手下特工从中国弄来的,李润石从前的所作文字文集,然后细读起来。

小畑敏四郎见到他无心思闲聊,却也不再说话,从资本袋中,取出其他文稿,继续阅读。

天色将明之时,一袋文件二人皆读尽,两人相对,默然,方才一起长叹:

“真人杰也.......”

北一辉提醒小畑敏四郎道:“那黄克黄元兴,便是为此人效命!”

小畑敏四郎一愣,他被赶出军部,下放到预备役,情报的获得却比从前少了许多。

“此事当真?若是这样,那常凯申凯岂不是.......”

北一辉叽笑地接口道:“李润石手中牵线之猴也!孙文此人,本就言过其实,其徒子徒孙,却是一代不如一代,尽是猪狗之辈!”

北一辉和国民党的前身同盟会关系深厚,但是他也只是和同盟会关系深厚。他真正看得入眼的,却是同盟会会首宋教仁,两人互为知心好友。相反,他和孙文关系很一般,甚至在宋教仁遇刺后不久便与其翻脸。

小畑敏四郎点点头,赞同道:“确实是猪狗不如之辈!若支那尽是此等人物......”

说到这,小畑敏四郎却又摇摇头,按着桌上的文件袋遗憾道:“可惜了,可惜了......”

此时的他心里却是大恨常凯申蠢笨无能,去年之时,竟不能替皇军将此等大敌歼灭于松潘山中,反而令其在一年之内疯狂作大,成皇军征服支那最大祸患。

北一辉问他道:“我与黄元兴见面谈中日之事,那份案卷你可见过?”

小畑敏四郎摇了摇头,于是北一辉便将当时二人交谈内容重复一遍。

“那中华之地,看似地大物博,实则却是地窄人稠。清末王朝更替,死人不多!五十年内,人口必破十亿!那李润石一代人杰,必全力收复东北......”

北一辉叹息着,他本来是主张日本先侵略中国,然后中日一家,中日友好,但被关在监狱里半年多来,反思反省中,却已意识到了,这一切皆是痴人作梦。

天亮之后,小畑敏四郎告辞离开,却未马上去西原寺公望府上,而回到家中小憩到近午,吃过午饭,沐浴更衣后方才登门。

当他与西园寺公望再次见面时,百灵庙这边,红军“十八军”中,实力最强的红一军,与谷寿夫的第六师团中精锐旅团碰撞,已在百灵庙机场附近开始。

河南战役结束后,随着各路红军在战争中和随后的扩红行动中急剧扩编,为适合新局面,七大之后,红军进行了再次的军制整编。

部分独立师在补充了大量新兵后,直接升级成为军的编制。部分扩充过于凶猛的军则拆散开来,重新组合整编为新的军。

这个中深意,不光有军事上的需要,同样也有政治上的需要。

在山西战役之前,即使有红二方面军加入,红军中的主力部队,就人数上而言,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占了一半还要多。山西战役,最关键的全歼十四军的战役正是红四方面出身的徐帅指挥的,在夺取巩县这处战略要地,四方面军出身的余天云同样也立下大功。

不管是为了“削山头”,还是为了“去军阀”化,该有的平衡都得重新建立。

要说巅峰时期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有何不同,答案是红一方面军此时已非常接近完美的革命军队,纪律性,组织性,文化度都很高。主席名言之一,就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打不了胜仗”,很早就努力地要求对军队进行扫盲。

相反,张国焘控制下的红四方面军,却是在他个人私心下,恶意地想把军队变成自己的私有物,变着法子设法让军队“无脑化”,军纪也一般。更恶心的是,张国焘更借着肃反之名,有意地大量清除军中文化程度较高的知识份子。

别的地方不说,只是在对士兵文化的看法不同之处上,就清晰地体现双方格局的差别。

将扩红后的红军,重新分为十八个军后,红四方军出身得到的编制是六个,红一六个军,红二两个军,余下的一个给了刘志丹部,项英红军一个军,最后两个,一个则给浙西南的粟裕部,一个则是重建红五方面军,重建后的红三十四师为基础,将所有红五方面军出身军官战抽调出来单独成立一军。(注,骑兵师,独立师另计。)----

-------------------- 第174章林虎三的“交功课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