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215章

作者:半只青蛙

“宛平地区的吉星文部,正在杀猪宰羊,似乎有异常举动.....”

“北平使馆区附近,共产党工人纠察队正在清空周围居民.....”

“燕山山区出现大股共产党军的山间游击队活动......”

“共产党军在平津周边有提前布置重炮阵地迹像。”

“河北地区多个共产党军机场,发动机频繁启动预热......”

四月十八日,常凯申下台的第六天,美国刚同意日本在美发行战争券的第三天......

当天凌晨三点,平津的居民被突然响起的爆炸声从梦中惊醒.......

然后是刺是耳的防空警报声——声音是从日租界里传出的。

无数人在惊恐中打开窗户,看到的是附近或远处天空,不断闪过的爆炸火光和腾空而起的巨大火球。

PS:今天两更,正好更了一万二千字!

大黄克篇的新的一卷里,小黄克的继续在第六卷里。明天最少也是九千字更新。

求月票。

-------------------- 第216章平津之战 --------------------

到1937年4月为止,日军已完全占领了长城山海关之外的热河省全部的区域。(附历史上77事变前平津地区日军驻防图)

而在长城之内,日军通过何梅协议,在山海关以南到唐山地区的冀东地区,强行设为“非武装区域”,禁止国民党军队进入。而日本人自己,最初在这一带布置了大约两个大队的兵力(约两千余人)。

自从去年雍仁上台,暗中制定了全面侵华方案后,这片地区的日本人还在当地修了机场,而后兵力就一直在不断增长。

这个时期北平,其北、东两面已经被日军控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冀东的关东军一部——即第一师团;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

再加上北平、天津周边租界、使馆、港口等日占区的零碎驻军,实际上在四月开战前,当地周围正规日军的总兵力,已超过三万,其名义上全部归属第一师团田代皖一郎中将指挥

历史上,在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还会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驻军达到一个中队,后增加到一个大队。这时候整个平津地区,南面也被日军包围,如果再把西面的的卢沟桥也夺取,整个北平就会完全变成一座孤岛——七七事变就是因此而起。

不过这个位面,平津地区的守军,在开战前周边的战略形势却要比历史上好不少,南面的丰台并未被日军强占,但是面临的北面日军的压力却大大胜过历史同期。

去年二月,黄克日本之行,将裕仁天皇毒得半死,而后新旧天皇交替,引发权力交接的混乱和内部大清洗,暂缓了日军的侵华步伐。随后发生的山西战役中常凯申惨败,二十万红军加上二十万东北军冲出山西,强势地进入河北。

原本被日本人视为“兵力空虚有机可乘”的河北省(包括平津),一夜之间就塞满了三股强大的势力,可动用的总兵力远远超过了四十万。

而红军对日本强硬到不妥协的态度,也压制得平津地区的驻囤军不敢轻易搞事,加上后来的百灵庙战役的教训,到1937年初,丰台地区都控制在二十九军手中。而随着宋哲元屈服低头,丰台更成为了红军的第一装甲师的驻地。

整平津地区的局面,这时就变成了日军和红军(包括29军)南北对峙,同时在平、津两地彼此部队犬牙交错的复杂局面。

战略形式上,山海关以南,田代皖一郎手中掌握着三万多日军,一万七千多人的伪保安队,(至于那四万多人的伪蒙军数字虽大,但离平津较远且战力极差可忽略不计)此外还有山海关外驻扎的第五师团约三万人。

作为红军和东北军“违反”何梅协定的回应,日军则在这个时期不断地往名义上的“冀东非武装区”增兵,到1937年四月时,第一师团主力部队已完全入驻这里,最南端的唐山成了入侵华北的前沿阵地,田代皖一郎的司令部就设在那儿。

田代皖一郎要面对的,是南边十万29军和超过三十万的红军主力部队,数万东北军,外加一个拥有近两百辆坦克装甲车辆的装甲师,同时对手拥有一个师的苏联援华空军,外加拥有上百架飞机红军空一师,总计超过四百架飞机。

