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312章

作者:半只青蛙

推广简体字,这一工作其实在红军完成长征后就开始进行了。新的课本教材,则是在抗战前就开始准备,不过那时因为连续战争,当时目的只是简单教人快速扫盲,使用的教材是大黄克从另一个时代找来的,解放后新中国全民扫盲时东西。真正认认真真,正规化的编写教材,却是在南京战役期间,就在北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

不过当时那些所谓的民主党和左派文人弄出来的教材,李主席和黄克都很不满意——那次之后,李润石主席也彻底地对这帮人失去了期望。

后来大黄克又弄来了另一个时空六十年代的语文和数学的教材,这才初步解决了问题。但主席看了后,仍然觉得还是有些不足,需要再增加些东西。除此之外,历史方面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尤其是世界历史,这可是个大工程,黄克回国的路上一路“讲课”,其实就顺带着在准备未来的历史课本教材。

语文教材是主席亲自审核抓的,又有鲁迅这个老愤青相助,加上小黄克提供后世成熟的资料,在这事上,黄克只是稍稍提了一些意见——主要是防止华盛顿家的樱桃树,德国皇帝家对面的磨坊之类的段子出现在课本上。不过这种东西明显是改开后的产物,这个时期这些东西还没有堂尔皇之地出现在课本上。

真正需要黄克回来审核的,还是历史——这个时期,中国对外国的历史的了解,就象外国人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一般,都隔了一层纱,拿到的讯息都是被人层层过滤和加了私货的。

黄克火车那十几天的近代史简述内容,被整理完毕,主席等人过目后,修改,半年之后就被印刷成书,成为未来中国初、高中学了解世界近代史的重要的读物,而后来编写的历史课本里,也大量地引用了黄克所述的内容。

在武汉的时候,小黄克与大黄克梦中相遇,他笑道:

“人生三不朽,立功,立文,你已经占了两样了。只是,你现在正在做的事,也不知道得罪了多少文人墨客啊!”

在拿到了第二个诺贝尔奖后,如今的黄克中国国内教育圈里,也彻底地出了名。

此时的新中国,被主席称为“第二次新文化”运动,正在如火如涂的进行着。黄克此回国,在中国待了足足三个月,所做的事一半都和教育、文史有关。

先被下刀的地方,就是重新编史,而且是从《明史》开始的。

《明史》,是清人修的,鞑清皇帝以异族窃取中原,在修明史时,更是按需所取各种恶改,更制造了大量的谣言放于民间。别的不说,光是对朱元璋和朱棣的各种恶意污蔑段子就不下几十处。比如最有名的火烧庆功楼段子——这东西到二十一世纪都有很多蠢人上当,但是如果有人抓着问这些蠢人,火烧庆功楼烧死了哪几个功臣,叫什么名字,谁被烧死了,反正没有人说得出一个被烧死的“功臣”名字。至于徐达之死就更不必多说了。而与朱棣有关的,最著名的谣言就是被诛十族的方孝儒,这也是假的。

《明史》中各种假冒伪劣,自相矛盾的伪史一大堆。小黄克所要做的,就是通过大黄克利用后世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网络环境,发动群众,把《明史》中各种被后世证明造假的段子全挑出来。然后给这个时代的“老学究”们找点事作。

在这过程中,黄克所干的事,就是各种点火:把后世网友收集来的材料,先砸出来,说这是伪史。这段时间,根据主席的指示,这段时间全国发行的人民日报,专门开辟了一个版面讨论相关话题。

后世有网络,一石激起千层浪,什么论点网上一扔,就可以有无数人聚集讨论。

这个时空没有网络,却也只能通过报纸把论点放出去,然后等着全国各地的“读者”投稿发表意见看法,进行全民大讨论。

效率虽然慢了些,但是种子洒出去,火也点了,将来总会结出果实的。

更重要的是,如今抗战刚刚胜利,新中国成立,全国的满清遗老遗少,早就是过街老鼠,缩头惟恐不及,重修明史也不会有人作梗——任何一个时代,皆是锦上添花人人爱作,落井下石乐此不疲,各类投机者层出不穷。

