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333章

作者:半只青蛙

角色的性格,林洛与小黄克完全不同。

小黄克身上,其实依旧保留着很重的理想主义的特点,受身边的人影响,不管选择哪条路,终究还是逃脱不了理想主义者的诱惑和吸引。

而林洛在觉醒前生后,却因为前生的落脚点站得实在太高了,高得他都没有啥理想了——他曾是最接近“天”的存在,还和“天”扳过手腕,看穿了世界的本质。

即使转生后的他,不承认从前王昊是自己,但实际上很多时候,还是忍不住按王昊的思维行事。

所以他在这个世界里,行事手段就极其的现实主义,做什么事,都是一步一步地在计算,算计。

看似有情,实则无情。只有“失去”的东西,才会在他的灵魂里烙下难忘的痕迹。

《龙与屠龙者》第一个副本,其实是我文青病很重的一个副本。创作时野心和要求都很大。看似爽文,其实很黑暗。看似黑暗,最后的结局,嗯,好象又很光明。反正是很古怪的一个副本。

给读过这个副本,然后有心想入这行的读者的建议是:这是很文青病的写作手法,大家看看就行,最好别学。

且不说现在的这个网文的短平快时代,读者愿意不愿意接受这么复杂的剧情表现手法,就创作手段来说,这种反反复复,巅来倒去的角色人设方式,写作难度太高,会把作者逼疯的。

这段剧情的创作时间点,恰好也是我当时在做影视剧本,被各种平台审核打分挑刺,反复地被人要求改剧本的时期。那段日子做影视剧本的经历,也深深地影响到了我在写书时的思路思维方式——其实这段剧情,更适合影视化吧。

没有点精神病,文青病,别碰这种题材,读者看着累,作者写着累。基本吃力不讨好。

虽然在三本书里,我个人最喜欢这个副本,但我认为,读者接受度里,这本应当会是市场最差的一本。尽管这个副本很黄很暴力,但阅读体验,应当没有王坚强日破天那么爽。

好在我事先也猜到这个副本剧情会是这样,所以从一开始时,故事的剧情设定,就把主线压缩得很小,所以最后写完这个副本时,只用了九十多万字。

现在在息壤时,我是边更边第二次修改,增加前后的剧情互动,人物伏笔,把有些原始稿时少写不足的部分补上,大概最后在息壤上完本放出时,字数会接近一百万字左右。

————————————————————

接下来最后的第三本,已经完本的《舰男穿越记》,就和上面的这本一记说了。

写《舰男穿越记》时,想法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短平快轻巧,不把书写得太累,至于主角的成长度,变化度,完全就不去考虑了。

主角出场是什么性格,结局时还是什么性格。完全是以网文快餐的方式在写作。

不过和别的军文,反贼文不同的是,出场的主角的林汉,我从一开始,就是将他的人物模版,定性为:普通人,就是我们这些网上打打嘴炮抢键盘侠。很早就给了设定了个人人上限的天花板:还是普通人。

他不是天降猛男,不是陈克韦泽李润石,他只是一个小布尔乔亚普通人,而且还是很容易对现状满足,野心不大的普通人。

林汉出场时,年龄设定是接近二十八九岁左右的年青人(准中年人),身份是海员。军迷论坛嘴炮男。

个人起点:中等。

能力:海员。军迷论坛嘴炮男。虽然开了挂变成舰男了,但智力,能力方面,依旧是普通人。

成长度:基本没有。

林汉也知道自己的能力上限,所以从来都不奢望自己能打天下得天下坐天下,因为他知道自己没这个本事。

最大的野心,也只是想当个领导大龙头身边的白纸扇师爷,能抱上大腿,当权贵铁帽子王当然是最好的。天天换着漂亮妹子睡,他就很满意了。

比起小黄克还有志气想当X86,林汉连当个兰芳共和国的首脑都觉得麻烦。

他的格局其实很小,所以他拥有舰男的外挂,做的最多政治上的事,也就是各种暗杀——以为他的格局,也只够让他做出暗杀这种看起来最高效其实却是很LOW逼的事。

玩更大的,组织人马,建立政党组织,提出主义,他没这本事。他能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能力,搞邪教,装神弄鬼甚至带歪整个世界的世界观。

比起《从1935到2020》,主角主动地走上负重而行之路,比起《龙与屠龙者》的主角是堕落入红尘的神明,林汉这个角色,虽然第二章就变成舰男,拥有超出那个世界凡人无数的力量,但骨子里,从头到尾都是俗人。写的也就是一个俗人在二战时代,仗着能力各种搅屎的,欢快的故事。

