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320章

作者:半只青蛙

法国人推行的那种越南语拉丁字母,作为官方正式文字已经使用半个多世纪,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这类拼音文字,学习简便,只需要学会几十个字母和拼写规则,就能逐渐掌握读写,迅速扫盲。

此时的越南民间文盲率是相当高——文盲们都会说,但无法读写,如果以笔画复杂的汉文或汉喃文扫盲,推行的语音没有对标的实体文字,难度实在太大。对于文盲比率太高,又急于想脱盲的国家来说,拼音文字学起来,要简单太多——只要你能说,掌握了简单规则,你就能写出来。(历史上建国之初的中国,有一段时间也想搞这个拼音化走捷径)

放到越南,原本就复杂难掌握的汉字,和他们的语音还不对应,要用汉字进行扫盲,任务量实在太大。

上千年来,汉字都被越南上流人垄断了,有权有势的越南人可以从小慢慢学习汉字,但是大多数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哪有心思学习这么难认难写的汉字?

显然,汉字对于越南人来说,学习的成本太高。

而拉丁字母就不一样了,二十几个字母,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列组合,就能表达出所有的音节,只要认识了二十几个拉丁字母,再加以学习训练,也就扫盲成功了。

就这样,法国人创造的拉丁化越南文,并没有跟他们一块退出越南,反而扎根在了这里。北越政权统一南方后,汉字最终彻底退出了越南语的书写体系。

这个位面,黄克和主席等高层几次详谈,说服了他们,在长征结束之后,就开始在苏区推简化字和拼音教学辅助——其实南京国民政策在当年也推广过简化字,只是其糟糕的执行能力只做了个开始。

当时的根据地人就是南京政府拿出来的教材为基础,结合黄克拿出来后世的东西改进,然后就在根据地里推广开来。随着解放军在1938年年底横扫中国,所到之处,汉语拼音和简化字也以极快地速度推广开来。

而在第1940年解放南下解放老挝和越北时,跟随部队一起南下的还包括了大批的干部,以及相关的教师。

夏曦就是在当年三月,因为东北的事被调离后,在武汉待了几天,和黄克聊过后不久,就被中央派去了广南。

如今的夏曦,在各地有一个外号:夏阎王。

他走到哪,杀到那。黄克和他打过交道,发现他是不折不扣的偏执型人格,用错了地方是灾难,用对了会有大惊喜。

黄克这么力推夏曦去广南,他想干什么,其实主席一清二楚。

主席曾对艾琳娜说过,“黄克不象他,反而更象斯大林,而有些地方,则是学伍豪”。

事后艾琳娜把这话转告黄克,黄克一时不解,他承认自己象斯大林,但哪里象伍豪了。

直到后来通过大黄克与母亲林梅交流起这事后,母亲才捅破了关键:“你自以为借刀杀人玩得高明,其实早就被主席看穿了,而这就是他说你在学那个人的原因。”

把夏曦派去广南的事,主席足足考虑了好几天,党内又开了多次会议,最后才拍了板。在这事上,令黄克惊讶的是,伍豪居然也持同意意见。

不过夏曦第一次去广南时,上级没给他任何权力 ,只是要求他带人,在老挝越南的各个基层好好地调查半年,回来后向中央报告后再做意见。

等夏曦完成在新成立的广南省的社会调查,返回国内后。艾琳娜依黄克的意见,从苏联弄来了苏联自己在面临类似越南这样的民族分离主义问题的具体情况,以及事后的处理方式,作为“参考”。

当时,夏曦向中央报告:民间还好,但是中层知识份子,对中国的提防和敌视情绪不小。

而后夏曦在和上级交流了多日后,九月份回到广南省。

很快,广南地区就区开始了轰轰烈烈地“恢复古越文字,去法国殖民化”运动,开始强制性地推广简化汉字。

而在夏曦下基层调查的这段时间里,广南地区因为土改,已经先处理了一大批人。而这一回的“新文化”运动,他得到的指示,却是“该抓的都抓,但一个都不能杀”。 然后这些被抓起来的人,最后全被送到了内地进行劳动改造。

这个时期,已经执掌南越大权的胡志明,果然如历史上一般,早早地开始了“去汉字化”运动。表面上,胡志明为首的越共对中共恭恭敬敬,但心里在想什么,其实中共上层已经看得一清二楚了。

“一切当代史,皆是历史。即使是曾经的同文同种,但分离稍久了一些,也就开始主动疏远了。”

当时,李主席对艾琳娜叹息道,然后他问艾琳娜道:“你的世界,遇上这种问题时是怎么处理的?”

