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383章

作者:爱开小差

【台州大捷后,吴明官升三等,陆成安以都指挥佥事任浙江参将。】

【陆成安大破倭寇之后,事功学说来到了一个新的鼎盛期。】

【浙江多地受陆成安影响,武德日益充沛。】

【正英十三年三月,汉王推出《内阁制》以后,长孙明与汉王关系转而交恶,东宫与丞相之间的争执越来越大。】

【为了扶持足以抗衡汉王的力量,长孙明态度谦卑,试图与秦王建立合作关系。】

政见不同的政斗相对而讲,情势简单一些,不会太复杂,因为它就像普通的辩论一样,谁的道理强一些,谁就占上风。

汉王和长孙明的政斗,围绕着的核心之处,就是相权的削弱。

内阁制一出来,你宰相这个位置都没了,还哪里来的相权?

《内阁制》这个策卡,最大的作用不是内阁给皇帝提供的各项数值,更大的作用是把相权干碎,把长孙明这个奸相给下了。

而理所当然的是,那些普普通通的文臣,是不愿意同意汉王的《内阁制》。

他们其中有一些人,不一定看得出来是汉王想要削弱长孙明的相权,在他们的视角来看,是汉王想要削弱文臣的地位,是他们的阶级敌人!

因为丞相是所有文臣的终点。

每个文臣的终极梦想,就是想要当丞相。

你直接把丞相这个位置弄没了,那自然而然就会让人急眼了。

长孙明这次与汉王之间的政斗,就是相权之争。

但,长孙明有个优势,就是大部分文臣都不会支持废除宰相,这可是文臣的集体利益。

可,汉王同样有个优势,那就是汉王知道自己的父皇是想要削弱相权的,相当于有父皇给她站台。

当然正英帝也不会明着支持任何一方。

身为皇帝的裁判是不能轻易下场的,下场那就是破坏规矩,属于违规行为,之后大家那就都玩赖的了,而且裁判下场了,史书上你也别想留什么好名声了。

但废除宰相这个制度,本身就容易受到口诛笔伐。

朱元璋的口碑两极分化,其中就有文臣的推波助澜,主要是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其次,朱元璋为了废除宰相制时所杀的文臣百官实在是太多了。