《舰男穿越记》其实是三本书里,阅读起来最轻松欢快的一本。主角装神弄鬼,各种砸锅掀桌破坏历史。开局爆头常凯申,转身跑苏区剧透历史,在罗斯福第一竞选总统时就杀了他,同时向小胡子和大胡子剧透历史(网文里,我算是最早在二战干这种事的作者之一了),抗战前杀天皇全家,各种捣乱,搅屎,最后还促成纳粹和共产主义联盟,再然后把希特勒杀了用自己的舰娘女儿冒充,把历史粉碎得不能看。

整本书,其实写作态度并不是太正经,主角放飞自我各种浪,作者也是放飞自我各种浪。

这种一路路浪浪,轻松的写法,是我仿制网文里年青人的风格写的。息壤作者有兴趣的,也可以用用。不过这里提醒大家一件事。

整本书里,出场的所有舰娘里,只有因为主角而诞生的各个舰娘是在认真的作事,主角却是一直在浪。真正剧情中,负重而行,认真作事的戏份,我给了主角的女儿,中国舰娘李华梅去作,去承担。

李华梅这个角色在这书,戏份一般,但其实作用很大。

因为书中的男主浪得太多,所谓过犹不及,很容易超出读者忍受的阀值。这时就需要李华梅这个角色,一直在认真地做事,为中国作事,来补足读者心中想要看到的其他方面的剧情。

写小说,是不能老是只用一种套路,一种口味的,再好的美味,老是用一种写法不停地用,读者也会受不了的。李华梅的戏份,其实就是给读者休息,调味,换个角度看世界的存在。

如果没有这个角色的存在,读者对这本书的忍受阀值会下降一大截。

上面说的这事,是用这种风格写作的作者,很多时候经常疏忽的。

舰男这本书读者反馈很不错。毕竟看起来轻松欢快的书,永远是阅读的主旋律。

最后我的总结:写小说,文青病也好,爽文也好,其实都 有市场。只是不同的写法,对作者的水平高求不同。

文青,满足的是读者自虐的精神需求。(但写作要求高)

爽文,满足的是读者撸管的肉体欲望。(写作要求相对低些)

能满足一种,你在这个市场就有饭吃。

能两种同时满足,你一定是大神,可以财务自由了。

选择哪条路都可以,但最适合你的才是最佳的。

补天记试阅,点井可见

至于第四本书《补天记》这是一本计划用一辈子写的书,主角是谁,你们只要看几章就明白,但这本书写作难度太高,计划 是《从1935到2020》写完就写这本,息壤这儿大家可以看到前十几万字,部分内容在我的息壤的作者专栏里,点作者名字可入

第360章沸腾的东南亚

和中共高层领导见面,谈了两天无果后,司徒雷登终于忍不住问出这个话题。和华盛顿那边一大群从小就流着政治家血的职业政客不同,司徒雷登这个美国驻华大使是半路出家的。他或许是个中国通,但是政治手腕手段谋略还有面皮,都差了华盛顿那边的职业政客许多。

他和李润石的面谈,尽管按照华盛顿方面的要求,嘴炮许下了各种好处,其中还包括了“收复台湾故土”这一大义,但是对面的以李润石为首中共高层,却一个劲地表示:中国战乱多年,需要休生养息。而且解放军缺乏海军,目前无法渡海作战,现在只能爱莫能助。如果美军反击,届时一定全力配合。

用更容易听懂的方式就是:现在我准备打酱油看好戏了,等你打回来把日本人揍得差不多了,我们才会全力以赴进攻日本。

从一开始,司徒雷登就知道此行很难有理想的结果。

指望中国会跳出来,替美国主动扛锅,完全就是痴人妄想。

“黄元兴现在身在何方?”

那时司徒雷登就不断地想起黄克,想起这个被美国情报部门定性为“红色沙文主义者”的年青人,他妄想找到他,借他游说上层。

可惜这个时期黄克虽然和他同处一座城市,却一心都泡在工厂里,故意躲开司徒雷登,令其根本就找不到人。

与此同时,远在莫斯科的威尔基,在斯大林那儿同样一无所获。

尽管威尔基在斯大林面前,一个劲地描述希特勒整合了欧洲,拿到了北非,入侵西亚占领中东,由此造成的可怕后果前景,希望苏联能够趁着德国的主力全在地中海的“天赐良机”,在东线进行一些“积极”的军事行动,减轻英国人在中东的压力。

但是斯大林却两手一摊,做出很无奈的表情道:苏联现在国内的军备情况不容乐观,过去几年由于遭遇美国极不公平的对待,以至于军备过程遭受很大的阻碍,如果想苏联出手,美国得给苏联许多技术上和物资上的实际支持——用最容易听懂的话就是:想要苏联对德宣战,打钱,打钱,钱得先到帐再谈别的!

