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198章

作者:半只青蛙

74军,一军两师,军长张治中兼任师长的100师,王耀武担任师长的51师。这两个师都是“大师”,与其说是师,不如说是军。

100师的组成里,共谍郭汝瑰的137旅就不必说了,作为黄克埋了很久的暗子,从旅长到团长,都是共谍地下党。名为旅,实为师。部队编制满满用足,不但没有喝兵血,反而在人数上有所“超编”。因为常凯申的喜爱,装备也是给足用好。作为暗子,该旅还能从共产党这边获得额外的军械补充,算是共军国军两边同时拿饷拿装备的典范。

按国军的风格,大战前都会临时增加数量为其主力部队一半的所谓“补充兵”随军。所谓的补充兵,其实也就是稍加训练的辅兵,预备队。平时打下手,战时前线打狠了就拉了这帮人上去顶替当炮灰。

按国军的特色,这些补充兵往往都是临时拉的壮丁充数的炮灰。但是作为共谍卧底,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郭汝瑰却在很早的时候,就很用心地让人对这些补充兵多加训练。

上级给力,部队武器足,军饷不贪,长官把士兵当人看,自然部队从上到下精气神就完全不一样。常凯申几次到137旅视察,全体官兵满满的精神状态,常凯申看在眼里喜在心中,他身边的德国军事顾问也看在眼里,各方给予评价都是五星级好评。

而他的顶头上级张治中,原职位是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部主任,原教导第二师师长。

同师的另一支友军138旅,主力核心就是由教导师扩编而成。若不是前期常凯申败得太惨,各处都在扩军,原教导师的士兵被不断地抽调到别的部队作为骨干,人数减少了大半,否则战力会更强。

张治中此人也算是国军少有节操很足的将领,构成138旅的军官,也都是陆军学院出来的优秀军官,军官素质在国军中是最高的。喝兵血吃空饷之事不敢说没有,但是比例相对其他部队却要少得多。100师这个编制,本身就是代表着常凯申特别的偏爱,心腹肱股。

而另一个友军51师,师长王耀武,正是正史里著名的国军五大主力74师的真正创立者,那个被打死的张杀妻不过是欺世盗名的摘桃者败家子。此人不但善长养兵、练兵,作战本事也是一绝。在国军中更有着“三李不如一王”的高评价。无论是后世网友还是其此生最大的对手粟裕,对此人评价极高,完全有资格在国军将领中坐三望一。

最难得的是,此人和共谍郭汝瑰一般,不但不喝兵血,还自己开工厂倒贴钱养兵,行为节操和郭汝瑰简直是一模一样。即使是这个位面,他受潘汉年“勾引”,搞了些“副业”赚了些钱,但赚来的钱也都用来养兵而不是塞自己的腰包。他的51师,构成的军官士兵核心,一部分是从张治中的教导师里抽调出来精锐,一部分是自己带出来的兵,全师上下同样是兵额满满,训练充分。

如果没有共谍郭汝瑰混迹其中,74军绝对是常凯申手下最能打的王牌部队。所以常凯申才如此放心地把合肥这道安徽防线中心要害之地交在他手上。

“可是郭小鬼这颗老鼠屎一个人就把整个王牌74军给祸害了!”——《张治中回忆录》

开战前,常凯申放在安徽的四个主力军,各自的战斗力如何,红军方面通过郭汝瑰这个共谍的存在是一清二楚。74的军部、师部、后勤中心所在地,也是了然于胸——潘汉年:其实常凯申手下四个军的后勤仓库在哪,没有人比我更清楚。

张治中之所以在他的回忆录里,恨意滔天地把郭汝瑰称为老鼠屎,那是因为在决定命运的那个晚上,郭汝瑰放开防线引共军入内,几小时后红军罗炳辉的精锐突击部队,穿着国军军服,打着137旅旗号,开着137旅提供的M2轻型坦克,由137旅的地下党军官带路,直接就找到了74军的军部......

当时的74军外围的警卫营,哪里会想到颇得军座信任的郭旅座居然是共谍,罗炳辉的掏心战一击功成,张治中连同指挥中心全体军官大战刚开始就集体做了俘虏。张治中作梦都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败在他十分欣赏和信任的学生的背刺之下.......

