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317章

作者:半只青蛙

绥靖主义就是在那时诞生,英法两国从政府到民间,在努力地避免“流氓争霸战”的同时,也渐渐地失去了“自己棋手”的身份。

在1940年七月,随着法国投降,已下定了“我不作人”决心的丘吉尔,象历史上一般,于当年七月五日,悍然发动了“弩炮行动”,背刺盟友,在北非阿尔及利亚“全歼”法国海军。

此战过后,法国人对英国人的仇恨之深,留下的痛苦之大,是不可低估的。整个法国都在咒骂英国是“背信弃义的小人”。

法国的投降派找到了与希特勒合作的充分理由,法国的报纸上写道:“英国在一天内杀死的法国水兵,比德国在一年内杀死的还要多。”

而罗斯福听到消息后,欣喜地在办公室里叫人开了香槟酒。他非常明白,做了这种事后,战后不管结果如何,英法两国都很难再象从前般共进退了。

“战争,有点脱离最初的预计与掌控了。”

当法兰西在贡比涅森林的火车厢里举起白旗时,一直“隔岸观火”的罗斯福,小小地吃了一惊。

“现在这个世界,有资格和我下棋的人,就只余下一个斯大林了!”

手里拿着地球仪拔弄转动着,罗斯福轻轻地叹息着。因为斯大林另一个棋手的干涉,“世界大战”这盘大棋,一度没有按照罗斯福想要那般发展。

幸好,斯大林野心还是让欧洲爆发了大战。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在极短的时间就击溃法国,则远远地超出了罗斯福的预计。

如果英国真的低头屈服,让希特勒得到整个西欧,而“苏德一直友好”,这种罗斯福最不想看到的情况继续下去,那么过去八年里罗斯福所做的一切,都将变成“为希特勒作嫁衣裳”的笑话。

好在大英帝国出了个丘吉尔,头铁地拒绝了希特勒和平的橄榄枝,要与他硬肛到底。不列颠空战期间,为了给这位英奸减轻压力,罗斯福甚至还派出数百名美国飞行员,手持旅游签证进入英国,以弥补漫长的空战中可能遭遇的飞行员数量不足的危机。

战争持续到八月三日,第二支来自苏联的船团在英伦三岛靠岸,这一回这支船团却是由黑海出发,十艘驱逐舰加一艘刚刚建成的苏联级航空母舰保护,护送着整整二十四条货船抵达英国,送来了更多的坦克与急需物资。这艘苏联级航空母舰原名叫苏联号,但在服役时苏联将其改名为塞瓦斯波托尔号——原因很简单,万一被击沉了,报纸上报道时就是“苏联”沉没了,很不吉利。(注:类似的情况还是有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在服役后不久被改名。)

这支苏联船队离开英伦三岛时,象上次一般缩水了:仅有六艘货船,四艘驱逐舰外加一艘航母开始返航——很显然,苏联人这一回又是连船带装备一起打包卖了个好价钱。

在亚洲印度支那,已有超过二十万解放军正囤兵印度支那南部,和对面的马来半岛隔海相望。而这个时候,夹在中间的泰国在中苏两家的逼迫下,其立场正变得越来越危险。

苏联在这个时候大力“援助”英国,让人有些看不懂,难道这群布尔什维克份子真的对东南亚没有野心?

反正罗斯福是不信的,但是也因为苏联的这一操作,最近这两个月美国人想要敲大英帝国的竹杠比以前困难多了。

“那个天杀的斯大林,居然把坦克卖得那么便宜!”

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城坦克厂的资本家们愤怒地向罗斯福报怨道:正在底特律访问的英国采购团,突然态度冷淡地离开了,原因是他们遭遇了苏联同行的恶性竞争。

这个时期的美国人,根本就不会造坦克,刚刚研制出来的M3格兰特坦克,又高又大,人送外号七个坦克手的坟墓和世界上最醒目的坦克兵,价格方面美国想宰牛也是开出了黑心价。

在卖坦克上,美国人根本竞争不过苏联人。不列颠空战打得正凶,整个英伦三岛上下都怕极了希特勒马上入侵。刚刚动员起来的美国军工厂,此时生产力还没有释放,要提货再快也要等上两三个月。

这也就罢了,最恶心的是,这些坦克还要英国人“自行提货”,航运风险自负。最近这段时间,邓尼兹的海狼潜艇正在大西洋上肆虐,英国佬的货船货物皆损失惨重。

相比之下,苏联人的服务态度简直是把“顾客就是上帝”的宗旨贯彻到极致:物美价廉,而且是全是现货,打钱就送货上门。尤其是上一批送到英国的T50坦克,英国人拿自己主力的两磅炮试射,三百米内,几乎发发都是跳弹或无法击穿装甲的效果,防御力接近皮粗肉糙的马蒂尔德II型,机动性却只比十字军巡洋坦克微差点。用了后的英国陆军个个都叫好。

检验过后,英国陆军直接向苏联开口,再来四百辆T50!

