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237章

作者:半只青蛙

道具剑在手,苏菲娅当场起舞,表演了一出公孙剑舞,那矫健的身体姿,宛若玉蛟龙,当真是惊呆了现场所有人。

“你跟她们关系怎么样,听人说你昨天在机场时聊得很开心。”

就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已经集中在了苏菲娅身上的时候,费雯的顶头上司李锋,突然饶有兴致地问道。

费雯心里不明所以,不清楚老板的意思,只好回答道:“还好,算认识,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

“那就好,她天生就是吃这碗明星饭的,今天明设法你把她约出来,我要请她吃个饭聊聊。”

“哦,那好吧。”

费雯却松了口气,自己的上司这个时候对苏菲娅如此殷勤,这简直就是在给方冰冰上眼药啊。很明显上司也看出了苏菲娅的潜力。别人会怕方冰冰,但是电视台自己就是渠道,倒是有底气不鸟这些明星。

一支剑舞结束后,周围再次响起了一阵阵激烈的掌声,甚至是一阵吹口哨的声音,众人的眼里充斥着兴奋与惊艳。

苏菲娅彬彬有礼地微微鞠了一躬,笑容格外明媚,再次点燃了周围的那些吃瓜群众的热情。

一直在附近休息的方冰冰整张脸几乎都要扭曲了,一整个下午都黑着脸。

她才是今天的主角,一直都享受着众星捧月待遇的她,还是头一次被别人抢尽了风头,她如何能够容忍。

“可恶的小妖精,你就这么喜欢跟我争是吧?”

方冰冰恶狠狠地吐槽道,勉勉强强地做完了节目之后,毫无留恋地离开了。如果说昨晚她还有点想招揽苏菲娅的意思,但现在却是实实在在地看明白了:这个小妖精就是针对她,特地过来砸场的。

苏菲娅玩够了,兴致勃勃地跟着黄克等人又去了别处闲逛,苏菲娅毕竟是魔女,本就是抱着游戏人间的打算,看谁不顺眼就去挑衅,丝毫不怕得罪人。

而今天的事也再次被网友们发到了网上,包括了苏菲娅弹奏的古筝以及剑舞。

“哇塞,美女姐姐太厉害了!这首曲子从来没听过,是她自己写的吗?”

“我去网上搜了一下,没有任何相关消息,一定是她自己做的曲子,简直太厉害了!”

“你们只关注了她的曲子,没关注她的剑舞吗?好飒,好美啊!”

当然,网络环境格外复杂,不止有夸的和舔舔的,更有喷子和黑子。可惜喷子和黑子的战斗力实在不够格,没掀起多大水花就被踩下去了。

总而言之,这一次苏菲娅可算是彻底出了名,连带着她先前的几次火爆经历共同为她营造出了一个神秘又多才多艺的形象。

魔女苏菲娅,正以飞快的速度在网上出圈,走红。

玩了天,也闹得开心众女,当晚一起泡温泉。已经被魔女迷得魂都没了的王动,自然成了冤大头,主动地掏钱包了一处温泉池。

白雾腾腾,温泉池中,几个女孩子纷纷暗戳戳地开始打量彼此的身材,不过在苏菲娅出现之时,另外几女纷纷惊呆了。

“天哪,姐姐你的身材太完美了,简直就是模特身材!”

“胸大腿长腰又细,皮肤还那么白嫩细腻,羡慕死人了!”

顾玉凤暗戳戳地跟魔女比较着,对方的胸比她大,腰比她细,腿也很完美。而她呢,前不凸后不翘,好在一双美腿还能看。

相比之下王兰就有些许自卑了,她的容貌本就只能算得上清秀,身材竟然也是最平平无奇的那个,跟这里另外三个女孩子一对比,瞬间被秒成了渣渣。

“身材也不代表一切,好看的脸蛋也很重要。只要学会护肤和化妆,都可以成为美女。”

苏菲娅耐心地道,几女顿时来了兴致,王兰也顾不上自卑,想要趁机取取经。

“对呀,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像王兰你,其实皮肤底子很好,只是不会打扮而已。回头使用大地色的眼影加持一下眼睛周围的轮廓,再用眼线和睫毛膏放大双眼,你也会变漂亮的。”

“真的吗?”

