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42章

作者:半只青蛙

作为知名的旅游景点,华清池的温泉有两种。、

一种是只能看不能下去的“历史遗迹”,古人泡过的,顶多就着舀水洗洗手。

另一种则是后来人(现代人)开发的,收费项目,付了钱就可以进去泡澡。

来到这里后,大黄克就隐隐感觉到了另一个时空的自己的大概位置,而同一时间,小黄克也感应到了他存在。

1935这边,小黄克拿条毛巾,快速擦干身体,换上新衣,然后借助彼此身上魔力源泉与时空虫洞的相互感应,开始主动的和大黄克靠近。

“感觉到你了,能听到我的心声吗?”

“听到了!”

“很好,我这边游客很多,我先找一个没人的地方,然后开始传送。这次的量会比较多,时间会较久。”

两个时空的黄克在华清池景点这儿打转,寻找适合的“隐蔽”地点。

最后大黄克找到的地方,恰好是一处收费的温泉池,付了钱,进去后就没人打扰了。而小黄克所在的地方,这时不过是一处小荒地。

好在周围没有人干扰。而这个时候,艾琳娜也感应到环境的异常,走了过来,站在一边替他望风,至于董牧师,他被黄克吩咐不要靠近,站在更远的地方阻拦别人靠近。

两个黄克把各自心脏处的魔力源泉移动到指尖位置,悬浮到食指尖表面一厘米高处。

大黄克这边,作为助手的苏菲娅从自己的空间戒指里取出专用玻璃瓶封装的阿奇霉素药瓶,打开封盖后,大黄克把食插向药瓶,放在离药粉上方面半厘米的高处。

然后就象打开了吸尖器的开关般,瓶中的药粉自动地向上飘起,被那微小的看不见的时间虫洞吸入。

而1935年小黄克这边,白色的药粉象涓涓的细流般从他指尖落下,而下方是一个同样打开盖子的药瓶——这个药瓶是从租界洋人那儿专门定制的。

大黄克:“你那儿有十万人。这一次我打算一次运送十公斤以上。这份量足够十万名红军每人一份了,其中阿奇霉素、青霉素、利福平各占三分一。”

小黄克:“这样的话,我们最少会中断联系十天,万一我这边需要你那儿的情报联系援助怎么办?”

大黄克:“你十天内能赶到松藩那一带就要笑了。长征的资料,我能给都给了,作为“过去”的我,你也不能总是依靠我帮你查史料和建议,也该学会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应付突发局面。我只是想当个富豪有钱人,我要做的事情比你简单得多。你要做的事,可是连那个不能提名字的男人都做不到的。随着历史被你我干涉得越来越严重,我这边可以参考的东西也越来越少,你终究要学会自己走路啊,少年!”

小黄克:“混蛋,你是懒了吧?”

大黄克:“懒?我也想懒呢 !现在的情况,你和我未来无论失联多久,你那边再联系上我时,我这边差不多都是一天内左右,甚至有可能我这边睡一觉,半天都没过,你这家伙又联系上我要我当老爷爷指点你了......”

小黄克:“泥玛的混蛋!”

他本想中断传送,可是另一个自己却威胁他,中断联系未来十天里他就不再送抗生素了,直把小黄克气得在意识世界骂他个不停。

大黄克一口气朝小黄克之边,传送了接近十二公斤的抗生素,足足装了他十二个瓶子,然后双方的链接虫洞方才“耗尽能量”进入冷却期。

而两个时空位面,魔女和圣女在这时同时伸出右手,碰触和虫洞紧联的魔力源泉点,判断其下一次恢复联系的时间。

“大约是十天半!”

“这次传送的数量,比我们估算中要大,而且虫洞孔径,也增加了一点,将来再开启时,能传送的质量会更多的。唯一的问题是,时间飘移的情况,也加大了。”

两个黄克不约而同地问道:“有什么影响?”

