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200章

作者:半只青蛙

他说着把报告丢给了叶戈罗夫,然后道:“步兵追不上坦克,那就让步兵坐上为步兵准备的装甲车追上坦克,这才是真正有能力的同志解决问题的态度。”

斯大林听取黄克的意见后,早就命人在秘密开发步兵战车,他故意没有对外说出这一情况,就是在等候能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正确解决问题建议的人出现。

这样的人,他等到了。

一个月后,刚刚升官不到两个月的克拉夫琴科中校,其军衔被升为上校。

本书新群群号:545765452

求月票

-------------------- 第202章“常凯申已无可用之兵!” --------------------

伍豪在淮南战役结束后第四天就赶到合肥,其任务是要来接收战役中俘虏的国军军官。

18、71、74军三个军全是常凯申的中央军,尤其是18军,更是江浙黄埔系的嫡系。从军长到排长是清一色的黄埔生。

临时建立的军官俘虏营这儿,站了满满的超过一亩地的军官战俘,四分之三以上都是黄埔生。现在红军还在满世界抓捕国军败兵。

山西战役后,常凯申鉴于每次战败,被俘的黄埔军官太多丢尽了他的脸,内部指示时,要求军队里军官和士兵之间的称呼,不能加职业,而是要使用亲近的“老张老李”之类的,以避免被红军针对性对待。(注:历史上此为解放战争1947年后常凯申的壮举,他还提出了军官肩章钉军装里面的奇葩设想,甚至还传授军官战败后记得换士兵服逃跑。)

尽管常凯申很努力地给这帮手下找出路了,但是当伍豪来到合肥临时军官的俘虏营时,还是不断地有被叫作“老张老李”,身穿士兵服的国军党高官被甄别出来,送到俘虏营里。

黄维和丘清泉就是在穿着士兵服,打扮成“老张老李”的情况下被甄别出来,然后送过来的。

“暗箭伤人,胜之不武,算什么英雄?”

见到伍豪时,丘清泉鼻子朝天,不服气地哼出一口气。丘清泉在两年前被常凯申送到德国装甲兵学校留学,今年春节前提前回国,在南京任教导总队参谋长,淮南战役时任l8军67师副师长,兼任突击军第一纵队司令(其实手下就一个坦克营)他的部队以战车营为主,编配工兵营、装甲汽车队、高炮队、摩托搜索队、战车防御炮队及步兵营,十八军所有的装甲精锐都是他负责指挥的。

此人是标准的浙江黄埔系,进过陆大,还出国在德国镀过金,所有BUFF点满,是根正苗‘白’的常凯申嫡系中的嫡系。就算是在十八军中,也是自视甚高,斜眼看人的存在——他“邱疯子”的外号不是白叫的。

见到伍豪后,他不但不低头,还一个劲地在叫嚣。

“郭小鬼在哪,郭小鬼在哪!这个卑鄙无耻的共谍!还有,林长河在哪?你这个暗中下毒的卑鄙小人!一定是你在坦克的汽油里做手脚了!一定是你干的!”

在德国留过学的丘清泉确实是学到了一点东西,他的装甲团那么多坦克同时爆缸,对比一下山西战役时的同类事件,立刻就猜到肯定有人在汽油里做了手脚。

至于“郭小鬼是共谍”一事,却是张治中被俘后,与其他俘虏一交流也悟出来了,在俘虏营里恨恨地大骂郭汝瑰......他自视甚高,认为自己被俘是非战之罪,完全是战前中了卑鄙小人的暗算,废了武功才战败的。

丘清泉脾气大,伍豪过来时直接就不客气地冲着他大骂着二人,不过这个时候,郭汝瑰和潘汉年知道自己要是出现在现场,绝对会被人用口水喷死,早就识趣地躲了起来。

伍豪出场,开始对这些军官俘虏讲话,说明红军的俘虏政策。现在十八军的军官,和红军间更是血债累累。

如果是解放战争时期,这些人有血债的该讨还的就讨还,该进功德林的进功德林。但目前情况不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近在眼前,而目前红军这边,最缺少的就是大量经验丰富的基层军官。

淮南战役结束后,红军高层就战俘问题开过会,最后讨论的结果就是,高级军官全部收监——尤其是十八军的那几位对根据地人民犯下血债的家伙都会在里面接受劳动改造,没有血债的则释放。对于被俘的这群国军高官,红军这边采取的是有罪的人抓大放小。最后真正会被严惩的,也不过二十多人而已,比如94师师长朱怀冰。

