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27章

作者:爱开小差

秦王已经向她的阿姨们动手了,完全是杀红眼了。

陆成安自然趁着现在,偷偷发育,笼络晋地的地方乡绅,不过三年的时间,发育的很吃力。

藩王的局限性绝对是有的,府卫兵名义上还是听从皇帝的,有人盯梢,陆成安发育是断断续续的,真实的骨干还是那八百平虏卫。

【济钰四年,苏知清向晋地发表檄文,以讨晋地不臣之心,命令晋王速速归京请罪。】

陆成安咬牙切齿,只有四年,还是没能苟住,这秦王都他妈打上脸了,不可能不反击。

还没等陆成安准备迎战。

晋王已经提前操作。

【晋王向济钰帝苏知清宣战,平北君侯陆成安慷慨回击——《告晋地予民书》。】

【檄文中叙述晋王自就藩以来,镇藩晋地,善待子民,一心敬慎奉法守分,不敢违越。】

【昔年大宁被瓦剌所破,晋王不能食寐,驸马亲率两千亲王军以讨胡虏,仅归八百勇士。】

【又道平北君侯陆成安早年劝谏先帝征讨瓦剌部而因先帝心存仁慈,留中不发,铸成北地大祸,眼下又被奸佞所指,三尺之身却无报国之路,何不叹息缅怀先帝之逝,若先帝不死,现今又怎么会让小人当道,为祸朝堂?】

【感叹之余,又道晋王府上上下下满门宁愿死在与胡虏相抗的战场上,也不愿蒙受这般任人污蔑的委屈而入罪。】

【尾页独留四字——天日昭昭。】

只见整个屏幕的大地图轰然变化。

所有地图都变成了战争迷雾般的黑影,仅仅剩下太原城一座孤城,下一秒晋地府卫兵的副总兵赵谦义戴着满脸血污提着总兵官和行帐监军内侍的首级投诚而来。

陆成安有些凝重。

这下是真开到靖难的副本了。

只能围绕着晋王的优势去打了,希望她外祖父的余晖还能靠得住,能策反一部分将士,否则就靠晋地的官兵硬撼还是打不了的。

朱棣的靖难之役能赢,主要还是建文帝那边有另外一位名叫李景隆的大明‘战神’。

只要集齐李景隆+朱祁镇的大明双战神,即可凑出最强大明羁绊——开门投诚。

但显然,眼下的大晟朝可没有像李景隆这样的不世出‘名将’,所以陆成安还得谨慎抉择自己的任何命令。

.....

.....

.....

第36章 纵使困顿难行,亦当砥砺奋进!

汉王苏瑜舟现在处于一个观战者视角。

她微眯眼睛。

朝堂中的剧变,归根结底还是积重难返,父皇在位时,能镇得住底下的诸多文臣,且那时的勋贵还有以山阳公吴英为首的武将集团。

可是父皇病重的时候,山阳公吴英等等老一辈的名将早已先一步离世,后来居上者都是新的勋贵集团,已经混不进京圈,且很多都是二世祖,很少有人能自己拿捏主意,而这时,整个朝堂已经是被文臣彻底把持,他们这些勋贵就更摸不到权利中心了。

秦王为了不让她起势,养虎为患,借助了长孙家的能量,不断打压她的生存空间。

即便苏瑜舟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可是还是先天性上的问题,带来了很多的弊端,没有外戚支持的情况下,自己扶持起来的汉王政党,被秦王用驱虎吞狼的方法嚼碎。

而且势力的初期,原本就很难发展,开局就被秦王往死里压制,哪怕苏瑜舟有了一次模拟成功的经验,也没办法在这种高压下,成功反击。

但是,秦王也付出了代价。

在朝中斗争了十年后,她苏瑜舟被高强度压制发育空间的情况下败局已定,这时,秦王失去了重要的外敌后,长孙家这头猛虎就再也不受秦王的控制。

苏瑜舟很难不怀疑,这是秦王故意针对上一轮的赢家。

等到长孙家不受控制的时候,终于意识到问题严重的秦王过来议和,最终得出了‘内斗归内斗,天下还得是她们苏家的,绝不能便宜了长孙家。’的共识。

原本苏瑜舟在京城内的失败,是要被软禁一辈子的,结果硬是被秦王顶着压力劝说群臣将汉王外放就藩。

苏知清的意思是让汉王先在其他地方发展,到时候能有起兵反抗长孙家叛乱的能力。

可是没想到长孙家做得那么绝。

既然你秦王苏知清顶着那么大压力想做个‘好人’,将汉王外放就藩,那不如我来当这个恶人,直接在途中就把苏瑜舟给刺杀了。

秦王太低估长孙家的能力和决心。

苏瑜舟更是没得选,她是被秦王给活生生坑死的,秦王用驱虎吞狼这一招把她给打压惨了,在京城争权失败,她就已经崩盘了,哪怕长孙家不刺杀她,放她在地方发展,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发展起来了。

现在的情况对整个大晟朝而言,很危险,驱虎吞狼没驾驭住恶虎,反为其害。

她苏瑜舟又被恶意针对从头到尾政党都没积累起来,缺少能扛局势的重臣摇旗助威,没了敲山震虎的能力。

苏瑜舟此时无比怀念陆成安。

有龙场悟道的陆成安在,何至于此啊!

