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开局证明无限多元宇宙 第200章

作者:成神

“...”

普通观众还在口嗨。

而不缺钱的富豪们,早已付诸了行动。

离昆市近的,他们立刻开着车赶往了华夏庄园。

远地方的富豪,立刻打电话给了昆台。

不管三七二十一,开口就要求给昆台投资。

目的非常明显,他们知道江哲从不开玩笑。

肯定是江哲在背地中掌握了什么!

只要得到这种秘密,长生不老肯定是顺带的,一瞬间让人成为小超人都是有可能的。

当然...

国家顶层也有人注意到了。

立刻将全网关于刚才的视频,消息瞬间清空。

仿佛一切没发生过那般!

因为,这件事可不小。

第162章 在线科普灵气

江哲刚刚回到别墅室内。

手机一瞬间受到数百个电话轰炸。

为了不影响直播,立刻将电话关机。

而后面对镜头,继续开始科普:

“我通过刚才的实验,告诉了大家,基因编辑是有可能的。”

“而是这种有限的可能,并不能让我们飞天遁地。”

“也就是无法通过基因编辑让我们成为超人。”

是的,一个物种有它的极限。

强行突破各种极限,且没有反噬,是无法触及的。

哪怕未来,都无法可能!

解说到这。

江哲目视镜头,神色凝重,发出一个令人沉思的反问:

“那有没有一种方式,真的能让我们能够飞天遁地呢?”

“肉身硬抗宇宙辐射!”

“肉身硬抗深海大压。”

“肉身成圣...”

听到此处。

观众们想也不想,立刻回答:“升维”

“当然,升维可以,但除了升维,我们本日只科普超能力!”

现实物理学,告诉了人类——

超能力违背了一堆的物理定律。

比方:能量守恒,作用力的相互性。

无论科技再怎么发展,也无法用现有的理论推翻这些基础理论,人类能做的只能是不断的去完善理论。

无法改变奠定了宇宙的理论!

江哲的讲述。

立刻让直播间的观众们陷入了沉思。

一些专家还沉浸在刚才的匪夷所思抬起2吨的车回忆中。

直到江哲问出了这个问题。

他们不得不开始去思考其可能性——

研究所的生物专家们立刻讨论。

飞天,在物理学上叫做反重力。

如果光凭人对大地施加某种力,是无法飞天的。

除非力量大到一个值。

但那个虚无缥缈的值,就已经是不可能了!

因此,飞天,不可能!

按照生物学角度来观察,人如果能抗极端环境。

必须要有以下几个条件——

一:修复性。

只要修复比损害要快,这其实是能够抗的。

当人肉身抵达宇宙时。

面对一瞬间的高压,只要人体内能快过高压对肉体的侵袭,即可。

不仅如此,还要面临辐射,寒,炎等等损坏方式。

二:忍耐力。

据他们所知——

水熊虫,是可以在太空环境中生存。

因为它拥有对极端环境的忍耐力。

当它们遇到干旱时,可将身体含水量由正常的85%降至3%。

此时运动停止,身体萎缩,在这种状态下,可以抵御恶劣的环境达数年之久,如极限温度、电离辐射、缺氧等,当环境好转时,身体再复苏,这种现象称:‘隐生’。

除此之外。

水熊虫还可以在-272℃和151℃的条件下均可存活2分钟,低温-200℃能活上几天,-20℃的环境中起码能存活30年。

在地球上的深海最深的海底,能够承受高达最深海底压力6倍的压力。

后有在生物学界有着一句话:“只要太阳不发生爆炸,水熊虫就不会死亡。”

如果水熊虫拥有人类的智慧。

它们才是自然界的真正意义上的“超人”!

可是要让人拥有水熊虫的器官,包括能力,人类也是无法做到的。

因为人类,没有‘隐生’能力。

水熊虫的隐生,让它们能够长达数年的“冬眠”。

之后只需要施加一丁点水,即能复活。

哪怕人类通过基因编辑改造细胞的强度...也很难适应极端环境。

专家们给出了一致的意见——不可能!

这时候。

画面中传来了江哲的声音:

“我看见了有人发‘水熊虫’了。是的,它们确实是‘不死身生物’。”

“我们人类无法复刻它们。”

“它们的基因序列不一样,如果在有限的技术中复制它们的基因序列信息,那我们人类也将变成水熊虫一样的不美观的生物。”

“所以,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听到这里。

观众们虽然见识了水熊虫的强悍。

但同时,也告诉了他们一个事实——

人类这辈子注定无法做到飞天入地!

“难道真不能拥有超能力了吗?”

“不对啊!我看修仙故事中,人们好像吸收灵气就能修炼,肉身变强大的啊!难道修仙是假的吗?”

“你修仙故事看多了?现实中怎么可能有修仙?”

“那有没有一种方式能让我们直接获得超能力?”

“...”

看见画面中的弹幕。

江哲摇头否定道:“其实还有一种方法,能让我们直接拥有超能力,硬抗宇宙辐射,高温高压,飞行以及自身存氧,减缓氧气的消耗,又或者不需要氧气等等等等。”

“而那种方式的飞行,也并不需要依靠反重力,即可让肉身飞行。”

“是百分之一百能在现实中出现的尖端黑科技!”

“关于这点,我稍后再讲述。”

江哲卖了个关子。

其实江哲,已经在做了。

只是无人知晓他的野心而已。

一听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