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408章

作者:爱开小差

【弘承三年二月,弘承帝开启了弘承朝的第一次科举,在这次科举之中,他任命李徽为主考官,分为南北双榜。】

【同时她不允许与在考考生有家族背景的官员担任本次科举的考官。】

皇宫内部已经是确认了安全,成王考虑的是朝堂的影响力,她说什么反对声音永远都比同意的声音多。

这不光光说明她这个皇帝的威信不够高,也说明了在朝会之上,能说是自己这一方的官员并不多。

先前姐姐们在朝会上的阻力那么小,很多时候都是她们底下最大的党派,有一个党派头目叫陆成安。

这个男人可以无条件地支持她们。

成王这次,已经任命了陆成安为禁军统领,再加上陆成安年纪大了,委以重任的话,改革成功前,陆成安要是不幸倒下了,那她成王也完了。

因此,成王心里还要多考虑考虑。

【弘承三年三月,各地的考生开始参与乡试,凭借着身为皇帝的你停下了各类的私人项目,国家的收入逐渐恢复正常。】

由于父皇的保守,很多政策,他都是唯唯诺诺,不敢真的勇于执行,只敢在一些小的政策上动动手脚。

像「一条鞭法」之类的税改、像「开海放关」这样的大制度变化,父皇都不敢做,这给了成王很大的使用空间。

不妥的是,成王虽然是个皇帝,可底下的官员不听她的话,就是空有满身武艺,那也用不出来。

开科举,就是成王想要疯狂吸纳自己人的一个阶段。

听她话的人扶持起来,不听话的就打压。

不听话的人固然多,可成王有兵权傍身,至少还是个实权的皇帝,虽然这样换人上位,是很费时间的,但总比卡在这里不让操作来得强。

【弘承三年四月,不少大臣看到了弘承帝逐渐疏远的态度,有些人抓住了这个时机,私下对皇帝表露了自己的看法和心意。】

成王冷笑了一声,有些人就是贱骨头,之前要他们站队的时候不站,感觉到她要下手了,马上学聪明了。

但成王也没有先前那么着急,说不定她当皇帝的机会就只有那么一次,能否光宗耀祖,也尽在这一次的成败上。

若是换成之前的态度,成王早就让这些立场不坚定的人滚蛋了。

要你们跪下的时候不跪,现在知道自己位置不保了,一个个开始跪了。

我能忍你?容你?

成王眼前的画面再次推动。

【弘承三年四月,你向这些主动投靠的官员表露出了欣赏的意思,并且许诺会有要事托付给他们。】

【你开始分化群臣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投靠你的大臣待遇,进行区别对待。】

【那些不听从你命令的官员,你时常冷落他们,即便是在奏折上也只回复一个「阅」。】

【弘承三年五月,你又一次提出了《开海放关》的政策改变,而这一次朝会上,你还是遭到了多数人的反对,只有少数人的支持,但是这一次很多人沉默了下来,既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

【听到那么多的异声,你不再提出《开海放关》,转而提出《考成法》,以此来提高官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由于先前《开海放关》的政策被群臣反对而弃置,这一次的《考成法》没有太多的阻力就通过了。】

【官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提高了。】

【弘承三年六月,你在朝会上,一点一点地更替官员,逐渐重用青年官员,你在朝会上的影响力提高了。】

【弘承三年七月,大量考生涌入京城。】

【你查询了一下这三年以来各地收税的账目,在有些地方感到疑惑不解。

于是找到了陆成安,询问账目上所出现的那些莫名其妙的损耗是什么。】

【陆成安向你回答道:“如今的晟朝,向百姓们所收受的税乃是粮食,粮食在路上可能会受潮,也可能遗失了,甚至于被虫子、老鼠给吃了,这些过程中的粮食就属于运输损耗。”】

【你接着问道:“那么,这笔损失的粮食算在朝廷的头上,还是算在百姓的头上。”】

【陆成安继续回答道:“这类损耗自然是算在百姓的头上,就算路上损耗了一百石的粮食,粮长回去平摊一下,每个人都出一点粮食,那也不是很多,是可以让百姓们再补上一百石的粮食继续送。