当《人民日报》登出很有倾向的观点时,自然有“嗅”出上层气息看法的文人,趁机迎合上位过来“附和”,帮忙查找资料证据。——后世鞑子戏满天飞,故然是宣传系统出了内贼,但更重要的是,上层环节有人心术不正,正所谓上面的人心中的辫子没剪干净,自然下面的人各种送辫子......要知道,哪怕是改开后的九十年代前,所有的国产电影电视剧里,清廷都是扮演反面角色的。

至于《清史》,肯定也要是要写的。不过在修《清史》之前,在黄克的提意下,中央特地开辟了满文专业,目的是为了在未来清理那些满清留下来的海量文档。按黄克的要求,这些相关专业的人政审一定要过关,以免有人在未来修《清史》时夹带私货替鞑子洗地——要知道,二十一世纪官方开始整理故宫里大量的满文存档时,可是发现了不少重要的史料,甚至完全颠覆了许多传统的史学观点——最著名的发现就是,当西方国家爆发光荣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这两件影响深远的大事时,清廷并非象后人想象中一无所知,反而是相当清醒并特别去查询,事后更是恐惧至极。

外面的世界正在变化,鞑清皇帝都很清楚,但是他们害怕改变,宁可拖着中国死,也不肯跟上时代。这才是这个反动朝廷比“无知”更可恶的地方。小黄克这个时期回国时,就是亲自组织一批人,在故宫的故纸堆里查找相关的文件——只是这需要时间,因为那些东西很多都是用满文写的。而这个时期懂满文的人已不多了。

这个时期,国内发生的一件事是:前年东北解放战争末期被俘的伪满洲国的皇帝傅仪的皇后婉容,她改嫁了!

1938年中苏联军最后总攻时,在沈阳城郊生擒了傅仪夫妻。

事后傅仪被人民政府以卖国罪被判了无期徒刑,一直关押在沈阳的监狱里服刑,而跟着他一起当了汉奸的一堆鞑清卖国贼,中下层的人,大部分还来不及被审判,就让夏曦各种肃反给杀得差不多了。倒是高层的那几位,因为太出名,需要上级审批,反而有少数人逃过了死劫。

在这事上,黄克的主张是要把这些人全杀了的,但明显上级明显不可能象他这般杀气腾腾屠个精光——不过在这之前,进入东北进行“肃反”夏曦,在第一个月就动手杀人,杀得人头滚滚了,由于杀的人实在太多,事后他还被中央调走受了点处份。

黄克心里表示:夏曦是个好同志,从前只是被用错了地方。这把好刀,未来有机会还是要再拿出来到云南和新疆使用的。

傅仪的夫人婉容皇后,却是黄克唯一主动向主席求情,希望能够特赦和给她一个“好结局”的例外。

黄克拉婉容一把的原因,其实只是他为再恶心傅仪一把:婉容和傅仪的侍卫私通,生有一女,却生下后就被傅仪弄死。在听完黄克描述了婉容在另一个时空的命运后,主席下了特赦令,很早就释放了婉容,并安排人帮婉容戒掉了大烟瘾,在这过程中,婉容主动提出要和傅仪离婚——理由之一,是傅仪阳萎。

在这过程中,中国妇联的人也发挥了一些作用。而后婉蓉顺利地离婚后,在上级的安排下,找到了昔日和她偷情的情人(历史上此人事发后也未被杀,而是回到北平老家当了农民,解放后还和傅仪认识,双方甚至还言归于好),双方于今年年初正式成婚。

和不学无术,连衣服都不会穿的傅仪不同,婉容出身书香门弟,甚至精通外语,她在人民政府的安排下还在学校担任教师,因为她懂满文,黄克回国后,特地和她见了一面,安排了她参予了满清史料的翻译工作。至于傅仪的另一位妃子文绣,她早在十几年前就与傅仪离婚另嫁了,现在日子过得也算不错。

