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298章

作者:半只青蛙

越南方面,邓春区(即后来的长征)和胡志明并肩来到苏联,参加这次大会,想法和金太阳类似。都是想借助中苏两家的力量,建立起自己的政权——此时的越共,本身同样极为弱小。和他一起来苏联的,甚至还包括了未来的“反华先锋”黎笋(此时是个拎包的跟班)。

(注:这个时期越共的真正领导人应当是邓春区(长征),胡志明的党内地位这个时期和他差不多。过去待在中国,因为广州取了一个基督教的中国女人,安逸幸福的生活甚至让他一度失去了斗志,反而是被黎笋等人硬拉着站出来领导革命的。并反对他再和那个女人来往。黎笋的崛起应当是在1955年领导抗美抗法后了,这时主导的是长征。感谢老汉349的纠错)

他们来莫斯科的目标,说穿了都很明确,都想借中苏的力量帮自己国家革命成功,推翻国内的反动力量或者殖民势力。

但是一想到这些人未来的都成了“反苏”、“反华”先锋。让两个知道历史的共产党领袖,相互对望时,都郁闷不已。

知道未来的历史,也和黄克艾琳娜交流过大量的史料,以及后世的人对那些矛盾的看法,解读,分析。两人都明白了一了个悲哀的地方:“共产主义,天下大同,很多时候终是难敌各自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崛起和反向破坏。”

当这两个来找“苏联老大哥”和“中国老大姐”,想要二人“拉拉兄弟一把”帮忙建国时,两大领导人心里都不是滋味。

而在共产国际大会即将结束,李润石即将返回中国,为正式建国作最后准备前昔,还发生了一件事。

英国、法国派出代表,来到苏联,向苏联寻求谈判与合作。

他们的时间选得很好,故意选在李润石主席还在莫斯科,还未离开时。

原因就是希特勒撕毁了刚签才三个多月的慕尼黑条约强吞捷克斯洛伐克,然后英国和法国都怕了。(历史上这次谈判是在4月8日)

这个位面,因为斯大林更加准确地“预言”地历史,看穿了希特勒的阴谋,英法国两国也急忙来拉拢苏联,妄想拉着苏联一起压制希特勒——本质上,还是想让苏联担当攻击德国的头号打手。

(注:历史上的谈判中,苏联向英法提出一些建议:

1.缔结英、法、苏之间有效期5至10年,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反侵略互助条约。

2.三国保障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安全。

3.缔结三国间相互援助的具体协议。

然而,谈判毫无结果。英、法同意了纳粹德国在东欧和中南欧自由行动,拒绝了苏联提出的保障中欧和东南欧国家安全的建议。

历史上谈判失败后,苏联转身就和三德子签定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搅屎棍英国人故意选在这个时间点来苏联,就是想借机把中国也拉下水。因为他们知道,中国和苏联之间也签了军事互助条约,而主要的目的:在欧洲是为了对付德国,在亚洲是为了对付日本。

在大英帝国上层的幻想里,最好的结果,莫过于中苏两家和德国在东欧拼得尸山血海后,然后他们两家下场来捡桃子.......

PS:发了一万字,把前天欠的也补上了。白天再校对吧。接下来要写什么,已经想通了。网文这种日更的方式真难受,没灵感也要写作。

大家有月票砸了吧。

第308章情况变了呀

1939年前后,全世界发生了什么事?

除去被黄克影响而改变的中国历史外,法国这边,法国政府终于也结束了左翼右翼轮流上台执政的混乱状态,右翼领导人爱德华.达拉弟出任法国总理。

上台后,1938年9月,达拉弟代表法国签署把捷克斯洛伐克奉送给希特勒的《慕尼黑协定》,毁弃了《法苏互助条约》。

(苏法互助条约是法国和苏联为防御纳粹德国法西斯侵略而缔结的条约,1935年5月2日签订于巴黎。翌年3月27日生效,有效期为5年。)

愚蠢的法国人,在这事上朝作死之路又狂奔了一大步。

但法国人的神操作还在继续。1939年初,法国承认佛朗哥政权,并封锁法国—西班牙边境(史实)。达拉弟此人观其一生,是既反苏又反德,反对维希政府也反对戴高乐,反对成立欧盟,也反对法越战争,谁在台上反对谁,政治方面,也是奇葩一名。

