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92章

作者:半只青蛙

斯大林边说边拿起先前收到的旧电报,然后又拿起一份小册子,做满意状道:“同样是向我索要援助,李润石同志要的东西,就务实得多。”

“他向我要的是技术人材,虽然也有向我要枪要炮,但他还向我索要更重要的雷汞底火和火绵,并且准备了这么详细的发展方案——一看就是做了非常认真的功课在干革命,而不是纯粹地将我当成傻子来耍弄。”

对于过去九年里,他不停地被米夫,王明,还有他们之前的那一堆的“留苏派”的各种耍弄背黑锅,斯大林其实到现在都耿耿于怀。

“幸好一切现在都走上正途了。这次中国的同志,只要能拿下宁夏,基本上就能打通和我们的陆上交通线。”

廖贝舍夫提醒斯大林道,

“其实海上交通线,他们也基本打通了,有些重要的东西,其实可以走海路,不过需要进行特别的伪装,稍有些麻烦。”

斯大林知道他所指是什么,点点头道。

“叫布柳赫尔安排这一切,不要嫌麻烦,中国同志需要的那些材料,一个月内一定要运到天津港。”

-------------------- 第102章 未来准备 --------------------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共经过近四年内战,获得完全胜利,在后来的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其对外的“输出革命”也从未停止过,共产国际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成立的。

但是,从苏联成立到苏联灭亡解体的不到七十年的时间里,这些对外的革命输出,大部分都是失败的。甚至可以这么说,除了南斯拉夫和中国不是坑,朝鲜越南古巴勉强可以算成功外,余下的全是坑,而且很多还是天坑巨坑的那种。

例如对寄予厚望的德共的支持,十几年里耗费的资金,花掉的绿钞超过千万。结果二战后苏联干掉小胡子三德子,缴获了大量的内部文件一查,才发现过去十几年里给予德共的上千万美钞,全被德共里上层坑货们私下里分掉了。

荷兰共产党那边,同样是坑——因为其所谓的荷兰共产党,其上层领导全是英、荷两国的特工扮演的,苏联人十几年的投入全是给英荷两国的反间谍机构送钱呢。

至于美共——嗯,有一次美共高层开会,被警察部门突袭会议总部,结果抓到的人不是FBI就是CIA,“我们中间找不到共产党”,大概就是美共高层开会时的“盛况”。

而历史上,一直到苏德战争爆发,共产国际解散为止,那些通过共产国际向苏联不停要钱的各国革命组织,基本都可以称为是“苏联外汇的下水道”,钱花了无数,收获的全是失败,全是血本无归的亏本投资。

即使是后来中国革命成功,新中国成立这一最伟大的胜利,如果翻开历史,翻开苏联和红军高层之间的电报来往,仔细地看看那些电报的内容,那些向苏联要钱的电报,再对比一下同时期中国革命发生的那些事.......

反正,大小黄克在看了那些电报后,终于明白,某人为什么死前都要把“历史宜粗不宜细”挂嘴边了。

“斯大林同志和苏联,被各国的共产党们,当成二百五在薅羊毛,薅了很多年了!”

这就是大小黄克看完那些电报后的感觉。比起后世的美帝让人自备狗粮还要供应主子吃喝地驱赶小弟为爷前躯,苏联方面所谓的“红色帝国主义行径”,简直是大善人好不好。

在主席通过1941整风运动,完全掌握最高领导权前,那群"聪明而愚蠢"的留苏派们,薅苏联的羊毛也是不客气的——当然,与德共、荷共、美共的坑爹式的“薅”相比,中国这边的情况反而是“品性最好”的了。

历史上斯大林还要再过一年方才回过味来,然后在大清洗中把在共产国际里,只会“薅羊毛”却不会干革命,不靠谱的“小布尔乔亚”们狠整了一番。

而这个位面,斯 大林之所以能提前一年回过味来,却是因为张国焘被逮捕前夜,疯狂地向苏联告留苏派的“黑状”时,不小心透露出来的,“同行们狂薅苏联羊毛却不干正事”的机密。

张国焘也曾是留苏派的一员,但是作为资历最高的老党员,他打心里看不起以王明为首的那批“中生、新生代的小年青”,从一开始就和28.5们势同水火,更是早早地离开(逃离)苏联回到国内苏区。

