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266章

作者:半只青蛙

“南京战役,日本人要输了.......”

静默了一会儿后,他又道:“我们,我们也快要离开中国了......”

217号坦克内,吴明捷在一炮轰飞那个倒霉的插旗日军后,挪开位置让给炮手。

这时他的头戴的耳机里,传来的坦克师师长许光达的怒吼声:“全体坦克兵,进攻!”

“乌啦!”

东北腔,河北腔、江西腔、福建腔......狂热的,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各地风味十足的“毛子语”乌啦声在车载通讯频道里同时响起。

毛子语里, 乌啦是什么意思,其实大家都不清楚,中文的意思,大概就是干他娘的意思吧!

坦克里,吴明捷伸出双脚,习惯性地同时踢了驾驶员的后臀,下令道:“虎子,开车!”

说完这话,他自己先愣了一下——虎子是他原先的216号车的驾驶员,半个月前216号车被击毁时牺牲了......

“连长,我们没中弹,有通讯器,不要再踢我屁股了!”(注:前一章中弹时踢屁股是因为乘员耳朵嗡鸣,肢体动作比语言更有效,这是老兵的经验。)

踢屁股指挥驾驶开车,是红军中早期的车长因为缺少车载通讯设备养成的习惯。被吴明捷踢屁股的驾驶员是新训练的第三代坦克车手,在学车时教练车上已经普及了车载通讯器,所以总是不习惯这种踢屁股指挥的方式。

“少废话,快开车!”

吴明捷强忍着快流出的眼泪,却也强行忍住了继续踢人屁股的习惯。

217战车一声怒吼,冲破身上覆盖的伪装破木板,撕开黑暗,来到阳光明媚,炮光闪烁的街道上,开始向前冲锋。

217战车一边冲锋,一边喷吐着机枪火舌,时而停下来开上一炮。其身侧身后,无数的战士正怒吼着追着他的战车突击。在他身边,五辆和他同款的城市作战型T26也正和他并肩前进,六个车组,正好也是二十四名乘员。

“216,217,211,198,199,200.......他们都在这里.......”

冲锋中的吴明捷有种感觉,那些不在了的战友和战车都活了过来,正陪着他一起前进!

从雨花台到紫金山, 城内城外,铁流滚滚,汹涌的红潮,很快淹没了刚刚升起的太阳旗。

同一时间,美国纽约的著名的百老汇大剧院,一个盛大的音乐会正在举行。

纽约的富人白领们,各方名流,正怀着猎奇的心情,眯着眼睛,听着正回荡在剧院里的合唱。听众中还包括摩根、诺克菲勒、杜邦等有名的真正掌握美国的人。

演奏者/伴唱者:莫斯科歌舞团。

主唱:去年的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艾琳娜.叶卡捷琳娜。

开唱前,这位以聪慧和美丽闻名于世,有史以来最漂亮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自终产者地狱的寻道者,传火者,用英语对现场的一干听众们道:

“这首歌的名字叫《征服地狱》,献给中国南京的保卫者们!”

很快,原名为《征服天堂》,只在上海租界响过一次的名曲,在满堂的资本主义地狱的魔鬼们耳边响起。

————————

PS:参考了上一卷大家的看法,关于战争的部分,我尽量少写。抗战的剧情在下卷时基本进入收尾阶段。

下卷的主要剧情就会转到小黄克和艾琳娜在美国,和大BOSS罗斯福的互动,世界格局的变化,二战大爆发前中国、苏联最后的战争准备。

关于南京战役的收尾剧情,会在下一卷用做个详细的收尾。至于山东战场的战役,计划里是一章完结以加快剧情结奏。常凯申的命运结局,也会在下一卷做出交待。

-------------------- 第261章见死不救 --------------------

街道上洒满了传单,捡起纸片的路人紧张地把纸片塞入怀中藏好,回到家中,或走到无人的角落小心观看上。而满街的警察则疯狂地收缴这些昨夜投下的危险宣传品。

不幸的是昨夜不知是第几次过来的飞机,洒下的传单实在太多,到处都是关于南京战况的具体情报。

作为淞沪大战的最重要的焦点之战,南京战役,日军军前前后后总共投入了二十个师团的军队,总兵力超过五十万人。几乎每座城市都有“靖和男(炮)儿(灰)”被征兵处用两毛五分钱召走,然后投进那台可怕的绞肉机里,长崎与福冈都不例外。