艾琳娜答道: “我们的世界,没有什么民族矛盾,但却有信徒矛盾。信我者,可生,不信我者,烧死!在神明被合而为一之前,相互之间是杀得很惨烈的。就象你们这儿一般,杀够了杀怕了杀服了,最后才一统的。”

最后她自己感触地道:“这个世界,哪里有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地完美的解决办法,要得到什么,就必须付出什么......”

中越之间,才刚刚开始,就已经出现了裂痕。对此,主席也只能长叹一声。

至于现在朝鲜东北角那一小块靠中苏联划出来的“朝鲜解放区”里,依据指示,帮助朝鲜人民军根据地后,根据地扫盲时,中共派出的支援干部,也正在全力地推广汉语汉字教学。

这个时期的金太阳那伙人,他们干部的情况比胡志明好些,但好不到哪儿去。根据地的骨架其实很大一部分是靠中共这边的朝鲜族同志撑起来的。这个时期,他们还没有意识到文化同化的重要性。

但是,就算换掉了金太阳,换一个大家以为会亲中的人上去,他会不会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变成第二个金太阳,谁也不知道?

毕竟在这个世界,决定一个人立场的,往往不是他的脑子,而是他的屁股。

现在,由广西,云南进入广南省的解放军和“南下干部”,总人数已超过了三十万,这一个数字还在陆续上升中。

这个时期,南越北越,总人口大概在一千八百万到两千万之间(注:取自法国人的统计数据,但北越地区的具体人口不详)。广南省,取那数值一半,也不过是千万人左右。其实主要人口京族和汉族的血缘关系甚至比许多北方的汉族还要近,完全就是长期在外,而“入夷而夷”了。但只坚持原有政策不变,不要再诞生出乱邦之流,同化并不难。

和历史上相对,对于民族问题,尤其前越北地区,南下的解放军和干部,得到的一个特许就是:鼓励其和当地人通婚生子,落地生根。

这是黄克干涉历史做出的最大改变——历史上在这事上,政策是,允许嫁女入胡,不许娶胡入汉。

当时在这事上,黄克很不客气地在某人面前道:旧的政策其实是因为害怕发生问题,所以在逃避问题,而不是在解决问题,是愚蠢的绥靖政策。

有些事,其实只要捅破,谁都知道怎么回事。

求月票了。

第343章不同的试验结果

十月的中国,东北已经开始降大雪。而十月印度支那,靠近南海的区域,白天的最高气温却高达31度。

红河三角洲与南部的 (澜沧江)湄公河三角洲,是印度支那最重要的两处产粮区。这里日照足,气候炎热,稻米一年可以三熟。(不过种三季稻很伤地力,没有足够的化肥支撑往往是得不偿失的)

不过1940年十月秋收过后,红河三角洲的粮食产出,已完全归中国所有。而湄公河三角洲生产出来的粮食,除了部分留给胡志明政府和国民食用外,多余的部分,大都出口给苏联。(苏联多是用来和中国换成小麦,大豆)

苏联用自家生产出来的拖拉机、坦克、化肥,和越南交换粮食。在中苏的相助下,几个月的时间里,曾经只有几百号人的越南共产党,已经拉起了一支五万多人的队伍,拥有坦克二十辆。

因为苏联全力备战,此时的越南和柬埔寨,步枪都是中方提供:现在他们装备的全是中国产的汉阳造和淘汰下来的国产机枪,德械口径。至于从常凯申手中缴获的纯血德械和捷克造,这个时期相当部分被苏联拿走用于援助更需要武器的南斯拉夫了。

从七月起,随着泰国服软,中国在越南和柬埔寨的驻军就开始分批次地撤退,到十月时,在两地仅留下了约三万人,其中越南一万人,柬埔寨两万人。除此之外还有上千名来自苏联的军事顾问在两地活动。

这个时期,随着斯佩号袭击舰被日本人扣押,英国的远东舰队得以腾出手来,退回新加坡,力保马六甲海峡的安全。

由于没有制海权,中方现在的目标是巩固后方,等日本人忍不住对东南亚插手后再伺机行动。这个时期,新建国的越南和柬埔寨都穷困无比,中国如果在这儿待久了,十几万人人吃马嚼,对两地的平民和国内也是极大的负担,所以很早就将大部分军队撤回广南——对外驻军的补给问题上,中国这方面的品性是最好的,在当地秋毫无犯。换成漂亮国,那就是直接从当地肆意收刮征用,为所欲为了。