“当然!也许身材的优势不够明显,但是脸的弱势却可以用其他方式弥补,回去有时间我就教教你们如何护肤!女孩子的脸非常重要,只会化妆也不行,还要学会保养!”

几人纷纷赞同地点头,并且约好了以后有时间一起去美容院护理自己娇嫩的脸。

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孩子们,满脸胶原蛋白,怎样打扮都是青春最好的样子。

一群女孩子泡在池中,讨论女人最爱话题时,苏菲娅放在石台上的手机响了。

是费雯打过来的。

“明天早上有没有兴趣一起吃个早茶?”

-------------------- 第230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 --------------------

轰!

一发炮弹落下,爆炸后同时,是周边数声的惨叫,和事后的受伤呻吟声。

“这帮天杀的小鬼子!”

李大年摇摇脑袋,甩掉头发上的泥土,左眼看东西时有一片血红,那是额角流下的血盖住了左眼。

刺痛的感觉迟了数秒才传来,那是弹片的划伤,他的额角被划破了皮,弹片要是飞得再正一点,就是会把他的脑壳割开。

离他身体七米外的机枪位上,现在已经空了,机枪手装弹手都倒在战壕里。那里有一个小弹坑,是两百多米外,进攻日军中的掷弹手打过来的“50小炮”的战果。

“王小三,王小三在哪,还不快干掉的那个掷弹手。”

李大年不顾额角上的伤口大叫着,却看到自己这边的掷弹手已倒在战壕里,半个脑袋已被揭开了。

百灵庙战役之后,领教到日军掷弹手的厉害后,红军这边一直都在研究如何对抗日军中的掷弹兵战术。

办法想出了不少,比如:

1、准备大量的狙击手,在战场上看到掷弹兵就优先瞄准狙杀。

2、用魔法打败魔法,仿制日军的50掷弹筒,用掷弹兵打败掷弹兵。没有掷弹筒,用大炮弩小炮弩将就也行。

3、用射程更远的迫击炮对付日军掷弹兵。

4、开发出新装备——这是大小炮弩的发明者黄克提出来的建议。在拿到了太原兵、巩县、汉阳三大工厂后,加上从国外订购的设备逐渐到位,苏联军红军的军工能力猛上了一个台阶。尤其是阎老西的太原兵工厂,历史上他们就经常半自主地仿制和研发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装备。但再好的战术,也离不开“人”和“钱”两大因素。

李大年猫着腰,冲到王小三的位置,随手用衣服抹掉眼睛上的血,拾起他掉在战壕边的手榴弹发射器,这东西也是黄克从后世搞来的设计创意——其类似小型迫击炮,装有5根发射管,可一次发射5枚木柄手榴弹,把木柄手榴弹当炮弹使用,当5枚手榴弹在敌方上空空爆时,杀伤力也是相当惊人。如果一次只发射一发手榴弹,则可以当成迫击炮用,射程更远。

“五个!”

冲过去的李大年对着接替位置的备用炮手吼道。当炮手正在装弹时,李大年却在战壕上探头观察对手,以防那个该死掷弹组脱离视线。然后他一探头就发现,先前那个一炮轰掉他机枪组的小鬼子炮组,已在这时换了个位置,躲在另一个弹坑里了。

比起西边战线,东、西、北三路,红军晋绥军西北军三面合围,坦克冲大炮轰飞机又炸又烧,围歼第五师团时打得气吞万里如虎的凶猛,位于东线,负面阻击任务的李大年所在的第四军,其经历的战斗,当真就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地惨烈。

