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259章

作者:半只青蛙

同一时间,日本横滨港口的一间酒馆里,刚刚辞职的冈村宁次陪着老朋友 小畑敏四郎一边喝闷酒,一边愤愤不平地道。

小畑敏四郎嘲讽地道:“这是一份有点脑子的人瞧了,都知道是在胡说八道的方案!”

十五天的时间,日军连把兵力运到淞沪地区的时间都不够。实际 这个计划,从李润石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代替”陈济棠坚守南京的那一刻起,就失败了。(注:历史上即使是常凯申这样的废物,南京保卫战也打了十二天。)

“大本营的人,看到李润石南下支援陈济棠了,急了,怕了,然后就逼着作战参谋部的出方案。当李润石做出把几十万红军扔到南京和我们打消耗战时,我们就输了!所以不管做出什么预案,其实都是注定失败的。所以我就故意做了这么一个一看就不可能实现的“外行”预案......我希望的是他们选中第二个预案,放弃进攻南京。”

冈村宁次恨恨地砸着桌子道:

“我的第一个方案其实已经很蠢了,可是我没有想到有人比我故意使坏,弄出来的最蠢的预案还要蠢!”

冈村宁次拒绝雍仁提出的“两个方案结合”起来的设想,在御前失态的大吵了一架后,和雍仁大吵他是故意的——石原莞尔的下场他看到了,冈村宁次不想未来大败后自己背锅,索性借机表明态度脱身。如果是裕仁天皇时期,冈村宁次没有这个胆子这样做,但是雍仁的威望差他的死鬼老哥甚远。

辞职后,心情郁闷的冈村宁次找到老友喝酒诉苦,却得知对方来了横滨——小畑敏四郎来横滨,是过来接受刚刚从德国运来的第二批,两万条步枪的。历史上日军要到第二年才开始大批量从德意进口枪械(计十五万条),但这个位面,却在第三个月就紧急向德、意订购枪械,其窘迫可想而知。(历史上日军光是在淞沪就缴枪二十万条,其中光是金陵制造所就缴获九万支步枪,基本皆是受损待维修的)

“因为你的那个混蛋方案,国内那五个训练时间不够的师的团,一个月内就会被送到中国去了,他们装备的都是德国步枪。过去我们对红军还有素质优势,等南京战役打完,最后这点优势也会没了。”

小畑敏四郎也脸色阴沉地陪着冈村宁次喝酒,两个老鬼子是精明的人,但是越精明,却越是绝望。两人都清楚,无论是第一方案还是第二方案,都救不了日本。

冈村宁次惨笑道: “败得快一点,会输得少一点。”

“看得出来,你还抱着一点期望呢......”

小畑敏四郎扭头,通过窗户看向港口方向,其酒馆所在位置由于地势较高,可以看到横滨港里停泊的数条货船。

小畑敏四郎道:

“今天早上,横滨这儿刚刚发生了米骚动。被抢劫的,是刚收成,正要运出海外出口的稻米。”

“刚收成就发生米骚动?”

“抢米的都是城里人,连续战败,不停加税,过不下去了。”

小畑敏四郎道,负责预备役的他看得比冈村宁次还要清楚。

“在支那抢不到东西,所以只好内卷抢自己的国民了!”

冈村宁次道:“内卷?黄克书里用的词,比喻很恰当。”

然后他叹息道:“我得到消息,淞沪开战后 ,前线的部队一路杀烧抢掠,军纪极坏,这样的做法,只会引发支那人更强烈的反抗。”

小畑敏四郎哼道: “你梦已经醒了,管那么多干嘛?保住自己,小心别在未来帝国战败后成为替罪羊被送上绞架。你的第二份计划够让你被绞死的。”

冈村宁次拿起桌上的酒杯双干了一杯,然后哼道:“只要蝗军别发了疯去惹美国人,中共苏共都攻不进日本,想审判我杀我的头没这么容易。”

小畑敏四郎白了他一眼,冷冷地道:“欧洲最近很乱,德意志向奥地利伸手了。现在整个欧洲都在谈论德奥合并的事。”

已有三分酒意的冈村宁次,一听之下,酒气顿时去了大半。

“你是说,欧洲快要开战了?”