艾琳娜对小黄克道:“也就是说,未来你们俩联系的时间间隔,会越来越长,应当说是对你来说是越来越长。举个例子,如果说现在的你和他梦中联系的时间间隙最小允许是15小时,以后会慢慢地加长到16小时,17小时,并不断加长,甚至变成一天,两天,三四天。而对2010年世界的另一个你来说,他那边的间隔时间,却是固定的。”

在上海飞往武汉的路上,小黄克这是在晚上六点左右睡着。

另一个时空黄克却是在12点左右睡着时,然后两人在梦中相遇。

魔女圣女由此推断出,两人在不靠近相同位置时,各自的精神链接间隔时间大概是16小时左右。但这个链接时间间隔,随着大黄克这边不断地通过2010年时间线往1935年时间线输送质量物体,中间的间隔冷却时间,也会越来越长。

不过,虽然间隙冷却时间变长了,但随着虫洞口径地扩大,其单位时间里能传送的物质质量上限,也是在同步上升甚至变得更多的。

小黄克骂道:

“那个自作主张的混蛋!我本来是想要那家伙和我们一起走逆长征路的!有他和我在不同的时间点走同样的路,有他当坐标校正,我们就不会迷路。”

小黄克想做什么,大黄克完全知道,但他并不想配合。

而他为什么不想配合,小黄克也很清楚:这个混蛋正急着回去和周琳旅游约会呢 !他在馋周琳的身子!才不想把时间“浪费”在和他一起“逆走长征路”上。

“那个混蛋!如果没有穿越发生,我十年后会变成这样的人渣吗?”

他在心里骂道。

小黄克想了想,对艾琳娜道:“我们稍准备一下,现在就出发吧!早一天见到红军主力,那边就少牺牲很多战士。”

艾琳娜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点点头,同意了。

当晚,两人连夜驾车离开了华清池。

董牧师并没有跟他们一起走,而是被留了下来。

这是黄克的意思。

原因有四:一是在晚上的交流中,黄克注意到董牧师和这里许多西北军的人员熟悉,他留下来可以趁机做些“交际”活动。

第二个原因,却是抢时间的原因。

民国不比21世纪交通发达。

从陕西到甘肃、四川,一路上根本不存在什么“国道”和高速公路。只有长时间商旅们用脚踩出来的“历史遗留”的“古道”,或者很糟糕的黄泥土路。

很多地方汽车只能勉强走,但一路会把人巅得半死,更多的地方是丘陵山地,四个轮子跑不了。

和黄克艾琳娜都是身强体壮的“小超人”不同,董健吾今年46岁了,体质很一般,带着他沿途颠簸,且不说受不受得了,若遇上那些“大雪山”“大草地”之类的糟糕地型时,他就成了拖累,带上他路上的行程时间消耗最少要增加一半。

而第三个原因,却是因为大黄克的“不合作”,逼得小黄克要考虑到路上走错路,偏航走回头路之类的“意外”,而到时候多了董健吾这个拖油瓶,耗费的时间就更多了。

和董健吾牧师说明情况后,董牧师也同意留了下来,同时在西安做一些“民间交际”工作。

身为牧师,董健吾本就是交际高手。黄克留给了他一笔钱,外加一小瓶二百人份的链霉素,后者是比金条更好用的交际物品,足够他用来帮人“治病”,打通各界的人际关系。

而没有董牧师当中间人,如何取信于中央红军的那些高层,对黄克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在拯救了上海地区的全体地下党后,董牧师老实地主动向黄克承认了一件事:不久前他从街上“捡”回的两个孩子,其实就是黄克在找的李德胜的两个孩子。

然而黄克当时笑着回答他道:“我早就知道了!”

正如黄克第一次摊牌时说的那样:当时那两孩子正被董牧师寄放在前妻那儿由其收养。

历史上这段时间,由于董牧师自己都生活困难,无力接济。而前妻那边自己也是生活困难。他的前妻要养自己的孩子,外加两个前夫送来的拖油瓶,自然心情好不到哪去。某天,那女人在心情不佳下更把其中一个孩子的头打破,后更逼得两个孩子离家出走流落街头,以至于受伤的那孩子还落下了严重的癫痫病。

而这个位面,知道董牧师大体状况的黄克,在双方取得完全互信前,一直故意找理由大把地给董牧师送钱。有钱的董牧师也有能力往前妻那儿多塞“抚养费”,所以那两孩子过得还不错。

而在黄克二人逐渐赢得董牧师与老沈的信任后,董牧师偷偷地将两孩子以“捡到”的流浪儿的理由送入孤儿院近身照顾。他以为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却不知道小黄克在和另一个自己联系后,早就知道这两孩子的模样,一眼就认出来了,只是假装不知而已。

