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208章

作者:半只青蛙

“饭桌上套出来的。我在这儿陪他们待了半个月,一边教技术,一边上课。平时请他们吃饭,闲聊,他们都把我当成是上海来的‘大先生’,心理上没有什么防备,所以什么话都敢说。”

李润石叹气道:“以后这种情况,会越来越严重的。他们其实是怕被基层的那些官僚们报复吧?想听到真话真是不容易。”

黄克道:“特殊时期,没有时间,干部不足,群众不理解,他们见识有限,我们要做的事又太多,很多时候,就只能这样粗暴地解决问题。人类,很多时候不是灾难顶到鼻子尖上,不赖到九分九厘九九九,都会是抱着各种幻想逃避现实的......红四的同志做得是有些粗暴.......相比之下,重庆那边,贺老总就处理很好。”

李润石又道: “我是在感叹我自己,最近这半年进了太原后,太脱离群众了!他们对我疏远了。”

黄克道:“百姓盼青天大老爷,但百姓怕官,更怕吏。现在的红军,只是速成的,很多地方都还没有做好。而在四方面军那边,那个国焘留下的烂摊子和各种坏毛病,一直都没有清理......”

“事情终究是要下面的同志来做的,新解放根据地的人民群众,还没有完全和我们打成一片!”

黄克以历史后来人的身份替主席总结道:“党完全相信人民,人民完全信任党,这种相互的信任是需要长期共处,经过时间和历史的考验才能沉淀下来的,并不是分分地,搞个土改就可以打鸡血建立起来的。”

“说得很好。我知道明天的会议该说什么了。你过两天去玉门送设备的时候,在那儿多待几天,多和那些一线的工人,还有地方周边的农民处处,就象在这里时这样,同吃,同住......事情终究是要下面的同志来做的,同样的事,贺老总就做得很好。”

李润石提到贺老总,则和四川有关。绥远需要大量移民,现在的另一个人口输入地却是四川——1936年,四川同样发生了不亚于河南的天灾,当年许多地方收成仅有往年的一两成,历史上这里这一年内饿死了上百万人。而去年十一月红军拿下重庆后,贺老总就根据上级指示,通过关系,向川中军阀“要人”。

不给点好处是不行的。原因是当地军阀和地方势力,宁可派人把守路口禁止逃荒,也不让饥民流动,最后红军是以政治谈判、武力威胁和钱粮三管齐下完成了目标。

政治谈判就是:红军以抗日的大义,要求川中“出人”,帮助移民塞北。武力威胁自不必说,拿下重庆后,驻扎在那十万红军,加上已经把松潘游击区建设成根据地的川北独立师,手持大棒高举在头,令川中各部军阀不得不“认真”地聆听红军“和气讲话”。此外红军从湖北地区调来一批钱粮送入川中救灾,履行“老大”的职责。

四川地跨南北两方,川中军阀山头众多,和红军根据地南北接壤的他们,现在对红军的态度忌畏交加。在这事上负责和川中军阀打交道的贺老总刚柔并济,处理得很好。相比之下,反而是在红军完全解放和控制的河南地区,活就做得有些“糙”。

“移川填绥”的工作从去年十二月一直做到现在,通过长江水路和火车送到包头,到目前为止,重庆那边送出来转移到绥远的灾民也有十万人。除了长江水道外,在川北松潘地区,控制川北的红军早在去年八月川中的大灾后,与川中军阀谈妥,在陆上接收了川中转移出来的数万灾民,然后填充到西北临夏地区。

第二天,李润石在党内会议上,谈起了这事,他对在座的同志道:“解放,并不只是人身和财产的解放,更是思想上的解放。党要走的路,红军要走的路,还很长呢。”、

月底了,有票都扔了。

抗战前的剧情,稍微会写长一些。主要是我得先把各方势力,在战前心状,战争准备,都细细地捊一圈。

比如,傅作义新晋系现在在干嘛,正在被同化的29军现在是什么状况,南方二五仔军阀们现在是怎么想的,以及最重要的茶具人物常凯申:目前他江河日下,他的政权从上到下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民国时代,国内军阀林立,有如战国时代一般,比战国时代更复杂的,还英法美苏日一堆的洋人势力要交待。历史早已被黄克改得面目全非,不交待清楚是不行的。