小畑敏四郎道:“奥地利总理还在抵抗,拼命反对德奥合并,但是希特勒对奥地利的渗透太深了,而且他还曾是奥地利人。”

冈村宁次哼道:“欧洲离我们太远了,要发生战争冲突,大概还要再拖几个月。”

“暂时是不会的。法国内部一团糟,英国人则连我们在淞沪开战都不敢阻止只能默许,绥靖,绥靖,这会是未来几年里的主流!”

两人这时都想起了黄克和斯大林先后做出的战争预言。冈村宁次心有不甘地道:

“要是欧战能早两年打起来就好了......”

小畑敏四郎却在这时想到,如果日本能在这时倒向美国,替他们干脏活,能不能从美国人那儿赚到一些狗狼。

-------------------- 第251章全面抗战 --------------------

“终于可以离开冀东这个烂泥潭了!”

九月十二日,接到东京大本营发来的“转进关外”指令后,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放松般地吁出了一口气。

他是五月底接替在香河河畔被击毙的稻叶四郎的职务,成为正式的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的。在这之前,日本方面为了掩盖“连续两任司令官”死于非命的大丑闻,拒不承任稻叶四郎司令官的身份。多田骏从五月底上任的那一天起,接手到的冀东就是一团烧红的炭火。

苏联红军囤兵数十万于黑龙江边境,隔一两个月就发动一次的轮战攻势,逼得日本将超过六成的部队集中在北满,而残存的部队根本无力发动主动攻击,击败已经在河北做好战争准备的李润石红军,只能收缩自保。两线作战,顾头难顾尾的痛苦,令日军从开战的那一天起,就处于战略上极度被动的状态。

如果时间可以倒转,东京大本营的那帮人一定希望能回到去年的侵华总动员前,老老实实地放弃侵华幻想。现在包括多田骏在内,稍有理智的日本人都知道对中国的侵略作战已经失败了。

从五月起,已在燕山建立根据地的红军,不断从山区进入平原,袭击冀东地区薄弱的节点。在斯大林的全力支持下,共产党的游击队并不缺少火炮。超过两万人的燕山游击队,以团、营为单位分散行动。他们在冀东攻点拔寨,到处袭击日军防守薄弱点。从五月底到九月初,平均每天都要发生的上百起“袭击皇军”事件。

才过了五个月的时间,多田骏就对这场看不到尽头的治安烂战不报希望了,半年下来,日军在无穷无尽的治安烂仗中零零碎碎损失了加起来近一师团的人马。

“因为前面的赌局输惨了,所以才更要加大力度狂赌吗?”

拿着东京大本营发来的作战电报,知道下一阶段的任务目标后,多田骏惨笑着。

五月底来唐山收拾残局时,多田骏接到的任务之一,就是审查前华北驻囤军司令官香月清司的“失职”问题。多田骏其实很清楚,香月清司前期按兵不动是正确的,只是大败之后,坂垣征四郎和稻叶四郎都死了,死人扛了大罪名,香月清司这个活人,则背了余下的锅。

多田骏和香月清司谈过话,知道他按兵不动却是老同学冈村宁次的建议。

“冈村宁次是个聪明人,他在这个时候辞职,是在避难吗?会做出这样的战略预案,军部里不长脑的马鹿是越越多了。”

冈村宁次拒绝把“两个计划合而为一”作预案,但“靖和军部里”,却从来不缺居心叵测的野心家,他不做自然有人去做。

九月十二日接到大本营撤出山海关的指示,接下来的几天里,整个冀东地区的日军向铁路逐步集中,而后沿着铁路撤到关外。撤离前,这群鬼子在控制区里到处杀烧掠抢,毫无人性可言,留给北上收复失地的红军的是一片焦土。

多田骏虽然也明白这么做最后的结果就日军将来再来到冀东时,这里的平民必然和日军不死不休,但是他也没有可选择的余地了——国内现在穷得响叮当,所有的物资都被优先供应北满驻军,他的华北方面军在冀东待了半年,从春天到秋收,整整半年部队居然没有换装。粮食什么的,都只能是就地征发,横征暴敛之下,就是引得当地的平民更加坚决地支持红军。

