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327章

作者:半只青蛙

英国人是想拖,而中方则是在等——等着日本人忍不住动手后,再继续动手。这一年里,中方表面上只顾全力消化缅甸北部两个“中立区”,帮助当地建立“亲华政权”。

南边的克伦族,缅族势力,中共一直都在和他们进行秘密联系,日本人也在和他们暗中勾搭。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全世界都看出大英帝国衰弱的糗样。就连泰国,在这个时间都想着从英属殖民地缅甸和马来西亚身上割下几块肉来......

十一月十日,黄克乘座的飞机,在阿克塞钦解放军控制区的机场降落,迎接他的人是黄克的老朋友,当年他的护卫刘长发。

此时的刘长发,已经官至师政委,驻扎阿克塞钦的解放军就是他指挥的部队。

黄克过来是送装备和补给的,知道他能力的老刘带着黄克把他引入专门的空出来的战备仓库,看着黄克将成堆的物资放出来。

当晚,刘长发在师指挥部里热情地招待黄克这位“老领导”。黄克不是军事官员,军事上的事情他也没有多插手。国家级别的战略问题,自有上层去处理。黄克过来,只是为了顺路和老朋友见见面,聊聊天.....

刘长发这支驻阿克塞钦的部队,担任师长的人,同样也是黄克的老熟人,名叫李大牙。也是当年的保卫人员之一。当年有资格被派到黄克身边的人,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战斗英雄。而后随着红军大扩军,职位也是升得飞快。五年后的现在,他们两个人已经独立指挥一个师了。

三人坐在酒桌上侃大山时,先是从飞夺沪定桥谈起,然后就扯到了刘长发一生中最得意的长沙零元购事件。

这时候,黄克点出了真正的来意。

“老刘,过去这两年里,你进过军校,进行了专门深造学习了吧?”

“嗯,没错!我在38年入疆后不久,就被特地调到保定军校那儿,跟着苏联的同志回炉深造了一年半,那真是痛苦的一年。你也知道,走过两次长征我都不怕,但我最怕的就是读书写字了。”

刘长发哈哈地笑着,其实“走过两次长征”却是他人生中最得意的几件事之一。

黄克道:“苏联的同志应当和你讲过特种作战理论吧?”

“说过,其实这玩意和我们手枪队,武工队,侦察班有些相似。”

“这次过来,我特地带了一大批精良的好武器,回头你清点一下。然后从这里战士中,你挑选出一批最精锐的老兵,按苏联人教你的特种训练标准好好地特别训练。”

刘长发立刻闻出了背后的气味,整个人顿时兴奋了起来。

“象长沙那样的事?”

上海汇丰事件是高度机密,但刘长发却因为和黄克合作过的经历,早就猜出是他干的。不过碍于纪律,他是装成不知。

“类似的情况,不过可比长沙那一次要大多了。但是最后能不能实行,我也不知道。至于具体何时行动,也许会是一两年后,还是看外界的情况变化。”

“明白,明白!这种事,是得看天时地利的,反正这里随时都要打仗,把兵好好练练总会用上的。象三年前,当时郭师长和罗军长的人,就带着突击队一锅端了74军的军部,当时出手的全是精锐部队,换成现在的说法,全是特种兵。”

刘长发政委和李大牙师长是聪明人,相关的事没有多问。点点头,然后继续喝酒,这两人皆为当年错过上海零元购惋惜不止,现在听黄克泄露出来的口气,又有类似的好事,顿时兴奋得不得了。。

第二天他们就带着黄克在部队的侦察连里视察,开始挑选他想要的精锐战士。

今天更了接近一万一千字,

明天早上再校对吧。

大家有月票投了。

第353章开罗守不住了

比起七、八月热得可以在坦克表面煎鸡蛋,11月底的埃及,平均气温5 ℃ 到27 ℃ 之间,凉爽宜人,在这样的温度下开着坦克战斗,已不再是蒸桑拿般的酷刑。

这是最适合进攻者的季节。

战场上,到处是被击毁的坦克燃烧冒出的浓烟。硝烟味混和着尸体被火焰点着的焦臭时不时的飘过来,令人作呕。

战斗已经结束了。

空荡荡的阿拉曼沙漠战场,并没有马上宁静下来。食腐秃鹫兴奋的叫声,弹药殉爆的爆炸声,以及倒在地上伤兵的呻吟声,时不时飘入耳孔。

控制了战场的德国士兵,正在打扫战场,清点缴获。

一辆炮塔顶盖漆了特大的纳粹标志的T50坦克,正挨靠在一辆炮塔方方正正的英国坦克边,后者全身上下找不到一处致命的伤痕,却仍然被抛弃在那儿。

这辆坦克的造型有些奇异,方方正正的炮塔上一门40毫米的两磅炮,车体前部还装有一门76.2mm的短身管榴弹炮。武器配置倒是很类似法国的B1坦克。这种火力配置明显体现了为步兵冲击提供火力支援的思想,实际上他从被造出来的第一天起,其设计理念就已经过时了。——如果说三德子的祖传技能是浪费吨位,大英帝国的天赋技能就是用一堆的一流子系统拼凑出二流甚至三流的装备出来。