慕尼黑阴谋才过了三个多月,希特勒就联手波、匈,撤底瓜分了捷克斯洛伐克。此时英法两国,从上到下都处于极度的惊恐状态,两家这时才想起了过去两年里,一直对德国的扩张执强硬态度的苏联。

比起历史同期,无论达拉弟还是丘吉尔,此时对苏联的“恐惧”和仇恨值,更甚历史同期,原因却是现在的苏联身边,已经多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国小弟了。

中共在1938年的最后三个月,横扫江南,英法两国用了近一百年时间在中国建立的殖民经济体系,短短几个月内完全崩坏。

1939年2月4日,当英法两国的密使来到莫斯科,代表两国最高层和斯大林、李润石面谈,讨论四方合作共同压制“希特勒的崛起”的话题时,在英国乌斯特郡布由德利的一座私人庄园里,两位前首相正对坐在一起喝闷酒,他们正是前前任首相鲍德温和前任首相张伯伦。

此时,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已经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天大的笑话和最大的灾难。无论是鲍德温还是张伯伦,都被民众视为是绥靖政策的支持者。而让英国民众比历史上更严厉指责二人的原因,却是大英国帝过去一年里,在中国问题上的一再绥靖,民众认为正是因为大英帝国在中国问题上的屡次软弱和退让,才给了希特勒勇气,毫不犹豫地撕毁了刚刚签下的《慕尼黑条约》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当时间走到1939年一月时,大英帝国在中国,可不光只是丢掉了包括香港在内所有的租界地盘那么简单。

打入云南的中共解放军,并没止步于清政府和英国划定的中缅边境。就在希特勒联手波兰匈牙利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的第三天,位于旧边境上的解放军毫不客气地越过边境,向缅甸界内进军。几天时间就突入边境线数十公里,夺取了葡萄县。

后世缅甸的葡萄县地区,一直到1957年前,都是属于中缅的争议地界。后来被某负责外交的男人,不顾当地土司的反对,将两百多平方公里送给了缅甸人。那人搞外交时,后来和印度阿三的谈判,也是各种送各种卖,最后惹恼了中央上层换了个军人上去谈判——这亦是他后来被某元帅当面羞辱说是“像娘们一样软蛋”的起因。

而这个时期,因为清政策的原因,加上民国时恶劣的交通环境,葡萄县地区位于深山之中,中英两方都对其宣称拥有主权,(民国政府是地图开疆)但实际上这个时期却是属于英国的控制下的印度殖民地的一部分。

1936年李润石的的莫斯科之行,中国未来的任务目标,就是要打通印度洋交通线,绕开马六甲海峡,缅甸就是重中之重。

赤裸裸的帝国主义手段,强行占领殖民,划归中华区,明显是不可能也严重政治不正确的。但是在这里象二战后苏联那般,建立起几个“先进”的“社会主义政权”,却是很有必要的。

现在这片地是属于英国的,中共本就不承认一切清政府条约,翻开史书,找出英国来之前的清廷最大的控制区地图,,然后就以之为理由A了过去。

英国人在葡萄县这儿的控制力非常地弱,只有几个印度兵和少数军官象征性地宣誓大英帝国的控制权存在,面对着从前民国边境越境的数千解放军,连抵抗都没有,直接举旗投降了。而后更多的解放军进入到这一带,以葡萄县为中心,继续扩大周边。

消息传到伦敦后,配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一起食用,顿时就彻底地击溃了“日不落帝国臣民”的最后一道心理承受防线。

“堂堂地大英帝国,已沦落到连中国都敢骑到头上来了吗?李润石强抢了香港还不够,现在他又把手伸到缅甸来了。”

张伯伦就是这样在这全民上下一片的哗然声中黯然下台的。

接替他上台的丘吉尔,嘴巴上虽然叫嚣着要给中共颜色看看,但是正在陪着鲍德温喝闷酒的张伯伦却知道,那个前海军大臣,也就只是嘴巴上强硬罢了。

(注:历史上别看丘吉尔在欧洲对德国头铁硬肛到底,但其在亚洲,在珍珠港事变前,对日本的态度却是软弱绥靖到极点。甚至在汪精卫建立南京伪政府后,还按日本人的要求,把英国人控制下的中国海关关税,交出了大半给汪精卫政府。)

鲍德温担忧地道: “丘吉尔那家伙,真的可能会派出亚洲舰队,去炮击中共的沿海城市吗?”