不仅如此,黄克还拿数码相机,偷偷地拍摄了大量这两个孩子在孤儿院里生活视频,足足有好几个G的内容。有这个东西,就是最好的取信于李德胜同志的证据。

而第四个黄克不敢说出口的,不能让董牧师同行的理由,却是他现在也觉得,这个大电灯泡,最好还是别在身边的好。

这两天他感觉到了,艾琳娜似乎也有了破冰初融的迹像。

这么难得地与一个漂亮的妹子“自驾游”的机会,身边跟着一个电灯泡不是自找不快吗?

于是,在支走了董牧师后,黄克和艾琳娜在当晚就开着高底盘的五菱宏光车,连夜离开了华清宫。

PS:孩子的事,为了避免麻烦,我只能这样一笔带过,不要问为什么。

感谢诸多网友送来的朋友相助,一举将这书顶到了月票第二,只输给第一本的小编了。

其中ipwmumu兄:27票(你这是把息壤开站至今积的都射出来了吧?万分感激)

2010251655403019兄:20票(这一发后兄弟也是清空了,多谢)

镇神头15票!(前后你有票都给了)

200809221044765,五岳寻仙不辞远,地球摇篮星辰大海,七票。此外还有其他的读者,有多多少少各种票,聚沙成塔才有今天。感谢大家了。

废话不多说,我马上写下章,争取今天双更,日更一万字作为感激

关于西北军的话题,上面已经说了。早年的民国小说《金陵春梦》里,写到西安事变时,也是把杨威城部称为西北军的。虽然实际上杨不属于冯玉祥体系的

-------------------- 第57章 残酷的时代(二更8000 --------------------

第一更6800字,第二更8200字,今天更了一万五千字!

陵源今天对我扔出了66枚刀片,好吧,今天就努力爆更了这么多。感谢他吧!

1935年七月中旬这段时间,红一、红四方面军已完成了会师,这个时间点,两支红军正在松潘地区一带活动。

后世的电视上,长征剧情时,反复提到的一个名词,就是松潘战役。

“1935年6月29日,中革军委以朱德、周恩来、张国焘、王稼祥名义发布《松潘战役计划》。提出:“我一、四方面军目前的战略方针,以运动战消灭敌人的手段,北取甘南为根据地,以达到赤化川陕甘之目的。首先进行的战役,就是迅速、机动、坚决的消灭松潘地区的胡宗南部,并控制松潘以北及东北各道路,以利北向作战和发展。”各红军部队即按计划行动。

由于《松潘战役计划》对客观条件估计不足,部队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严重的困难。一方面,由于红军缺乏粮食,难以保证战略行动的需要;另一方面,敌军已先机抢占了松潘,后续部队云集松潘境内,堡垒线已构成。中革军委根据日益明确的草地情况和先头部队失利的教训,果断调整了战役部署,修正了左、中、右三路军的方案,指挥主力部队取道黑水直趋毛儿盖。

7月下旬,红军攻势停止,在西起腊子山、羊角塘,向南经包子寺(今松潘县之包座)、牟尼沟、镇江关一线与胡家南部形成对峙局面。至此,《松潘战役计划》实际上停止执行。此时,红军除第三十军一部和第四军大部与胡宗南相持,第三十一军第一部和第三十三军大部沿岷江西岸向东警戒,第九军一部位于抚边 、党坝之线外,主力部队主要在毛儿盖、黑水地区筹粮,另有部分在理番、卓克基等地。”

关于这场战役,失败的原因很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却出在红四方面军,确切地说是张国焘身上。

其实早在六月底会师后,中央红军高层,就决定发动松潘战役,打通北进的交通线。然而这时已“二心渐起”的张国焘,却不愿北上前往相对贫苦的陕甘宁地区建立根据地。反而是一心想南下,夺取南部富饶的成都平原地区。

南进与北上,是两支红军队伍在战略看法上不同的矛盾。而在此期间,张国焘在几次来中央红军驻地开会的过程中,发现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损失极大,装备破烂,而自己手上的兵力足足是对手的四倍还要多......