正在越南帮助胡志明训练部队的陈庚,给武汉中央发来的电报是这样评价他们的:

“无论是越南的同志还是柬埔寨的同志,他们的队伍素质都相当的糟糕。无论是官员还是军官,全是不合格的。新组建的人民军,战斗力大概也就比王家烈的双枪兵强点,也就和张小六的东北军差不多吧。”

比起干部和军官严重缺乏,更严重的,却还是越共进城得天下后以极快的速度腐化的问题。

八月的时候,越南西贡发生了一件事:胡志明得到下面的人报告,说中共帮助越南人民军练兵的教官,穷奢极欲,一天要吃一头牛。

胡志明很生气,气势汹汹地找上陈庚告状,结果一查,实际上中共在当地帮助训练军队的教官几百人,一个月伙食也才吃掉了两头猪。

再一查,原来下面的负责人自己贪污了。虽然事后胡志明气得枪毙了相关人员,但是整个越南新政权的腐化堕落情况,却相当的严重。

在苏联,斯大林对于越南这个新成立的第三个社会主义政权,完全是当成是“试验田”来看。中苏两方派出的支援人员,最重视的就是越南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

结果发回武汉和莫斯科的报告,都让两国的最高领导直抓头皮。

“急于抓权的越共,现在正大量地将各种投机份子纳入党组织。”

“这些紧急入党投奔的人员,包括了大量法军撤军时留下的殖民地官员,他们只是换了身皮,挂了个党章,就自称是越南共产党了。”

“虽然在中共帮助下开始土改,当地人民的热情极高。但是大量的流氓无产者,却以极大的热情主动要求加入党组织,现在的越共,基层组织里就混入了大量的这类人物。”(中方报告)

苏联的十月革命,虽然也有干部不足问题,但好歹有长达近四年的红军白军拉锯战,象炼钢一样地淘汰了不少投机者(只是没淘汰干净)。

中共这边自不必多说,正在越南发生的事,让许多革命的“过来人”,都忆起了清末辛亥革命爆发后,各地纷纷主动“易帜热情地参加革命”时展现出的种种千奇百怪的投机丑态——看到陈庚发来的电报后,李润石主席在第一时间想起了鲁迅写的《阿Q正传》里的那一幕幕。

连黄克看了后都忍不住评价道:“这样的越共,根本就不会有机会变身成后世的“世界第三”的越猴,反而会变成比东欧那些社会主义国家还要拉垮很多倍的,披着社会主义皮,封建官僚修正主义国家,越修!”

这段时间接触下来,陈庚和苏联特使发回的报告说:此时的越共内部,有资格称为布尔什维克的人,不会超过百人,甚至只有几十个,余下的,全是投机主义份子!

反正全是负面差评!

“果然,一个强大的社会政权的建立 ,需要经历钢铁的锤打,烈火的煅烧才能铸就的,现在越南这边,都是些什么东西?”

当时,看着苏联顾问团发回的关于越共新政权面貌的评估报告,斯大林是气得狂拍桌子。他满世界输出革命,扶持小弟,不是钱多得没地方烧,是想多几个象中共这样能帮他“减压”的盟友,越共现在这种鸟样,和常凯申有啥区别?大怒之下的斯大林,连原本预备给越南人送去的优质军火都不批了。只是让中共拿出手中的老枪老炮援助给他们——按他的说法,等这帮人象样点了再给他们好装备。

知道了历史的斯大林,要的是能打能战的小弟,而不是这种象常凯申一般扶不起来的垃圾。若不是越南实在没人了,暂时还找不到替代者,以及在这个时间点不方便大杀人,他真的想给李润石发个电报,叫驻越南的解放军把那些垃圾全清洗了。

相对越南拉垮至极,柬埔寨这边,情况倒是有些不同。

因为这时的柬共人数少得可怜,而且是群龙无首,连个带头人都没有,整个地区完全是在中国军队控制下,实行军管。

解放军建立在金边的印度支那分部,加上大批从国内调来的干部,直接填补了法国人撤退后的空缺,替代了法国人的作用控制整个柬埔寨地区政权的主干。然后以其为基础在当地招收人员,逐步地建立新政权。