很快,日军在南京城下惨败的消息,就以这两座城市为中心,向周边扩散。虽然官方早就对平民建起来信息茧房,但是日军在中国越打越困难,平民还是可以通过各种迹像感觉到的。

税赋越来越重,粮价越来越高,这些姑且不谈。拼命的征兵,然后把训练时长不到一个月的菜鸟就送到中国去,这一状况本身就能说明不少问题。更不要说大量地进口外国步枪,普通的平民可以瞒住,但是军队里的人士却是骗不了的。

尽管各地还在努力压制,但当用力压制民间的暴力机构,都知道前线惨败,开始三心两意,想要天诛国贼时,其国家机器对下层的压制力,也会很快会接近崩溃,目前所差的,就只是一点火星火种罢了。

秩父宫里,桌子被砸得怦怦作响,雍仁的无能咆哮声也嗡嗡作响。

“第二师团和第四师团在干什么?为什么到现在还毫无进展?都四天过去了,为什么他们的部队还在金坛和溧阳原地不动?”

“粟裕的部队,攻占了郎溪,正从西南侧严重威胁溧阳,如果第二师团强行前进,就会被他断了后路。”

“粟裕的主力不是都在东北面丹阳、靖江、武进一带活动吗?怎么突然跑到西南边的郎溪了?”

“过去几个月里,在丹阳、靖江、武进不断袭击我军后勤的,确实是粟裕的主力。可是这四个月里,李润石通过长江水道运兵,打着支援南京的理由从芜湖上游铜陵南下渡江,一直在走陆路,穿过安徽省往他们江西的老根据地补充兵力。然后再从江西向浙南补充兵源。他用了四个月的时间一直在浙南秘密囤积兵力和弹药,直到十二月底地才突然动手。安井(第二师团)报告,他所在防线侧面和正面共产党军的兵力最少在二十万以上。他不断在正面遭遇突击和阻截,也有大量的共产党渗透部队在他的后方疯狂出击,破坏补给线。”

关于北面的粟裕部获得江北援军这事上,寺内寿一有些夸大了。过去整整四个月里,北面的李润石确实通过这条通道向江西老根据地补充干部、军官和老兵,但前后只输送了大约一万人——毕竟要穿过安徽和江西两省地盘。即使是在抗日的大旗下,南方的国民党军对北边越来越恐怖的红色政权也是忌惮得很。双方扯皮了半天,四个月也只不过允许万人借道过境。

真正能让栗裕在四月到十二月不到八个月的时间,就养出二十万主力部队,二十万民兵预备部队的,却得“感谢”日本人自己。

这个位面,前面连续战败,好不容易打入江浙淞沪江南最富裕区域日本兽军,一进来就抱着最凶恶的心态,象蝗虫一般要把所到之处的心态进来。被他们祸害的苏南、浙北、浙中等地,当地的平民的粮食全被抢个精光,甚至连口粮都不留。本是鱼米之乡的江南水乡,九月秋收后,却在十一月起,许多地方就闹起了饥荒。不想饿死,唯有投奔游击队。

一直在浙南浙北活动的粟裕红军,根本就不缺兵员。打到哪都有平民主动投红。而日军的各种暴行,也把当地的小地主都逼到红军这儿——江浙地区因为较富裕,民间富户的持枪率也不差,很多被逼得走投无路,甚至被日军抢得家破人亡的富家子弟,在这过程也带枪怀着仇恨投了共。

九月淞沪开战后,南下的那一万名红军骨干,帮着粟裕撑起了大扩军后的部队架子,余下三个月里不断地和日军打治安战,以实战练兵,也把部队练了出来——虽然素质依旧不是太好,但是在“比烂”的节奏里,他们这时期要对付的,同样也不是精锐鬼子,而是经历了南京磨坊大绞肉后,素质越来越差,同样训练严重不足的日本新兵。

就武器而言,在江浙后方打治安战日军,重武器和炮弹,都被优先供应南京战场,其装备相对粟裕的部队并没有多少优势。起初十四师团还在打治安战时,还能把粟裕的部队压制住,但这个最大的死敌,土肥原的第十四师团被调走后,换来第二、第四师团接替江浙治安战。