其实类似的话,李润石也和司徒雷登说过。他当时指着马鞍山市里远处冒黑烟的烟囱告诉司徒雷登:日本已是一个工业国,而现在的中国还是个农业国,国内的工厂,如今就只有这马鞍山这儿这么一点点,上次联合苏联打跑日本,中国欠下了许多外债,如今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啊。除非美利坚合众国能提供足够的装备武器.....

比起斯大林差不多是赤裸裸地对威尔基说“打钱,打钱”,李润石的说法婉转得多,久在中国司徒雷登却是听懂了。他事后给华盛顿的回复,和威尔基差不多:中共和苏联,都不要“口头承诺”,都要求美利坚给予实质性的好处,才能改变他们对外军事政策。

而罗斯福身边的智囊团分析后也认定:中苏两家目前的外交政策明显是抱团取暖,待价而沽。

抱团取暖是:针对西面的德国威胁,中苏一体,过去两年里,每年苏联都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烧钱无数。在这过程中,每次演习中国军队都会出现在现场,拿着苏联提供的装备,在苏联的土地上或扮演假想敌或者扮演援军,和苏联红军演练一番,每次演习的时候,苏联人都会“大方”地拉上德国武官一起观摩。

抗战结束后,解放军在长城以南,除了空军和少数技术兵种外,基本上是靠着自己的力量战胜了日军,南京保卫战四个月血肉磨坊大战,更让全世界看了中共军队的坚韧。当时有幸在南京观战的美国武官和德国武官,都对解放军部队的评价极高。

斯大林这么做的原因,无论美国人还是德国人,都看明白了背后的含意。

“斯大林不想和德国开战,但又担心德国过于自大主动开战,所以拉着中共不停地秀肌肉。他是在告诉希特勒,我和我的中国盟友是一体的,他有五亿三千万人口,你看着办吧。”(注:建国三年后,新中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人口普查,此时全国人口五亿三千万。)

这也是小胡子在取得了法国战役的大胜之后,看着苏联那边展现出来的“坦克海”,又想想他的中国盟友那边可怕的“人海”。一想到毛子的坦克海加上中共“六美元一个月”的人海,想到吃下去的那一袋难咽的青稞麦,再加上圣女艾琳娜的劝告,很信玄学的小胡子,脑子里“东进”的念头,就再也没有冒出来了。

罗斯福想要空手套白狼的想法,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成功,当然他也很清楚,开始时只是“试试”,然后计划象谈生意一样,计算对手的要价,以及等候世界局势的继续变化。

中美苏三国上层在暗中角力的同时,日本也没有闲着。

珍珠港这边“虎虎虎”的电报一发,日本东京那边在确认了“空前的战果”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向中苏两家紧急派出特使。

开战前,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就信誓旦旦地对雍仁道:“李润石和斯大林,一定会在这事上支持帝国的!秩父宫中对,其实就是很多年前中苏两家对我们扔出的政治暗示......”

他说出这些看法,令坐在上面的雍仁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其实在对英美开战一事上,雍仁是非常不乐意的。他完完全全是被下面的这帮马鹿,以及财团们挟裹着同意开战的。

1938年日本在中国彻底战败后,整个国家就此一撅不振,从上到下都是一片哀嚎。

日本国内的工商业,在失去了廉价的原料来源地的同时,也失去了广大中国市场。即使是三井、三菱、中岛、助友这些著名财团,在这几年也日子过得苦逼,地主家也无余粮。

欧洲开战,给财团们续了一命,但是利润还是太少了——远比上一次大战要少。原因是来自美国的原料禁运,中国这边同样也弄不到多少原料。而偏偏这个时期,大英帝国太不争气了,在欧洲打不过德国也就罢了,在亚洲这边,居然和基友法兰西一起,被刚刚建国的中共按在地上用力地磨擦,解放军几乎没费多少力,就轻松地夺取了印度支那,缅北,以及阿克塞钦。

“整个过程,让我们想想了五十年前,当时列强对支那予索予取!只是这一回,受害人与被害人的位置颠倒了过来。”

《中英边境协定》的签定,让日本全体上下都看红了眼,从那时起,大英帝国在日本人的心中,已不再是日不落帝国,而是另一个加强版的清王朝......

再然后,北非战役爆发,隆美尔在非洲揪着英军连续狠揍,逼得丘吉尔不得不将大量用来防备中共的军队从东南亚抽掉到非洲——他不敢轻易地调动印度的驻军,东南亚这边,自以为有海军优势觉得可以放心,所以主要是从这里抽兵。

这一切,日本人全看在眼里。

历史上珍珠港事变爆发时,英军在马来半岛上,殖民地部队本土军,共有十三万人之多——看起来数字好吓人,但实际上历史上这十三万却被山下奉文的三万骑着自行车的轻步兵从北向南一路打穿,最后连新加坡要塞都轻易丢了,表现拉垮得堪比东北军或清军。

这个时空更惨,日军在1941年七月时,就得到情报,马来半岛上的最精锐的一万多名澳新联军,也被抽调到非洲去了,至于其他地方的殖民地部队,素质就更差了。

此时不南下,更待何时....