虽然在这过程中,也发生了各种贪腐,堕落,或者一些工作失误。但是毕竟政权的主体方面,自身没有问题——虽然中方的行为,某种意义上对柬埔寨人来说也算是外来的强权统治。

已经被法国人殖民了近一个世纪的他们,其实早就习惯了头上有个“主子”,至于这主子是谁,其实大多数人都已经麻木了。相对于当地平民来说,相对于法国人赤裸裸的殖民压榨,解放军在这儿的作为简直是“天朝上国的恩惠”好不好。

比起越南那边的一地鸡毛,整个政府机构基本在解放军控制下运行的柬埔寨,反而是民间情绪稳定,情况持续好转。中共这边没有“柬共”制肘拖后腿,反而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的设想在一张白纸上重新作画。

“两个同时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权,却完全是两种姿态。这一次的试验,确实很有价值!”

发生在印度支那柬埔寨和越南身上的事,其实是斯大林和李润石苦思许多后的一次“建国试验”。按他和李润石莫斯科讨论的结果。欧洲这边,苏联要和英美争夺西欧,亚洲这边的革命则由中国负责,东南亚更是争夺的重点。越南和柬埔寨中方不同的处置方式,也是两人仔细讨论后的结果。

这个时期的中共领导高层,某些方面因为自己国家沦为半殖民地上百年,对于“对外殖民,吞并他国”,很有些“道德洁癖”和本能地拒绝反感的。交趾省这些“祖宗之地”吃下去,已经心理上能接受的极限。而南越部分,确实是和中国无关的“外国之地”了,其实本身并不是太愿意过渡地插手越、柬两国的内政。

但是整个1940年,中共尽量不插手的越南这边,一地鸡毛,反而是手把手,完全由中方扶持起来的柬埔寨,情况却在不断好转,很快在内部引发了不小的争论。

1940年最后一个月的时候,已经解决完航空发动机问题的黄克与斯大林谈起越柬两地的话题时,斯大林突然间问了黄克一句:“其实你可以劝李润石,直接把柬埔寨,以加盟共和国的方式,并入中国的!”

黄克愣了一下,答道:“斯大林同志,这话可是你说的,不是我说的!我如果在国内说这句话,可是很容易被扣上帝国主义,大中华主义之类的帽子的。”

“土改之后,在你们的帮助经营下,柬埔寨那块土地,今年的粮食产量大大超过往年,更有多余的粮食可以和苏维埃交易。我知道你们很缺土地。”

黄克是什么人,这段时间和间他交往,斯大林也看出了不少。

“此子类我!”

其实就是斯大林对他的评价:做事是标准的理科生思维,讲究精密的计算,除了艾琳娜是他身上唯一的弱点外,他其他地方的毛病,随着年龄渐长,阅历增多,正一点一点地减少。

斯大林当然知道,在中国新增加的“日南省(老挝)”和“广南省”两地上,黄克为了鼓动上层“收复”这两地,这中间出了不知多少力。

斯大林被列宁称为“大俄罗斯主义者”,但斯大林也清楚地看出,黄克同样也是个“大中华主义者”。

愿意加入大中华的,什么族他都可以接受。不愿意加入的,什么人他都会毫不留情地镇压。

这才是黄克真正的政治面貌写照。

私下里,斯大林曾向艾琳娜评价过黄克:

“在民族问题上,他的态度和我是一模一样的。他不情绪化,不教条化,他只看结果,只会计算,某些地方,甚至是冷酷无情!”

这几年,中苏越走越近,大量的苏联干部一直在中国活动,在帮助新中国建设的同时,也帮助苏联更加地了解这个身边的盟友政权。

夏曦是什么人,他是怎么被推到前台,成为各地反革命分子和分离主义份子谈之色变的“夏阎王”,在这过程中黄克扮演了什么角色,有心的苏联人都查出来了。

即使是盟友,也是会暗中对其搞间谍工作的,在这事上苏联人从来都不是白莲花。

尤其是在斯大林看中了艾琳娜,决心选她为作为继承人后,他本人对黄克,更是重点关注。

“只要他未来坐上李润石位置,在民族问题上,中国那边,会有很多人倒大霉!”

李润石有些心慈手软,但这个叫黄克的小年青,却一直都是杀伐决断不留情的人。

斯大林意味深长地看着黄克,想等他回答。

黄克想了想,答道:“这事情不是我能决定的,得由中共中央决定。”

斯大林笑着,意味深长地问道:“你自己的想法呢?拿到那里,遥望马来半岛,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