其实这个时期,在经历了辛亥、九一八、抗战,这么多大事件后,满清的遗老遗少,在中国的影响力已经低到了极点。国内现存的满人残余,都在拼命地想把自己装成汉人。尤其是战后清理汉奸和伪满份子时,他们缩得更加厉害了。

历史上新中国进行民族普查登记时,满族人口一度下降为只有三四十万人——直到某人出于某种原因,又强行把一堆已经忘记自己是满人的汉人将其的民族成份改了回去,还在傅仪面前向其告喜:满族人口已有一百多万啦!

当然,新附包衣大量被制造出来的时代,却是改开后的某个时期了,后世界网上著名的高考新附军马逆,就是这种时代的产物。

黄克1940年这个时间点回国,一待就是三个月,不光是为了历史教材的事,更大的原因,就是这个时期国内开始讨论民族话题的划分了。

在这事上,某人历史上扯的汉族原罪论,成为他在后世被人攻讦的又一个大黑点——比这黑点更坑的,是他的侄女硬把他说成是色目人,令他黑上加黑。

黄克私下提前和主席讨论过这个话题,黄克是什么意见,什么想法,什么立场,主席当然一清二楚。

在这话题上 ,黄克耍了点小手段,他通过苏联的关系,弄来了苏联人处理民族问题的“反思”报告——这份报告是黄克向斯大林要来订作的,大意就是就是特别解释说明:列宁同志的民族问题处理方式,是因为当时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因为苏联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沙俄崩溃后,周围边一大堆被几百年前甚至是几十年前被征服的土地“民心未附”,大家都想着独立分家,那个时期只有提出那样的观点才能联合大多数人。

后来随着苏联建国稳定下来后,相关的政策就必须做出改变,也就有了后来斯大林在这事上的“大开杀戒”。在这事上,斯大林特别拿出了一大堆他不得不干掉那些“民族分离份子”的罪证作为自己行为的理由。

简单地说,其实斯大林这边送来的,就是一份他“根据时代变化,对列宁时代的民族政策进行修正(否定)的报告”。

其实中共内部的民族主义者成堆,斯大林这则报告一出,一下子就让支持者找到了“法理依据”。“凭空制造少数民族”的愚蠢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了,一群广西的汉人,再也不会变成少民了。明明是比方汉族族还要汉族,甚至说着的是“古汉语”某些民族的人,也不会再被变成少民了。至于粟大将军,他也不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强行变成少民了——要不是某些人强行使坏,连他自己本人都不知道会自己是那个啥族的人呢。在这事上,黄克留了个心,党内讨论时,暗中把那引些使坏的人名字全记了下来,准备未来有机会将他们一个个“拉清单清”了。

在这事上,黄克各种暗中操作,主席那边说了一堆话,伍豪那边,黄克知道一件事:伍豪很注重自己的身后名。他找过他,把他历史上在这事上的作法,说过的话,还有他被自己的后人坑得在后世得英名尽丧的事全说了。

这就够了,后来的事情,国内所谓的五十六个,变成了二十多个,而某个人,终于也没有当众提出原罪论了。

(民族问题太麻烦,写到这就差不多了。)

“其实这事,你跳得太多了。历史上F4 ,其实他们也解决得不错。你冲得太前了,会被人当靶子的!要学会打黑枪,要学会郑伯克段,兄弟,你政治手段太简单,太生硬,太直白太粗劣太容易被人看穿了。”

在这事上,大黄克警告过他,但小黄克依旧我行我素。

当时,大黄克故意对他说怪话道:“四等人地位低下,与你何干?你只要自己不作死,搞清楚一点,你就是赵族啊!”

“滚!大丈夫行事,有所为亦有所不为!”

