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271章

作者:半只青蛙

之所以只用二十公斤的装药,却是为了避免威力过大,伤及附近的其他建筑。

十几秒后,连续六声剧烈的爆炸,震动了整个上海租界。而第七声爆炸,则来自安在铁门上的炸药。

附近几百米内所有建筑的窗户玻璃,在爆炸声中被冲击波震裂震碎。而位于爆炸中心的别墅,更是被强大的冲击波炸得玻璃破碎,砖石乱飞,外面的大段围墙连着铁门,则在连续的巨响中轰然倒塌。

巨响过后,躲在暗处的王亚樵和身边的人纷纷摘掉耳塞,王亚樵一挥拳头,兴奋地大叫了一声。

“刺杀的艺术就是凶猛的爆炸。”——他是彻底地被黄克带坏了。

他一挥手,一行端着“芝加哥打字机”(汤姆生冲锋枪)手下集体冲向浓烟滚滚的美龄别墅,距离那儿还有三十米时,他们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掏出腰间的日制甜瓜手雷,一拉环,地上一嗑,主攻的二十个人同时掷出二十枚手雷,不管里面人等的死活,又是一顿轰天雷招呼。

没错,王亚樵这伙人虽然身上挂满了美制装备,但是这些都只是不得已而为之才会用的。为了不给某个人找麻烦,众人最后清场,特意选用的是日式手雷。

连续的爆炸声响起后,估计里面的人已无反击的可能,这才由一名身上扛着炸药包的壮汉直接冲向烟尘中也不知炸成什么样子的别墅前,胡乱地将最后一个炸药包扔进那里,再次拉弦,延时三十秒引爆。

当最后一声巨响的时候,王亚樵一伙人已经远远地跑离了美龄别墅区。由于动作极快,王亚樵一伙人走的时候非常地轻松——他们甚至连那六具没良心炮,都装回粪车运走,不留下半点痕迹。

而租界的巡捕守卫,直到爆炸发生后五分钟,才手忙脚乱地赶到现场。

第二天,发生在租界里的爆炸暗杀事件,震惊了全世界。

美龄公馆在巨响中化为一片半塌的残墟——三层的别墅只是塌了一半,挨了这么猛烈的爆炸,他居然没有完全倒塌,却是因为常凯申怕死,当初购买后就特别加固过了,又是西式的框架结构建筑,前面六个炸药包由于不是贴身安放,爆炸位置不是最佳,虽然重创建筑却没有炸塌。而最后一个炸药包由于是在浓烟中胡乱扔的,爆炸位置也不是很好。加上当量不够,诸多因素作用下,别墅居然奇迹般地没有倒塌。

即使如此,别墅却也是死伤狼藉。

爆炸当晚,别墅共有三十六人。第二天租界巡捕房的人就清理出了二十一具尸体。抬出了十二名重伤员,第三天又找到了余下的三具尸体。

经过抢救,十二名重伤员又死了四人,余下的八人也是半死不活,过了几天又陆续死了三人。

二月三日,远在美国的黄克得到消息:活下来的五个人,有一位正是常凯申本人。

“真是祸害活千年。”

这是黄克收到的坏消息。

不过一星期后,当他回到苏联时,却又收到了另一则好消息。

侥幸逃过一劫的常凯申,在袭击事件中被倒塌的房梁砖墙,压成重伤,腰椎断裂,半身瘫痪,这辈子都不可能凭自己的力量站起来了。

“生不如死!这倒是比直接炸死他更妙的结果呢!”

黄克听到这消息后,顿时是喜笑颜开。

艾琳娜问他道:“这事情一定是你背着上级,挑动王亚樵干的吧?”

黄克答道: “我才不会犯这种授人以柄的错误呢。我知道王亚樵恨透了常凯申,我在这事上做的最多影响,只是努力地提高他的业务水平.......”

