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217章

作者:半只青蛙

“嗯,就是她!”

“哇!”

苏菲娅露出感兴趣的表情,看着外面那圈狂热的粉丝群,然后问费雯道:“这些粉丝,是自愿来的,还是花钱请的托......”

费雯也不骗她,直接答道:“一小部分是托,一小部分是组织者,余下的全都是粉丝。”

黄克嘲笑地道:“人类很多时候都象是羊,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稍稍一鼓动,就能牵着走......”

苏菲娅看着这些狂热的粉丝,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唇。魔女很迷人,这个动作看起依旧性感无比。

但黄克却读出另一层意思:她馋了!

苏菲娅问费雯道:“这位冰冰的飞机,什么时候到?”

费雯答:“比我们迟半小时。”

苏菲娅眼珠子转了转,这是她动歪主意时,总是习惯性露出的表情。

苏菲娅看了看周围,最后目光落在了周琳的身上。

她凑过去,仔细地打量着周琳,先看正面,又看侧面,然后一个劲地点头。

周琳不解道:“怎么了?”

“我听黄克说过,你的理想是当个女作家,写一本自己的书,然后再把书里的内容拍成电影。”

周琳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同时狠瞪了黄克一眼。

“嗯,是这样的!”

苏菲娅开心地笑着:“这个理想很好呀,和我的理想差不多。”

她眨眨眼睛,然后问周琳道:“上次黄克和你一起卖毒鸡汤时,你已经出了一次名了。还想不想再出名一次?”

周琳看着周围那些狂热的冰冰粉丝,隐隐地感觉对方似乎是想出什么坏主意。

她小声地道:“你有什么建议?”

苏菲娅扬扬修长的天然柳叶眉,笑道:“彼可取而代之!”

——————————

今天双更,两章加起来一万字。

小黄克篇六千字,大黄克篇四千字。

以后继续这样更新法。

-------------------- 第217章革命的军队和畜牲的军队 --------------------

从接触红军,还有共产党军的第一天起,张自忠就明白,国民党部队和共产党部队的战斗力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大了。

共产党的人马,是在去年六月后,由半公开向全公开地向平津地区渗透。

作为29军38师师长张自忠,有一个部下叫董升堂,他有一个弟弟叫董振堂,正在共产党军那儿当大官——第五军军长。而红军也利用二人的亲兄弟关系,和38师不断地拉关系。

长城抗战后,张自忠因为受迫于南京国民政府的压力,向日军低头,一度被国民皆言可杀的,比拟张学良一般的奸臣,这令他痛苦不堪,萌生死志,更对抗战的前途感到绝望。

张自忠是一位爱国将领,他想努力抵抗,但国家(南京政府)不给力。他知道中国的国力不如日本,这个国家病了,有问题,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知道了也不知该怎么治疗......

然后,他遇上了共产党,遇上了董振堂,遇上了一堆红军派过来的教官和政委干部。一直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和希望的张自忠,很快就意识到,他没有找到答案,但“答案”却主动找上他了。

完全是无抵抗力的,张自忠所属的38师,在他的带头下,全师主动开放,任由中共的军事教官和政委出入。

从西北军到国民党军,再披着29军皮的精神共产党员,经历过三个不同时期的张自忠,在跟着共产党学习军事和政治的过程中,也渐渐地明白,29军和日军,差距到底在哪里了。

首先在情报战方面,29军就输得一塌糊涂,从头到尾,他的上司宋哲元根本没对日本兵力布置进行过研究和刺探,战争意识还停留在敌人打我就迎战的中国军阀混战之间的作战模式上,根本没有过收集敌人兵力信息的人员。

而和张自忠接触的红军政工人员,一伸手就拿出平津驻囤军各部将领军官的详细资料,甚至还包括了部队大至的编成情况,武器配备,以及其带头军官的性格、能力简介——这中间故然有红军发动群众和地下党的努力,更多的却是黄克这个穿越党提供了完整的史料原因。

光是这一项,就足够让张自忠这个旧时代的军人“惊为天人”了。然后和他交接的董振堂却很严肃的告诉他:“即使我们红军收集到了如此精确的情报,但在情报战上,其实也不过勉强和日本人平起平座而已,因为他们对你,对我,对29军在平津布置是了如指掌。就象进攻东北前一般,他们在这一带已经做了几十年的功课了!”