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实战,不过演砸了。

四个戴着船型帽的德国坦克兵和六个戴着M35钢盔的步兵挤在坦克上,摆出各式各样的POSE,然后被边上的战场记者用相机拍下。

不久之后,这张照片出现在欧洲各国的报纸头版。

标题名为:我们俘虏了“丘吉尔”。

被俘虏的,当然不是丘吉尔本人,而是今年六月刚刚装备英军的,丘吉尔步兵坦克。新闻内容,则庆祝德军取得了阿拉曼战役的大胜。

T50坦克虽然好,却要用小钱钱去买,不想再掏钱的大英家败家子丘吉尔,在“租借”的M3“七个坦克手的棺材”大批到货前,英国人也只能内部挖潜,把第一批六月份刚刚造出来的步兵坦克,就急急忙忙地绕过非洲好望角,送到北非战场来。

第一次参次登陆北非,第一次参加战斗的丘吉尔坦克,本以可以仗着自己100毫米的正面装甲轻易地将三德子家的50毫米坦克炮变成敲门环,谁知道这辆坦克的传动装置就和其同名的英国首相一样地不靠谱,上了战场没走两圈,就自己抛锚,然后被坦克手们抛弃了。

在阿拉曼战场上,首批参战的12辆丘吉尔坦克,一辆不漏的全部丢光——没有一辆是被对手正面击毁的,五辆是出了机械故障被抛弃的,三辆是被对手击断履带后被遗弃,一辆毁于空袭,余下的三辆,却是逃跑时实在过于龟速,被对手轻松地追上,然后从背后爆了菊一一击毁。

控制了战场的隆美尔非洲军,在战后一星期内,手中了又多了一个丘吉尔坦克连——德国后勤部门为此拼命地骂娘,好在能用上他的地方已经不多了。

英国的步兵坦克很不靠谱,就算是德国人也不喜欢用。

正要进攻亚历山大港的隆美尔,他已经点亮了“万国坦克勋章”:他的非洲军的四个装甲师里,包含了德国\意大利\英国\俄国\美国,足足五个国家的坦克。

隆美尔的部队在1941年三月,在意大利海军的护卫下,带着一个轻装甲师和一个轻步兵师进驻利比亚著名的托布鲁克港。

当时,英意已经互相宣战。为了挽回希腊战场的惨败失去的颜面,英国皇家空军不顾一切地出动飞机,反复地轰炸利比亚的油田。终于于当年三月,成功地将所有的油井设施摧毁。

消息传来,希特勒猛砸房间里的花瓶的同时,下令德国总参谋部制定了非洲战役计划: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把英国人从地中海和北非赶出去,

希腊战场,英国陆军被赶下海时,就象是法国战场一样,丢掉了大量的重装备尤其是坦克。

好在这些撤回埃及的败犬们,刚到埃及,就于当年四月得到了苏联及时送来的第三批200辆T50坦克支援,而这个时间点,来自国内的援军也到达埃及,送来了更多的装备和炮灰,然后英国人就于当年五月底发动了利比亚战役,目标是夺取托布鲁克港。

这个时期,德国的精力都集中在夺取克里特岛,隆美尔非洲军此时只有一个轻装甲师和两个步兵师,外加十五万不怎么靠得住的意大利面条。

德意两国的坦克加起来仅有三百辆,而对手的数字是他的两倍,其中还拥有三百辆最先进T50坦克,一百多辆马蒂尔德坦克,两百辆的十字军坦克。

而隆美尔这儿,三分二的坦克,不是捷克的38t就是意大利的CV35或者M1340中型坦克,以上这些货色上的垃圾小炮,正面轰击T50和马蒂尔德,一百米内都难以破防,是不折不扣的敲门环。

唯一象样点,装备了50毫米/48炮的三号坦克,也仅有三十六辆。但是面对同样级别的T50,虽然双方装甲厚度相当,但是后者拥有倾斜装甲的优势,速度优势,火炮优势,性能上全面碾压短管的3号坦克。

按理说,接下来的战役,怎么看都是韦维尔将军指挥的英国“尼罗河”集团军会大战上风,然后一举把隆美尔赶出利比亚,逐到突尼斯。

但是大英帝国的陆军在北非战场的表现,坚持贯彻了帝国的传统:一流的装备,三流的指挥艺术。

意大利面条虽然不堪,但是为了利比亚的石油也算是拼命了,而拿破伦说过,一头狮子指挥着一群鹿可以打败一头鹿指挥的一群狮子。隆美尔是头师子,他手下的一个装甲师,两个步兵师也是狮子。对面的英军,看似有十几万人,实际真正的“英国人”,加上澳大利亚人,数量也就和德国人相当,余下的炮灰来自印度。

武器虽然有优势,但兵员素质却反而大大不如。

精兵方面: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打完法国战役,全是百胜老兵。

英国人:法国战役大败,希腊战役大败,全是百败老兵。

队友:意大利面条VS印度飞饼,卧龙战凤雏.......

