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60章

作者:执笔见春秋

没过多久,朱元璋如约而至。

三天来一次,仿佛成了爷孙俩的一种默认。

“今天整了这么多花样,怎么,是有什么事情想求咱呢。”

朱元璋上来就看到一桌子的早点,笑着问道。

“老爷子,桥您这话说得,那还不是为了感谢你,之前帮我这么大个忙么。”朱英也不避讳,直接说道。

朱元璋闻言,嘴角不由抽动了一下。

早知道帮你这么个小忙,就把咱的玉佩给碎了,说啥都不能帮啊。

朱元璋清楚的知道,大孙哪怕去了秦王府。

就凭这个和老大朱标的极为相似的长像,就不可能受到老二朱樉的刁难。

就是可惜了玉佩。

想到玉佩,朱元璋的面色不由有些惆怅。

“怎么了老爷子,我怎么看你一脸不开心的模样。”

朱英有些疑惑,难道是早点不合胃口?

不至于,其中大部分的早点,老爷子是都吃过的。

刹那沉思,朱英就明白了过来,笑着解释道:“老爷子,你别看这早点花样很多,但量其实不大。”

“就咱爷俩肯定能吃完,不会浪费。说不准吃完还有些不够呢。”

朱英还以为,是老爷子觉得他有些铺张浪费了。

毕竟从老爷子身上穿的衣服,朱英也能看出。

那么多的补丁,一看就是个十分勤俭节约的人。

想到这里,朱英突然想起前世的爷爷。

前世的家庭条件也不差,但爷爷总是那么节约,舍不得多花一分钱。

哪怕是偶尔花点,也都是为子女孙儿着想。

顿时,朱英对老爷子有些亲热起来。

朱元璋听到朱英这话,知道是其误会了。

不过他也没打算纠正过来,走到桌子旁坐下,说道:“咱知道你这份心意就行了,但咱爷俩还是把肚子给填饱先。”

朱元璋也不客气,直接就开吃起来。

对于大孙,他可舍不得饿着。

朱英点点头,便一同开吃。

食不言,寝不语。

爷孙俩默默的吃完后,这才开始闲聊起来。

“老爷子,我昨日得到一个消息,是从海外番商那边传来的,倭国那边,可能会有大的动静。”

朱英开口说道。

朱元璋听到这话,却是眉头微皱,说道:“咱知道你对于那些倭寇很是痛恨,咱自然也是一样。”

“只是现在大明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妄自开启战端,劳民伤财不说,也不利于目前大明的稳定。”

“咱知道你想说倭国那边银子多,但银子不能吃,便是再多些,也得想想征伐倭国值不值当。”

听到老爷子的话,朱英知道这是会错意了。

可能在对于倭国,朱英言语间受到前世的影响,比较激进。

话中透露的意思,给老爷子一种总是想要去干倭国的味道。

这才让老爷子误会。

朱英也不犹豫,解释说道:“并非是征伐倭国的事情,老爷子可能对倭国了解不多。”

“现在的倭国,纷战已然结束了。据可靠消息,目前倭国中的战败者,组织了不少人马。”

“他们现在已然是准备横渡东海,犯我大明边疆。”

“我希望老爷子能够将此事禀报到陛下那里,早作防备,免得沿海损失过大。”

朱元璋不由沉声问道:“大孙此话可能确定。”

朱英点头道:“自然能确定,且现在的情况很是紧张,这消息传来的时候,已然过了月余。”

“如若不赶紧准备,恐怕就来不及了。”

古代的消息传递很慢。

一个月前的消息,说不准倭国那边早就准备得差不多了。

现在从倭国到大明,航行大约需要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从时间上来看,似乎还比较足够。

然而大明军队也需要准备时间,不是说动就能动的。

况且也不知道倭寇从哪个地方登录,需要的军队数量可不在少数。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一场战役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准备。大明如今军队的行军速度,每天约莫只有四十里地。

虽然是从沿海周边调兵,但也需要足够长的准备时间。

往常倭寇便是这般,在内应的帮助下,抢完就跑,很是费时费力。

所以朱元璋才下令海禁,这才稍微好些。

看到老爷子在沉思,朱英忍不住再次说道:“事关大明沿海,还请老爷子将其中利害讲述给陛下,免得我大明沿海百姓横遭灾厄。”

听到这话,朱元璋回过神来。

事关调动大军的事情,若是别人,朱元璋还要查探一番。

不过这话由大孙嘴里说出来,他自然是深信不疑。

聊到这里,朱元璋考校着问道:“大孙你认为如何面对这次倭寇的来袭。”

说完后,似乎觉得有些不妥,便补充道:“你跟咱说说你的想法,咱到时候一并禀报给陛下。”

朱英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狠辣,说道:

“倭寇匪患之所以剿之不绝,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走私海商,不仅和倭寇联合,通风报信,甚至于假冒倭寇行倭寇之事,着实可恶。”

“因此,我认为首先要处理的,便是那些走私海商。只有将他们彻底剿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倭寇的问题。”

朱元璋皱眉说道:“你说的这些,咱也知道,关键是这些走私海商隐藏在百姓中,难以彻底剿灭,不知其所踪。”

朱英听到这话,立即回道:“我知道呀,只要陛下决心剿灭他们,我便能助陛下一臂之力。”

----

ps:求推荐票,月票。

预告:今晚凌晨加更一章,冲新书榜,求大力支持。

上周一pk输了,这周一再次pk,求追读。

第六十三章:锦衣卫密信

朱英的生意很多。

沿海那边也是一个重要的海外销售渠道。

对于沿海那些走私商贩自然了解不少,毕竟很多货都是从他这里出的。

有心之下,基本上沿海的走私商贩都有一定的了解。

朱元璋听到这话,眼睛一亮。

“咱恨那些走私商贩久矣,倘若大孙当真了解,这次必将其全部铲除,连根拔起。”

“如此至少十年内,咱大明沿海定能安稳不少。”

朱元璋当然不会认为,把这一批走私商贩给弄完后,就一直无忧。

沿海问题一直很棘手,朱元璋也是明白其中的根源。

只要有利益,过了一些年后,这些走私商贩又会死灰复燃。

想要真正的解决,唯有征伐倭国。

不过对于征伐倭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便是蒙元时期,忽必烈两次征伐倭国,均以失败告终,损失惨重。

鉴于前朝的失败经验,朱元璋哪怕派过去的使者被杀,都把这口气忍了下来。

“沿海地区的根源,在于倭国。”朱英再次说道。

听到这话,朱元璋有些皱眉。

他感受到了大孙似乎个倭国有什么深仇大恨一般。

总是想要去征伐倭国。

这让他有些费解。

在朱元璋的心中,好好守住大明江山才是王道。

倭国那弹丸之地,哪怕有些金银又如何。

地处贫瘠,据说灾难频发,即便攻打下来,还要费尽心思治理。

沉思片刻,朱元璋对朱英问道:“倭国于我大明,不过疥癞之患。为何大孙的心思,总是在倭国之上。”

朱元璋最为担心的就是,大军出征倭国,便如同前朝蒙元一般,影响到大明根基。

所以哪怕倭国目前极为嚣张,他也只是断了倭国的朝贡,拒绝和其交往,并且立为不征之国。

但是大孙这般,朱元璋能够清晰的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