而这个时期,日本在东北地区的飞机数量,刚刚超过六百架!数量上日军虽然占上风,但是大部分精力都要应付来自北面苏联红军巨大的压力。能抽到南线华北战场的飞机并不多。

北面号称六十万的苏联红军已经沿黑龙江一字排开,做出随时会南下的姿态。

南面红军加29军加傅作义部,光是这三家可动用的兵力总数就超过一百万!同样也是一直在磨刀霍霍,日军在华北地区的战略形势其实是恶劣到让人看了都头皮发麻。

稍有点理智的人都知道这里不能打,也只有皇道派的昭和参谋们那种“我闭上眼就是天黑”的大脑,才会想在这里惹事。 这也正是田代皖一郎甚至日本高层,对于在华北地区发动侵华攻势一直犹豫不决,总想着从江南入手投机的原因。

四月十二日,常凯申被南北势力联手逼着赶下台后,日本军部对于入侵中华的切入点方向,依旧是放在淞沪而不是华北。

华北共军不好啃,在百灵庙战役之后,已是各方嘴上不说,心里都明白的共识。

外相松冈洋佑和亲美派代表井上成美的美国之行,完全就是按“入侵中国最优解”的方向进行的:皇军取得美国的“友善支持”,然后在淞沪开战,一举打垮立足不稳的,互有异心的“粤桂联军”。

美国人在日本人保证他们在华利益的前提下,对日军此举“支持或善意中立”,越来越不行的英法两国只能绥靖纵容。

然后在这过程中,北方的红军和苏联全是嘴炮,坐壁上观不动弹。任由皇国大军沿着前进,横扫浙江、江西、福建数省,情况好的话,甚至还可以继续深入中国境内,“逼和”陈济棠与李宗仁,从而完成对中国的第二阶段的“蚕食”。

如果是这样的话,皇军不介意在华北地区和共产党军保持暂时的“和平”。

以上这些,就是日本军部里昭和参谋们的侵华方案的“最佳幻想”。

他们也考虑过侵华过程中可能产生意外和变数,想到过最糟糕的情况:红军和苏联坚决出兵,在北方攻击东北和平津。

但是按他们的设想,“皇军”动员之后,会派出部分兵力死保东北,以守为主,南北同时分兵拒之。以“皇军”的实力,存心自保,应当不难!

根据过去一年里中国南北势力在战争中的表现,日本人推算粤军和桂军的战力并不是很强,顶多出动六个师团就可以把他们一举扫平。华北方面的红军麻烦点,但皇军若想防守,出动五个师团就可以顶住。反而是北面的露西亚最危险,大概需要十五个师团才能确保东北局面稳定。除此之外,还需要额外留下十个师团放在手上作为机动兵力备用以应付突发事件.......

这就是昭和参谋们的“庙算”,他们也是按这个标准动员和布置的。。

在罗斯福“友好”地同意日本在美国发行战争债券时,日本军部已经把侵华的大方向定在了江南。在这之前的半年,他们已经在按这个方案布置兵力,光是在离福建、浙江更近的台湾岛上,就扔了四个师团,随时做好海上登陆两省侵攻作战的准备。

罗斯福那边点头后,大喜之下的日本军部,按计划往东北再调入十个师团,将这里的兵力增加到二十师团后,等五月半东北准备就续后,就出动其余的主力部队,从海上向南中国发动全面入侵。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日本军部方才对华北驻囤军诸多约束,就是要防止他们胡乱独走坏了大计。

但是......所有的计划,全被打乱了。

“马赛卡,李润石,你居然不按剧本演,皇军还没有挑衅,你居然就主动打上来了!而且还是不宣而战!”

——————

四月十八日前,日本人就中日间开战的场景,作过不少预案。

第一种,皇军在平津开战,第二种皇军在松沪开战。二者都是主流。至于第三种:共产党红军在华北主动攻击皇军?