1940年三月的中国,发生的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就在上海举的对常凯申的“终审判决”。

常凯申在1938年六月被抓后,关押至今已过了近两年,在此期间,他被送上法庭当着世界媒体的面审讯多次,其一生犯下的各种罪行,从行刺陶成章案起计算,全被人民政府向世人公告,通过公审理了一圈。

三月二十五日时,上海最高人民法院以“屠杀人民罪、汉奸卖国罪、谋杀罪、绑架勒索罪,判处‘反革命份子’常凯申死刑。”——在长达近两年的“常凯申审判”过程中,直到最后判决出来时,官方才给他扣上了“反革命份子”的帽子。

1940年四月十二日,常凯申发动四.一二事变后的第十三周年纪念日,在上海总工会旧址处,一座特地从北平运来的绞刑架被立了起来。

十三年前,在四月二十八日这天,奉系军阀在北平用它杀害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

十三年后,这具绞刑架被人特地从北平运到了上海,它将在这里公开处决最大的反革命份子常凯申。

本来常凯申只是简单地被判处死刑,但是黄克边上说了一句:给他留个全尸吧,这也既符合中国的传统,也更符合西方的传统——黄克当然不是这么好心的,因为他知道,枪决死亡痛苦只是一瞬间,而绞刑死亡的过程,则极其漫长痛苦。

四月十二日这一天,总工会旧址处,一座木台被立了起来。无数中外记者云集于此,静候着常凯申被押至行刑台。

已经瘫痪的常凯申,坐在轮椅上,头上蒙布,验明正身后,在无数咔嚓咔嚓的闪光灯的照射下,被推到了行刑台上,脖子上套上了绞索。

替常凯申做死前告解的外国神甫,在十三年前,他也曾主持了常凯申和割喉夫人的婚礼,而这一回,他却是在这儿送他最后一程

随着脚下木板被抽空,常凯申的身体悬空,轮椅落地,身体被挂在了空中。

由于体重不足,他的身体在空中吊了半天都不见断气——历史上李大钊烈士牺牲的过程也是如此。其实事先已经有人猜到会是这样的情景,但是常凯申太遭人恨,猜到这点的人集体装傻,然后作恶多端的常凯申,在被挂了超过四十分钟后,方才断气,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注:绞刑时,如果用长绳子绑得好,抽空木板的瞬间,人体的脖子就会因为体重原因而瞬间折断死去。但是如果体重过轻,用短绳没有绑好,则会死得相当痛苦)

死之前,他冲着现场观刑的黄克大吼 道:

“黄元兴,小赤佬,我死后化成厉鬼也不放过你!”

事后,这具绞刑架被官方收回,封存,很多年后,才作为文物被放出来。。常凯申也是新中国第一个,同时也是最后一个死于绞刑的罪犯。

常凯申死后,尸骨被其火化,由其前妻和儿子带回奉化埋葬,他的死代表了一个旧时代的终结。

七月一日了,有月票投吧

请假条

今天卡文了,无更。明天争取更新一万字补上

第331章大战各国众生相

历史上,苏芬战争爆发于波兰战役结束后两个月(1939年11月31日),苏联最终惨胜芬兰,令其割让与租借部分领土,而后于1940年3月13日双方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为结束。

这场战争,不但暴露了苏联红军混乱和战术素质极差的虚弱,还让苏联在国际上失去了道义。在随后的苏德战争开始前,更饱受国际制裁——许多从美国引进的设备,技术,都因为这战争被禁止出口,包括著名的GMC柴油发动机(120马力)。虽然靠着巨大的国力优势压服了芬兰,但是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一年半后芬兰人加入轴心国,轻松地反推收复失地,并在随后的苏德战争中给苏联红军造成巨大的损失。

从苏芬战争到后来苏德战争,在比俄罗斯还寒冷的北欧地区,苏联红军在芬兰的战争中吃够了苦头。根据战后评价,苏德战争爆发后,在寒冷的斯堪的维亚半岛战场,面对着零下几十度的战场低温环境,表现最佳的是芬兰军队,其次是苏军,最后才轮到德军。