数量上,甚至武器火力上,李大年的部队其实都不输对面的鬼子多少,甚至在坦克和装甲车数量上,还占了不少的上风和便宜。

但是士兵和军官的素质上就差了一大截。

西线那边,为了能速歼坂垣师团,走的是不惜成本饱和攻击,以多打少,铁锤砸鸡蛋的路子。红军正式发动短兵相接的攻击前,防守阵地的鬼子就先被又炸又烧打得差不多了,而后坦克冲锋履带碾人,不断地切割分散包围日军再歼灭。如此优势之下,尚且打得很是艰苦,至于消耗的军火数量,套用敌前总指挥刘明昭的话:一天之内打掉的炮弹,就超过了淮南战役三天的消耗。

要想少死人,就得用钱去烧。

想省钱,就得用人命去填。

而东线这边,因为大量的火炮都被调到西线,没有炮火装备优势的红军这方,就只能用人数人命对抗日军的单兵素质优势,打得异常地艰苦。

李大年是个走过长征路的老红兵,作战经验丰富,懂得打几枪换个地方,感觉自己被日军盯上就马上转移阵地。但身边的战士大半都是新兵,有过的战斗经验也只是和常凯申的废物部队刷到的。虽然基本都渡过了新兵上战场的心理关口,但是单兵作战技能,却远差了对面日军一大截。

长征结束时,李大年只是一个普通士兵,但现在他已经是排长了。结束长征之后,红军扩军超过十倍——象他这般走过长征路的战斗老兵,经过简单的军官速成培训后,大都是直升班长带新兵。

用数量对抗质量的代价,就是前期要用生命去填,用人命耗掉对手的精兵后,把自己这边残存的旧兵磨成老兵,一方面等着对手在经历残酷的消耗战后精锐老兵用尽,然后一起“比烂”——例如最残酷苏德战场。

中国这边也不例外。

来援日军和打阻击的红军,是在四月三十日中午开战的。

李大年坚守的阵地是处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在下午三点被日军突破,退下来的部队全都伤亡惨重,第一线打阻击的四个团,四千多号人,三个小时就被打没了一半。

要死守到底是可以的,但是却被上级禁止——原因是把这些经历过恶战的“老兵”一战就耗光就失去了吸取的经验传播出去的可能,按上面的思路,是要把经历过恶战活下来的老兵一撤下来,然后再把经验传给未来的补充部队。

爱兵如子,用兵如泥。练级的初期,就是如此地痛苦而残酷。

第二道防线离被包围的坂垣师团还有十几公里,有足够的空间建设更多的防线,李大年的任务就是:坚守三小时,等下一道防线建好后就可以撤退了。

日军南下塘沽的这三个师团,第一、五、六师团全是精锐甲种师团,因为战时原因大量扩军,部队老兵调走组成新的师团而后用新兵填充空额,素质稍有下降,却比原时空的日军的平均素质要微高一些。

历史上的七七事迹是因为下层的独走,令侵华战争提前发生,参战日军里“新兵”训练还稍有不足。而这个位面的日本鬼子的侵华战争,却是提前动员,“推迟”发生的——原计划是四月一日,因为各种原因推迟了半月。

东线这边,负责阻击的各路红军,很快就感觉到了,和单兵综合素质在自己之上的日军对抗的痛苦。

炮打得准,枪打得毒,配合默契,一波接一波小队波浪攻势,压得每一条战线上的红军战士都喘不过气来。

李大年坚守的这条阵地,其战壕多处被日军的炮火轰塌。阵地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小不一的弹坑——直径三四十米的弹坑,是炸弹轰炸的结果,幸运的是,今天整个白天,在中苏空军不顾一切地保卫下,东线战场的红军所在的天空是相对安全的,日军的飞机只能小心避开红军红战斗机的拦截,胡乱地投下炸弹就逃。轰炸效果并不佳。可惜的是,红军这边大部分的轰炸力量,都被用来集中剿灭第五师团了,东线这儿只能分到少量的轰炸飞机。

另一边,被日军一炮轰掉的轻机枪阵位,已经被人替补补上,好在武器没有损失,阵地这儿马上又响起了机枪声。

“挪窝,挪窝,那个位置不安全了!”