昭和参谋们认为这个答案是“马萨卡”(这不可能),就算是红色支那,也不可能有主动攻击皇军的勇气的。

可是当红军在四月十八日凌晨主动打过来时,从承德到奉天,再到日本东京,到处都是惊恐的“马萨卡”尖叫。

一开战,红军和29军38师重点攻击的对像,就是北平东面的南宛和天津东北的塘沽两地——这里是冀东日军深入平津的“凸出部”,两地各塞了足有四个大队的主力正规军约五千人,外加这段时间秘密动员起来的浪人、海军陆战队、武装平民约六千人的杂牌部队。

在开战前一天,也就是四月十七这一天,无论是东北还是冀东的日军,就已经提前意识到这里将会有大事发生。

去年11月斯大林在共产国际会议上发表支持中国革命的演讲时,当时东北的抗联主动地退出东北,然后被苏联红军收编收,利用冬歇期整训,重新武装后,在三月初重回东北,不断地袭击各处的日军垦囤据点。

和历史上不同的是,抗联有苏联红军坚决的支援,更是增加了适合攻坚的迫击炮和掷弹筒。一时间,整个黑山白水狼烟四起,到处冒火——虽然这些抗联游击队对此时日军造成的威胁有限,但是如果配合北部的苏联红军一起行动,专门在敌后破坏铁路交通,那就是令人头痛的大麻烦。

四月后,抗联在黑龙江境内的活动更得频繁,而到了四月十七日这一天,日本负责无线电监听的技术人员,突然发现黑龙江地区的无线电讯号比起往日增强了好几倍。而在西面的诺门坎地区,蒙古境内大股苏联红军正在边境上集结,据日军派出的侦察回报,他们发现对岸苏联红军正在布置重炮阵地。

整个关东军大本营瞬间就被这一系列的发现弄得紧张起来。斯大林威胁要在远东攻击日军,威胁了好几个月,日军都有点“狼来了般”快麻木了,但是他们还是在第一时间进入战备状态。

而在几天前,发生在平津地区红军与29军联军的频频调动,换防,以及冀东地区无线电讯号的猛烈加强,同样也是在告知田代皖一郎中将,这里也将不再太平。日本人早有准备,可是坏就坏在,他们没想到中苏联军动手会这么快:南北和谈刚完成,立刻就同时行动,抢在日军在东北完成军事部署前发动攻势。

攻击发生前,田代皖一郎中将刚刚从睡梦中被叫醒,他坐在唐山的司令部里,联系各部加强戒备——这个时候,日军布置在平津的间谍网正在紧急发报,说平津地区的红军和29军行动异常。

当他刚刚拿起电话,指挥各部队紧急紧集合备战时,唐山市的上空正传来飞机的嗡鸣声。

接着地面上多处地域突然同时冒起大火,起火点超过了百处,以日军军营所在地为中心,围烧出了一个空中俯视时很明显的红色火圈,而其圆心正是日军的军营所在地。

这是早就在潜入冀东地区的地下党,使用黄克发明的“大黄弩”,远远地朝日军的军营周围发射了燃烧瓶——这是白鳞、汽油、橡胶、红糖混和调制的,后世称其为“莫洛托夫鸡尾酒”。

发射前无需点火,砸到地上瓶子粉碎溅散开来,白鳞遇空气自燃引发大火。

短短的三分钟内,上百处火点纷纷燃起,在黑暗的夜色下极其显眼,而这个时候,飞机的螺旋浆声已经在唐山上空响起。

在地面着火点的引导下,来袭的飞机很轻松就锁定了当地的军营,先是几颗照明弹从空中落下,将下方面的日军军营照得一片雪亮,然后是定点的重点轰炸。

半个小时内,共有四十架飞机重点轰炸了唐山的日军军营,他们投下的爆破弹和燃烧汽油弹把一个大队日军的军营直接笼罩。

凶猛的汽油火焰把夜空照得通红,投完燃烧弹后,这些飞机还不满足,借着地面的火光为引导,降低机身,疯狂地朝地面扫射完毕后方才陆续离去。

而差不多在同一时间,田代皖一郎已经被各处同时传来的,守军遭遇敌军攻击的讯息掩没了。从承德到唐山,从唐山到南苑、塘沽,日军在这二百多公里长的对峙线上,分配有三十多个大小不一的据点。几乎每个据点都在报告他们遭遇数量不明的敌军夜袭,手段从炮击到冷枪摸哨皆有。有的甚至报告说袭击者疑似使用了毒气类武器,发射的爆炸物爆炸后奇臭无比。

“终于来了吗?共产党军向我们大举进攻了吗?”