中级军层则先集体关起来,政治学习和劳动改造一阵,视其表现再做决定。没有血债的下级军官,尽可能地收编吸收进抗日队伍里,发挥其能力。

除此之外,红军正在抓获的中央军俘虏中开展“诉苦”运动,俘虏里检举出来的罪大恶极的“长官”们,则在公审过后,罪行中等的会被送入后方的矿山接受劳动改造,罪大恶极引发公愤的则直接枪毙。至于查出来的“兵痞”,则发了路费赶出军队。如果被查出对革命老区人民有血债的,也是毫不客气地赏了颗花生米。

淮南战役胜利后,红军这边也杀了一些人。

伍豪向这些中央军军官俘虏讲解红军政策时,现场脸色最难看的就是朱怀冰。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时,他在湖北地区欠下不少血债。不过红军高层没有杀他,但他未来在矿山里,至少要挖上好几年的。

看着朱怀冰时,伍豪突然想起了黄克离开前对他说的话。

“中小反动派被发现基本被借人头死路一条。”

“但是越大越有名的反动派,杀老区人民杀得越多的,官当得越大的,很多时候反而会得到生机——你觉得这公平吗?”

“早革命不如晚革命,真革命不如反革命!越支持革命,就越没有优待的价值。当红军横扫天下的时候,我不知道到时候,又会有多少“反革命”被“争取”进革命队伍”.......在这事上,我是完全赞同斯大林同志的观点的,对敌人就应当是冬天般严酷!就算是现在考虑到统一战线或更大的国家利益不能杀,但在将来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秋后算帐!”

伍豪在心里叹了口气。

“小黄再聪明,终究还是个只有十九岁的娃娃啊!”

对着这群军官战俘讲完话后,伍豪回过身去,却见了另一位这群“愤愤不平”的国军将领第三恨的人——战场起义的51师师长王耀武。

受黄克影响,淮南战役爆发前,红军高层对51师的实力有着极清晰的认识,一开始就是对其空前重视。只是王耀武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则稍稍有些出乎意料。

“欢迎你站到人民的这边来!”

见面时,伍豪以这样的话做为开场白,而王耀武则面容稍有些尴尬。不过他几天前他见到装甲突击旅轻松击破18军的多道环形防御阵地,见证了18军覆灭的全过程后,王耀武现在心里却是极庆幸自己的选择。

“我过来的时候,主席和我谈起过你,你在当时会那么快地做出这样的选择,让我们全体上下都很是吃惊。能告诉我们为什么吗?”

“我早就厌倦了这种中国人互相残杀的内战了。”

王耀武用绝对政治正确的话回答道。

伍豪道:“我们也不想打内战,更不想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前夜,还在继续打内战,但是不打不行。”

他看得出来,王耀武看似镇定,实则内心稍有不安。方志敏的红十军就是被他击破的,就欠红军的血债而言,王耀武并不比朱怀冰少多少。

“来之前,我听人说过,国民党将领中,有两个将领和其他的国军将领很不一样。他们虽然是为国民党的将军,但自身的行为举止,个人作风却非常地象共产党。他们离真理其实只差最后一步,只是自身的立场和人生经历,周围的环境让他们误入歧途,无法跨出那一步。”

其实这话,是黄克和二人讨论国民党中的将领时说过的,不过他当时谈的人不是两个,而是三个。(注:第三个是陈明仁)

“是哪两位?”

“北边的就是傅作义,他的军队军纪严明,从不扰民,训练严格。巴彦淖尔之战时,他的军队从军官到士兵,吃的都是一样的食物。我们红军虽然在那儿胜了他一次,但是他的部下却赢得了我们的尊敬。在那以后,我们一直就在争取傅作义,希望能将他彻底地拉到人民的这边来。”

伍豪说着看了看王耀武,他表面说的是傅作义,但后面还没有讲的话,王耀武却听出来了。他的话才说了一半,王耀武就瞬间感觉积压在 自己身上“降将”的郁气,瞬间发散了不少。

“第二个人就是你了。你的同僚郭汝瑰 ,他是我们地下党的同志。他给我们发来的关于你的评价是,你个人作风清廉,对待士兵的态度比他还象共产党。至少他无力做到象你这般,开饼干厂挣钱倒贴军队。在腐败成风,喝兵血遍地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军队里,你的部队是唯一一支满编没有吃空饷的!进门前,小郭告诉我,象你这样的人,混迹在国民党买办势力的淤泥里明珠暗投,实在非常地可惜。”

伍豪说着伸出手,主动地握住王耀武的手,用激动的语气道。

“谢谢你,王耀武同志。你的选择为国家,为中华民族保留了血气,让我们没有把珍贵的生命浪费在无谓的自相残杀上......”