T50坦克是苏联在1938年年初开始量产装备部队,至今已过了两年有余,国内早就造了好几千辆存在那儿。

苏联这边二话没说,直接就在第一时间从黑海发货,一口气全部送货上门——送来的坦克大多是从现役的部队里抽调的,在英国港口卸货时,坦克身上甚至还可以看到苏联的红星标志。

英国人在最危急的时候得到了物美价廉的好坦克,苏联人则通过这次贸易狠赚了一大票,更从英国这儿得到了许多珍贵的技术转让,两边都获得了幸福。

而斯大林的这两次助攻送上的及时雨,让大英帝国以极快的速度恢复了装甲力量,与此同时,不列颠空战,拥有主场优势的皇家空军越战越勇越打越精,相比之下客场空战德国空军却是越打越疲越虚弱.....而斯大林的前两次援英操作希特勒看在眼里,惊在心中。

“斯大林在两个月内一口气卖出七百多辆坦克,而且全是现货!现在的苏联坦克产量到底有多少?”

当这个念头从他心里冒出时,正在苏联作“友好访问”的里宾特洛甫,在这个时期被斯大林主动邀请先后去了列宁格勒(十吨级轻型坦克生产基地)和哈尔科夫两大苏联的坦克城“参观”。

在这两家工厂里里宾特洛甫分别看到成排的数百辆坦克以流水线的方式象造“大列巴面包”一般地正快速被造出来。

然后带他参观的苏联人得意地告诉里宾特洛甫:象这样的坦克厂我们苏联共有十家!全力生产的话,一个月可以造两千辆坦克!

里宾特洛甫返回德国时,带回了一堆他在坦克厂里拍下的照片——这个时期哪怕是拿下了法国,整个德国的坦克产量数字仍然是个低得可笑的“茶几”。

注:由于纳粹糟糕的动员能力,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为了资本家利益各自互设门槛等原因,在位于奥地利的尼伯龙根坦克厂建成之前,整个德国的坦克月产量,也就是三百辆左右。建成后,也只是六百辆。哪怕到了1944年使用天魔解体大法疯狂地总动员后,把各种垃圾轻型底盘或歼击车之类都算上,产能也不过勉强到达千辆左右。

斯大林在这个时期故意向德国人开放坦克厂,自然是在向希特勒秀肌肉。他还需要时间继续囤积装备和升爬科技树。在解决了橡胶供应的不足后,现在困扰苏联军工的大难题,就只余下最后一件了:航空发动机!

历史上苏联之所以拖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才迈入1000马力发动机俱乐部,原因之一就是被航空发动机的开发拖了后腿,这也是苏联军工领域的最大短板。

开战的时候,虽然拥有米格3和雅克1战斗机,纸面上的性能和德军的BF109不相上下,但实际上也只是纸面上。匆促投产的发动机质量极差,实际性能能有“纸面”设计性能的七八成就不错了。哪怕到了1944年后,苏联获得了大量的美援,航空发动机技术进步,甚至比德国都更早地进入2000马力发动机俱乐部(I10攻击机),但是这个时期苏联的LA5FN和雅克3战斗机,纸面性能数据看似已完全超过了同期的FW190和BF109G,但是也只是纸面上有优势,各种细节上的问题依旧严重制约着飞机性能提升,也只是在实战中做到持平而已。(注:整个二战中,苏联很多先进的战斗机都是被发动机开发滞后拖住脚不得不跳票、延时,甚至流产)

现在这个时期,斯大林空前重视的发动机问题,为雅克1战斗机准备的M-105R液冷V型十二汽缸发动机比历史上提早了几个月开始量产,但是质量问题仍然让人摇头,有一大堆的小毛病小问题需要时间解决。而这次苏联两次和英国进行军火交易,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发动机生产和开发上,得到了英国英专家的相助和技术转让——战争打到这个时间点,大英帝国的财政已经快破产没钱了,不得不向苏联开放技术省钱。

