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诸天系统上交啦 第491章

作者:我叫大老王

余杭镇的酒坊规模,要扩大百倍,还要招募至少500名工人。

对了,他们还需要专人负责,要向春风商队询问先进的酿酒技术。

虽然春风商队的人很多时候讲话比较天马行空,但他们讲信用啊!

观看了粮食卸船后,余杭镇县令当即带一帮官吏前往春风商队。

“居先生,新酒坊建设合作一事,本官同意了。咱们这……契约一事?”

听到这个消息,居承颜脸上露出笑容。

他将一份文件拿了出来:“请看一下这个契约吧!”

契约自然是没问题的。

余杭镇将会用丝绸,布匹还有劣质的瓷器大批量地采购粮食,然后运往酿酒厂制作美酒。

双方售卖分成是二和八。

余杭镇官方分八成,春风商队这边分两份利润,双方每半年份一次。

这很公平!

很快~

双方就这个商业合作一事,在平等、互助、公平、公正的原则下签署了正式契约。

契约大概有几条!

余杭镇将会采购瓷器、布匹、丝绸。然后购买大批粮食。

粮食都会用作酒厂酿酒使用。

酿酒厂会在余杭镇建设,春风商队提供建设资金,余杭镇提供建设用地。

春风商队将会提供完善的建设技术支持,提供先进的建设设备,教导当地人制作美味的酒水。

作为回报,他们会获得15年分成权。

建设和酿酒期间,春风商队将会提供工人资金,提供有酬劳的就业岗位。

这个条件被居承颜这边说出来后,实际上经历了一些波折。

因为工人资金一事被居承颜提出后,余杭镇县令隐晦说出可以征伐徭役建设,帮助大家节约资金。

居承颜自然当场拒绝。

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伤害大宋百姓,是他们的原则问题。

若是宋廷伤害,那就另算了!

这伟岸的拒绝,搞得余杭镇的官吏都羞愧了起来。

总之,酿酒厂就这么建设了下来。

基建是便利商业活动的基础。

有了良好的基建,可以进行更加迅速的商业活动,进行便捷的商业生产。…

建设一个酿酒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实际上宋仲这边以为春风商队只是建设一个酿酒厂,但是他们发现这些人的事情不止一个。

建设酿酒厂,需要水泥吗?

水泥哪里有?

自然要生产了!

土法制作水泥给安排上。

仙剑世界的人们综合身体素质很不错,他们比主世界的强一倍。

所以仙剑世界的普通人开发潜力非常大。

人强马壮,自然建设工作快。

土法水泥建设完毕后,又要修建道路。

因为酿酒厂距离港口仅五公里,导致这条水泥路花费巨大。

还好不用余杭镇出钱。

当这条道路建设好后,这条路瞬间成为了余杭镇的风景点。无数的人都来这观看这条新修建道路。

路修好,还需要建厂。

从弯弯运过来的钢材,在余杭镇制作的水泥,还有从附近山中开采的碎石,都是基建材料。

余杭镇彻底忙了起来。

建设工厂的时候,你总不能只有一个酿酒厂吧?

配套的瓦罐容器,是不是也需要?

陈牧这边直接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教导大家如何批量化地生产玻璃瓶。

你想要生产玻璃瓶,是不是需要一些能源催动啊?

知道什么是蒸汽机吗?

知道什么是水力发电吗?

蒸汽机――落后产品!

来,我给你演示一下什么叫水力发电。

“要钱吗?”

“不要钱,免费给!但是我们需要20年的经营权,你们也可以参与分成。这个我们需要五五开。”

“好!”

然后,uu看书 余杭镇的官吏又看到了颠覆人们认知的东西――水力发电机!

除了有水力发电机,他们还提供燃烧发电机,燃烧的自然是动力煤。

随着水泥厂、玻璃厂、酒塞厂,他们还建立化工厂,酵母厂……

总之,酿酒厂的配套生产工厂,全被他们给建立了下来。

余杭镇的官吏们最后发现工厂的建立数量,还有招工的人数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本来他们只想招500人,到最后配套的工厂和工人至少需要3000人,这还是往小了压缩导致的。

在建设工厂期间,他们还对那么多人进入工厂,没有人种地一事发表了个人意见。

然后陈牧这边直接送给他们上百个可以用畜牧拉动的耕种机。

余杭镇的官吏们亲自试验了一番。

当他们发现这些设备可以让一人当几十人用后,当场拥护了工厂的扩张行动!

让人爱恨交加的工厂,在余杭镇这个小地方一一建立了起来。

摧毁北宋的新阶级,也开始了孕育! 。。

第387章 返乡,农村是如何被攻略的(求订阅)

1098年末,北宋绍圣五年。

距离余杭镇外三十里外,刘家村。

换上了崭新制服的刘二喜,此刻正蹬着人力小三轮返回老家。

人力三轮车跟刘二喜的出现惊扰了这个本来静谧的村落。

几个光着身腚,梳着宋人发饰的小孩子看到刘二喜的面孔后,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有小孩大叫道:“可是二喜叔?”

经过一年多时间刘二喜的精气神发生了大变,身上穿着跟宋人服侍不同,看上去却很奢华的衣服,这才让小孩不敢确定身份。

看询问小孩子的面孔,刘二喜脸上洋溢着微笑:“是小瓜啊。”

“啊,我就说是二喜叔啦。”那个叫小瓜的孩子急忙跑来:“二喜叔,你这两年去哪里了,我们可想死你啦。”

“我啊,我去外面挣大钱去啦。”刘二喜笑着伸手,从兜里拿出几颗果糖,剥开包装递给这几孩子:“来,尝尝糖果。”

刘家村大部分人有血缘关系,刘二喜对这些孩子非常喜爱!

小瓜高兴地跑了过来,吃了一颗糖,当场眼睛都眯了起来:“好好吃啊!”

刘二喜笑着将几颗糖果分给这帮小孩:“多粒呢?”

多粒是刘二喜的孩子,今年十多岁。

小瓜拍下脑袋:“多粒去种地啦,二喜叔先回家,我去叫多粒去。”

“好嘞,晌午叫上你爸,来我家吃饭啊!”刘二喜拍拍对方的头道。

“昂!”刘小瓜应了一声,然后屁颠地跑了。

边跑,他还边叫:“多粒,二喜叔发财回来啦!二喜叔发财回来啦!”

刘二喜拖着疲惫的身子将三轮车停在家中的茅草屋前,看着近两年不见的家,他眼中不由得冒出了热泪:“没想到我刘二喜还有回来的一天。”

心中感叹的时候,他又想到来这里前,工会给他布置的任务,刘二喜脸上露出坚毅之色。

“我行的!”

将三轮车推回自家院子中,又将各类物资卸了下来,他又跟刚凑过来的邻里聊了一会天。

“二喜,这些东西都是你出海搞的吗?”

刘二喜脸上露出笑容:“对,都是我出海搞的,三轮车,还有手扶农用设备也是从外面进口的。”

“哪里进口的?”

“你们可知道弯弯的淘金市?”

“弯弯?淘金市?”

“对哦,那里是个神奇的地方!弯弯的淘金市距离这里非常近。也非常先进,在那个地方随便一挖,都可能挖出黄金。我这些东西都是我这几年劳动获得的!”刘二喜说话的时候,将手中几十个银元拿了出来:“这些银元准备找里正偿还欠的租约,然后让婆娘过好日子!”

“乖乖嘞,这是啥?银子?”

“对哦,雪花银!”刘二喜拿出一枚银元,吹一口气,凑到这个老叔耳朵旁:“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