而后在郭汝瑰这个共谍的相助下,控制了74军的军部电台和密码本的红军,以“张治中”军长的名义,开始频频地对外“瞎”指挥,疯狂传送假情报。

138旅的军部所在地传来激烈的枪炮声时,附近51师闻声先是打电话讯问军部安危,结果电话线早就被人提前切断。无线电联络时,最初接到的回电是张治中让人回电的,说军部遭遇共军猛烈袭击,然后郭汝瑰插了进来,说自己已经派兵前去支援,情况应当只是“小股共军的渗透部队”。

再然后共军攻下军部后,把“老长官和国军兄弟”都俘虏后,郭汝瑰以张治中的身份,电告王耀武,军部守卫已击退共军,一切平安。然后要求他紧守阵地,莫要中了共军的“围城打援”之计,莫要在夜间轻易调动部队以免中伏。

而这个时候,渗透进来的红军正在全力围歼群龙无首的138旅余部了,郭汝瑰假扮张治中,控制着军部的电台继续肆意地向外发送假情报。

红军围歼138旅时,王耀武听到这里的阵地枪炮声不断,担心不止,但郭汝瑰 又扮张治中又当自己,一人饰两角,不停地告诉他“我军阵地稳如泰山一切安好”,“你管好自己就行,友军郭汝瑰的支援很得力”。

可怜王耀武英雄一世,接下来的二十四小时却被郭汝瑰耍得团团转,他的51师牢牢地“固守阵地”,纹丝不动。直到第二天中午后,自己布置在后方的后勤仓库遭遇猛烈突击, 一波被人拿下后,方才意识到大事不妙。

而这个时候,“可恶的郭小鬼”还在不停地告诉他“坚守阵地,莫要慌乱”。

依照上级的指示,郭汝瑰不但向王耀武送假情报,也向常凯申发电送假情报,诱得南边71军北上结果主动地跳进了红军早有准备的大口袋里。

郭汝瑰扮演的“张治中”,一直演到三月七日,连陈诚部的十八军都发现自己身后出现大股红军,后勤中心、弹药仓库、飞机场全部遇袭失守,方才醒悟过来74军的防线出了致命的问题,那个“张治中”不对劲,而这个时候全军早就大势已去。

整整48个小时里,远在南京微操的常凯申,一直都在不停地接收郭汝瑰发出的各种假情报,以其为参考进行各种“微操”,直到他身边的德国顾问都看出这位“张军座”发来的电报大大地有问题,经其提醒,方才恍然大悟。

和包座-松藩战役时相似,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

到三月七日傍晚,常凯申布置在安徽的四个主力军,有三个已经被红军分割包围。

最先完蛋的,不是兵力最少的王耀武的51师,而是南边的71军——王耀武的部队虽然少,却是在修好的工事里被人抄了后路包围的,其实是最不好打的。而且由于黄克和郭汝瑰的关系,红军知道51师战力惊人最为难啃,所以只是围而不打,逼其无法突围即可。

而战力最弱,又是在行军中被围的71军,就在第一时间成为了首要打击对像。

----------

在拿到黄克给予的苏德战争历史资料后,斯大林急于想解决的,就是苏联红军中装甲兵指挥官指挥观念落后,军官素质低下的问题。

即使手上拿到了黄克提供的,古德里安和苏联红军自己总结出来的二战装甲兵战术教材,但是还需要通过战场磨砺,化理论为实际运用。

西班牙战场和中国战场,就成了斯大林眼中最好的装甲兵作战理论试验场。

尽管心里已经明白西班牙战场因为共和派糟糕的内部山头问题,败局已定,但是为了练兵刷经验,斯大林反而将更多的飞行员和军官派到那儿。

而在中国战场这儿,他则是派出了一个未来的大人物。

安德烈·格里戈里那维奇·克拉夫琴科,苏联著名的学院派坦克专家,其毕业于著名的伏龙芝军事学院,苏德战争初期在机械化军担任上校参谋长,后来一路晋升,战争末期晋升到坦克兵上将,一辈子都在与坦克打交道。

有穿越者相助的好处就在于,斯大林能提前知道,自己的手下将领,谁是坑货,谁是能将,谁值得提前开始培养。

克拉夫琴科就是斯大林派到中国,指挥装甲兵作战的“大人物”——此时的他还只是一名中校。

“坦克要集中起来使用才威力最大!”