他和李润石一般,都是本土派代表,只是聪明地到苏联转了圈,镀了层金后,到苏区后就开始自立山头,同时强烈地排斥留苏派或其他派别对根据地的干扰。

早就和王明那伙人结下死仇的他,那天告黑状时,说出了不少留苏派的黑幕。斯大林对他的“南下方案”嗤之以鼻,看一眼就扔了,但他告瑞金红军三人团,以及告王明那伙人状的内容,却是反复看了又看。

在被黄克点醒后的斯大林眼中,他的这些“黑状”里,反而暗藏着许多平时难以听到的“真话”。

然后他就提前悟到自己被人当凯子和傻子很多年了。斯大林可以容忍你们这帮人薅点羊毛, 但是前提你得给我把事办好了!可是这帮人基本都是志大才疏的废物。

领悟到这一点后,于是有人就开始倒大霉了。这段时间别说是王明份子了,那些在苏联留学的其他国家的代表,甚至是共产国际的负责人季米特洛夫,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审查”和“复查”。许多人都被他赶出学校,赶进农场和矿山,去接受苏联苏式的,治疗“小布尔乔亚病”的再教育。

而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小黄克在后世的网友帮助下,弄出了一份详细至极的“根据地建设项目规划报告”,交给斯大林,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的用心,以及“理科生的细致严谨”,顿时挠到正意识到自己被当成傻子而不满,要抓紧钱袋子的斯大林的痒处。

他对这份报告极为满意,给出了“做了非常认真的功课在干革命”的评价,并指示布柳赫尔元帅优先处理此事的批复。

且不说远东海参威那边的苏联红军,正在为筹备向天津运出的第一批援共物资大作准备时,来到延安的小黄克,在第二天一早就重点参观了新建延安军工厂。

此时的军工厂,其实只能说是军械修理所,在黄克到来前,大部分的设备都是从榆林那儿迁过来的。勉强能够修理枪械,以及少量的复装子弹——由于设备有限,一天能复装的子弹也就是上千发。黄克从南昌带回来的那些设备,让军工厂的负责人欢喜得差点跳到天上去。当天黄克亲自下场,仗着自己高级技工的能力,强行车出多个结构复杂的零件,修好了榆林之战时损坏的数挺水冷式机枪。而后在他的指点下,将一挺水冷式机枪装在了CV33坦克上先将就着使用。

黄克在延安也只停留了不到一天,就在当天下午乘飞机返回西安。然后“装成”刚到西安的模样,参加了张学良、杨虎城为他准备的洗尘宴。第二天,他在二人的陪下去了当地二郎山。

两个月不见,现在的二郎山已经变成了一个工地。上千名的工人正在这儿劳作,主要做的活,就是不停地挖山洞。在黄克要求下,西安市周围的几座山,都在不停地挖掘防空山洞。

“山洞上方的土层厚度,要能达到最少可以抵御250公斤炸弹轰炸的标准。”

“山洞要足够宽大够深,能塞机器进去!”

所有的费用,全是黄克自己掏钱出的,而负责管理预算审核的,却是中共的地下党。至于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人,则负责出人。

西安这边本就有一所正在扩建中的西北大学(原1936年成立)。其原型是晚清和民国时留下来的旧学堂。918后,入关的东北大学转移至此,教室不足需要扩建,学员正是东北的流亡学生。

黄克和张学良达成合作协议后,拿到大笔资金资助的这所学校,不但教室的建设速度加快,甚至还加建了学生专用宿舍。

除了原西北大学旧址外,二郎山附近也有一座学校正在建设中。按黄克的要求,这些新建的学校教室和学生校舍,全是“一层”的平房——只要不漏雨,不漏风,采光好就行。

原因很简单:未来的抗战,这些房子迟早都会被日本飞机炸掉,花太多钱没必要。

而等平津地区战事一起,早有准备的西安这边只要发出声音,整个平津地区的大学很容易就被吸引过来。

历史北平地区的学校在七七事变后都是迁移到这里,但现实黄克提前准备,提早投资,到时候在教育圈的话语权与影响力会更大。在黄克和红军看来,借张学良的马甲在西安搞出大学城,才是从东北军身上能收割到的“最具价值”的好处,因为这些有文化的学生,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至于黄克私下对张杨说会在这儿建兵工厂——但这话是要打折的。