其实很多人都挺无辜的,他们未必就都是贪官污吏,但陷入了权力之争,那就只有一个你死我活。

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狠是真狠。

胡惟庸案之中,是有一小部分的幸存者,而这部分的幸存者,后来成为了朱元璋派遣出去,处理蓝玉案主要的行刑者。

比起朱元璋这样的狠人大帝。

正英帝简直就是慈悲为怀的大好人。

在非战争时期,正英帝是非常的遵守规则,作为裁判,他明白削弱相权的重要性。

但正英帝是不会轻易下场的,这种事情上,不宜用强权压制对方的。

皇帝想办坏事,又不想坏了自己名声,就要找一些臣子去办,或者有一些臣子主动去办。

这部分臣子看历史评价,如果给皇帝做的事情是名留青史的好事,那就是贤臣。

如果皇帝本身就不是好皇帝,让这些臣子干得又是遗臭万年的坏事,那这些人就是奸臣了。

倘若这些奸臣不听话,皇帝一样会杀的。

所以主动权一直把握在皇帝的手上。

汉王算是替父皇把先手给打出来了,而汉王也清楚,这先手也只能让她来打。

晋王打出来的效果不太好,虽然晋王这段时间已经猛刷了名声,但旧有的糟糕印象还在。

她打这个先手,下场就是无限劣势,被这边记仇的文臣翻老底,一路把晋王给捶到土里去,连带着勋贵集团一起挨揍。

骂战上,晋王很难扛得住正面,你让她打仗,可能一套就把这些人全秒了。

但现在都是文明人,也不是战争期间,肯定不能用这种极端的手法打打杀杀了。

秦王和宁王同样是没法打这个先手的。

她俩打这个先手,相当于是明着跟自己的舅舅作对,在这个讲究礼法的年代,这样的行为那就是大逆不道,那就是不孝顺。

在父皇的心里,她俩的印象分也会下降。

正英帝会想着,你们今天能为了权力去打自己的舅舅,以后会不会为了这个皇位,对付他这个父皇。

至于其他妹妹,就根本没法上得了这个台面了,她们甚至不允许进入这种最高的竞技舞台。

汉王除了在陆成安这件事上,不想和自家的妹妹们妥协,其他事情上,她也不能和妹妹们坐下来谈一谈。

要是汉王心思足够坏,这个先手,她完全可以不打,就是硬熬其他人的出手。

毕竟其他人打这个先手,那都是会吃亏的。

消耗别人的有生力量,也是一种变相地增强自身力量。

现在等于是汉王和长孙明之间的斗争摆在台面上,消耗的是汉王在东宫的力量。

【正英十三年四月,秦王面对长孙明的示好,故意置之不理,表明自己对政治没有一点兴趣。】

【同月,正英帝在祭祀典礼沿用了自己所研究出来的一套祭祀方式,时任礼部尚书的杨湫进谏,弹劾这套礼法并不规范,长孙明的诸多党羽趁势一同进谏。】

【正英帝将进谏的一百三十六人全部罚去廷杖。】

【坚持用自己的礼法来祭祀天地,并且正英帝把这套祭祀的方式以道家的模式进行著书,将其命名为《天地同寿》。】

【正英帝将先前任职礼部尚书的杨湫以渎职的缘由下放,提拔原礼部左侍郎的丁向晔为新的礼部尚书。】

【同时,正英帝请来了龙虎山的天师齐天白一同研习道法。】

前面父皇做的事情,一点问题都没有。

正英八年新任的礼部尚书杨湫和长孙明交情匪浅,找个合适的理由下放了,再正常不过,这也是正英帝首次向长孙明发起进攻的一轮。

而丁向晔则是正英帝自己的人,把自己的人安上这么重要的位置也很正常。

看着就像是父皇想要利用道法来争夺权力,但最后一段信息,汉王属实是没绷住。

龙虎山的天师。

合着父皇您是真对道法感兴趣了?

金色品质的皇帝,还能自带昏君属性的啊?

“果然,我家才是正统。”苏灵然却是眼前一亮,“皇爷爷修道,我娘修道,我也修道。”

“不过,这老道长的名字有些眼熟。”

【正英十三年五月,正英帝将齐天白立为大晟王朝的国师。】

【并且正英帝请齐天白为大晟王朝算上一卦。】

【齐天白推脱了国师之位,他本是山中人,应到山中去,官场浮沉,并非志向所在,修身养民,才是理想。】

【面对正英帝的请求,齐天白决意算上一卦。】

【齐天白使用了金色词条——未卜先知。】

【为此,他消耗了十年的寿命。】

【“大晟国运二百载,不知清浊待天明。似有圣人伴九龙,国正可延八世秋。”】

【齐天白留下四句批言,随后扬长而去。】

【正英十三年六月,陆成安的事功学说影响力已经传播到了四川等地。】

【正英十三年七月科举,其中科中之人,在南榜之中,多达二十一人是研习事功学说的弟子。】

【在这些弟子之中,因为陆成安有教无类,四处推行教育,秉持教育兴国的态度,因而诞生了很多出身贫寒的庶民书生。】

【正英十三年八月,这些研习事功学说的新科进士一入京城,就开始与京城之中研习儒学的学生们讨论经义,商榷国家大事,对许多事情表达出义愤填膺的态度。】

【这些师从陆成安的弟子之中,那些从小就被陆成安教诲,言传身教的亲传弟子,几乎全都继承了陆成安心中蕴含着的一身正气。】

【“为人处世、做官经商、哪怕是一介农夫庶民,这心中都该有一口气!”】

【“我们每个人,也该为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争一口气!”】

【“有的人,心中的那口气,叫义气,有的人,心中那口气,叫做骨气,有的人,心中的那口气,叫正气。”】

【陆成安的弟子进入京城,整个风气焕然一新,为纸醉迷金的大晟京都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机。】

【事功学说的影响力扩大到了天京府等地。】

【大晟王朝内,受事功学说影响的读书人超过了三分之一,很多读书人,信奉事功学说的和不信奉事功学说的,都受到了事功学说之中许多意识概念的影响。】

【陆成安因《事功学说》的影响,逐渐成为当今大晟王朝文坛地位的第一人。】

【你的声望来到了鼎盛期。】

【你在大晟王朝的境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

昨天凌晨的时候,忍不住看了一眼茶队Astar的比赛,然后睡着了。

更新晚了。

那就当昨天请假一天,我想3月1号请假的作者也是很多的。

就当先斩后奏了。

下午试试看还能不能再写一章。

第332章 你们这些当狗皇帝的,心都脏是吧?

陆成安的事功学说,并不完全是南宋时期反对理学谈论心性而强调事功的学说。

早期的事功学说,言简意赅来说,便是——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

视事业的成功为言论的标准。

是最经典成功者胜利的论调。

但陆成安的事功学说,是糅合了他对心学、气学的见解,在形式上还是有区别的。

它更注重务实而不务虚。

却也没有完全忘记占据道义之说,毕竟古时候学说争的,第一个是理,第二个便是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