到九月二十日,最后一支日军撤出山海关外,冀东被跟上的红军占领解放。而多田骏撤出关外的五个师团,并没有全部北上支援北满“抗苏”前线的日军,其中四个师团,随着大本营一声令下,在秦皇岛港直接上船,南下,二十一日,从秦皇岛出发的第一批日军,在山东青岛登陆,

这个时期,日军在青岛也有租界驻军。淮南战役后,韩复渠表面加入红军主导的北方抗日联盟,但实则心里对红军是又惧又怕,一直抗拒红军进入山东,然后日本人杀过来了。

大本营制定的山东侵袭计划,原版是冈村宁次作的,内容就是把华北方面军的四个师团就近登陆山东青岛,然后着铁跌线一路南进,夺取沿海到长江的一大串城市、农村。不贪念土地,边打边抢,一路南进横扫过去。

比起南边打到九月底,进攻南京的五个师团至今都还没有看到南京城墙,发生在山东境内的战斗相当地顺利。韩复渠在山东的二十万守异常拉垮,作战不断失利,仅过了半个月的时间,韩复渠就丢 掉了六成的主力部队,余下的则被日军象鸭子一般到处赶。

和历史上一路打,一路占领不同,这个位面的日军,因为被苏联牵制,六成的兵力都被吸引在东北。东京大本营的那些靖和参谋们虽然贪婪,但在心知能给予的支持极有限的情况下,多田骏过通州战役分兵的惨烈教训在前,入侵山东后,不敢象原历史般到处圈地分兵,而是似其老祖宗倭寇般,一路攻城掠地,一路劫掠。其部队所到之处,都像蝗虫一般把当地抢光啃尽。

而冀东日军通过海路登陆山东消息传来,好不容易在两淮地区有了个窝的张学良是最紧张的,他不得不停止了对南京的支援收缩自保,同时在李润石的建议下和杨虎城的部队在徐州一带集结,而同一时间与另一个“山东人”,王耀武的“整编51师”也在这个时期组成联军,准备在苏北、鲁南一线抵挡南下的日军。

日本人这时已是三线作战,而他们在中国最大的对手李润石,在派出一部分部队进驻冀东,收复失地同时,另一部分部队则在这个时期向山东进发,主要的任务目的,还是占领农村,从后方牵制进攻的日军。

战争打到十月初,顾头不顾尾的多田骏,率领十万鬼子兵在山东到处肆虐的同时, 进攻南京城的日军,依旧没有看到南京的城墙。此时日军在南京周边地区,投入的师团总数,已经达到了八个师团之多。前期雍仁是舍不得派这么多人马进江浙,但进攻南京的部队在遭遇共产党军以江河丘陵为依凭建立起来的“弹性”防线后,始终进展缓慢,不得不不停地增兵。

红军的弹性防御战术,日军第一次遇上的时间点在百灵庙战役,不过当时只是一个雏形,真正大放异彩的却是在通州战场上阻击来援的第一、第六师团日军时。

战术手段说起来很简单,将两道防线故意很接近地修在一起,日军进攻时,顶在前面第一道防线的部队在大量杀伤敌军后主动后撤,待日军占领阵地时集中所有火炮猛攻,坦克出击,将其反推回去。

在这样的局面下,进攻南京的日军就在接下来的时月里,体会到了当初稻叶四郎的痛苦。

-------------------- 第252章靖和败犬的哀嚎 --------------------

“就在昨天,第4师团刚刚拿下了淳化镇,明天应当就可以看到南京的城墙了。”

“一百华里距离,他们走了近一个月,真是神速呢!”

“李润石保卫南京的态度空前地坚决,确切地说是,他是下定了决心要在南京打一场绞肉机会战,仗着支那人口多的优势,用二换一,三换一的比例,和蝗国兑子!”

“现在的国际形势已经很明了了,斯大林是铁了心要支持中共到底,到现在为止,蒙古到包头之间的公路上,支援中共的货车还在跑个不停!我得到消息,从西伯利亚到蒙古的支线铁路已经修好了,现在这条铁路正不断地向中蒙边境延伸。为了加快这条铁路的进程,中共这边在国内调动了超过十万名民工越境进入蒙古,帮助修路。”

“那群蒙古人就不怕中共趁机吞并蒙古吗?斯大林对中共的支持太大太大了,这很不正常。”

“蒙古只是露西亚的一枚棋子,现在李润石的中国已经体现出比蒙古更大的价值,斯大林这个赤露的现实主义者,自然就抛弃了他们!”