斯大林当然希望苏德之间的战争拖得越迟爆发越好,所以在德国打完法国战役后,苏联在各种向德国秀肌肉的同时也对着英国狂抛媚眼。

这个时期,苏联大使向英国政府解释,中共在印度支那半岛的行动,纯粹只是为了保证苏联的橡胶供应安全。他们承诺苏联驻印度支那金兰湾的海军,绝对不会参予针对马兰半岛的攻击行动。九月份后,英苏之间甚至还签订了一份和马来半岛有关的《马来条约》。

在这个几个大国都各种耍流氓,签约不认帐的时代,这份条约其实就是个心理安慰,但有总比没有强。而为了显示本方对东南亚没有野心,这个时期驻扎在金兰湾的中苏联合舰队也北上撤回到广州一带。

1940年九月后,皇家空军在不列颠上空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已经动员起来并获得了足够多重装备的英国人,这时也渐渐地不再担心德军登陆威胁。而这个时期,从地中海被调到东南亚的舰队也已抵达新加坡一带——虽然只是两艘条约时代的战列舰和数艘巡洋舰,但是加上从印度紧急调来的殖民地部队相助,马来半岛的战争危情看似也象本土危机一般被缓解了。

1940年十月,随着德国停止对英国的大轰炸,苏联海军北移,东南亚和不列颠群岛的危机,在这个时期都解除了。

————————————————————

在七月到十月这段时间里,全世界还发生了两件小事。

苏联对援助英国军火船团离开英国时,有一条吨位最大的货船,并没有跟随船队返回苏联,而是直接越过大西洋到达南美,在那儿大肆采购了一番后,方才通过巴拿马运河进入太平洋。

此时的巴拿马运河在美军的控制下,对于这条一万多吨排水量的苏联货船要通过,美国人并没有多想,收了他的过路费后就放行了。该船穿过太平洋,一路无惊无险到抵达苏联海参威港,卸货之后,立刻又装上一大堆军火物资东进,然后在日本靠岸,把船上的武器卸下后,该船就被日本人拉进船坞里,开始进行“维修”。而该船进入的维修船坞,在两天前也有类似的货船经历了相同的,长达半年的“改造”。

该船是苏联去年从美国购得的二手船,在太平洋上跑了几个月的海运后,就被送到日本,利用当地的造船设施进行改造:具体做法,也就是挪了挪烟囱的烟道的位置,除掉了甲板上的多余设备,最后拉回海参威后,苏联人在最上层铺上一层木板,就变成不折不扣的平顶船!而类似这样的船,过去一年半里,苏联委托日本或者自己动手,先后完成了四艘“平顶船”。而这个时期的日本,也悄悄地将一艘刚完工的客轮改造成了航母(即大鹰号)。

除此之外,发生在太平洋中的另一件事却是,那条吸引了三分之一皇家海军机动部队的德国袖珍战列舰斯佩伯爵号,在以声望号战巡为首,外加五条轻重巡洋舰围追堵截下,带着身上大大小小二十几个的弹孔弹坑,于1940年十一月三日“逃入”东京湾。

这艘著名的袭击舰在海上已经行动了近一年。进入太平洋后还先后俘获、击沉了四艘英国货船。引发整个远东英国舰队的大追捕。虽然有苏联人暗中提供关键情报相助,但是正是所谓“上得山多终于遇虎”,该舰最终还是于当年十月被英国皇家海军发现咬住,然后一路追捕,狼狈地西逃北窜,跑着跑着,在几乎被追上干掉的时候,终于逃到日本境内,躲入了东京湾。

一入港,该舰就被早就准备的日本海军拦住。然后舰长依靠希特勒的指示,直接向日本人“投降”。

整个行动,其实是舰长朗格斯道夫按照希特勒的指示进行的。在海上走了快一年,虽然得“贵人”屡次暗中相助,补给不愁,但船体却长时间缺少维护,最大航速这时已降到了十八节,这也是其被英国人咬住的原因。

当时其被一艘英国轻巡洋舰发现后,英舰利用速度优势,一直吊在他身后,并招呼附近友舰包抄。尽管舰长朗格斯道夫利用黑夜多次甩掉跟踪的英舰,但是还是很快又被找到,并和赶来的英国重、轻巡洋舰发生多次炮战,进入东京湾时,该舰身上已挨了六发203炮弹外加一堆的中小口径炮弹,甲板全被打烂,情况惨不忍睹。