鲍德温到现在都还记得,上一次欧战的时候,就是这家伙的两次神操作,让大英帝国在地中海平添一个麻烦的对手(土尔其),坑死了沙俄(令土尔其切断了达达尼尔海峡通道)并且在达达尼尔海峡付出了几十万人的死伤。

“中共敢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有斯大林撑腰。他们宣称这本是前清的土地,是被我们用不平等条约夺去的。苏联那边通过法国人传来中共的态度,如果我们出动军舰炮击中国沿海,就等于是向对中国宣战,中共的部队会毫不犹豫地进攻缅甸甚至是印度......”

说出这话时,张伯伦的脸色很难看。

“达拉弟很害怕,他现在非常担心中共的军队越过边境进攻安南。中共的军队,强行收回湛江的时候,他们也和在上海和天津时的反应一样直接放弃了。他们不愿意和一个拥有无尽兵源的红色政权开战。”

张伯伦边说边将一本小册子放到了鲍德温面前,

“这东西是我从日本人那边得到的,这是那个叫黄克的中国人,在三年前访问日本时,在日本说过的话。这个黄克,情报五处的人认为他是中、共国的对外代言人,他的看法说法,相当程度上代表了中共高层的态度。”

鲍德温拿过小册子翻了一下,薄薄的几页纸,内容除了著名的“秩父宫中对”外,还包括了黄克与北一辉的部分对话内容,其中包括他说出来的,把日本人都吓了一大跳的“王朝更替,死人太少”的惊人言论。

那句话译成英文后,就是“Dynasty changes, too few dead!”

短短的五个单词,把现场的两个前首相看得毛孔直竖。

“大英帝国,无法承受象南京战场那般尸山血海的惨烈损失,这就是我放弃中国,放弃香港的原因。”

说到这里,张伯伦的脑海里,却忆起了一年多前,伦敦报纸上不断提及的,发生在南京的,被称为“东方凡尔登”的尸山血海一般的战役。

一战时,象这样的战役,大英帝国打了很多场,但在死光了一代人后,脆弱的帝国只余下虚大的空架子,如果再在中国发生这样的战役,哪怕只是一场,大英国帝国都受不了了。

原因是:潜在的挑战者实在太多了。而在中国这么一块“烂地”上付出这么多的人命损失,完全不值得。这就是他在中国退缩的原因。

“李润石真是贪得无厌,我们已经一退再退了,可是他却是一再伸手!”

张伯伦用力地锤着桌子,心里悔不当初。

“是多米诺骨牌啊!就象是那个黄克说过的,从我们在莱因地区软弱,出卖奥地利时起,全世界都看清了帝国的虚弱。”

鲍德温拿起边上的酒瓶,为他把杯续上。

“李润石选在这个时间点触碰缅甸,因为他看得很清楚:帝国现在的重心,是在欧洲。希特勒他太危险了,而且他选这个时间点出手,是故意的,这一定是他与斯大林合谋的结果——”

说到这儿,“老牌搅屎棍”鲍德温阴着脸道:“几天前,温士顿找过我。”

“他问什么?”

“他询问我,如果对中国开战,苏联会是什么态度?”

“他想对中共开战吗?这个家伙太疯狂了。打赢了又能怎么样?把中国的沿海炸烂了又如何?他照样会从云南攻入缅甸,再从缅甸向印度渗透。而希特勒则在这时在欧洲继续伸手......”

张伯伦恐惧地叫着。

“不止如此,还有更可怕的结果。”

鲍德温黑着脸道:“军情五处的人传来情报,希特勒在拿下捷克斯洛伐克后,一直在向苏联主动地示好,有消息说,他正准备向斯大林提出签定一个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张伯伦惊叫了起来:“我的上帝,红色魔鬼和褐色魔鬼联手!”

“所以温士顿来找我的时候,我当时就建议他,马上和法国人一起去见斯大林,正好李润石也在苏联访问,欧洲问题的,中缅边境的问题,一起谈清楚了。”

当两位英国前首相在嘀咕的时候,大英帝国的现任首相和法兰西的现任总理达拉弟,此时也正在荷兰聚会,连同荷兰人一起,加上一个比利时,四国的首相总理,共同讨论的问题,涉及到了苏、德、中三家。

“屋漏偏逢连夜雨。”

说的就是英、法、荷、比这四个有着“传统友谊”的老牌(走狗)帝国主义国家目前的窘状。荷兰人之所以也加进来,是因为随着中共的崛起,新中国的变化,控制着东南亚殖民地的荷兰人,同样也感觉到了北方近邻的压力。