野心就在那时开始不断地膨胀。

后来发生的事,就象许多长征电视剧里演过的那般,张国焘先是提出要增加红四方面军在上层的“话语权”,不停地往里面塞人,再然后,更是变本加利地开始在红四方面军内部进行一些关于中央红军的负面宣传,为未来喧宾夺主作“舆论准备”。

而这个时期,由于五次反围剿和湘江战役前一系列的战略错误,哪怕后来在遵义会议后某图书管理员力挽狂澜。但此时的中央红军就象是夷陵之战后的蜀汉,前面亏空太多,损失太过惨重,不但兵力战力大减,就连声望也跌到了谷底。

而樊功会师后的红四方面军,装备好,人员足,士气旺盛。相对于中央红军叫花子般的模样,全体上下都有着一股淡淡的“傲气”。虽然部分红四的红军将领顾全大局一直在努力压制这种心态,但是在红四方面军的高层中“相当多”的人,一些不好的苗头也已隐隐升起。

如果这是四方面军的领袖是个真正的革命者,只须地稍稍地压制一下,还可以将一切消弥于无形。偏偏这时的红四方面军的首脑,却是张国焘这样的野心家,这时不但不灭火,反而火上加油更暗中各种挑拔.......

松潘战役,就是在这两支红军表面和气,内里却暗流涌动的情况下发生的。

战役前期,一心想南下的张国焘故意各种推托。此时的松潘敌军主力不多,如果全力以赴其实可以轻易拿下。但张国焘推托了半个月后,总算磨磨跳磨蹭地同意作战时,时机已逝,胡宗南的援军这时已陆续赶到松潘,红军这边的战略主动权这时已丧失大半。。

而后的历史,就是作战失利,红军被迫过草地。而这期间,为行军方便,两支会合的红军分成左路军和右路军。

右路军由红一方面军的第一军、第三军、中央直属队及红四方面军的第四、第三十军组成。未来的徐帅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未来的叶帅任参谋长。中共中央及毛、周等领导同志随右路军行动。

左路军包括在卓克基及其以南地区红四方面军的第九、第三十一、第三十三军,红一方面军的第五、第三十二军及军委纵队的一部分,由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率领集结北上,经草地到阿坝,再到班佑与右路军会合。

按计划,右路军先行,用数天的时间过完草地后。野心已膨胀到极点的张国焘终于在这时放出妖蛾子。

当年9月初,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但张国焘拒不执行于北上的指示,进而企图裹挟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南下。而后他一通电报发给右路军中的陈昌浩,要自己的红四军旧部从草地那端再撤回来,并同时把其他的红军也统统挟裹返回。而此时的右路军,红四军的部队是中央红军三倍以上。

然后,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草地分兵,中央红军连夜分兵脱离(实际上是很狼狈 的提前逃走),而李特闻讯后率红四军深夜追击中央红军,与中央红军的高层相遇,双方高层领导在近距离互相对骂对方是叛徒(骂战中双方甚至用上了俄语)。期间李特甚至还在激动中,向主席举枪要射击,却被李德及时抓住手上抬,导致子弹射向天......

虽然最后的结局是两方“和平”分手,但这次分裂没有胜利者.....中央红军经此分裂,分到左路军的部队全部被张国焘吞并挟裹,而中央红军从右路军脱离离开后,总兵力不足万人——这也是几个月后吴起镇会师,中央红军主力仅余八千人的原因所在。

至于被张国焘挟裹的那部分中央红军,在后来战役中被编入西路军,更被白白的损失掉。董振堂这位杰出英勇的红军将领也牺牲在西路军的覆没战役中——此人和林虎三一般,甚至是比林虎三还要亲近主席红军将领。若不是牺牲在这儿,以他的能力和战功,未来封个元帅都是有可能的。

关于这段红军分裂的历史,后世电视上演过很多次,大黄克收集这段历史上,更弄来了一大堆亲历者的“回忆录”反复地读了很多次。

无论张国焘,还是徐帅,叶帅,党史记载,或者其他人。站在中央红军立场的,站在“反派”立场的(张国焘自己),或者当年红四的参予者(努力洗白自己装成大义凌然顾全大局的),他全看了一遍。 不同人的回忆录,很多人的说法其实是有不小的矛盾出入的,原因大家都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