这个位面的苏联,在知道历史提前总动员后,斯大林却没有波兰战争结束后就对芬兰动手,而是向芬兰提出了对方可以接受的“中立”条约,具体的内容就是,芬兰保证在欧洲问题上永久中立,永不接受他国驻军或过境,而苏联则作为芬兰中立的“保护国”,保证这一条约执行。

芬兰人很开心地签定了这份有效期为五年中立条约,这份《中立条约》的签定,让苏联人遭受英美法的“联手制裁”的时间,推迟了四个月。

1940年三月起,苏联以 “防备德国”为由,先后向波罗的海三国伸手,到四月底时,苏联完全占领三国。

趁机搅屎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这个时期以“正义的朋友”的身份站了出来,宣布对苏联的侵略行为执行经济制裁,各种禁运——而同一时期,美国人仍然借助第三国(主要是意大利)向德国输出各种急需的军用物资。不过也由于迟了四个月才开始经济制裁,美苏之间在1939年时签定好的GMC系列柴油发动机生产设备转移已经完成,另外苏联提前从美国进口的两万吨四乙铅燃油抗爆剂,这个时期也已经交货。

(注:二战时期,1942年前,苏联航空燃油品质相当的糟糕,严重缺少高标号燃油,油品质量和日本差不多,这一情况直到43年随着美援大量到来才有所改善。)

整个1940年的冬季,苏德之间表面上双方都极力地避免“军事误判”,两国之间在宣传上,都大声叫嚷“苏德友好“,莫中了英美法的诡计互相开战”,但具体情况如何就只有天知道了。

而西线,德国与英法联军在陆地上继续 维持着“静座战争”的对峙中,但是两边空军在西线空中,倒是真枪实弹的厮杀个不停。

三年前,黄克和艾琳娜访问德国时,秘密拜访了亨克兄弟,送上了的“未来”的P51野马战斗的设计简图和一大堆的航空设计资料和理论知识。在两人的全力支持下,亨克兄弟比历史上更早更顺利地开发出了性能更为优异的德版野马HE100战斗机。由于黄克插手历史引发的蝴蝶效应,原本这个时期因为车祸身亡的亨克尔兄弟中的兄长,倒是幸运逃过了一劫。

然而HE100的命运,正如黄克事先预料的那般,这款德版野马,HE100尽管在各方面的性能上相对BF109都有着不小的优势,但是德国纳粹政权军工部门的腐败以及相关利益群体的恶意阻挠,HE100终究不被德国空军所接受。

——性能更优异的武器,因为腐败和贿赂等原因没被军队接受。这样狗屁倒灶的事,整个二战中德国人干了无数次。比如德国吞并捷克后,在其军工厂发现的捷克人新研制的150重炮,其性能测试后远胜德国最烂的六英寸炮,最后却因为克虏伯游说和贿赂的原因,在招标竞争中惨败。而类似的情况贯穿了第三帝国的兴衰。

就象历史上一样,到1940年四月时,亨克尔公司仅造了两百多架HE100战斗机,就悻悻关闭的生产线:造出来的飞机,约四分之一出口给了西班牙\罗马尼亚,以及日本。象历史上一般,这个时期仍然要假装“苏德”友好的希特勒的允许下,德国航空发展总监乌德特给亨克战斗机发放了对苏联出口的许可证,苏联人也顺利地从德国进口了十二架HE100——苏联拿到HE100只是为了测试以及给下一代的雅克战斗机提供经验。

失望至极的亨克兄弟在关闭生产线时,把全套的生产模具\夹具全卖给了日本人——而后日本人把这款从德国引进战斗机命名为“飞燕”。

在得知日本人拿到加强版的HE100设计后,黄克很开心笑了:未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陆航在低空在美国人面前总算可以多支撑几天了。

整个1940年的前四月,因为在空战中不断地损失飞机,加上后方产能供应不足,这个时期着急上火的英法两国,都被迫拿着外汇在美国乱开订单,买下一大堆落后过时的垃圾飞机(指P39和P40)。坦克方面,波兰战役结束后,苏联人就主动联系英法,表示手中拥有大量的“现货坦克”,可以以友好的价格出售给两国。