在古德里安闪击波兰成功之前,除了三德子外,全世界对装甲兵战术的理解,都是坦克从属于步兵。西班牙内战已打了八个月有余,受制于两边菜鸡互啄(尤其是共和军这边),以及装甲兵自身的技术和战术运用不成熟的原因,历史上苏联人由这场战争总结出来的经验收获全是错误的——即坦克要服务于步兵。

这个位面也不例外,在从黄克这边拿到“正确答案”后,斯大林看着西班牙那边发回的军事总结报告后,第一想法就是:这帮人该不会又全是需要肃反来解决问题的“叛徒”了吧。——历史上,斯大林就是把参加过西班牙内战的苏联红军军官肃反枪毙掉了一大批人,参予了三年西班牙内战的苏联红军,最后什么都没有学到。

斯大林会有会这样的想法也很正常:同样参予了西班牙内战,德国人通过参战,增强了集中使用坦克的信心,确认了空军组队应当是双机组队而不是三机组队,空战战术应是一击脱离而不是狗斗,收益全部都是正面的。

而历史上苏联人的总结却是:狗斗还是很有前途的,I16战斗机很棒,坦克应当服务于步兵分散使用......

“素质,素质,再好的武器,也需要人来操纵,另外电台不足的影响也非常大。火车刚出现的时候,跑得没有马车快.......”

幸好有艾琳娜和黄克规劝,斯大林方才暂时收敛了杀心。不能明着告诉手下答案的他,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努力地提拔那些支持集中使用坦克观点的军官,并在军队里就这方面问题进行争论时,有意地“拉偏架”。

历史上二战前,集中使用坦克的观点,在各国军队中都是少数派,就算是德国都不例外。即使是古德里安,也因为坚持这个作战理念被上级穿了小鞋,其上司甚至公开对他说:只要我在位的一天,你就别想行使你的那一套。

当时的古德里安,在连坦克都没有德国装甲兵学院派里是极少数。但是他本人幸运同时也是世界不幸的是,当他用帆布汽车模拟坦克进行战术路演,宣传自己的理念时,他只征服了观场一个人——阿道夫.希特勒。

当时小胡子看着帆布汽车扮演的坦克,兴奋地站起来失态地大叫:这就是我在寻找的东西,这就是我想要的东西。

提前得到正确答案的斯大林,现在苏联正在做的事,其实和希特勒差不多。

围歼71军的战场,发生在庐江地区汤池-万山镇一带。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歼灭71军,红军一次性地在这片战场投入了全部装甲力量。

到1937年3月为止,全国红军手上的装甲力量为:苏联援助的T26坦克95辆,T37水陆坦克20辆,缴获的维克斯坦克6辆,意大利的CV33坦克8辆,此外还有15辆T27超轻型坦克作为训练车。而黄克上一次从苏联回来时,还带回了二十辆斯大林赠送的T27超轻型坦克——1931年苏联从英国进口的25辆卡登洛依德装甲车,后来买下其生产授权进行仿制,最后造出来的就是T27超轻型坦克。其全重仅有2.7吨,造价低廉,苏联一口气生产了几千辆。

在整个三十年代,英国人的坦克设计风格引导全世界的潮流。这种两人型的,三吨以下的超轻型坦克,被全世界大量仿制。他的衍生物就是苏联的T27,意大利的CV33,日本的94式豆坦克,比列时的T13坦克歼击车。历史上其维克斯公司还以其底盘为基础,开发出带炮塔的维克斯1936型,并卖了四辆给中国。

这二十辆T27超轻型坦克,经过仔细翻修,加厚了车首正面的装甲,按其意大利堂兄CV33的外形进行改造,加装了保护乘员的装甲外罩,更换了全新的发动机后,斯大林主动提出来送给中国的,目的就是想用它作为T26坦克的辅助,通过实战检验机械化装甲师的战术运用。