军工厂会有,但也就是修修枪械,撑死小五金级别。真正的军工重心根本不会建在陕北这个可以被鬼子飞机反复轰炸的危险地带。

但黄克在这里搞大建设的姿态不能不摆出来——因未来大量的重型设备都要通过铁路运入西安,许多是瞒不过人的。中统那边再怎么睁一眼,闭一眼,也要给他们一个应付常光头的说法,比如“这是学校建设的工程设备”,“进口大量的洋灰是为了建校舍”。

到达西安的第二天,黄克在张学思的带领下,亲自去参观了一趟在扩建中的西北大学。

此时的西北大学的新校舍,基本的教室与宿舍外面的毛胚已经完成,余下的只是粉刷和稍作装修——不过这些后续的工程,在黄克的指示下,已完全停止——原因和前面一样,两年后就会被炸平的房子,需要什么装修啊!有钱也不是这么烧的。

黄克过去参观时,西北大学刚开始上课不到一星期。新增建的房子全是毛胚装的平房,墙壁稍作粉刷,除了黑板和课桌椅外,什么都没有多。若不是黄克给学校的老师开工资,实际上学校的老师三个月只能拿一个月的薪水。

“到目前为止,这里共有九百名学生,基本都是东北流亡过来的 。不过最近我哥哥在报纸上登了广告后,陆续还有其他地方的东北藉的学生正在过来,以后人数还会再增加。”

张学思作为向导,带着黄克在学校里转悠,同时向他介绍学校的情况。期间有人拿出了学校的课程安排,黄克拿过来了看了一眼,大皱眉头,忍不住大骂道:

“为什么数理化课程的比例怎么这么少!国学文科这些狗屁不通的东西怎么这么多!难道跟日本鬼子谈国学就能收复东北了?”

黄克虽然年青无官职,可是作为大金主的他,现在在西安说话的声音可是很大的。当他忍不住喷人时,周围的人全都噤声了。

只有张学思敢劝说他:

“兴元兄,我知道你的意思,主要还是教师问题。”

“我明白你想说什么。但这课程一定要改!至于老师的问题,我从上海过来时,已经和交大的黎校长交流过了,他会派出一批新老师过来支援的。”

黄克边说边原地转了两圈,然后决定道:

“修汽车,修机器,造军火,开大炮——这些都需要有大量知识的人才能做好。这些学生都已经有基本的文化知识了,再上那些国学完全是浪费时间。这样吧.......给你们两个星期,不,是三天的时间过渡。”

黄克也不多废话,直接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教改”方案,递给跟随在边上的校长。黄克要学校停授四书五经全面改授数理化,校长早在一个多月前就从张学良这儿得到通知,这是一位头发花白,前清时留下来的老古董了,当时听到这话时差点晕过去。今天黄克亲自上门,他便知道最糟糕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

“黄先生,我知道你天纵奇材,可是国学是中华之根本,不能.........”

黄克打断道: “你放心,那些只会教四书五经的老师,我会另外找一批学生给他们教的。工资一个子都不会少,但是我不能容忍你们在这里浪费这些学生的时间,以及破坏抗战准备。”

在黄克的计划里,那些不能教数理化的老师,他会把他们全部赶去“扫盲班” 教 人识字。而西北大学里面所有的学生,三天后就会进行军事化管理和军事化训练,同时进行数理化知识的恶补教育。

而现在的这批学生,未来会根据他们的特点与擅长的类型进行区别对待,有的会进行入机械部门,有的会进入炮兵,有的则会去机修。能考入大学的人,脑子都不会差,要临时转型其实不难的。只要有人教导,突击培训,最多一年就可以出师使用了。

至于那个喋喋不休的老校长,黄克一个“破坏抗战准备”的罪名压下去,他就老实了。至于会不会有老顽固老师煽动学生闹事抗议,黄克则公开地对身边的人道:“其实我正等着这些人闹事呢!蠢货,傻子,跟风的,废物,一闹事就全暴露出来了,正好踢出去,省得浪费我们宝贵的教育资源,我虽然钱多,但实际上多花一个大洋在腐儒身上我都感到肉痛。,”

-------------------- 第103章 黄克出题 --------------------

黄克原以为自己取消西北大学文科话说出口,第二天会有一堆的西北大学老师挑动学生闹事,事实上,他高估了这群所谓“国学教授”的节操了。

闹事的人,比他想象中要少得多。

四年了!