当然这也不是粮长说损失了一百石的粮食,就损失了一百石的粮食,还有其他一起压粮的官员跟随记录,互相监督。”】

【“不过这种运输损耗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所以我并不认为让百姓们用粮食交税是一件好事。”】

成王以前都没有了解过这方面的内容。

现在是为了研究这些贪官怎么贪赃枉法的套路,故此一直在查账单,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她分析不出来,就找陆成安问问。

【“那有没有中饱私囊的可能性?”你询问道。】

【“这世道上可没有一劳永逸的政策,这底下的人,他们办法想一想,还是有的,这许许多多的事情,那都是能暗做文章的,毕竟陛下也很难手眼通天,事事巨细。”陆成安对你说道:“不过呢,就如同先前宁王向先帝所提出来的《一条鞭法》,其中就是把百姓要上供给朝廷的税粮变成银子以后,再交给官府。”】

【“因为你把粮食折银以后,就很难出现运输过程中的粮食损耗,而粮食也能在地方上得以妥善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陛下...你要知道,一个政策是不可能对所有人都有益的。

如果一个政策对所有人都有好处,那么这个政策很有可能是对国家有害的。”】

【“就如同考成法一样,你不断施压给了这些官员,让这些官员完成不了指标就要面临离任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官员对于政务的态度和效率,使得百姓和国家受益。”】

【“可是呢,官员身上的压力就会变大,他们一定要完成政绩上的指标,所以对于官员而言,这样的政策,是不利于他们的。”】

【“再简单来说,百姓日子过得好,他们就会真正地拥戴你这个国家,那些有心想要谋反的人,也会没有这个条件难以起事。”】

【“但是百姓想要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国之主的你,就要让国家给百姓创造好的生活环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便是这个道理。”】

相父,我的相父。

成王一拍脑袋,她为政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一碗水想要端平,所有人都不想得罪,自己还不想吃亏。

但是,她总感觉自己这样做,不仅是没能把国家经济带动起来,反而还得罪了更多的人。

悔不当初啊。

当年就不该跟着晋王那个莽夫走,学什么武艺,以武平天下,跟着陆哥学真本事,会像今天这样狼狈不堪吗?

估计在陆哥眼里,自己就是个顶级蠢货。

可现在有个陆哥当智囊。

成王感觉她好好地去当这个皇帝,想要做到中兴大晟,根本不成问题。

【弘承三年八月,科考开始了,这次考中进士之人,南北榜总共一百人,在这一百人之中,你录取了二十九位身份比较清白的人入职京官。】

【弘承三年九月,你宣布陆谦己因为在浙江一带劳苦功高,加俸200石。】

【很多人疑惑不解,但是封赏并不丰厚,故此不再有人揣摩圣意。】

【弘承三年十月,成王册封九妹唐王为监国太子,让她在东宫坐镇,并且将九妹的教育,全权托付给了陆成安。】

唐王是晋王的亲妹妹,同父同母,是模拟之中,正英帝给大家新添的一位妹妹。

成王这一手布置,就是为了让自己放开手脚做事以后,还能有一个妹妹能为她善后。

【弘承三年十一月,经过三十多年的学术发展,事功学说在本朝的影响力非比寻常,虽然在江南等地更甚,但川渝、晋阳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事功学说的开山祖师陆成安,一生只科举了一次,哪怕因为意外事故而没有入仕,甚至是弃文从戎,都没能影响到陆成安在文坛中的地位。】