八月七日这天,在庐江地区,红军在这里集结了40辆T26坦克,全部的20辆T27超轻型坦克,再加上通过“起义”和缴获得到的8辆美式M2坦克,4辆CV33坦克,集中起来组建为装甲突击旅。

亲自乘座在一辆以减少弹药为代价,拆除了火炮,把炮塔改造观察塔,新增一名成员(翻译),特别改造的T26坦克指挥车上,克拉夫琴科中校心中又是紧张,又是兴奋。他来中国前,在装甲兵学校属于主张集中使用坦克的“少数派”,并不是主流。由于穿越者剧透,他本人被斯大林提前看中而派到中国来实践加刷取实战经验的。除了他本人之外,还有十几位苏联装甲兵学校的教官被授命来中国参予实战观摩。

如何集中使用坦克,作为装甲旅指挥员的克拉夫琴科中校也只是读了一堆上级交下来的后世训练和战术资料,研究了三四个月而已,经历过两次内部的演习,本人在这方面其实也只是理论大师,半桶水。

他座下的五十多辆坦克和20辆T27超轻型坦克,上面的乘员对装甲兵战术的运用,同样也是学得不三不四。好在对手很弱,反装甲力量不强,整个71军手上,只有六门意大利进口的47毫米战防炮,反装甲能力十分差。

克拉夫琴科拿着望远镜,扫视着自己手中的武装力量:第一装甲特混旅。

七十余辆坦克,现在就在71军的阵地前方两公里处,排出锥形攻击阵形,坦克在前,装甲车在后。

发动攻击前,所有的坦克车长身体暂时都探出炮塔外,就等着他下令进攻。每位车长的头上,坦克帽之下,还可以看到露出来的,不久前刚刚制造出来的晶体管耳麦通讯器。

苏联援助的T26坦克进入中国后,前装甲被加厚了十毫米,所有的炮塔周围,都被加装一圈左右各四发,总共八发的反步兵跳雷——该系统是中国独创的反步兵外挂装置。该技术已传回苏联,目前苏联红军内部,也正在对现役的坦克进行类似的改进。

包括刚刚得到的M2坦克甚至连那辆2人的CV33坦克,现在都加装了苏联产的晶体管电台通讯系统。

整个装甲旅全是清一色晶体管通讯器!克拉夫琴科离开苏联的时候,也只有装甲兵学校的装甲教导师才刚刚装备呢,连近卫军都没有这东西。”

至于在后方更远处,停在那的十几辆坦克拖车,更是让克拉夫琴科看到的第一天就眼红到现在的东西。

“坦克拖车!中国人真是奢侈呢,这么先进的法国货,苏联到现在都没有,他们居然连这个都装备了。”

“我来中国是来对的!我现在手里指挥的是全世界最完整,最完善,也是最强大的机械化装甲旅吧!”

怀着“我参予了历史,我创造了历史”的自豪感,克拉夫琴科兴奋用力地向前一挥手。

“乌啦!”

随着他一声大吼,这支大部分是由苏联教官培训出来的坦克装甲旅,通讯频道里同时响起了“红俄味”十足的“乌啦”声。

几秒后,庐川地区的平原被震天发动机与履带的轰鸣声充满。

71军的阵地上,军长王敬久看着轰隆隆向其全军阵地冲来的坦克集群,上下一起目瞪口呆中,天上却在这个时候响起了飞机的嗡鸣声,面对着集团冲锋的钢铁集群,所有人都不知所措。

一战后,全世界第一次大规模的,空地一体,机械装甲旅合成作战,在中国庐川平原上亮出了其锋利的獠牙。

三月八日,71军全军覆没,全军两师近五万人,在一个坦克装甲旅配合步兵和飞机空地一体的全力冲击下,其所有的防线阵地,全部象纸一般地被对手轻易击穿,切割,扯碎,只坚持了二十四小时就全线崩溃。包括军长王敬久在内,四万多大军放下武器,集体进了俘虏营。

完全就是刀子切黄油的碾压,该胜的胜得快,该败的也败得干脆。所以这场一边倒的战斗,无论是红军还是白军,在这场战役中伤亡都不大。

一天后,这只临时组成的装甲旅移师北上,参予了围歼51师的作战。看着天上盘旋的飞机,以及阵地前恐怖装甲集群,又得知王敬久和张治中已被俘后,王耀武在红军的反复喊话、交涉争取下,宣布全军放下武器,以“战场起义”的身份接受“和平整编”。