然而这个时期,由“恨苏党”组成的英法两国政府,皆嗷娇地拒绝了苏联的“好意”。至于斯大林很想做成的加一笔大生意“驱逐舰”出售,由于这个时间北欧战役当年四月才刚刚开始,在夺取挪威获得进入大西洋的前线攻击阵地前,邓尼兹的海狼威胁显得“无足轻重”,英国人觉得自己还“撑得住”,对苏联人的好意也是爱理不理——相反,英国人注意力反而全放在被调到远东的总计十七艘苏联军舰上。因为其中六艘现在就停泊在中国的海南岛海口地区,与新中国的海军进行联合军演。

新中国成立时,中共南京国民政府手中,前后接受了二十一艘大小军舰。这些军舰基本都是近海防卫舰,但是如果加上苏联海军,再对照一下二月后就和法国人安南发生剧烈冲突的十余万解放军,一想到这股势力会在未来联合解放军走海路下南洋,英国人现在也是头痛万分。

到1940年四月时,通过广西和云南交届交界处南下的解放军,已经完全占领了后世的老挝,以及越南中“古交趾”部分,阻止解放军进一步扩大战果的,仅仅只是当地的恶劣的交通以及蚊虫等热带疾病的伤害。

同一时间,正在中国国内发行中初高中生阅读的历史教材里,谈及中国周边邻近国家越南时,特别注重地说明了越南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与纠葛。

法国驻安南的那点殖民部队在解放军面前根本不堪一击,抵抗意志甚至还不如逃过来的桂系残军李宗仁部强烈。战争打到1940年四月时,解放军已占领了越南中南部的岘港市——阻止解放军继续南下的,仅仅只是政治原因:中共对越南这条白眼狼的提防,以及这个时期越南落后的雨林环境严重影响军队推进和补给。

在越南和东南亚问题上,苏联在这个时期是极力鼓动中共南下,夺取这儿丰富的橡胶资源的。和德国相同,整个二战时期苏联都一直为橡胶缺乏所苦。虽然可以通过石油人工合成橡胶,同时也通过穿越者搞到了五十年代苏联发明的橡胶合成工艺。但是时间紧迫,有技术,要转化成实际上的工厂,哪里是嘴炮两声就可以直接变出来了?这个时期才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苏联在这方面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注:早期的合成橡胶技术这时已经有了,但是这时的合成出来的质量很差,另外合成橡胶渗入天然橡胶是可以大大提升性能。)

而英美两家搅屎棍在这个时期对苏联进行的“橡胶禁运”也加大了苏联的橡胶获得的困难。

当1940年四月九日,解放军拿下岘港时,苏联人发来电报,一直在催促中共“加大决心,继续南下,解放整个安南”。

岘港市的失守同一天,北欧战役爆发,德国海军冒险将大批部队运入挪威,发动突袭。一北一南,一欧一亚,两个战略重心被引爆,立刻在全世界引发渲然大波。

四月十日,日本当天的报纸上,头版位置的新闻标题,尽是“千万不要错过了欧战的班车”之类的新闻。

字里行间,写稿的人这时还不敢公开叫嚣着对英法美开战抢夺殖民地,但已经指着中共打着“自古以来”和“不承认不平等条约”的旗号向安南进军说事,明里暗里地在挑动民间情绪,要求政府“该出手时就出手”。

东京医院里,已躺在特护病房里的西园寺公望,鼻孔里插着氧气,有气无力地问孙子道:

“公一,日本的情况现在如何了?海军那还在想着南下吗?”

“那群疯子最近在到处都在秘密集会。讨论的内容全是皇国要怎么做才能保证利益最大化,他们全盯上了南洋的大米,石油,橡胶了......中共现在对安南的战争,把他们全刺激到了!”

“皇国要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