在捷克斯洛伐克问题上,英法两家都意识到自己打了一张超级臭牌,而最近,他们从被渗透得一塌糊涂的德国那边得到的苏德在暗中接触的情报,更让四国首脑畏惧不已——没有比苏德联合更恐怖的事了,这让他们想起了历史上著名的七年战争。

“我们的情报分析师分析过那本书里的内容,也分析过那个人,还有李润石的性格。这两个人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皆是野心极大的人。”

丘吉尔对达拉弟道。

四国都知道危险已经临头,可是四家最大的问题,就是边是上趴着一个恶意满满的德意志,而自己因为放马南山多年,到现在手中能动员出来的机动兵力少得可怜。对远东那个“中国黄皮猴子”动手时,却发现四国即使组成联军,能动用的军队数量连五万都凑不齐。(五万是指能投送到中国战场的远征军)

欧洲的白皮们再自大,在看到日本人在南京拼光了精锐都无法拿下一座城后,已经明白想在陆地上打败中国,光靠他们是不行的。

商量了几天后,也就有接下来英法国紧急派出特使,比历史上更早地访问苏联,只是这群死性不改的白皮们,表面上在找斯大林谈判时,也在暗中勾结德国:暗示英法同意德国在东欧和中南欧自由行动——还是在想祸水东引,玩两面三刀的把戏。

历史上他们的这种把戏都没骗过斯大林,这个位面更不可能骗过。而英法两国在苏联找上李润石,却是妄想在这个时候,和中国签定条约,把所谓的“中英边界”以条约的形式定下来。

比起历史同期,英法提出的要求是:表示愿意和苏联甚至中国一起压制德国,四国同时发声,压制希特勒不敢再在欧洲对任何一个国家提出领土要求。

而作为交换条件,他要求中苏两家“保证”大英帝国在亚洲的利益:即苏联不能对中东伸手,而中国要退出“强占”的缅甸地区——在这事上英国人看得很清楚,中共进入葡萄县地区,是为了获得一个更方便进军西藏的桥头堡。

在谈判桌前,斯大林笑着对英国特使道:“如果是一年前,德国吞并奥地利时,你们提出这个要求,我会很开心地接受。可是现在,情况变了呀!”

而李润石则装成没听懂地回答道:“葡萄县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PS:缅甸问题:百度关键字,黄果园事件

第309章两大领导人的钢铁雄心

历史上,在希特勒完成大德意志计划后,苏联这时上下才空前紧张起来。一边匆忙地结束大清洗,一边疯狂地扩军。

短短的一年内军队增长了近一倍,但军官数量到兵员素质,全都一塌糊涂。然后在当年冬季发生的苏芬战争中,就被芬兰人狠狠地打脸了。

这个位面则不同。

两年前苏联就开始悄悄准备扩军,提前结束大清洗,并抓着日本通过实战练了一年的兵。目前虽然内部还有一些残余的问题没有解决,但是全军上下却一点都不着急——因为远东最大的威胁,在这时已经变成了最大的外援助力了。中共小弟在过去一年战争里出色的表现,让苏联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强力盟友”。

李润石亲自来苏联与斯大林密谈,主要的内容就是利用世界大战的机会,改变全球战略格局的话题。

对于未来即将发生的世界大战。斯大林可做的选择非常的多。

选择一:德国入侵波兰时,苏联在第一时间与英法联手,直接一波推入波兰,把三德子在波兰重创赶回去,然后再慢慢料理小胡子。

此法的好处时,这个时期的德国军队同样也是野蛮临时暴兵的产物,无论是武器、兵员素质都相当地差。(德波战争时,德国装甲兵战术虽然对波兰造成降维打击,但实际上步兵素质大成问题。在接下来半年的冬歇期都是在疯狂练兵才素质大升。)这个时期击败德国不难,损失的人口也会是最少的,但是获益也是最小的。

选择二:德波战争爆发后,前期按兵不动。待法国战役暴发,德国人攻入法国境内,苏联红军这边在适当的时间背刺德国。一波打乱希特勒在西线的好局,然后把战争拖入消耗战,拖死德国。没有法国战役的大补,被英法苏两面夹击陷入困境,加上石油被逐渐耗尽,最多磨上一两年德国就会完蛋。

但这种选择,最大问题还是收益太小——斯大林的目标是要尽可能地染红欧洲最多的国家。这样做德国死得太早,苏联不能象历史上般“名正言顺”地“解放”东欧一大片“仆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