以怨妇的腔调,聚在一起讨论中日苏三国形势的三个人,分别是二二六事迹后被降职处份的小畑敏四郎,“御前失仪”后主动辞职,现在待任小畑敏四郎副手训练新兵的冈村宁次,以及百灵庙兵败后被羞辱性地降为大佐,最近才恢复少将军衔的石原莞尔。

败犬三人组中,小畑敏四郎是俄国通,冈村和石原都是“中国通”,三人共同的特点是现在都在日本的预备役部队担任“高官”,此外另一个共同点,都是“犯了错”被赶过来的。

昭和参谋中的精英,只要不在其位,会用脑子思考而不是用屁股思考时,其实都不笨,正在东京料亭店里喝闷酒三大“靖和败犬”,日本军部里最后仅存的“有脑子”的人,现在全集中在这里了。

小畑敏四郎郁闷地道:“已经是十月四日了,露西亚这一波的攻势,还没有停下来的迹像。”

“开春之后,从蒙古开入包头的汽车,返程时都装满了人。我们在支那情报网统计过,最少有十六万人乘车离开包头,通过那条公路北上进入蒙古。修铁路,需要那么多工人吗?北满那边传来战报,朱可夫的这一波攻势,大量的中国士兵也做为主力部队参予了,前线可以查得的编号,就有四个师的编制,估计在四万人左右。”

石原莞尔砸着桌子道,他刚从北满的苏日对抗前线回来,非常清楚那儿的真实战况。石原莞尔是有名中国问题专家,对东北的情况更是十分了解。他被派去东北实在是日本被苏联人这种“仗着国力优势慢慢磨”的打法,都折磨得快崩溃了,病急乱投医地把石原莞尔这个创造了满蒙奇迹的“英雄”送过去救火。

可是苏联红军现在这种战术上玩大炮海,坦克海的“钢铁集群”狂暴打法,整体战略则是仗着国力优势“慢慢磨”的“无赖”打法,换成什么人过去都只能干瞪眼。至于在东北三省重新活跃的抗联游击队,其也正在变成“无解的顽疾”——只要苏联还这样公开地支持中共,北满的“治安部队”无论在后方绞杀了多少支抗联部队,南边的李润石,都可以通过包头蒙古交通线,把更多的部队转道苏蒙送入东北。

石原莞尔低下头,瞄了冈村宁次一眼,叹息道:

“冈村君,大本营按你的建议,放弃冀东退出山海关后,冀东糜烂正在变成热河糜烂!林虎三和徐子敬的部队现在正以冀东为前进基地,向热河渗透,他们正在把在冀东做过的事照搬到热河来。”

冈村宁次黑着脸,瞪了石原莞尔一眼道:“我只是在为前人擦屁股而已!”

石原莞尔知道对方话里有话在讽刺什么,低声道:“我很早就说过,吞下东北是肥肉,再碰华北却是吞炸弹。”

冈村宁次哼了一句:“百灵庙......”

石原莞尔恨恨地道:“那是绥远,而且是为了切断中共的国际交通线!中共打到现在还能不断地获得军火补充,就是这条通道的缘故!”

然后他又懊恼万分地道:“当初应当派出一个整编师团夺取那里,我们低估了中共。”

冈村宁次嘲讽道: “你是说你准备提前把第六师团都送过去吗?”

小畑敏四郎打断道:“好了,冈村君,局面已恶劣至极,你们吵来吵去也不会有任何改变。还是先让石原君把北满那儿情况都说完了吧。”

石原莞尔和冈村宁次都收了火气,然后石原莞尔开始讲述北满的战况。

露西亚人的九月的“秋收”攻势,比前两次更加凶猛。前面半年的战争,日军相对于苏联红军,还有单兵的素质的优势。但是过去的半年里,苏联红军前方作战的部队通过实战在刷经验,后方休整的预备队,则一边吸收前方传回的经验一边加紧训练。

已经在为四年后苏德战争做准备的斯大林,对前线将领的“战争干涉度”几乎没有,但对后方预备役部队的训练工作,却是抓得极紧,成天各种询问。

半年的加紧练兵后,整个远东方面军的兵员素质都提升了一大截,相反对面的日军,一直在疯狂扩军,综合素质却下降不少,连续的大败仗更让精兵损失严重,到九月份第三波轮战开始时,兵员素质相对苏联红军,已几乎无优势可言。

“前线的部队,我们一发炮弹打过去,对面的露西亚人就是十发炮弹打过来,真是的,真是.......”