从九一八到现在,已经过了四年。从东北流亡关内后,这群来自东北大学的教育界精英,日子过得那叫“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刮民党政府勉强接收了这些东北来的流亡老师,但相应的工资,却是有一月没一月地发。为了生活,这群老师这四年里也是吃够了苦头,什么文人的傲气,在五斗米面前,都丢得差不多了。

直到两个月前黄克和张学良见面,掏出一大笔钱给他们发工资后,这帮苦逼的东北大学的老师,才算是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只要能按时发工资,其实叫他们做什么问题都不大。至于那些学生,这一个多月来,他们的食宿,其实也是黄克出的钱,才让他们在这一个月无须辛苦劳作就能吃饱饭。

九百多人的学校里,黄克原本以为最少会有一半的人站出来的,但实际上第二天站出来抗议和闹事的人,比他想象中要少得多。

黄克听到消息后,在午饭前来到西北大学这儿时,就只看到稀稀拉拉,不过百来号人站在校门口静坐抗议。而一大群学生则围在周围,用犹豫不决的眼睛看着他们,大致眼神,是想加入又不敢加入。此外还有一些人,却是很支持黄克的看法。目前的西北大学的学生,因为这事已经隐隐地分成了两派。

和他一起过来的张学思道:

“其实你不需要这么激烈的。我们的同志已经事先做过很多思想工作,大多数学生都想通了,余下的人可以慢慢地教育引导。”

实际上,在黄克过来之前一个月,进入学校的地下党,已经事先做过学生们的思想工作了,否则这里静坐抗议的人会更多。

“呵呵,本性难移啊!”

黄克自嘲一笑道:“我母亲没有说错,我的傲慢是到了骨子里的,缺少耐心,讨厌对蠢货进行说教!讨厌去适应蠢货的思路,遇上蠢货,就想用鞭子和痛苦,最简单的手段让他们聪明一点。”

跟着黄克过来的潘汉年叹道:“你也算是煞费苦心了,只是耐性确实差了点。”

黄克无奈道:“读一遍《醉翁亭记》就能背下来的人,遇上要读一晚上才能记下来的人,确实是会很急的。”

黄克轻轻地装了一下逼,然后站了出来。

站出来的黄克,手中拿着厚厚的一叠昨晚连夜油印好的卷子。他没有说话,而是一个个地将手中卷子分给面前这群抗议的学生和老师。而在黄克递上卷子的同时,有人也推出一辆小推车,车上放着一大堆书。

这些学生呐呐地接过黄克的卷子,看了一眼,全都一愣。

几十号人,几十份卷子,比黄克预计中要少得多。每人一份分发完毕后,黄克手中还余下一大半,他随手将其递给身边的警卫,然后这些警卫把卷子分给围观的,没有参加静坐抗议的学生。

待卷子分完后,,黄克这才用不大的声音对这群抗议的学生和老师道:“你们,全被开除了!”

现场先是一阵宁静,几秒后,哗然之声响起。

黄克却在这时拔出腰间的M1911手枪,然后上膛,右手单手举起,这个动作更是让全场的学生和老师一阵恐慌,场面瞬间安静下来。

黄克拿着手枪道:“看看我发给你们的东西,上面第一道题。”

“我手上的这把手枪,名叫M1911,开枪的时候,手枪子弹的枪口出膛速度,大概是250米/秒!”

黄克边说边将手中的手枪平臂举起,这个动作让射击线上的学生纷纷躲避,让开一大片人流通道。

“现在枪口离地面的高度大概是1.65米,当我水平射击的时候,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因素,我射出的这发子弹,大概会在什么地方落地?”

“怦!”

语毕,黄克抠动扳机,怦地一声,子弹射了出去。

黄克所说的话,正是他分出去的那份卷子里的第一道“数学题”。这道题其实后世的初中生就可以做,不过这只是开始,越到后面题目会越难的。

“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把那份卷子上的题,全做出来!这样你们的同学和老师,就都不会开除!对了,我不光要答案,还要看到正确的解题过程。”

说完,黄克收起枪,也不和这些学生或老师多啰嗦,转身就走了。

而后跟着黄克一起过来的大批东北军的卫兵,在外面拉出警戒线,把整个学校封锁起来。

而后有个满脸煞气地当兵的长官站出来宣布:从现在起,学校暂时停课,以后一天只供应两顿饭,直到把考题全解出来后,才能开门放人,否则大家就全关在里面吧!

现场镁光灯闪烁,那是早就被安排好的各个报社的记者,趁机在这儿采集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