—————

-------------------- 第266章借刀杀人 --------------------

“卖红薯啦,新鲜出炉的红薯。”

“给我来两个。”

一副老粗模样的孙凤鸣,推着用没良心炮筒改装的烤筒,乐乐呵呵地站在上海租界的广慈医院门口,开心地卖着红薯。

在他附近另外两个红薯摊,馄饨担,生意也很不错,顾客都是守在外面等大新闻的各国记者。不过这些记者都被堵在医院门外,中间被租界的巡捕隔开。只有少数身份特殊的人和家属可以进入。

“烤红薯这东西,洋鬼子也是吃的呀。”

孙凤鸣呵呵地笑着

距离新年的刺杀案,时间已过去了四天,美龄公馆里活下来的人只余下五个。

常宋孔陈,陈家兄弟加上孔家夫妇,成双成对,整整齐齐去见了中山先生。

著名的宋氏家族,三兄弟三姐妹,当晚袭击时,有两姐妹两姐弟都在别墅里,三位当天就被上帝带走,余下的最后一位割喉夫人到现在还处于病危状态——医生说她的情况是内脏出血,多处骨折,基本是没救了,现在外面守候的这些记者,就等着她断气好抢个大新闻呢。

事实上没节操的一些租界报纸,甚至把相关的报道,已经提前写好油印好了,就等着割喉夫人断气趁热来一发呢。

今天早上,医院已向家属送出病危通知书,宋家的最后一个男丁宋子安匆匆地从香港乘飞机赶来,陪着姐姐庆龄进入医院,看情形是要和割喉夫人见最后一面了。

装成记者的模样的华克之也混在密密麻麻的记者群里,冷冷地看看广慈医院的招牌,心里只怪王亚樵那晚太过小气,如果再多扔两个炸药包,大概也就没这里什么事了。

没有多少人对医院里病危状态的那两个人抱有多少同情心。常凯申下台的这半年里,他们夫妇俩的各种黑材料,在中国被传得满地都是。

医院门口聚集的记者们,突然闹哄了起来,很显然,有大新闻出现了。

“死了,死了!”

“谁死了?常敬塘还是常夫人?”

“常夫人!”

“哈!”

所有人都欢喜地笑着,外面围堵的记者们散了一些,是跑出去给各自报社打电话抢发新闻稿,余下的人却还堵在门口,想找机会采访一下死者家属,试试能不能再挖点什么新闻出来。

华克之听到这消息后,冷笑一声。

“如果常凯申也死在这里,那就完美了。要知道当年他就是在广慈医院发家的!”

二十六年前,就是这家广慈医院,打扮成修女模样的常凯申刺杀了陶成章,事后逃到日本避难,用他的人头换取了孙大炮的赏识,开始了后来的平步青云之旅。

而同一时间,常凯申眼睛瞪得老大,两眼空虚地躺在病床上,腰部以下已完全失去了知觉,如今屎、尿完全不能自理。隔壁传来庆龄的嚎啕大哭声,常凯申猜出宋家的人大概又死了一个,应当是他的老婆美龄吧,不过常凯申对她的死是一点感觉都没有,现在的他只想自己也早点死。

宋家好歹还有人,门前倒也热闹。但他常家却人丁单薄,现在已是孤家寡人,早就众叛亲人,无人来探。唯一的亲儿子经国人在苏联,生死全由共产党操纵。(注:蒋纬国是养子,这时期正在德国读军校)现在事情正在风头浪尖上,各方重视,还有人给他把屎把尿。等风头过了......

常凯申从前是黄埔校长,门下弟子无数,但他现在被炸瘫在床的这么多天,却一个上门探望他的黄埔生都没有,四月下台,“黑常”之后,大家都对他这个臭名昭著的现代常敬塘避之而唯恐不及。

有趣的是,常凯申现在的病房,和二十六年前陶成章遇刺时的病房,只有一墙之隔。前天手术醒来后,得知自己居然是住在广慈医院里,常凯申几乎都要疯了——事实上上海地区的报纸,在报道这事时就特地提到这一点,说这是报应,是命运的轮回。上海市茶余饭后的谈资之一,就是二十六年后陶成章向常凯申索命,才会有那晚的惊天一炸。

华克之这些日子混在记者群里,听着他们的嘀咕,反复念及到的一个人名,就叫“陈洁如”,常凯申的前任。

四月前,陈洁如是一直居住在上海的,常凯申下台躲到租界政治避难时,上海当地的报纸就开始不停地八卦他和常凯申旧情复燃什么的。而后黑常风波大起,常凯申又和割喉夫人闹欢,有小道消息说是常凯申在租界私会陈洁如被割喉夫人抓奸在床导致,具体情况真相无人知,但六月后陈洁如却离开上海前往广州暂居以躲避风头。而后日军闪击拿下上海后,就再没有回来。现在这些记者聚在这儿,也是在等着看好戏。此外常凯申的另一个原配毛氏,因为对日军在这个位面的淞沪会战前期攻势太过顺利,并没有死于轰炸。(注:经国之母,常凯申原配毛氏历史上是死于日机轰炸)。不过奉化目前已被红军解放,常凯申的祖坟加毛氏都在红军手中。中共方面这方面远不象国民党人这般恶毒下贱,倒也没有为难她。