当时董振堂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了一份平津地区的地图(该地图是大黄克弄来的史料)摆在张自忠面前。

“这是我们地下党的同志,设法弄来的,日本人手中的平津地图。”

看到那份连水井的位置都标注得一清二楚的平津地图,张自忠已完全明白为何长城抗战会打得这辛苦了。

前年的时候,黄克出的“军事200道”,闻名全国,张自忠拿起一看,只有一两题会解。换了另一种心情再看那著名的“军事200道”后,他完全相信了那句话:没有知识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

过去的半年里,和共产党接触得越来越深的他,一直都在用心地练兵,按共产党的那一套在练兵。不光在教士兵的军事技能,也在教士兵识字,认字,甚至背诵加减乘除。

在和共产党的长期接触中,一个全新世界的大门,向张自忠打开了,他投了进去,而后一发而不可收拾。

到去年十二月底时,他甚至主动提出了入党的申请。若不是中共要考虑到宋哲元方面的心理,暂时拒绝他时,否则他早就换皮举红旗了。

针对驻囤军的全面攻势,张自忠所部承担的任务是进攻天津西面,北平东南位置的南苑。那儿有整整一个半大队的日军驻扎守,外加上近千的武装侨民,总兵力接近三千人——就守军数量而言,其已远远超过了历史上发动七七事变时的那支日军。

就军事布局而言,战前日军在平津两地的驻囤军的位置安排非常地不合理且愚蠢。

南苑地区的驻囤军孤悬在外,与塘沽驻囤军中间隔了整整三十五公里的距离。塘沽那边好歹靠海有港口为依托,南苑这儿根本就是地理位置极糟糕的死地。

淮南战役后的这一个月,红军主力公开进入河北,并在四月直接入驻平津接手城防,南苑地区日军的不安就一日胜过一日。

牟田口廉也大佐正是南苑的最高军事长官,他成天追着上级,鼓动部下想独走,除了自己满脑子的军国主义思想外,南苑这边“深入敌区”,被几万,甚至后来几十万红军团团包围的感觉,也非常地难受啊!

作为驻囤军司令长官,田代皖一郎不是没有看出南苑是处死地,从军事原则上说,应当早早地放弃撤离,最差也应当退到塘沽和那里的驻囤军抱成一团。

但是军事原则总是被政治干扰。

从昭和时代起,随着军国主义思想的崛起,日本陆军内部在中国问题上,多年来早就养成了“能进不能退”,“能吃不能吐”的“习惯”。只是受到一点红军的军事威胁,你就叫嚷着要撤退和放弃大日本帝国勇士辛苦夺来的土地?国贼,准备挨天诛吧!

而在关东军上层心里,在他们看来,南苑距离塘沽不过三十多公里,其是日本陆军插入平津的一口毒剑。南苑在手,这里的敌军就有如吞入一块巨石。若红军来攻,只须坚守数日,就可以中心开花......(咳,下面有请石田雄介同学上台发言!)

“进不让进,退不许退,就是强令我们窝在这里看着周围的共产党军的坦克飞机一天比一天多......”

牟田口廉也心里也苦啊!

别怪牟田口廉也成天想独走搞些大新闻,实在是他从三月起就如坐针毡。无论是关东军总部还是东京那边,全是“地图作业”,射完箭再画靶子的混蛋,一切凭想当然的“最优解”在策划战略,根本不管他这种处在第一线的“马粪”死活。

在常凯申认输下台的那几天里,更多的苏联货船穿过日本海,进入渤海湾,在各地的港口靠岸,卸下更多的装备。除了更多的坦克外,他们甚至还给红军送来了大量的钢盔。

一切迹像都表明,等“装备”运够了,红军就要在平津地区大举进攻。牟田口使尽手段向上层反应平津地区的困境,得到的结果就是获得了一个班的支援——一支用于监视他,防止他独走的宪兵。

宪兵队长赤木宽,带着“绝不能让马粪们坏了南击中国的大计”的使命来到南苑,独走不能的牟田口廉也在悲愤中,一边命令部下在南苑营地这儿不停地修建防御工事,一边大骂军部里“国贼遍地”。

不过阿大别笑阿二,昭和特色的参谋本部是日本特色,他牟田口廉也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原历史上著名的英帕尔之战,成就了牟田口廉也的“坑日英雄”的大名,那句“我们大和民族是食草的民族”的名言,在直接坑光三个师团日军的同时,也让“鬼畜牟田口”的大名,一直传到了二十一世纪都让人怀念不止。

但十七日晚,鬼畜牟田口的的心里,就只有用“苦苦苦”这三个字方能表达。

差不多在唐山遭遇轰炸的同时,牟田口在南苑的兵营,也遭遇了猛烈的炮击。好在这之前,鬼畜牟田口就发现周边对手调动异常,已起防备之心,命令部队提前分散进入各处修好的防御工事,损失倒是不大。