在消灭了两大主力军后,第一装甲特混旅继续向东北方行进,于三月十一日参予了围歼陈诚的第十八军的战役。

三月十三日,陈诚发家的十八军,除去在浙江被粟裕打得仅余一个警卫营的11师外,其投入在安徽战场的嫡系主力14、67、94、98四个师几乎全军覆没。自军长黄维以下,四个师长上上下下整整齐齐,一个都没有跑掉,全体当了俘虏。

(注:历史上这个时期18军的军长应当是罗卓英,但这里罗卓英因为在1936年浙西南战役被粟裕打得大败,受到处份,所以由黄维升任。)

安徽战役,红军三月五日发起,十三日结束,余下的时间,皆是一路横扫,占领地盘的收尾时间。

三月十三日晚,和安徽仅有一江之隔的常凯申,在收到了对岸的红军,用缴获的十八军的密码本向南京发来的电报后,"远程微操"指挥中心里所有人都傻住了。

昏黄的灯光下,常凯申两眼通红,头皮冒油,目光所及之处,几乎可以将视物点燃。

陈诚愤怒地砸着桌子,他发家的十八军全军覆没,现在完全是一副悲怆欲自绝的模样。

何应钦则嗤牙咧嘴,嘴皮颤动,欲言又止。

一屋子的德国军事顾问,正拿着红军发来的电报,用手掌盖脸,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

陈布雷这个“小人物”,则缩在墙角,瑟瑟发抖。

修筑了五个月的安徽防线,三十万大军,只坚持了八天,就全线崩溃。只有靠近长江的汤恩伯部十三军,借长江水力之便跑得快,撤出了三万余人。余下的逃回江南的一万人,则是其他部队败兵。

常凯申卖肝卖肺,把下金蛋的鸡都抵押出去,耗资超四千万美元,用八个月的时间重新组建的二十五万大军,五十余辆坦克,四百多门火炮,最精锐中央军主力,八天的时间就全没了......

铁军不铁,黄杰不杰。前年包座战役时,第一师两个败将旅长先后创下的两小时内让红军各抓了五千头“人”的纪录,在这几天应当算是被人破了吧.......

战败消息传出后,不光是南京,整个世界都一片哗然。

中国的晚上就是美国的白天。常凯申这边刚接到全军覆没的败讯,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就反应出来了。当天一开盘,黄金药业的股票,就从二十八元的市值飞速地下跌,一天之内就跌掉了百分二十的市值!全场只见恐慌性的卖盘,就没见到几个接盘买盘。而后的十几个交易日里,黄金药业的股票,依旧以恐怖的速度疯狂暴跌,只见抛盘,没见买盘,到三月底时,股价已从最高时的31美元一股掉到了1.5美元,而且还没人要。

黄金药业半年涨三十倍的神话肥皂泡,破了!

远在南京,刚刚和宋家联手掏了四千八百万美元,拿到南京国民政府手中黄金药业股票“百分十”债务抵押权的行政院长孔祥熙,在听到这个消息当场两眼发黑,直接晕了过去。

周围众人一番急救,狂按人中,让他醒了过来,一醒来,孔祥熙就愤怒地大叫:

“骗子,骗子!天大的骗子!黄元兴你这个共谍是天大骗子!”

而另一条巨蛆宋子文,当时他正陪在割喉夫人身边,先后听到战败股价爆跌这两条坏消息后,先目瞪口呆了数分钟,终于恍然醒悟。

“共谍,共谍!妹妹,那个黄元兴,他是共谍啊!这个共谍把我们坑惨了!快叫人把他抓起来,别让他跑了!”

一天后,黄克是共谍的说法,终于公然地在整个南京政府行政院等官僚机构里传开了。

后知后觉,被坑到没边的常委员长,这时还不敢相信黄克就是共谍。但是他这时已经命人紧急去查明真相......

很快,中统和军统,就替他找到了黄克是共谍的重要的证据,只是这则证据,也是个天大的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