现在围在外面的记者们,个个都不无恶意地在想,常凯申这回是彻底完了,这两位被他抛弃的前妻会不会回过头来拉拉落难的他一把。

华克之在广慈医院外拿起了刚买到的报纸,报纸上头版的一篇文章,就是在谈论这个话题,内容却是大谈妇女应当自强,陈洁如和毛氏千万不要被封建礼教绑架,吃回头草过来捡常凯申这双破鞋。

“现在常凯申都这样了,自身都难保的日本人还会选择他来当傀儡吗?”

华克之望望租界外的日占区,租界里闹出这样的惊天大案,日本人也紧张不已。日占区那儿现在到处戒严,气氛紧张得不得了——也难怪日本人紧张,南京战役结束,包括土肥原在内六个师团全军覆没,共产党的部队已经打到距离上海一百公里的外围了,国力,元气,皆在这场长达四个月的绞肉战役中耗尽的日本人,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边缘,最近这两个月是王亚樵组织的除奸团活动最激烈的月份。常凯申一家坐土飞机案,案件发生后王亚樵就让人在报上发表声明,宣称是自己所为,目的是为了“除奸”,他还拿出常凯申与日本密使会面的一些照片(这些照片是远距离拍的,其实证据并不过硬)

华克之现在接到了上级指的指示,要求他亲自回中央,向上级当面汇报定这一件事,想知道共产党在这事上参予到了什么程度。

一个星期后,在北平,他向主席和伍豪当面报告道:

“关于这事,我们这边按照上级指的指示,并没有参予。王亚樵是上海滩的地头蛇,人脉关系极广。青帮的人其实最近也不待见常凯申,王亚樵在行动前和他们打过招呼,杜月笙表示不在乎他的死活。”

伍豪问道:“小黄克几次回国,都和王亚樵见过面,你知道他们谈了什么吗?”

美龄公馆的爆炸案,惊天一炸,威力太大,那场景,那场面,似曾相识。就象黄象克对王亚樵说过的:在遇上黄克之前,王亚樵也常搞炸弹炸人,但当量都太少。但最近这几个月他在上海行动时,动不动都是几十公斤的炸药往外砸,这么多的炸药,光靠他的那点渠道可是不够的。

华克之犹豫了一下,老实地交待道:“斧头帮的人在租界里和杜邦公司的关系很好。他们的掩 护身份甚至是杜邦的保安!炸药应当是从杜邦公司的仓库里偷来的。”

“偷来的?”

说到这里,伍豪已经猜出是怎么回事了。

华克之离开后,李润石用力地拍了一下桌子。

“小黄这娃娃,他又在耍小聪明了!”

黄克的那些小把戏瞒得过别人,哪里瞒得过这两位。

李润石哼道:“这招顺水推舟,做得可真漂亮!”

他本想说是“借刀杀人”,但在开口时却变成了“顺水推舟”。

伍豪道:“小黄毕竟太年青了,他上个月才刚满二十岁呢!你和我二十岁时,都是胆大包天,什么都敢做的。他来自未来,知道历史,性格方面又有些刚烈,也看到了你和我一些在未来做得不太完美的事,意难平,意难平......年青人,忍不住走捷径,想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他看了李润石一眼,然后道:“他还需要磨磨。”

李润石看了伍豪一眼,黄克的成长,黄克的思想铸造,他们俩个其实都同样地关注。

李润石道:“这个小鬼,他下次回国后,要他好好地做个检讨,这次绝对不能轻易地放过他了。一定要他真正明白,自己这次错在哪里。”

——————————————

九月份南京战役爆发时,黄克身在苏联,到战役结束都没有回过国。黄克在苏联的日子里,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一直过着“007”的生活:他在苏联里,直接领导半导体试验室,除了上课外,还要整理来自后世的海量的半导体材料。

除此之外,他自己本人最擅长的机械专业,也有任务。比如负责高精度的工业母床自产开发,同时苏联新式坦克的开发,遇上困境时,也会来找他这名“机械专家”问询。

每天的工作的时间,都在十到十二小时左右。没有一天休息过。唯一的娱乐,就是一星期一次,和艾琳娜同宿时滚滚床单,稍稍放松一下。他的敬业连斯大林都感到佩服,甚至下令强制要求他休息一天。