只是几句话的功夫,握着伍豪双手的王耀武,已面露感动的表情,并完全挺直了腰,再无半点紧张和不安。

后面双方交谈的气氛,就非常地融洽。

伍豪告诉了王了耀武红军会对51师的后续处理:他仍然承担51师的师长,手下的军官体系大部分也会保留。只是会红军会派出政委和党代表进入军队里的进行整编工作,至于双方过去的事,全部既往不究。

在交谈中,伍豪告诉了王耀武日本全面侵华之战的大暴发已近在眉睫。而他的家乡山东未来也难逃战火。而他的部队,未来会被派遣到山东战场上。至于51师的处理决定,不是伍豪一个人的意见,是红军上层开会后的决定——不过能享受这样优待的,也只有51师一家而已的特殊时期的特例。(注:红军的制度里,是政委为主,51师收编后肯定也是大量政工人员进入进行改造的。)

淮南之战结束后,战场起义的王耀武51师是整编速度最快,同时也是改造得最好的部队,不久之后整支部队就被成建制地调派到山东的抗战前线。

比起另一个位面的王耀武,是解放战争中在济南战役被俘。他的被俘过程极有戏剧性,济南战役前此人早就不想打内战,甚至放马南山,买了拖拉机准备回家种田,然后被连续大败无将可用的常凯申拉出来当了济南司令。

深知其厉害的,他的老对手栗裕在战前把王耀武视为攻击济南最大的变数进行“计量”,却没想到他全程直接躺平无所作为了,大概是他也认为国民党那时已无救了,也就躺倒任锤。

谁知道王耀武躺平任锤了,他的部下吴化文这个“五叛将军”却卖主子卖得比谁都快,济南战役时见势不妙就直接“起义”,放开口子,解放军轻易攻破济南,王耀武也进了功德林。

此人一生,英雄一世,也就是在这一步上走了步错棋,相比之下那个“五叛将军”吴化文,虽然及时起义投机,但生平作为却是极让人作呕的。此人手上血债累累,作恶多端,却因为每次总在关键时刻“正确”投机,最后竟得以善终。

当天,伍豪和王耀武交流的时候,两人谈起了常凯申和日本人。

“就象宣传的那般,我们共产党人看常凯申,就象是在看石晋塘和秦桧!不管任何时候,我们都不会接受他领导下的买办卖国政府的和谈要求。现在的常凯申,已经日落西山,他唯一翻身的机会,就是日本全面侵华,然后他才有机会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当上‘儿皇帝’‘儿委员长’!”

“我们现在依旧不停地打他,就是要把他打得连“卖国”的机会都没有。”

“而这一次,日本侵华战争会在哪里发动?我们共产党人的战略预判方向是:很有可能就是从淞沪地区开始,然后在平津和山东青岛!”

伍豪不无嘲讽地道:

“常凯申以为他亲近日本人,向日本人卖国,日本人就不会先打他这个现代石晋塘了。可是他也不想想,历史上石晋塘是被谁灭的?现在的他还有多少兵?”

当伍、王二人正坐在一起讨论常凯申手中还有多少实力时,日本东京的报纸,已经有心急如焚的侵华急先锋报纸,公然地在头版头条,打出了如下标题。

“常凯申已无可用之兵!”

---

-------------------- 第203章炸工厂什么的,姓杜邦的都很擅长! --------------------

嗡嗡的飞机轰鸣声过后,三月的南京市上空“雪花”飘飘,无数的传单从天而降,铺满了大半个南京城。

常凯申的军事顾问赫尔曼克里拜尔伸出手,从空中接住了一张飘下来的传单,瞧了一眼后,随手递给身边的中国翻译。

对于赫尔曼.克里拜尔来说,这个场面他已经看到四天了。从三月十五日开始,每天都会有飞机从江北飞到南京城上空,然后洒下大片的传单。

从看到传单的第一天起,作为德国在常凯申政府最重要的军事顾问,赫尔曼就知道自己在中国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了。

在常凯申败局已定的现在,德国政府正在悄悄地放弃对他的支持,柏林方面发过来的电报,就是要赫尔曼设法和陈济棠达成协议,保证未来其对德国的钨矿石供应,尤其是不要受到英国的干扰。

虽然目前江西吉安的钨矿还在常凯申部队的控制下,可是现在那个方向,有近十万的粤桂联军 正在进攻吉安。完全丧失制空权的守军根本抵挡不住联军的围攻,失守几成定局。

而在这之前,九江也已被湘军占去,宜春在也在昨日被桂军夺走。常凯申在江北局面崩溃的同时,其在江西这边也是全盘崩坏。卫立煌重建的14军加上汤恩伯逃回江南的13军残军,根本抵挡不住粤、桂、湘三系军阀联军的联手围攻。