关于战争的描写,我个人更喜欢三国式的写法:战前准备,战前战略,战前各方领袖心理想法,思维,目标,谋略细写,真正开战,尽量控制一两章内结束。

另一个原因,受春节影响,我这个月更新也慢了一些。大家放心,下个月我计划是每天最少七千字,上限目标是月更三十万字。

-------------------- 第211章国际交通线 --------------------

从太原到玉门,全程空中距离约为1600公里。开着特制改装的霍克2攻击机,(最大速度320公里/小时,巡航(150公里/小时))以常规速度飞过去,差不多要七个小时。

去年太原战役时,霍克2战斗机是北中国最好的战斗机,但才过了不到一年,去年的小甜甜早已沦落为今年牛夫人,在红军中被划入攻击机行列。

现在红军手中的战斗机有三款。

一为从波兰进口的PZ24战斗机,因为常凯申的大方“馈赠”,连飞机带飞行员一口气“送”了红军50架,另外二十架拆成零件状态运出时,和常凯申在欧洲买的一堆装备一起,装在同一艘船上,进入地中海后没走苏伊士运河航线,却直接开进了黑海,然后被苏联接收。

在那里,苏联空军和设计师们帮忙将飞机组装起来,留下一架用于测试和评测设计、制造工艺,余下的十九架组装好后,则由苏联红军的飞行员驾驶着从空中转场运入中国。

到1937年四月为止,中国红军共获得了69架该型战斗机——其余的部分,却是政治原因,波兰政府随后拒绝出售了——原因嘛,大家都明白的,波兰政府极度仇视共产主义,更仇视苏联,而黄克的身份暴露后,波兰在第一时间就停售飞机了。好在相关的维护更换材料已经提前采购,发动机方面也可以从法国获得,影响倒是不大,目前这69架飞机全部由起义国民党飞行员和红军飞行员操作。

另外两款战斗机,自然是最近在西班牙表现甚佳的I16战斗机和I15战斗机,这也是苏联援华飞行部队的主力装备。

所有的飞机都比霍克2强,其也就凄惨地沦为了攻击机。黄克开着霍克2,越过吕梁山,穿越黄河上空,一路西进,途中先后在延安、银川两地机场降落,除了休整和加油外,就是送出部分装备物资。

西北这儿的地形非常地“恶心”,高原、荒漠、丘陵遍地,各种之字地形盘山公路可以让司机发吐,简直就是陆上运输的噩梦。历史上在中国海上对外运输通道全被日军切断后,很长一段时间,从新疆到玉门再至兰州、宝鸡的这条运输动脉,是中国唯一的海外物资来源。(南方这边著名的滇缅公路抗战后才开通,而且因为政治原因多次被英国人和法国人切断,而中越公路的情况也是如此。)

从中苏的新疆边境到宝鸡的陆上距离,超过三千公里,宝鸡到玉门也超过一千五百公里。(注:后世百度地图上的距离是拉直的高速距离)要把一吨的物资从苏联运入中国或反过来运出去,其运输成本可想而知。

这条漫长的外援公路,这个位面已经修好,路况只能说“马马虎虎”,大都是用黄土加砂石铺就,只有玉门一段是柏油路。在中日战争爆发前,这条公路的使用率不高,主要的用途,也就是在黄克不在时,用于向玉门运送关键的工厂设备。

去年七月,拿下玉门之后,红军在第一时间就开始在该在地的采油和建厂工作。早就准备好的采油设备在第一时间被运到那儿,当年十二月就根据黄克给的资料开始钻井挖堀,期间更有意地停止钻掘。

如果不是在等周边的其他的配套设施建好,其实挖堀工作在当年九月就会开始。之所以没有马上进行,却是等着配套的储油、炼油等辅助设施建设到位。(注:历史上玉门油开采过程,四号井出油时发生剧烈井喷,短时间内喷出超过七万吨石油,四处溢漫,甚至吞没了附近的农庄。)