黄克真正获得“假期”的时间,却是在十月后,他接到了中苏两方发给他的新任务:要求他和艾琳娜一起,于十月八日去瑞典领取诺贝尔物理学奖。

艾琳娜去年就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不过却是别人代领的。这次她陪同黄克一起去瑞典领奖,真正的目的,却是要借着这个平台,向全世界宣传“苏维埃”。

当时从中国过来的中共代表张闻天向黄克转达了主席的话:未来的两个月,需要你们俩位象孔雀一样,向全世界展现社会主义的风貌,同时也为即将开始的世界大战,做好舆论宣传准备。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最大的获益者和幕后黑手,美国人得到了一切:面子,里子,什么都得到了,所有的好处都吃得干干净净。

在斯大林的眼里,希特勒德国虽然是未来几年里大敌,但他的威胁度,正随着苏联红军借日本人练兵,提前动员,提前开发新式武器,其危险程度正越来越小。

反而是大洋彼岸的美利坚,那个阴险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才是最让人头痛的大敌。

就在近日,在瑞典人宣布黄克因为在半导体领域的巨大贡献,评定为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后,美国的许多大学都向黄克发出的邀请函,其中也包括了麻省大学。——这中间最大的推手,自然是准备在在股市上炒作“半导体概念股”的杜邦、摩根那伙人暗中做的手脚,而这也是老杜邦来苏联时,和中苏两家达成的协议。

关于这事,中苏两家都可以获得大量的经济上的好处。但比起钱财,无论是斯大林还是李润石,都非常看中美国方面的这次邀请,都想到借着这个机会,这个平台,好好地宣传自己。

十月八日,黄克和艾琳娜抵达瑞典首都斯的斯的哥尔摩,参加了诺贝尔奖的领奖仪式。无论是黄克还是艾琳娜,两人的过去两年的经历都堪称传奇,他们是情侣身份,先后获得诺贝尔奖,简直就是媒体最爱的宣传噱头。

抵达瑞典的时候,跟着两人一起过来的,还有借机一起访问瑞典的莫斯科歌舞团的音乐大师们。在瑞典斯的哥尔摩的皇家歌剧院,苏联人举行了一次引发整个欧洲音乐界震动的音乐大会,一口气在在那儿演奏了十几首后世的经典名曲。而作为主唱的艾琳娜更是震惊四方。

来自苏联的艺术家们在歌剧院的表演持续了三天,举办了六场,场场爆满。而后又转道挪威和丹麦,开始巡回表演,所到之处都引发轰动。

要到点了,先更了,马上正在写下一章,两点前应当还会有一章

-------------------- 第267章黄克在美国 --------------------

结束北欧三国的巡回演出后,苏联歌舞团又直奔比利时,荷兰,法国,英国,毫无不客气的斯大林,把后世的十几首适合西方人口味的经典名曲一口气放了出来,

演出现场,来自异界的圣女歌姬艾琳娜站在台上,以各种唱腔将无数美妙的音符洒向四方,为自己赢得了“缪斯女神”的赞誉。

至于那个“插着黄金公主的臭牛粪”,他的男人黄克,每次艾琳娜在台上献艺演唱时,他都混在前排的观众席里,利用身上的魔法虫洞干涉,施放魅惑光环,增强听众们的感观刺激效果。

所有的歌曲,都是未来几十年公认的经典,又有魔法作弊催眠,饱和轰炸之下,媒体、音乐人疯狂地炒作,追捧,整个西欧在一个月内,都完全跪拜在“黄金公主艾琳娜”的石榴裙下。

苏联歌剧团绕着欧洲巡回演出了一圈,除了内战中的西班牙,有意错过的德国,脑子不清醒的波兰,余下的国家,葡萄牙、意大利,以及“即将灭亡”的奥地利,苏联人都转了一圈,在赚取了大量音乐会的门票钱之余,也尽情地向全世界展现着“俄罗斯民族”的艺术天赋。

回到苏联时,时间已是十一月。黄克和艾琳娜苏联修整(工作)了一个月后,十二月二十三日,圣诞节前昔,已经在欧洲打响名气的苏联艺术代表团,高调地访问美国。

25日这天,歌舞团在纽约著名的百老汇大剧院表演,艾琳娜登台献唱了新歌《征服地狱》,这一天也正是中共在南京战场全面的大反击的同一天。

两天后,在无数美国同行嫉妒得要发疯的目光注视下,黄克和艾琳娜一起,接受了美国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台的现场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