此时,东京湾外,六艘“愤怒”的英国军舰一字排开,和他们对峙的是赶过来的雾岛号战舰为首的多艘日舰。

而在南边一百多公里外,另一支由中苏海军组成的小型舰队,也正朝东京湾赶来,准备“凑”个热闹看个开心。

一时间,整个世界的焦点,全部集中到了日本,就连正在不列颠上空发生的激烈空战,都暂时没人注意了。

第338章开始偏差的历史

“陆军的马鹿死得差不多了,海军的马鹿却一个没死!”

西原寺公望死前的“遗憾”,就清晰地说明了此时日本国内的现状。日本大陆政策的彻底破产后,为了寻找出路,整个上层不可避免地将向外扩张的方向转向了“南进”。

不过一直到欧洲开战前,整个日本国内经济皆是一塌糊涂,一边经济危机,外债满身,一边还要拼命地扩张海军搞大建。造成的恶果就是国内卷到极致,对仅有的两个殖民地,无论是台湾还是朝鲜,也皆压迫到了极致。

日本国内恶劣的经济状况,直到欧洲大战,拿到了英国的订单后,情况才稍有好转,但也只是稍有好转罢了。(原因前面说过)

与中苏的战争停止后,这两年里,日本和中苏两大世仇外交关系的改善速度,好得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

苏联方面,极大方地以近乎白送的价格,向日本输出了一堆极为先进的技术,还有大批的陆军马鹿“丢失”的军火。

“那是中苏两家对皇国扔出的毒糖果!”

其实日本上下,甚至连普通民众都知道,现在的中苏所谓的对日友好,根本是想让日本替他们“火中取栗,为王前趋”,完全是没安一点好心的。

“糖果吃下去,毒药吐出去”,所谓的“河豚肉”主义,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构想。

起初,山本五十六也是这么想的。

引导世界潮流的晶体管电台,最先进的电探技术,反潜技术,最先进的博福斯高射炮,甚至还包括被日本人视为独家秘技的氧气鱼雷的改进方案,一项项的“高新技术”,以近乎白菜价的价格送到日本海军面前。

“香,真香,太香了!”

这只是“科技”而已,科技怎么可能有毒呢?

笑眯眯地笑纳了这些糖果后,不过一年,山本五十六很快明白“毒”在哪里了。

日本海军,上层的清醒人士,看到苏联人白菜价一般送来的高新技术,在笑纳的同时,却是毛孔直竖——因为通过技术对比,清晰地感觉到了“泥轰和欧美白畜巨大的科技差距”。

而中下层的马鹿们,则是另一种想法:噢欧,噢欧,力量,力量正在涌出来!感觉越来越有力了!

这就是所谓的“身怀利器 杀心自起啊”!

1940年后,当中共的军队穿过民国时的边境线,大举涌入印度支那“乳法”,到处跑马圈地时,和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日本,看在眼里,馋在心中,海军上下,一大群人都个个心中骚动不止。

从那时起,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人向他提出各种天马行空的“独走”建议。

而十月后,随着法国投降,不列颠空战爆发,英国人看似被德国飞机炸得狼狈,蠢蠢欲动的海军们,各种搞事的想法也是频频冒头。

好在海军不比陆军,没有上级下令,军舰只能老实地待在海港里。而知道这帮马鹿们在想什么的山本五十六和井上成美,在出海训练时,也有意地命令舰船在北太平洋海活动,不给这帮马鹿们半点“独走”的机会。

但是到了十月三日这一天,随着斯佩号袖珍战列舰逃入东京湾,英国皇家海军与日本联合舰队在东京湾短暂地对峙时,海军内部叫嚷着“开战情绪”达到了顶峰。

当英日海军短暂地对峙时,那支“闻讯”赶来的中苏联联合舰队,也在这个时期慢慢地靠过来,最后停在了距其三十公里外的外海。

这是一支由一艘护航航母,六艘驱逐舰,两艘巡洋舰:红色克里木号和红色乌克兰号 ,一艘来自中国的轻型巡洋舰(伪)组成小型特混舰队。

护航航母是用邮轮改造而成,标准排水量一万二千吨,载机二十四架,最大航速仅有十八节。那两艘苏联巡洋舰原本装备了15门单管130毫米主炮,3座双联装100毫米副炮和2座三联装533毫米鱼雷,排水量只有8000吨,最大航速25节,续航力更是只有1200海里,是标准的“炮击型”巡洋舰,干舷低,其只适合相对平静的黑海水域,并不适合在太平洋活动。