这两个师团在南京城下都被打残了,战兵所余无几,重武器更全留在南京。十一月份后,其带率领的一票残军和粟裕的部队对抗,依旧没占到多少便宜。加上前期日军纪坏到无以复加,民众全体投红,兵力不足的他们就象山东的日军一般,这时只能守点守线,将大片农村地区白扔给粟裕。

十二月二十五日,红军大反击时。反击部队主要的出击地有三。。

首先就是南京内城,自不必多说。

其次外城方向,在雨花台-中华门战线,却是重点突破口。彭石穿在这儿一次性集中了近百辆坦克突击,所有的重型火炮都被集中在这个方向猛烈轰击。一波就把进攻这儿的日军第104师团打崩——该师团本来就是个只训练了三个月的丙等师团,靠着接收换防部队的重武器升级到甲等师团的火力配制,看起来好象很威猛,但实际内核却是虚的。

而打到这个时期,日军在南京前线的炮弹供给,其实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国内运来的大部分炮弹,一部分在路上会被粟裕的游击队各种破坏炸毁,好不到容易运到南京城下后,大部分却被进攻主城的部队拿去——这也是日军集中了名义上的三个师团攻击这道防线,却打了一个月都没法拿下的重要原因。

彭石穿大反击时,主攻的104师团,其实手上的炮弹已用得七七八八。雨花台-中华门方向,西面是芜湖攻过来的114师团,东侧则是104师团,东南面是120师团。120师本是新增师团,月初才扔到南京,全军两万五千人,战斗兵比例超过八成——看起来极吓人,但实际上其是标准的炮灰步枪师,全师人马九成五皆是平均训练时长二十五天的新兵。

打了几天的南京绞肉战,该部早就心胆俱裂。大反击这天,近百辆坦克集中在一起从这里猛烈突击,六公里的战线纵深,竟在三个小时内就被红军轻松打穿——南京多水多河道,感谢前期日军为了进攻方便,自己把那一片两条防碍进攻的河道都用沙袋大量填平了,极大地方便了红军在光华门周边区域的小范围发动短促突击。

北面南下的红军,一记直拳打穿104,120两个师团的防线后,也不急着歼灭这两支当场被装甲旅打溃的日军,而是化直拳为勾拳,向东连夜突击,当天夜里其前锋就攻到紫金山下。

日军在紫金山和天堡城方向,布置有两个师团第37师团和57师团。这两个师团看似编号在前,但实际上在经历了前期无尽的绞肉消耗战后,原有的战兵同样耗尽,如今核也是由一水的“训练一个月”的菜鸟兵为主,同样和西面的雨花台方向的日军一般,面临着炮弹不足的困难。

而当彭石穿这只由雨花台打过来的包抄的右勾拳击出的同时,第三个方向另一记左勾拳也在同一时间打出——二十五日这一天,在江心岛和八卦岛之间的长江段,大批的木船、渔船、小火轮在这天疯狂地南渡,运来成千上万的反击援军。而下关-太平门方向,同样的大批的红军在这里涌出,从外城支援紫金山,两面夹正围正攻这儿的37师团。

37师团抵挡不住一南一北两路红军的攻势,竟被赶入赶入中山门内,到了26日凌晨,两路红军成功会师。

包括倒霉的进攻紫金山的37师团在内,整整六个师团的日军,超过十万人,在26日被反击的红军围在了南京主城内。

这个时期,日军在南京周边其实也还有一些部队:比如被击溃的104、120师团。因为位置原因,被挡在外围的,燕子矶方向的29师团,天堡城方向的54师团。此外还有在雨花台西面的第114师团也没有被包围。

东京大本营这儿电令这些被堵在外围的日军继续向南京进攻,解救被围土肥原贤二的十万大军。

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墙倒众人推,鬼子垮了,军阀们也知道急着过来摘桃秀存在感了。

过去的四个月里,一直以保存实力为主,只对芜湖日军发动象征性攻击的西面的军阀部队,李宗仁、陈济棠,甚至湘军部,在二十六日这天,在看到日军大势已去后,终于也积极了起来。

养了四个月的他们,也算是兵强马壮,几家联军二十万人,在这个时间疯狂秀存在感,从西面向芜湖日军114师团猛攻。同样残破的114师团也挡不住这帮落井下石的军阀部队的围攻,很快败退下来,芜湖很快就丢了,主力被迫退到了将军山。