【陆成安被任命为太子少师一事,朝堂之上议论纷纷,对陆成安没有科举而入仕文职就成为太子习文的座师而感到不满。

但是迫于陆成安早年武成功全、镇压海寇、又是事功学说的开山祖师,虽有质疑,却不敢反对。】

【弘承三年十二月,陆成安正式成为东宫的太子少师。】

【事功学说因为陆成安登顶少师一事,再次让学说活跃了起来,在这期间,陆成安著有数本名篇传世。】

【其中著作有《万国经》,详细介绍了在大晟王朝附近的诸多国家,并且在这其中记录了很多奇珍异物,在《万国经》的最后一页,制有一幅简易的世界地图草图。】

【《万国经》被鉴定为金色品质的名作。】

【弘承四年一月,弘承帝在内阁之中引入了事功学说的江南学子张珣、张瑞两位兄弟,又引入了晋阳的学子温行廉。】

“桃源三杰的李徽,是桃源三杰之中唯一一个士族出身的,但是没有陆成安的教育下,也就一个紫色名臣的能力。”

“对于我这种立志匡扶晟室,力挽狂澜的明君,这样的人显然是不顶用的。

但是,李徽做得也没多大的错,不方便随便找个理由换了他,只能找更厉害的人压过他了。”

成王这边的弄权技术显然是不如宁王的,想换人,都需要一个很长的准备阶段。

早在继位的时候,成王就想换了李徽,但李徽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他没啥很突出的缺点,他不犯错你知道吧,就他妻子的那些问题,想让李徽从首辅这个位置上下来,太难了。

其实不犯错成王也忍了,但问题是李徽这个人有点维持现状,不喜欢太大的变动,思想觉悟跟不上她。

成王想改革,李徽就是想求稳,不想再让成王走上和先帝一样横征暴敛的路数,有些故意卡着成王,不让成王推广太多能让国库入账大量资金的政策。

张珣张瑞都是汉王党的人,但有事功学说的洗礼,这俩兄弟意外地不反对改革,所以成王用上了这俩人。

至于温行廉,这是成王捡来的名臣。

硬说的话,姑且能说是她这一朝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

能力数值很强悍。

来自于北方的晋阳一带,他的出生地,是在晋王的藩地。

晋王都死了,肯定用不上这人,成王就代为驱使了。

总而言之,把内阁的人、东宫的人全部换成她小八的自己人,等到成王进入改革的阶段,又有谁能挡我?

【弘承四年二月,蒙古帝国在原先花剌子模的地盘上建立了长久的农耕文明。

因此而呈现出了久疏战阵的状况,加之路途遥远,蒙古帝国和大晟王朝的交易次数开始下降,在很多地方上渐渐跟不上发展的步伐。】

【而草原上受到陆成安晟化严重的鲜卑人因为多年互市的关系,装备出众,他们把在草原上放牧的蒙古人从草原上赶回了蒙古帝国的境内。】

【弘承四年三月,鲜卑族完成了对草原上的统一,并且表示出对大晟王朝的高度服从和敬慕,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成为晟族人。】

【巴林·去奴对这次鲜卑人在草原上的行动感到愤怒,他整合了在蒙古帝国的部队,打算发起对鲜卑人的攻击与清算。】

【而在草原上活不下去的其他民族,有的前往了高句丽所控制的辽东一带,有的投奔了大晟王朝。】

【有一支强有力的游牧民族发起了对高句丽的攻势。】

【由于常年在草原上的作战,这支游牧民族进来就对安逸日子过久了的高句丽进行了阵线上的撕裂。】

【高句丽大量的辽东土地被这支游牧民族吞并,不得已的高句丽朝着新罗和百济所在的位置后撤。】

【弘承四年九月,高句丽联合新罗,覆灭了百济。】

【弘承四年十月,高句丽所侵占的辽东一带土地被这支游牧民族所吞并,他们自称为「金」,同时对南方的强大国家大晟王朝表露出「敬佩」、「服从」的态度。】

【弘承四年十一月,他们呈上一封书信,对大晟王朝的皇帝弘承帝称呼为——「天可汗」,认为「天可汗」不仅仅是大晟王朝的皇帝,也是他们的大汗,他们的主人。】

【弘承四年十二月,弘承帝看到了这份书信,向金人索要税收,因为作为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