有过历史经验教训后,红军在开采前,自然是准备工作作足。直到今年二月一切准备工作完成时,才开始了大规模的钻井工程,拖到三月方才陆续出油。

当黄克驾机飞到玉门附近时,在空中通过地面无线电的引导,遇上了一架“友机”——一架PO2教练机,然后在其引导下,在当地的机场安全降落。

上一次黄克来这儿送物资的时候,整个玉门地区一片荒凉,从空中俯看,只能瞧见极少数的一些村落平房建筑。

半年后,故地重游,他看到以油田为中心,周围已垒起了数百座土坯建筑,油田地区周围甚至还建了专门的隔离围墙。虽然依旧很“破落荒凉”,但是却明显可以感觉到一个新兴城市正在诞生的前兆。

比起半年前,这里多了数口正在出油的油井,在地上挖了一个巨大的储油池(早期采油时的常用手段),垒起了两座看直来十分落后的土炼油塔。除此之外,附近还建起了砖窑厂,一座小型炼铁厂,制硝厂,发电厂。新增的常驻外来人口,已超过万人。其中劳工和家属超过八千。此外还有两千多人的驻军,全称为玉门独立师。该师数量虽然不多,但是装备却异常精良:拥有一座飞机场,飞机六架(全部是教练机),一个装甲车连(十二辆),以及八辆T27超轻型坦克,除此之外,还有一支两百人规模的骑兵营。

部队看似不多,一旦有战事发生,随时可以从这里工作的工人中抽调人员训练扩编成六千人的大师。事实上这里同时也是红军辐射西域,镇压得新疆军阀盛世才老老实实,不敢有二心的关键。

黄克到来后,自然有相关人员接待他,把他引入专门的仓库里秘密放下带来的设备物资。接待黄克的人是他的老朋友刘长发,山西战役结束后,他就被调到玉门这儿,担任玉门根据地保卫局局长一职,表面上是正团级级别,实际上却是和中央上级直接对接。

至于玉门军区这儿的负责人,正是历史上有名的平定新疆的王胡子,他在年初从兰州那儿被调到玉门这儿,负责这里的工作——原因是过去的半年里,他在前马家军的地盘那儿杀人杀得有些狠了,现在那边的“麻烦”基本都已解决,而玉门这儿不但是重要的油料基地,也需要他这样的狠人过来镇压周边,尤其是西边的盛世才,以及玉门一带游荡的马家军残余。现在青海的负责人是夏曦,兰州地区的则是戴季英,全是黄克极力向伍豪推荐的,能解决问题的人。

玉门油田这儿早就可以大量产油了,但受制正规的炼油设备建设安装滞后的原因一直在限产。据现场的苏联专家预计,其要大规模地出油和炼油,最快也会是今年九月后的事了。现场那两座“土炼油”塔,虽然可以炼制出各种油料,但是实际上浪费率很高,炼出的油品品质也很差,造成的污染和浪费更大,只能说是“将就着用”。黄克这次运过来的,就是从美国进口的正规的炼油设备。

之所以拖到现在才把炼油设备运来,却是为了等其他的辅助设施建设完毕——比如供水设施,发电站,还有空分空压厂的建设等等。

从一开始,玉门油田这的炼油厂,红军就打算按照正规炼油厂的标准来建设。一座世界先进水平的正规炼油厂,需要的相关车间有:常减压一车间、 常减压二车间、催化裂化车间、重油催化车间、柴油加氢车间、加氢裂化车间、 联合芳烃车间、硫磺回收车间、延迟焦化车间、成品车间、原油车间、装洗车间、 分析车间、仪表车间、电气车间、供排水车间、锅炉车间、综合车间等 18 个生 产及辅助车间......(注:加氢技术是增加石油的裂解炼出率,历史上我国是到六七十年代才掌握)

上面这些是二十一世纪前后的技术,在三十年代,需要配套车间会少很多。石油化工,如果不搞正式炼油,使用原始的土法炼油,确实是建几座土炼油塔就可以出油,但油品质量极差,且浪费率惊人——目前已经建好的那两座土法炼油塔,炼出来的汽油,一部分是给汽车烧的,更多的却是作为燃烧汽油弹的原料。但这些土法汽油品质很差,稍好一点的航空发动机都不敢使用。