如果这时,114师团继续不顾一切的东撤,还是可轻易地跳出南京的大包围网,但是大本营的一个强令其接应土肥原贤二突围的电报,却还是逼迫114师团也跳进这个大坑里。

从二十五日起,江心洲和八卦之间的长江水道就沸腾了起来,无数的船只日夜不停地在长江两岸来回,每隔四小时,都上万名红军登陆南京码头。

光华门方向,包括114师团在内的四个残破的日军师团,在26到27日这两天,没有击穿红军临时形成的包围防线后,到28日时,随着超过十万生力军涌过长江,投入南京战场,日军想要解救城中日军的希望就已经消逝了。

在这短短的三天时间里,东京方向也拆东墙补西墙,从浙江和苏南调兵,把正在那里与粟裕红军打治安烂仗的部队,能调的都调过来了,甚至还把一支新组建的,原计划要送到东北去的144师团通过海路向上海投放,目的皆是想不惜一切代价地救出深陷南京城内的六个残破的师团。

战争打到这个地步,比拼的除了意志外,就是炮弹,钢铁,还有兵力投放。土肥原贤二指挥南京战役的这一个多月,彭石穿前期哪怕在前线打得再艰苦,也是计算节省地使用炮弹,甚至不惜让各种臭粪弹,弹弓,土制汽油弹横行。他囤了整整一个月的炮弹,准备了上百辆性能完好的坦克,等着就是大反击的这一刻。

南京战役打了四个月后,红军炮火密度上,第一次超越并压制了日军。空军支援方面,更是集中了全国的空中力量于南京。超过两百架飞机在提供空中支援,反复地轰炸突围和解围的日军。而为了这一战,斯大林也在十一月底给红军大量地补充了新飞机,以及大把的新手飞行员——拿没有防空部队的日军刷攻击机飞行员经验,这种好事斯大林是最喜欢干的。

南京被收复的光华门外,徐光达把突击到那儿的上百辆坦克变身为游动的铁甲堡垒群,不断地击碎日军任何突围的妄想——南京周边水网实在太恶心,坦克很难突起来。但是上辆坦克组成机动堡垒,却是严重缺少强力战斗坦克的日军解围、突围部队,看了都要吐血的存在。

二十六日那天日军没有突围成功时,一夜之间,光华门方向封堵日军的部队人数就增加了两万人。二十七日又增加了四万人。到了二十八日,随着十余万红军渡过长江,以及更多的坦克被运到南京城下,包围圈的铁箍“越来越粗”,被在困南京城内的土肥原贤二,已神仙难救。

不仅如此,正在朝光华门不顾一切猛攻的114、104、120三个残破的日军师团,却在也28日这天,也红军反咬住,在付出了“腰斩半残”,付出被狠狠撕下一大块肉的代价后,三个师团加起来仅余万许人的残部扔掉手中的重武器,疯狂地后撤退溃逃,彻底抛弃了城内的土肥原贤二。

-------------------- 第262章新年(二更) --------------------

二十七日这天,痛打落水狗的陈济棠-李宗仁联军,稍稍交火,就轻易地“收复”被日军主动放弃的芜湖。

二十八日,由浙南发动大反攻的粟裕红军部,同样轻松地拿下金华,三十日后,随着大量的日军被强令北上救援土肥原贤二,温州、台州,也在随后几天里落入红军之手。

到了1938年新年,一月十日后,浙江省的省会杭州和绍兴,也在这几天被粟裕红军解放收复。日军在江南的战线,正处于急速地全面崩溃状态。

为了救援困被南京城的土原贤二,东京军部也算是不顾一切,雍仁这边任命安井藤治为前线司令官,组建救援军团。他接收了前方败退下来的败军,组建了拥有十四个师团的编号,总兵力超过十六万人的“庞大”部队,强令他们向南京进攻,抢救即将陷入灭亡的土肥原部。

然而情况正如李润石在太原对莫洛托夫说的那般:

“安井的救援师团,也就是师团编号的数量是吓人的。”

重武器全丢在南京,弹药不足,兵员质量不行,训练低劣,士气不足,连制空权都没有,战略上更是顾头不顾尾,安井藤治指挥的救援军团别说是冲进南京城下救人了,自己别一头栽进面前的大坑里就很不错了。

“开什么玩笑啊?李润石现在把他在江北的全部家当都搬过来了。长江上每天都有部队南下,南京那边现在最少有四十万共产党军了吧?就我们这点人马.......”