英国人虽然有武器优势,但是在空军方面,此时却是德意联军占了上风——前期为了摧毁利比亚油井,皇家空军付出了太多的“客场空战”的代价。

T50坦克虽然性能出色,但是相对德军的50毫米反坦克炮,远不象T34的优势那么大——身为轻坦的他,苏联人在设计时,装甲分配优先保证正面,其实侧面后部都很弱,50毫米反坦克炮是可以一击必杀的。更何况还有高射炮这种反坦克利器。

因为利比开采出了石油,为了保证这里的石油安危,德意两边都在油田周围布置了大量的88毫米和90毫米高炮(Cannone da 90/53高射炮),以至于利比亚地区的防空高射炮数量比历史上了多出了足足三倍!

油井被皇家空军炸掉了,但是这些高炮基本都在,而且被德意两家拉到了托布鲁克。五十毫米的反坦克炮打T50和马蒂尔德正面会感到吃力,但是德意两国的大口径高射炮,却是一发一个烟花!

韦维尔将军觉得自己的T50装甲师很强大!马蒂尔德步兵坦克更是厚皮铁乌龟。

T50坦克A了上去!马蒂尔德步兵坦克也A了上去!

德国\意大利的高炮阵地开始开火。

韦维尔打出了GG......

六月发生在托布鲁克港的战役,双方装甲兵战斗的过程,差不多就是历史上隆美尔是怎么对付英国人的重现。

先是藏拙,埋伏好反坦克炮,努力防守,耗尽英国人进攻力量,然后全力反击,装甲部队左勾拳击其侧面,穿插切割,断其补给,最后英军大乱......这是沙漠之狐的装甲兵指挥艺术,历史上他怎么玩,这个位面照样怎么玩,而且因为本钱更多,战果更加大。

七月后,英军在托布鲁克大败,最后只有不到一半的人逃回了埃及,同时丢光了带去所有重装备。

在得到了韦唯尔运输大队长送来的大批装备补充后,隆美尔开始东进反击,很快就兵逼阿拉曼。

在此期间,没有苏德战争的拖累,地中海战役打得正激烈。把全国大部分空军力量都集中到地中海的德国空军,成功地在这里压里制了英国皇家空军。

新式的FW190战斗机于八月在地中海参战,德国空军在马尔他岛上空牢牢地压制住了喷火五代和飓风战斗机(注:FW190成名之战,就是把喷火5代打出了1比4的交换比。一直到喷火九代出现双方才持平。整个二战期间,德国空军对英国空军唯一的性能优势时间点,就是FW190服役后这一年)

因为空战胜利而赢得地中海制海权的非洲军,在八月后不断地获得更多的更先进的坦克的补充。在此期间,英国人痛苦无比地发现了一件事:当德意全力封锁地中海时,整个地中海航运已完全停摆。 远在西欧的英国本土要给埃及的英军补充装备,再也无法直布罗陀航线穿过地中海走近路,而是要绕过非洲的好望角,多走好几千公里路,那远超万里的补给距离长到了让人想吐的地步。

相反,北非的德意联军,其要获得补给反而比从前容易得多了,不过是几百公里的海上航运,北非战场的攻守之势,因为双方的补给差距已经逆转。

从八月到十一月这三个月里,隆美尔手中的获得坦克大炮数量都在增长。吸取了从前的教训后,隆美尔手中增加了大量的使用50/48倍炮的三号坦克,其中少数分已经换成了60倍,已足以和T50一战。此外前线的德军还增添了不少的装备了长管75炮的“黄鼠狼”和三号突击炮,后两者的出现,终于让德国装甲兵有了象样的坦克歼击车。

而英军在托布鲁克战役的惨败,本身还送给了隆美尔足足六十辆的T50坦克。德国陆军第一次遭遇该车是在希腊战场,对于这款表现优异的苏联坦克,德国装甲兵们非常的喜欢。缴获的每一辆T50,都是尽可能地修复使用。如果没有租借法案,英国人本来还可以再向苏联紧急进口坦克的。无论是走陆路(指伊朗)还是走黑海-地中海航道,只认钱不认人的斯大林,其实非常乐意地卖军火赚小钱钱的,为了赚钱他甚至可派出船队送货上门。谁知大英帝国贪图罗斯福给予的“无限刷卡零元借”的优惠,宁可要”七兄弟的棺材“,也不肯掏出英磅购买物美价廉的T50。以至于阿拉曼战役前,隆美尔手中的T50的数量,其实已经比英国第八集团军多了。