雄心很大的李润石主席,决定从一开始,就在玉门油田这儿走“正规路线”,用两年的时间,把油田的配套设施全部建齐,配套完善。现在油田这儿集中全中国所有能找来的石油工人和相关人材——当然,这些人其实都是在给真正的顶梁柱,苏联派来的专家打下手和跟着学习的。

当晚,玉门油田基地这儿举行了一个欢迎会,黄克在基地陪着苏联来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开了一个联欢会。玉门这儿的条件很艰苦,黄克过来时,带来了大量的补给品。联欢会上,负责的苏联专家告诉黄克,按目前的进度估计,只要设备能按时运到,大概到今年年底,玉门这儿的炼油厂就能炼出合格的成品油——大约相当于86号汽油的水准。到时候不依靠苏联,光是这里出产的汽油,基本就可以满足军队用油的需要。

历史上史,玉门油田38年11月开探,39年四月第一口油井出油,抗战期间共产油38万吨。不过有黄克这个未来人相助,37年三月就有三口油井几乎同时出油,而这一带产量最高的四号井,只要再钻二十米,立刻就会打穿高压层,然后井喷出高产油。

历史上由于没有经验,不会使用重泥浆,没有防喷器和高压井口装置,以致在加深第四井时发生了一场事故。不过这个问题早有防备,该井迟迟没有往下钻,就是在等待相关的配套设备到位完毕,而黄克亲自上阵运来的装备,有部分正是是针对这种情况的。

黄克在玉门油田这儿待了六天,直到空间装备冷却期结束后方才离开,离开时他带走了444吨的成品油料和石油制品。离开时,四号油井被掘得更深,打通高压层开始疯狂喷油。由于早有准备,没有发生历史上的事故。历史上解放前十年,玉门油田总产量为52万吨。而这个位面,负责油井的开采的苏联专家估计,光是今年,当地油井的产量有望超过二十万吨,影响其产能的,只是运输和炼油厂的炼化能力。(注:历史上1959年,生产原油140万吨)

而后黄克驾机,在北方几处交通不顺畅,不靠铁路的根据地中心转了一圈,送去其所需的油料。空间十字架的存储空间已增长到五百八十立方米,但是重量上限一直不变,完全冷却周期一直保持在6天左右,每天恢复约六分之一的收放功能。

西宁、临夏、天水、汉中、重庆,几个地方一路飞过去,送去油料和石油制品。玉门出产的石油制品在四川这儿很受欢迎,黄克在重庆待了一天,送出物资后又带走一些川中的物资,而后掉头直飞包头,三天里在中国西北飞了一个大圈。

和火热的正在疯狂大建大生产的玉门、宝鸡不同,塞北之地包头这儿,驻守当地的红军在百灵庙战役之后,除了必须练兵外,余下的精力都是在修路——修建从包头到蒙古边境的公路。

从新疆中苏边境到宝鸡的这条“国际交通线”,距离实在太远了,包头到外蒙古的陆上交通线,算上中间绕路的,全程也不会超过三百公里,这才是最短最佳的国际交通线——历史上这条交通线之所以没有被启用,原因却是日军早早地控制了河北并很快拿下绥远,攻下包头。

但这个时空,情况有所不同。

百灵庙战役之后,红军从冬天起就抓紧每一分钟时间疯狂地在草原上修路,整个冬季,从美国进口的几十蒸汽压路机工作的声音,就一直在空空空地在蒙古高原上空响个不停。这些旧款的烧煤的蒸汽压路机,在美国早就被当成文物要淘汰了,但到了中国后却重获新生。

当林虎三这边在努力地修路的时候,外蒙古境内,苏联方面同样也在组织人马修路。他们不但修路,还正在紧急新建从西伯利铁路到中蒙边境的支线铁路。

——不比后世的水泥公路,历史上这个时期所谓的修路,其实就是铺上石子,填平坑洞,然后压路机压实。这中间别说倒水泥了,连浇柏油都算是“奢侈”高档货。目前整个西北,也只有玉门一带和延平地区,由于“产油”和“炼油”的原因,周边的公路才造成柏油路,其他地方的路都是这种性质。