当晚,日军事挖好外围环形阵地防线上,人影幢幢,敌军进攻在即。

牟田口向上级请求增援,得到的皆是死守的指令。此时整个平津地区驻囤军的“中心开花部队”,都在遭受红军和二十九军的联手围攻,个个都自顾不瑕。

围攻的对手推进到其阵地前沿约六百米处就停了下来,带头的坦克停在前线,倚为钢铁堡垒。

已经被四面包围的南苑周边,当夜里只闻坦克发动机和履带的轰鸣声响个不停,布置布在后方的M1907野炮,时不时地对着南苑日军阵地来一发看似随意的炮击,同时,躲在暗处的狙击手,也是有一发没一发的冷枪乱打,但是就是不见对手发动进攻。

借着炮击的爆炸闪光,日军看到了远处坦克身影在黑暗中时隐时没。

有过百灵庙惨败的教训,牟田口在南苑的部队装备有大量的战防炮。既有正规的仿德式37毫米九四式反坦克炮,更有大量在二十年前装备的37毫米轻步兵炮,二者都具有反坦克功能。(注:不过性能都极渣,后者和前面提过的苏联援助的37毫米轻步兵炮是同类产品,点#看资料)

看着这些坦克的身影在远处出没,日军尝试发射照明弹照亮夜空,然后用早就准备好的战防炮瞄着这些坦克开火。可惜的是超过六百米的距离下,该炮对这些特别加厚装甲的坦克威胁全无,打过去的炮弹即使命中也被其装甲轻易弹开或留下无伤大雅的浅坑。

相反,这些隐藏的战防炮只要一开火,露出火光暴露位置,其所在炮位立刻会在极短的时间里引来对手猛烈的炮火覆盖。至于用隐藏位置的迫击炮轰击坦克,一是浪费炮弹,极难命中,其次对面的坦克并不是傻傻地在一个位置静止不动,而是象地鼠一般地时不时前进几十米又后退几十米在游动,明显是在引诱日军炮击。而迫击炮开火,也一样容易暴露位置,打完两发就必须马上转移,否则也很容易引来炮击报复。

尝试着攻击几次无果,反而损失了数个战防炮组后,南苑外围防线上的日军也学乖了。只是保持警惕,任由对面的坦克在远处时隐时现进行“无聊”的诱敌表演。其间,守军也没有呆守,尝试着小队出击,但很快也被警惕性十足的对手发现,引来反击,徒耗兵力。

“该死的,这一定是露西亚人的炮手!那些29军的炮手打炮可没有这么准!”

前线的守军很快就意识到对手不同。他们没有猜错,斯大林给予中共的支援,不光是送来的大量的坦克和大炮,还送来了大量的炮兵军官、火炮观察手。

因为晶体管的出现,这个位面的苏联红军的前线火炮观察哨,甚至奢侈到可以人手一部战场通讯器,做到一个观察组指挥一门火炮进行射击的水平——这种事,大概只二战时的美军可以做到。如果不是中国这边炮弹缺乏要省着点用,他们甚至可以打出只有土豪才用得起的“TOT”炮击术。

被对手夜间精确而及时地点对点炮击打怕了南苑日军,很快就老实了起来。最终,双方就保持着六百米的距离对峙着。

在天亮前的最后三个小时多小时里,前线的日军只听到奇怪的空空声在前沿阵地响个不停,而且越响越近。

到了十八日早上六点出头,天色微亮时,日军终于发现,原来昨夜包围南苑的对手,竟是趁着黑夜为掩护,疯狂地在前线进行交通壕掘进战术。

最初出现的前方的那些坦克,只是作为掘进工兵的移动掩体,三个小时的时间,他们就掘进了二百多米。并正在前方挖掘进攻交通壕。

“不到四小时就挖了这么长的交通壕,八嘎,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赶到前线的牟田口廉也在望远境里看着已经成型的前线战壕,惊恐万分。那些危险的坦克这时早已不在最前线,而是暂时退到战壕后面三百米左右的“安全距离”。

天色大亮后,响了一晚空空的声音突然停止了。前线的日军全体紧张了起来。

交通壕里,连续工作了数个小时的工兵们正在撤退。

这些工兵都是临时从山西调来的矿工组成,他们并不是简单地用铁铲挖掘,而是开矿用的风镐,有这些专业工具相助,挖坑的速度自然就是极快。

在没有足够多装甲运兵车的情况下,步坦协同进攻,很容易步兵坦克脱离。红军想出的解决办法,就是尽可能地缩短步兵的进攻战线。把进攻战线修到敌人的鼻尖前。坦克只需突击几百米,还可以直接享受后方进攻战壕里步兵的射击掩护。

这时候,天上传来了嗡嗡的飞机轰鸣声,而位于后方的坦克,也在这时完成发动机的预热开始缓缓前进。

牟田口廉也绝望地看到,开在前面那些坦克,和从前收集到的照片有所不同,炮塔和车身都小了很多,其是四月份后苏联送来的那批坦克。

“不是在西班牙出现过的T26,是情报里露西亚新型号的坦克吗?”