李大年冲着他们大吼着,恨不得飞过二十米,把那两个刚上战场就晕头的菜鸟踢到远处,这时连续两发炮弹以间隔不到五秒的速度先后落下,腾起的火光与爆炸声再次把机枪位淹没。

“我日你祖宗八辈的小鬼子的。”

即使是经历过长征血战的李大年,看着这一幕也心痛如刀割。战前他已经交待过这些人:一个机枪位打完两个弹匣后,一定要马上转移。暴露出来的机枪位,不能马上再用。但是这些新兵蛋子打起仗来热血一上头,或者是习惯还是靠着和常凯申的那些废物部队打仗的经验与日本人交战,并没有马上转移,然后就被两炮轰没了。

尽管提前教育过了,但是有些教训,不是亲身挨上一刀,是很难完全记住的。

这些都是学费,用鲜血和死亡积蓄的学费。

“班长,组装好了!”

开战前李大年是班长,但现在却已是排长,原因是前排长,他曾经的老班长刚刚牺牲,下面的战士暂时还习惯性地称他为班长。

接替了王小三的两名战士,用了近一分钟的时间才将五枚手榴弹装好,这批手榴弹是太原造的精品,而且是根据掷弹的特点针对性改造的。

手榴弹掷弹器,如果一次发射五枚手榴弹,射程比人力掷出远——最大射程大概在一百三十米左右。比不上日军的50掷弹筒,但是威力大,如果发射时机掌握好,让其“空爆”,杀伤面更大,甚至可以一次清空一大片区域的日军。如果只是发射单发,倒是可以和50掷弹筒在二百五十米内对射,但是命中率非常糟糕,全靠信仰和运气,以及炮手的天赋直觉。

李大年没有这个本事,但他知道该怎么用这款武器。

李大年在战壕里探出头,他坚守的这段阵地战士损失很大,对面的鬼子四五人一组的多个进攻小队,已经逼近到两百米距离内。这是日军优势最大的距离,无论是单兵对射还是掷弹筒,都打得又快又准又毒。

日近黄昏。根据上级的指示,他的这段阵地,只要再再坚持十五分钟就可以暂时撤退等侯反击。

被摧毁的机枪位又有战士补上,这回他们记住了前面的教训,拿着机枪和弹药转移了阵地位置。

而赶来的卫生员和担架队则紧急地把伤员运下战场。李大年的部队比日本人提前了大概九个小时进入这处战场,然后不停地挖战壕修工事,掘出了交通壕,这是他们相对于日军获得的不多优势之一。

那个阵位有四个“伤员”,但是卫生员在稍作检查之后,只运走了两名伤员.....

李大年挥了挥手,命令自己指挥的这段阵地的战士暂时别开枪。

停止射击后,对面日军在稍停了一分钟后,小心翼翼地交替掩护,前进。

李大年目视估计着正面日本兵前进距离,他的这条防线上有十二个战士防守——余下的人在后方面当预备队前面牺牲了,后面顶上。他是排长,身先示卒,要顶到最后,他死了,会有的另一个班长会顶上他的位置。

他是党员,党员永远冲在最前头,战斗到最后一刻。红军的战斗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无数象他这样的党员带头跟我上带出来的。

进攻他这条战线的日军,大概有一个排,数量差不多。但是正面战场对抗,有战壕保护的李大年的部队,却差不多要用两个到三个战士的牺牲,才能换走一个日本鬼子。

“差不多了!”

李大年估算着距离差不多了,一挥手,身边的手榴器掷弹器发射出嘭的一声响,将五枚手榴弹一次弹了出去,目标大概是已前进到120米外,冲在最前的日军的三人进攻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