战争时期,往往一队卡车开过,路面就被压得乱七八糟。——这种劣质到极点的公路,修建其实很容易,关键是养护。一般情况就是几十公里设一个养路队。红军现在外蒙的这条对外公路,就是这样处理的:一队运输卡车队开过后,各个节点的养路队立刻开着蒸汽压路机出来修补被损坏的路面。

斯大林这么热情做这个事,不光是“卖肝援共”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为了未来无法避免的苏德战争作准备——李润石莫斯科之行时,他明确地告诉李主席:苏联未来几年在远东的战略目标,就是最迟在1940年十二月之前,一定要把日本人赶出东北,彻底解决苏联在东部的危机,这样他就能集中全部的精力于西线。

在这样的大前提前下,在蒙古修建铁路的战略意义立刻就尽显无疑。黄克离开太原前,黄克得到的消息是:远东这边,苏联刚刚在当地针对“外国人”进行了一次“大肃反”。(注:历史上大肃反期间,苏联据说在远东肃反的华人超过了八千人。)

肃反间谍其实只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修建这条铁路需要劳动力。契卡的人完全是“不分黑白”地在当地抓了上万精壮劳力,然后送入蒙古,疯狂地大修铁路。在这过程中肯定有大量的日本特务被抓过来修铁路,但更多的却是无辜的平民。但身为“现实主义者”的斯大林,做事有时就是这么野蛮粗暴。

当黄克到达包头,送出部分油料时,他在包头这儿,看到了近百辆的吉斯6车队,正从北方驶入包头。

车上装满了苏联支持中国的物资——其中有一部分,正是不久前常凯申在欧洲采购,然后“神秘失踪”的那条船上的军火,现在通过这条外蒙公路,被运入中国来了。

黄克注意到,每个开车的都是俄国司机,容貌都很年青——已经动员起来的苏联,决定在最后四年里,前面两年的军工生产的精力,就是在放在卡车生产和航空铝锭的囤积上。至于1937年的坦克生产计划,大部分已经暂停 ,其产能都被用于转产运输卡车。

这些开着吉斯汽车的俄国司机,几乎全是新手。他们把物资送入中国后,不会马上回去,而是连车带人将在中国服役一段时间。除了车上的物资外,卡车本身也是苏联人的援助物资之一。

作为红军在北方物资中转站,油料的消耗自然极其巨大,黄克在这儿一口气卸下的一百吨汽油,其实也只够这支由蒙古进入中国的车队补充几次的。

黄克到达包头时,并没有遇上林虎三——他现在人在归绥,正和傅作义待在一起。包头连接蒙古交通线的开通,意味着这里未来必定是日军重点攻击的对象。

日本人要切断这条交通线,要走的进攻方向,自然顺着铁路进攻。傅作义控制归绥,必定是其第一打击的对像。

百灵庙战役时,傅作义主动派出部队北上支援红军,那一战过后,双方建立了很好的“友情”。就象对待二十九军一般,红军对傅作义也是持努力地争取的态度。

PS:这一章稍有些枯燥,大家忍一下,这只是迫不得已的过渡

-------------------- 第212章傅作义的改变 --------------------

能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人物,必然有着某些特别出色的地方。

在晋绥军的将领中,傅作义是极少数“极洋气”,能跟得上时代变化,并主动地追求军事技术进步的将领。

早在红军到达陕北前,他就在力所能及地情况下,给自己在绥远的部队组建了两支装甲车队。历史上的百灵庙大捷,就是他以装甲车为先锋,突袭百灵庙成功。

而在这个位面,在百灵庙战役之前,红军这边为了争取傅作义,就主动向他提出要求,双方进行军事交流。百灵庙战役后,更直接送给了傅作义两辆缴获的维克斯坦克用于装甲兵训练。送坦克的时候,红军的代表告诉傅作义:未来还会更多。