对面的阵地方后,亲临最前线的张自忠,看着一辆辆T26坦克跟在前面的“小坦克”身后驶向攻击前线,心里发出长长的叹息。

“这就是苏联可怕的工业实力吗?这么多的铁甲车,‘随随便便’就这么轻易地“送”给我们了。而且苏联还只是世界第二的工业国.....”

张自忠曾和黄克见过面,双方曾有过短暂地讨论过国际形势——过去半年里,张自忠很用心地练兵,但用心地练兵,其实就是折腾士兵,营养没跟上,只会先把士兵练坏。军饷补助没给够,也会有逃兵。他能做得这么顺利,自然也离不开共产党私下里给他的补助。(同样的武器,红军比白军更有战斗力,并不是共产主义思想洗个脑就真的无敌了,也是得吃好,穿好,好好教育,好好练兵,分田分地“用钱烧”出来的。白军的军费虽然远高红军,但是层层盘剥,真正用到士兵身上的十不存一,而红军的情况却是无限接近百分百。)

当时黄克对他道:

“我们的对手日本人,这是一支畜牲的军队!而能战胜畜牲的军队的,只有革命的军队!这就是我为什么选择支持红军,支持共产党的原因。”

被牟田口廉也称为“新型号坦克”的,是指苏联送来的型号为T60的坦克。该车由列宁格勒兵工厂开发,却是黄克出面向苏联人“紧急”定制的一款“阵地突破型坦克。”而过去半年里,苏联方面在接到西班牙的战场反馈后,也逐渐意识到T26薄如纸的装甲实在靠不住,也早就有意进行改进,开发同类产品。

历史上苏德战争期间,苏联兵工厂曾经将T40水陆两用坦克,用了十八天的时间改造成同名的T60坦克(两人车组)。而这个位面,列宁克格兵工厂接到黄克的要求,斯大林的指示,要以现有的T26坦克为基础,重新设计出一款阵地突破型重装甲“轻型”坦克。

以T26坦克为基础,列宁格勒设计局的人缩短了T26的车体宽度和长度,发动机由横置改为纵置,同时把原有的93马力的汽油发动机换成了体积较小的71马力汽油发动机(和吉斯6同款)——原因是后者为民用产品,成本低廉。黄克要求这款坦克的目的是用来当“重骑兵突破阵地用”,斯大林的目的,却是为了技术备份需要——能将大量的民用技术直接用在军工上。现有的93马力发动机成本比71马力的民用品贵太多了,生产难度也更大。

T26坦克全重10.5吨,其实约有两吨的重量都被巨大的炮塔占去。以其为基础设计的缩小版,原三人车组设计变为两人车组,双人炮塔变为单人炮塔,武器是一门20毫米机关炮+1挺轻机枪,外加焊在炮塔周围的左右各三枚的反步兵跳雷,战斗全重十吨。车体正面和炮塔的装甲都厚达40毫米/30度,侧面装甲也有30毫米/20度,后部装甲20毫米。开发出来后,用百灵庙战役缴获的日军反坦克炮射击时,二十米内都难以击穿。(历史上的T60是使用同款71马力发动机,战斗全重只有6.3吨,速度高达45公里,不过装甲没他厚。另外倾角是指和地心引力垂直线的夹角)

其唯一的缺点,就是速度太慢,最大的前进速度仅有25公里,野地里就更慢了,是标准的步兵坦克(此步兵坦克非后世的那种搭载步兵的坦克,而是指充当步兵移动堡垒的坦克。该车大家可参考英国的马蒂尔达I号坦克,他的皮比这款还厚,装甲厚达60毫米,全重11吨。)

由于所有的技术都是现成的,所以苏联列宁格勒坦克厂在十二月底就造出第一台样车,稍作测试感觉没问题就马上了生产了一批,然后走铁路运到海参威,而后通过海运送到平津这儿,红军这边共接收了三十辆。

比起皮薄如纸的T26,黄克其实更喜欢这种“铁乌龟”。他向斯大林定制这玩意,目的就是要用来强冲类似南苑这般,准备完善日军防守阵地。

十五辆T60以龟速进前时,跟在他们身后的T26同样也是步履蹒跚,无他,为了冲击南苑守军的坚固阵地,这批T26也是经过丧心病狂加厚装甲魔改后的“阵地”突破型。全重高达13吨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