都怪那个混账妹妹!苏瑜舟一想到晋王就来气了,她自己不能夺嫡也就算了,还跑过来捣蛋抢人,把人抢了,也把人毁了。

当了驸马的陆成安,没办法真正意义上触摸到权利,被荒废了。

现在你晋王势单力薄之下,就一座太原城的孤城,这局势能给你翻了?

苏瑜舟不信。

总不能武力值破百,千万人吾往矣,一个人干碎一座城吧?那真的是有点过分。

事实上晋王也是一时气不过上头了,才提前宣战,当回过神来,就感觉自己太莽撞了。

但是,她也是有自己的气节。

既然已经宣布死战了,那还有什么退路可言,那就一战到底,大不了退无可退,找个地方让陆成安把她杀了,再向秦王请罪,保住晋王一脉的后人。

【济钰四年一月,各地藩王不敢援,坐视晋地为大军所困,陆成安领府卫兵一万,斩虏卫八百盘踞晋地。】

【济钰四年二月,长孙家彻底把持朝纲,调兵遣将,命十万雄兵兵发晋地。】

奸贼。

苏瑜舟看到长孙这两字,马上就在心头怒骂,她有机会必除长孙家,而她也清楚,此时此刻,区区一万人的陆成安是很难应对这十万雄兵。

更让她气愤的还是各地藩王的不作为,长孙家把持朝纲的现状,她们这些藩王不可能不知道,居然都不知道去援助晋王,倘若晋王一败,她们这些人就可能逃过一劫吗?

这天下是苏姓的天下,坐视不管,想着渔翁得利,一旦出了事,江山易主,这些人还有何脸面去见列祖列宗。

【大宁府卫兵有曾受平北君侯陆成安恩泽者,自发离开大宁奔驰晋地——大宁多地出现流兵。】

【由于晋王与平北君侯在北地抗击胡虏,在当地素有威望,晋王虽然骄纵却从不苛待晋地百姓,平北君侯更是常常在晋地援助百姓生计,有极好的名声,晋地百姓开始自发阻止王师北进,甚至有百姓开始指责当今陛下为奸佞蒙蔽。】

【王师急军,先锋队为立首功莽进。】

【“吾乃平北君侯陆成安——”】

【先行军被陆成安大破——折损5697名将士,王师士气受损。】

【济钰四年三月,各地开始出现起义军,以蜀地吴明为首的勋贵集团拥兵两万向晋王请命——】

【“平北君侯威震北虏,此番受奸人所污,令人何其愤慨,吾辈勇夫,当助君侯一战!”】

珍贵的政治遗产来了。

按照血缘关系来说,吴明乃是晋王的族弟,是晋王的外公吴英的直系后裔,此番晋王受难,若是新帝发了狂,要诛晋王九族的话,他们是铁定算在九族名单上的。

不过起初,晋王被发檄文的时候,吴明没有第一时间起兵,因为他要积攒一下力量,贸然起事,实在风险太大。

眼下晋王那边的第一阵线顽强抵抗住了王师的正面,他这边就能顺势举义。

陆成安看到自己眼前的地图突然被点亮了一块,蜀地被吴明占据的城池,已经算到了己方阵营的头上。

还是亲戚靠得住。

关键时刻,有事儿,小舅子是真带头冲锋。

有了蜀地的小舅子开始牵扯,果然是给了对方极大的牵扯,关键小舅子这边起事之众,足足有两万人。

这就是勋贵集团的力量。

正英帝苏颐明重病的时候,文臣集团呼风唤雨,强势镇压了不少勋贵集团的功勋,往死里压,现在是被勋贵集团触底反弹了。

他们也清楚,长孙家所代表的文臣集团一旦真正拿捏了朝廷,他们这些勋贵是不可能有活路的。

既然如此,不如拼出一条血路。

武人是敢拼的,也是有这个血性豪赌一场。

更重要的一点是平北君侯陆成安,他这个侯爵,是拿军功封侯的,真要说,陆成安也是武臣这一脉。

晋王是将门子弟,陆成安也是武臣勋贵,这是帮自己的利益集团,这些武人也不想被文臣们再压下去,不如反手押宝在晋王这一脉上。

实际上,有一人敢起事,就有一群人敢起事。

勋贵集团代表的不单单只是一家,而是很多家,而且武人的胆量往往会比文臣高,当然很多时候是因为武人做事不会考虑那么多,可一旦想准了,就是义无反顾地往前冲。

值得一提的是——

长孙家所派遣过来统领王师的人,也是勋贵集团的名将之后,但所幸不是山阳公吴英这一脉亲近的勋贵,否则这会儿按照文臣集团的尿性,多半是要提前内斗起来。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宁王原部将,大宁府总兵官张鸠汜起兵六千余众,相助晋王。】

陆成安没想到仅凭一场遭遇战,将王师的先行军打下来,一下子让整个大晟朝多地开花。

他这时候终于意识到一个人的声望有多重要,尤其是一个人好的声望有多重要了。

一方面这些人可能是源自于山阳公的政治遗产,一方面很大概率是平北君侯也就是自己,在模拟中曾经大破瓦剌军,这个对于大晟朝的士卒而言是有天然的亲近感。

这一下子,完全劣势的局,一步一步慢慢地拉回均势,至少不再是完全没得打的状况了。

之前是完全没一点容错率的,走错一步,满盘都错。

现在有了基本盘,主帅不死于大战之中,就有无限操作的机会。

而渡过最危险期的一瞬间,陆成安就发现自己多了一个提示音。

【困顿难行——陆成安】

【砥砺奋进——苏瑾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