而到了1937三月的最后一天,在张家口火车站这儿,早已等候在这儿的傅作义,一下子接收到了整整十辆的坦克:两辆维克斯坦克,八辆加装了机枪塔的T27坦克。

在国军将领中,傅作义早年和奉军交过手,当时的对手是奉军的FT17雷诺坦克,“铁甲车”在战场上虎啸称王的场面令他印象深刻。

在那之后,傅作义就一直想拥有自己的坦克部队,可惜家底单薄的他,哪怕到了执掌绥远时,也掏不出钱来养自己的战车部队——只有两百万人口的绥远,养五万大兵就已极吃力,哪里用得起坦克这种烧钱货。

百灵庙战役之后,红军赠给傅作义部两辆维克斯坦克时就已经让他欣喜异常,而这次对方一次送上十辆坦克的大手笔,更是令傅作义在感激之余,心里同样感叹万分。

“真是大气魄,李润石和阎长官、常凯申都不一样啊!”

山西战役后,晋绥军失去了太原这处军工基地,武器补给大成问题。傅作义为首的“新晋系”,差不多是被红军用枪顶着脑门加入“北方抗日联盟”。但接下来的日子里,身为“盟主”的红军这边,在享受“盟主”的权力的同时,对盟主应当承担的义务,也一点都没有放水。

常凯申对付“杂牌”的态度,是能坑就坑,军火军饷能不给就不给。而傅作义在百灵庙之役后,却不断地从红军这边接收到转移过来的装备补给,其中包括12.7毫米反坦克枪,37毫米步兵炮,以及整整十二辆的坦克。

因为百灵庙之战,林虎三和傅作义在过去半年里多有来往,双方结下的“友谊”。接触得越多,傅作义就看得越明白。

“常凯申,绝对不可能是李润石的对手。”

只是看得越明白,傅作义心里,却越是矛盾——矛盾的起因,还是在于他一直无法超脱自己内心“军阀”思维的本性。

“我知道共产党的那一套是不错,可是我就是做不到啊......”

阎锡山完蛋后,晋绥军残部根据协议,占据了晋北、小半个绥远,再加上张家口,组成了“新晋系”,众人推荐实力最强的傅作义为共主。

那些从太原和临汾退出的晋军残余,主要势力的核心晋北的大同一带。

那些人身上旧军阀身上的暮气比傅作义要重得多,傅作义指挥不了他们,双方表面一体,实际上却是迫不得已下的被迫抱团取暖。他们和傅作义看似“孟焦”关系,但实际上双方行事风格相差很大。

傅作义自己的部队,行事风格和红军极为相识,纪律好,不扰民。巴彦淖尔之战后,在看到连张学良都在玩土改后,他正准备在今年也搞土改——不搞是不行的傅作义占了归绥和张家口两地,手上有兵五万人。傅作义一方面严肃对军纪,对百姓好,一方面还要讨好当地的士绅,但是世间哪有这样的好事?

两面都想讨好的结果,就是“钱”肯定不够用。当初杨虎城想搞二五减租,最后都发现这是“脱裤子放屁”两边得罪,弄不下去,傅作义的尴尬也是如此。经过一个冬天的“长考”,他现在已经下定了决心。

傅作义部大半是晋绥军出身,晋北晋南两地出身的官兵都有。过去的冬季里,部下多有人马在趁着冬季回山西过春节与亲人团聚。开春前返回后,也带来了两地不同的情报。

“红军控制区那边土改后,家乡的人都很开心。税赋轻,没有士绅收刮,红军还组织了医疗队下乡,有病治病,各种送药。”

“宁武、原平、五台,往北全是我们晋人统治,南边的忻县那儿,全是红军控制的。两户村庄,隔着一道山梁,相差几里地。过年时候,北边的村子,冷冷清清,家家户户还是和以前一样的老样子。南边那边,杀猪杀羊分肉,开开心心。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下,原因是红军那边土改了,不要给地主老爷交租了......”

回乡过春节的部下,带来的全是类似的消息,

晋南,晋中土改了,晋北的农民在新年时,个个都南望翘首渴望红军北上解放,土改分地。

张家口换包头后,包头那边土改了,而且还分地了!不少大量的归绥地区的农民,都在一个劲地往那里跑,

河北这儿,保定、石家庄一带的东北军控制区也土改了。曾经名声极臭的东北军,一夜之间在当地民众心中也形像大变,咸鱼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