石原莞尔闭上眼,回忆起在他前线亲临第一线时看到的画面。

“露西亚人的铁甲车,太多了,太多了!密密麻麻的,象蝗虫一般.......”

说到这里时,石原莞尔的眼中露出恐惧的表情。在斯大林的全力支持下,朱可夫在北满前线,一直维持着一千五百到两千辆坦克的可怕数字——当然,这些坦克并不是一次性投入战场,而是组成梯队攻势波浪。有足够的坦克,足够的预备队,足够的后勤卡车,以朱可夫为首的苏联装甲兵集团,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随时可以进攻或撤退。

自从黄克向斯大林剧透历史后,过去的九个月时间里,苏联全部的坦克产量仅有六百辆(历史上这一年大概是三千多辆),生产出来的坦克又有一大半是新型坦克,闲置下来的生产力,一半都被用来生产卡车,余下的则是制造新研制出来的第一代装甲运兵车。

“比前面的两的轮攻击,这一次露西亚人投入了大量的全履带铁甲运兵车,直接跟着战车一起冲锋。”

石原莞尔所说的“全履带的铁甲运兵车”,是黄克提意后,苏联红军开发出来的第一代,类似M113的装甲输送车——其使用的是全钢甲而不是铝镁合金甲。比起未来美帝的同类产品,该车全重12吨,可载员八人(3+5),最大时速35公里。其装甲只够抵挡机枪子弹和炮弹破片,但是却可以跟随坦克冲锋突击,一登场就给北满前线的日军造成极大震动。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款新式武器,T50坦克也出现在北满战场。二十吨重的T50被苏联红军划为“轻坦克”,但在日军眼中,这已经是中型坦克甚至是重型坦克了。而另一款拥有“轻坦”的重量,重坦防护的T60阵地突破型变态也被苏军大量地制造使用,

“我回来的时候,皇国大军在苏满边境西北方向,所有的战略要地都被露西亚突破占领了。前线一溃百里。靠近蒙古的齐齐哈尔已经丢失,大兴安岭完全丢失,黑河也被夺取,现在这个时候,龙镇(北安)应当已经丢失了。”

东北战局的崩坏,冈村宁次和小畑敏四郎都知晓,但具体崩坏到什么程度,却因为关东军马鹿们各种谎报军情和有意拖延,已经被赶出军部的他们并不能得到第一手确切的消息,直到石原莞尔这个亲临者带回了第一手消息后,方才弄明状况。

石原莞尔说出前线情况时,另外两个老鬼子拿出地图铺开一看,顿时倒吸一口气。整个绥兰道地区几乎丢光,接近三分之一的黑龙江省地盘,已经完全落入苏军之手。

“更可怕的事情还不止这些。中共方面增设了东北方面军,杨靖宇是司令,李润石从南边调了很多军官和干部进入北满,正在那儿建设前进根据地。加上我前面说过的十几万援兵。他们进入北满后,除了在军事上帮助露西亚人外,还负责治安、后勤等任务。所有与露西亚军队相连的地区,当地全部民心骚动。大量平民主动投靠露西亚人,或提供情报,或拖家带口投入,更有甚者,甚至里应外合发动暴动......”

连续战败造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不但影响到了日本本土,东北这儿也不例外,又以黑龙江和热河为甚。九月秋收季到来时,为了弥补前线的损失,日本人在东北的收刮也是凶恶到极致,带来的后果就是引发当地的中国居民更加强烈的反抗意志。

从前日军武力强大,平民反抗不能,只能忍气吞声,但是现在“两个”红军打过来了。看到希望的黑龙江省全省立刻就反心大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