在那之后,别说是山本五十六了,就连雍仁都受不了下面天天的“劝进”声,最后被迫赶鸭子上轿同意了对英美开战。

在这过程中,为了再推日本一把,斯大林在赊购的方式向日本送出一堆过时的坦克之余,一口气向日本支援了上千吨炸药,五万吨重油,还和日本签了一份可以提前支付的军火,以换取东南亚矿藏的商贸协议——其实就是销赃协议,大致内容就是,你日本从东南亚抢到的东西,自己用不上的,都可以找苏联来卖。我们这边军火大大的有,你看上啥换啥,包邮,价格优惠。

而在中国这儿,中方的意见是不会和日本争夺东南亚,除了要求日本人保证当地华侨安全外,中方其他的要求是:恢复南芳共和国故土。其实这一点早在一年前,华克之就和岛机关的人进行“私下讨论”了。南芳共和国所在的加里曼丹岛,当地土地极为贫瘠,本就没有多少东西可抢,日本人可以接受。除此之外就是要求日本人在马来半岛上让出一片区域给中方用于“安置”华侨。

然后就没有了,中国人的要价比日本人想象中还要低!而苏联的更是仅仅只是“做军火生意”。

“皇国的国际战略形势,从来没有这么好过”,就在就这样的“民间军方都自我感觉良好的大气氛”下,历史上著名的近卫老贼内阁集体总辞职,皇族集体退出军队发生了,然后东条上士组阁,三个月后发动珍珠港事变。

此次太平洋战争,日本和历史上稍有不同的地方面于,他们南下时,前期的战略位置并不佳。

历史上偷袭珍珠港前,日军已经从法国人手里强抢了印度支那。美日开战后,驻印度支那的日军同时进攻泰国,逼得泰国跳反放开通道。然后日军从泰国方向顺着马来半岛一路南下攻到新加坡。

虽然获得大胜,但在这中间日军干的一件蠢事是,在用了二十多天就占领马尼拉后,觉得大局已定,把主力抽走一半用于缅甸方向,结果兵力大减的他们,给了麦克阿瑟喘息之机,顶住了日军接下来的攻击,直到后续援军跟上,一直打到五月份才支撑不住投降。

日军过早分兵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在马来半岛方向进展太快,1月11日,未遇抵抗即占领重镇吉隆坡,二月十五日就夺取了新加坡。

但是在这个时空,日军明显不可能在这个时期发动新加坡战役,他们只能老老实实地全力围攻菲律宾。更重要的是,这个时空的日本,不需要在中国投入近百万的占领军,从一开始就可以集中全国的力量南下东南亚。决定日军一次投入多少进攻兵力的,不是陆军数量,而是海运能力。

一时间,整个菲律宾的天空“零式苍蝇”满天飞。这个时期的麦克阿瑟,其在菲律宾的飞机只有二百多架,战斗机是垃圾的水牛式和P39。前者历史上就是零式嘴里的肉,后者看似在苏德战场打出威风,但在太平洋战场同样被零式打出屎来。而且开战时,菲律宾的美军和珍珠港的驻军一般,同时遭遇偷袭,第一天刚开战就有上百架飞机被直接炸毁在机场上。

残余的飞机也在后来被零式大批击落,开战没几天麦克阿瑟就失去了制空权。

“没有犯下分兵”错误的日军,全力以赴,在1942年一月十五日,就轻松占领了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而后大批登陆的日军,不断地追着麦克阿瑟的残军猛咬。一月底就把麦克阿瑟赶到了巴丹半岛。

打到二月五日时,麦克阿瑟象历史上一般,临走前,他象灰太狼一样,丢下一句“我一定会回来的”,然后就扔下十几万部下,坐着一条潜水艇跑了。十五天后,巴丹守军投降,菲律宾战役结束。

而菲律宾战役还在进行时,偷袭珍珠港的联合舰队机动战舰,也在这个时期返回日本,短暂的休整三天,补充完燃油弹药和损失的飞机飞行员后,立刻就在第一时间率领主力南下。

这个时空,因为俾斯麦号并未沉没,为了对付那两条德国战列舰,大英帝国被迫将大批的高速战舰全留在本土监视,就连声望号都在后来调回地中海,派到远东和地中海的都是一票老旧的条约时代前建造的战列舰。

这个时期大英帝国把复仇号和决心号两艘战列舰长时期地停在新加坡要塞以显示武力,防备夺取了印度支那半岛的中苏联军南下——至于空母?不久前的地中海役和北非战役的影响,唯一的竞技神号航母,也早在去年就调到地中海用于破交了,现在这个时候都还在印度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