南方五省的军阀全是“无利不起早”的投机者,看到常凯申在湖北、重庆、汉中、淮南连续大败,短时间内又丧军四五十万,哪里还不明白现在就是“分常”的天赐良机。和其毗邻的江西在第一时间就遭遇了三家的撕咬分肉。

赫尔利坐着车离开南京的委员长府,这位一年前还风光无限的“委员长”,早已成了众人眼中的昨天黄花,过气人物,别说他的旧主子了,就连他身边的外国顾问们,现在也个个都在收拾家当,准备弃他而去了。

赫尔利抬起头,看到飞走撒传单的飞机在空中留下的长长的尾烟,他认出了那架飞机的来历。

这是美国产的B10马丁轰炸机,常凯申通过那四千万的军火贷款从美国购入了十二架,部分布置在南昌,部分则在放在安徽前线,然后发生的事,全世界都知道的......

“真可怜呢,堂堂一国首都,连架保卫国都的飞机都找不出来......那个元兴.黄,绝对是中国最出色的间谍,玩得真漂亮!”

最近这几天,这批叛逃的B10轰炸机,正很嚣张地在南京、南昌、杭州作巡回飞行,到处抛洒传单。

赫尔曼身边的翻译看着传单,小声地道: “上面的内容,是警告南京市民,说委员长想当石晋塘,会引日本人进江南。日本人狼子野心,一进江南立刻就会露出真面目,到处杀烧抢掠,警告市民尽早离开大城市到乡下去......”

这个翻译用了点力气解释,才让赫尔曼弄明白“石晋塘”的典故。

“日本人不应当是从华北进攻吗?嗯,他们在上海也有基地.....”

赫尔曼愣了愣,却没有感到意外。现在常凯申已经被所有人都抛弃了,全世界各国的舆论,差不多都认为,他的政权的完蛋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赫尔曼拿回传单看了一下,发现上的字很多,于是命令翻译全部译完。上面的内容描述的全是未来日本人如果从南边入侵中国时,大至的进攻方向过程,以及估计常凯申政权的反应情况。

赫尔曼听完翻译后,思考了一下,决定先向柏林报告这一情况。

而同一时间,美国驻华大使纳尔逊·詹森,也拿着刚刚落下的传单发呆。

詹森于1925年成为美国国务院远东事务部主管,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主要制定者。1928年起被任为驻华特派全权公使,1935年改为特派全权大使,至1941年5月美国参战前夕为止。詹森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跨越三名总统,包括柯立芝、胡佛及罗斯福。詹森主张在不影响美国的利益下,尽量协助中国恢复主权。他向国务卿凯洛格及史汀生建议实行中间路线。

在史汀生任期内,詹森反对美国干预中国内战。在五卅运动中,他反对美国加入英国的行动对付广州及汉口的罢工工人。1927年北伐时发生外国人被杀的南京事件,詹森反对向中国采取严厉报复。对于国民政府在1925年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他主张与中国谈判及让步,主张重新订立关税定,并逐渐放弃治外法权。在一二八事变中,他建议美国发表声明要求各国遵守九国公约。

1930年代中起,詹森对日本的侵略野心越感不安,而此时美国政府内高层的东亚政策向日本倾斜;詹森提出美国重新考虑对日政策。

作为一个在中国待了十几年的中国通,他远比赫尔曼这些德国人更清楚日本人对中国的野心。传单上的内容,詹森看了一眼,就知道自己该马上向华盛顿报告了。过去这几个月里,上海万国租界那边,日本人的异动,美国人同样看在眼里。这两个月,日本外交官频频活动,不停地试探英美的态度。

表面上,日本人是装成白莲花,说什么愿意出大力,帮助中国政府抵抗越来越强大的“红色共产主义”威胁,但是这种鬼话哪里骗得了英美两国的政客。稍了解中日关系,明白日本人野心的人都知道,日本人进了中国,吃下去的东西都不可能吐出来。

唯一的问题,仅仅是英国人想管无力管,美国人可以管却故意不想管,想要借日本人之手摧毁英法两国在中国的布局。

詹森大使不知道华盛顿那边罗斯福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阴险,却敏锐地嗅到了淞沪地区即将再度面临战火的危机。

詹森大使扔掉传单后,命人驱车到来市郊,地址是建在长江畔的著名的黄金药业药厂。

那里现在有一个连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驻扎保卫。

起因,自然也是黄克给常凯申挖坑的后继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