这个时期,作战无能的运输大队长韦唯尔被伦敦解职,换成了里奇将军,他在阿拉曼地区集结了第八集团军,共十三万的部队。5个师,3个旅,约13万人,1320辆坦克,580架飞机,和历史上同期相比,他的军队数量不减,坦克稍多,飞机数量却轻微地减少。

而对手隆美尔的部队,8个意大利师,4个德国步兵师,4个德国装甲师,约20万人,1200辆坦克,700架飞机,综合实力几乎是历史上的两倍!

十一月底,隆美尔发动阿拉曼战役。

(注:历史同期的北非战役对比:德意军(7个意大利师,3个德国师,约13万人,610辆坦克,600架飞机)再度对英第8集团军(5个师,3个旅,约13万人,1270辆坦克,604架飞机)

二战时,同等数量同等装备的英军对战德军,从来就没有胜利过。在这个历史被严重改变的时空里,北非战场上德军精锐部队的数量(指步兵)和飞机,还比英国人多一点......意大利面条虽然不堪,但欺负印度飞饼,还是可以的。

十二月十五日,阿拉曼战役结束。

接替韦唯尔的里奇,不负重望,再一次完成了运输大队长的使命,丢掉了六成的装甲部队,大部分的印度兵,率着三万多人退回二百七十公里外的开罗,这个时候,败兵加上开罗城内的守军,总数也不过五万人——唯一让英国人稍感安心的是,阿拉曼战场大败的时候,美国人通过租界法案,紧急向英国支援的第一批M3格兰特坦克,就两天前刚刚到货,正在卸载,数量高达六百辆。

除此之外,借助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英军又从亚洲紧急抽调了六万“精锐”(其实是矮个子里挑高个子)投入非洲,这批援军刚好也在这个时间点抵达开罗。

相对于德国是内线作战,只要跨越地中海调兵。英国这边却是越洋增兵。当德国没有受到苏德战争拖累,集中全力南下打北非战役时,英国人在北非的战争,战略上就先输了一大步。隆美尔在取得了托布鲁克防御战胜利后,不作休整就一直不停地进攻,目的也是为了不给英军集结更多兵力的机会。。

同样是在十二月,马他尔战役结束。德意联军经过长达半年的苦战,在损失了六百多架飞机,数十艘舰船沉没,死伤超过六万人的代价,终于夺取了地中海重要岛屿马耳他。此役过后,皇家海军在地中海的存在感,就仅下直布罗陀要塞和随时都会被沉船堵塞的苏伊士运河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腾出手来的 德意联军,已经可以将更多的资源全部集中投入到非洲战场上了。

刚刚大败就得到援兵的英军,在开罗好象还有一丝反抗之力,但这只是幻觉!新加入的援军,不过是添油送死——取得了阿拉曼战役胜利的德军,现在已经将前线机场修到了英国人的鼻尖上。开罗亚历山大港里地中海H舰队司令官坎宁安,此时已经在考虑,要不要赶快把手中的军舰全部通过苏伊士运河,撤出地中海——他必须最快地做出决定,因为接下来一旦德国空军在阿拉曼布置完毕,苏伊士运河航道就会遭遇猛烈地轰炸。届时只要一艘船在运河里被炸毁,航道就会堵塞。然后被堵在地中海里的H舰队,就等于集体被困在囚笼中待死了。

此时,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已被逼到了崩溃的边缘。

1941年十二月十四日 ,在阿拉曼的英军全面败退前。英奸丘吉尔再一次地飞临白宫,就差没跪在罗斯福的轮椅前,抱着他的大腿哭诉:拉兄弟一把,拉兄弟一把吧.......

此时,在唐宁街里,已经有人私下串联准备弹劾丘吉尔了.......

白宫里,罗斯福看着几乎跪在面前的哀求的丘吉尔,脸色也非常地难看。

希特勒没有进攻苏联,反而南下攻击北非,苏德之间“一片友好”,真是太糟糕了!

从前因为黄克和斯大林联手宣传,罗斯福“四百亿援德发动世界大战帮助美国大发战争财”的“政绩”早已人人皆知,罗斯福也是靠着这个,轻易地赢得第三次总统选举。

如果眼前的局面再这样下去,希特勒统合西欧,他罗斯福的“妙招”就会变成“养虎成患”,为人作嫁衣裳的笑话——事实上现在共和党们控制的报纸,已经在嘲笑这件事了。虽然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已赚大了,但是还不够,远远不够,罗斯福还想要得更多!

“可是,现在的德国,依旧实力完整,如果美国在这个时候下场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