被赶鸭上轿安井藤治看着自己手下数量高达.十四个师团的救援部队编制,一口老血却几乎要喷出三丈高。

十四个师团里,有三分之一是被打残了的空架子师团,二分之一是半残师团。所有师团,没有一个师团的重武器编制是完整的——实际上这十四个师团,严格按照日军的标准去评估,现在是一个甲种师团都没有,就算降一级,按乙种师团去评估,也勉强只有三个师团可以归为乙等,余下的全是丙种师团级别。唯一满编的是新增的144师团这个奇葩的步枪师团,编制上倒是人数极多,却几乎是清一色的“二十五天训练动员兵”。

“飞机不足,坦克几乎没有,弹药奇缺,而我们对面——南京方向最少有四十万红军(估计),芜湖方向,陈济棠李宗仁现在也在压过来。而粟裕的部队拿下杭州后还不收手,也在向我们挤压。他们攻占了朗溪后正与陈济棠的联军威胁我们的侧翼。孙艺清、叶老虎,大片大片的游击队正在我们后方到处渗透破坏,今天他们在运河里炸了两条军火船......”

安井藤治拼命地向上级诉苦,说明自己的困难。

他一个人顶不住东京大本营的压力,好在他身边有一个第四师团的聪明人井命,也有着经历过南京地狱的其他几个师团长一起“集体抗命”的经验,大家明白无法抵抗大本营要他们“送人头”的乱命,但暗地放水自保的手段却有得是。

安井藤治的救援师团,装模作样的朝南京进攻了几天,但实际上大家都心里有数,全体“稳扎稳打”坚决不冒进。救不了土肥原贤二会被东京方面处份,但总比把自己栽进去,死后升官,躺着进靖国神厕吃人间香火强吧?

尽管雍仁在秩父宫里拍桌子骂个不停,催促救援电报雪花般飞来,但是救援师团这边,在一月十二日后随着北面南下的红军和粟裕部在郎溪会师后,不断地向救援日军的侧翼发动攻击尝试展开第二个包围网,意识到再不主动撤退,自己也会成为下一个土肥原贤二的安井藤治,终于主动地率军向东北方向撤退。

十二日,日军放弃沐阳,十五日,南京东北面的卫星城市镇江,也被日军主动放弃。随着南京城内日军残部的控制区在红军稳健地打击下越来越小,安井藤治的救援部队,离南京城也越来越远。

躲在淞沪的华东方面军最高指挥官松井石根,这个时候已经在做全面撤出淞沪的“战败”预案了。这个时间点,每条离开上海的日本轮船,走的时候船上都装满了前期南京作战送回的伤兵。长达四个月的南京绞肉战,不算已经送到朝鲜与台湾,现在在淞沪地区滞留的日军伤员总数超过了十八万。

就象被围南京城内的土肥原部全军覆没只是时间问题,松井石根滚出上海,同样也是时间问题,而且不会很久。

——————————————

明治维新后,日本新年就改成了阳历。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为全国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称之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

对于被围困在南京城内十万日军来说,1938年的“春节”,绝对是最凄惨的一年。

内圈加外圈,超过三十万的抗日联军(这个时期红军正对外式称呼,抗日民主联军,简称抗联),把十余万缺医少药,粮食不足的日军围得严严实实。

突围的念头,在十二月底最后几天,突围部队在光华门一带被那一排的“幼儿园的霸气大叔”和“铁甲小霸王”配合步兵联手碾碎后,连炮弹都打尽的日军,已经不指望能靠自己的力量突围了。

12月25日彭石穿反击的这一天,日军控制了城内七成的区域,打到一月一日新年时,兵力不足八万的城内日军,控制区域已压缩到了五成。

非常清楚“倭酋已无可用之兵”的李润石还是彭石穿,此时的注意力不再放在土肥原贤二这具“塚中枯骨”身上,反而是想着如何以南京为饵,挖下大坑,把更多的日军救援部队陷进来。

“围而不攻,慢慢挤压”就是新年后红军对城中日军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