田代皖一郎在震惊中急向关东军大本营汇报,然而这个时候,关东军大本营那边,同样被各地海量传来的无线电报淹没了。

驻守远东的苏联红军,不光在西面的满州里边境向日军阵地猛烈开炮,同时也在东面的张鼓峰地区发动攻击。不仅如此,黑龙江的省会哈尔滨,更在夜间遭遇了猛烈的轰炸。

此时日军全体上下都明白了,这是中苏两国红军共同配合下,主动向中国派遣发动的猛烈攻击。

华北这儿,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就是南苑和塘沽两地。

不光是日军军营,就连当地日租界,都遭遇了对手无差别的猛烈炮击与轰炸。有线电话早在大战开始前就被切断了,交火最激烈的,就是天津市郊海光寺、火车站、东局子机场以及市区日租界等处。

日本人设在东局子那儿的机场,刚一开战就被炮火覆盖,停在机场上的数架飞机直接报销——在战前几天守军主动将将二十多架飞机转场到了唐山机场,但这些转场的飞机也没有逃过一劫。就在这个晚上,其在唐山的停机坪被昨夜空袭的飞机用燃烧弹烧毁。

位于天津的日租界,已被对手三面包围,当地的日本侨民也被推上战场。

海光寺日本兵营里的日军在对手的压迫下,被迫龟缩在工事内等待援救;他们最后联系时,说对手出动大量坦克掩护步兵直接冲击海光寺,如今已攻入寺内......然后讯息中断了。

至天津总站这边,交火更是激烈异常。

__________

雍仁天皇是在睡梦中,被手下叫醒的,一醒来就被告知中苏联军发动猛攻的消息。

“呐泥?”

“马萨卡!”

这就是他最初时的反应。他匆忙地赶到军部后,那里也早就乱成一团。

“东北那儿怎么样了?”

没有半点军事才华的他,这时候在军部能做的事,也仅仅只是添乱而已。

为了掩盖自己真实的作战意图,和红军相似,苏联人发动攻势时,表面上也是一线平推,多点开花。作为配合,已经提前潜回东北的抗联游击队,也在这个晚上出动,到处破坏——主要做的事是到处炸铁路,切断日军的交通动脉。

即使事前早有准备预案,但是短时间内,由各处传来的海量的讯息,还是淹没了整个军部.....

在天亮前的四个小时里,这是最混乱的四个小时。

————————————

因为时差的关系,东北华北这儿大打出手的时候,地球另一面的美国正是白天。

天津日租界区炮声枪响一声,现场的外国人,尤其是英国人和美国人,立刻就在第一时间把消息传回国内。

美国时间下午四点,接到这个消息的纽约股市,和钢铁、石油、军工有关的股票,立刻就在第一时间暴涨。

皮埃尔杜邦,在一个下午他的财富就增值了百分三。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一天的他开心地看到,黄金药业的股价又涨了,目前股价是十二美元。原因为股民们认为红军和日军大打出手,他们是不可能再南下夺取南京,把药厂“共产”了。

老杜邦贪婪地叹息着: “是时候告诉股民,黄金药业公司,已开发出了比磺胺更好用的合成中药了。”

现在的他,已经重新拥有了黄金药业百分三十五的股票。

他问刚从中国回来的儿子道:“上海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已经布置好了,只要一声令下......”

小皮特握紧右拳,然后张开,做出爆炸状。

老杜邦道:“这事不急,只要准备好就行!日本人在华北碰得满头是包后,才会想到从江南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