所以在被调入太平洋舰队后,苏联方面拆除了部分火炮和全部的鱼雷发射器,同时大大加强了防空火炮数量。

至于那艘混在舰队里的来自中国的轻巡洋舰宁海号,其本是近海防卫舰,干舷低,重心高,同样不适合远海作战。两千五百吨的体量,和身边的苏联驱逐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因为毛子好“大”的特点,二战前苏联自产的驱逐舰,当时吨位普遍都在两千五百吨上下,甚至还有接近三千吨的)

宁海号和平海号是人民海军中性能最好也最新的两艘军舰,全都参加了三年前的南京战役。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存的海军几乎全部举起了红旗。

回归人民海军后,由于宁海号是使用日式火炮,抗战时已打尽主炮炮弹(140毫米口径),战后中共用苏联进口的130毫米海军炮替换了掉了两舰上的140毫米炮。解放后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宁海号进行了特别的现代化改装——整艘军舰完全按照“防空反潜”驱逐舰的标准进行改造。

原有油、煤混烧锅炉被替换成纯燃油锅炉,提高了航程。为了改善适航性,降低重心,除了第一座主炮塔外,其余两座主炮塔全部拆除,替换成了苏联新研制的双联装37毫米仿博福斯高炮,船上还额外增加了六座25毫米博福斯高炮,两架水上飞机也被减少到只余一架。

改装完毕后,航海性有所加强,宁海号就长时间跟着苏联海军一起进行远海训练。该舰的舰长仍然是原舰长陈宏泰,但政委却是共产党。(谁来当政委听听大家意见,随后会修改)

十月三日这天,发生东京湾一带的英日德三国的大戏,其实早在一星期前中苏两家就通过监听无线电通讯知晓。

当时暴露了位置的斯佩号正被多条英国快速巡洋舰咬住,正不顾一切地冲向日本——这也是柏林方面的指示。希特勒当时“脑洞大开”的想到了一战时的戈本号事件,妄想也复制一把那次的意外惊喜。(历史上一战爆发时,戈本号战巡在地中海,当时它在英法追击下逃到土尔其,而后被德皇赠送给了土尔其人,并借机将土尔其拉下了水。)

追捕斯佩号的,是位于声望号上的汤姆·斯宾塞·沃恩·菲利普中将(此时还是中将,这一位就是历史上在马来战役时死在威尔士亲王号上的舰队司令官),当他率领舰队追到东京湾外海时,立刻就在第一时间发现这里的气氛不对劲。

西北面,以雾岛号为首的十几艘联合舰队的大小船只排成一串。

西南面,另有一支特混舰队正在靠近,“围观”,一看旗帜,一片的镰刀锤子旗,外加一面独特的五星红旗混杂,菲利普中将当时额角的冷汗就冒出来了。

然后就是双方的互相探照灯摩尔码加无线电通讯对话。得益于晶体管通讯器的提前出现,现场四国军舰的通讯设备都到了历史上五十年代的水准,一番勾通后,英国人知道中苏两家只是过来看热闹,并无敌意。而日本方面,挡在面前的第二舰队司令近藤信竹也告知菲利普斯,其此举只是为了保卫日本海权,莫要“误会”。

而天上这时,已经有日本飞机和苏联飞机上头上转悠。

此情此景,当时菲利普斯的额角上冷汗就流出来了,有种追贼追到了贼窝,然后里面冲出一群手持利刃的抠脚大汉的感觉。

三方其实都不想打,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把问题上交,然后高层间外交官间的撕逼。

“阁下,干吧!”

其实这个时候,东京联合舰队司令部这儿,已经有不少“昭和参谋”们开始鼓动山本五十六利用目前天时地利皆在我,一举干掉英国人这支送上门的小小的追捕舰队。

这场发生在东京湾外海的对峙,前后持续了七天方才结束。其间山本五十六曾坐交通艇出海,登上声望号与菲利普斯中将谈判。在此期间,从马来西亚赶来竞技神号航母也到达东京湾外海,与菲利普斯中将会和,给英国人提升了不少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