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434章

作者:爱开小差

长孙明?

捋须假寐的正英帝缓缓睁眼,在这个时候,他的眼里似乎充满着光芒,精心打理的美髯仿佛是消失了一般,意气风发的模样如同当年初临皇位,披荆斩棘的少年天子。

朕手上的天子剑又何曾怕过血?

第368章 明威将军陆成安,被坑晕的倒霉蛋.

自从杭州府的知府大人张海京为陆成安表功以后。

陆成安感觉自己的人际关系呈现出了一幅「百宾相贺」的飞升状态,这和几个月前刚刚来到杭州是截然相反的趋势。

在人缘上,莫名其妙变好了,似乎当地的每个人都认识他一样,而这些人也不管陆成安认识不认识他们,大多会迎上来庆贺一番。

这对陆成安而言其实是一件好事,用数据流的说法,那就是陆成安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得到提高。

就比如说现在,陆成安就要离开白鹿县升调到杭州府。

这个升迁的速度已经是非常人能想象的地步了。

虽然说和平年代,战功是最容易飞黄腾达的,那也不至于快到这种地步。

陆成安都怀疑正英帝是不是被人下降头了。

就拿路线差不多的戚继光来说,同样是抗倭,戚继光初次登临历史舞台,用了十一年的时间,才从登州卫指挥佥事成为浙江都司佥事兼任参将一职。

可以有权力一人监管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郡。

而唐代的刘禹锡二十一岁进士及第,并且进士及第的第一年就通过了唐朝最难的博学鸿词科,初次登庸,刘禹锡却仅仅是九品的太子校书。

一直到二十八岁,刘禹锡成为淮南节度使的掌书记,可这个掌书记类似于节度使的私人秘书,没有品级。

到了三十岁,刘禹锡终于当上京官,成为唐代正八品的监察御史。

后面的老刘就和大部分的唐代杰出文人一样,处于一个要么被贬要么被流放的状态。

而刘禹锡所考的博学鸿词科,是唐朝选官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那个时代,你光考上了进士,还不能直接做官。

因为唐朝的科举属于起步阶段,并不够完善。

当时的权贵子弟占据了朝堂中的很大一部分位置,因此留给新科进士的官位非常少。

所以说唐朝的统治者又搞了个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只有通过这门考试,你才能真正做官。

同时期的韩愈科举五年考了四次才进士及第,考完了这个,他想要报效国家,为国家出力,还得继续考博学鸿词科,结果考了三年都失败了。

可见正常渠道下,没有门路的人想要升官有多难了!

陆成安对自己的期望值并不高,或者说他就没做好快速升迁的准备,不曾考虑过在正英一朝便能走上手握重权的道路。

毕竟正英帝也没认下他这个女婿。

甚至都看不上他这个女婿。

所以陆成安最早的计划是常规的熬资历。

走养望的流程。

而揍几百个倭寇,在陆成安的标准里面根本不算什么。

大晟王朝输是输在地方官军太久没打仗,其中很多都是挂了虚名拿朝廷军饷的阴兵,构不成实际的作战能力。

碰上倭寇这种要钱不要命,机动性还强的,直接给打懵了。

但和大明朝一样,大晟朝只要缓过一口气来,积极提升地方军备,主将还比较能打的情况下,对付这些倭寇是非常容易的。

摸鱼熬资历的陆成安没想到的是正英帝这会儿突然来了一个大抽风,一下子就任命陆成安跑到杭州府这样的地方中枢区域当守备官。

这个跨越度就太大了。

因为在白鹿县,陆成安能做的事情不多,平日里面只能练练兵,教教县里面的学生一些知识。

而杭州府是地方省会,资源就跟白鹿县不是一个级别的。

下面的所属区域要乡试,都是往杭州府这边来参加考试的,无论是商业、教育、农业、军事,杭州府都是这片区域的核心地带。

陆成安比较气的一点,那就是杭州府所在的位置已经非常安全了,接下来想要摸军功也比较困难。

总不能他陆成安一路顶着上司的嘴,顶到岳父面前吧?

他敢顶王侍节,是因为陆成安知道自己有张海京这一层关系,知道张大人可以给他背锅,所以直接就冲了。

抗张海京的命令,我行我素,那就是让汉王承受这个压力。

陆成安还是不情愿让汉王给他背锅的。

所以从任何角度来分析......都感觉这次升职调任,他操作的空间是往里收缩的。

这岳父怎么不干脆把他踢到平倭大营里去当将军呢?

怎么说岳父都是大晟王朝唯一制衡神!

齐王势大,岳父不得给齐王上上眼药,让他去节制一下齐王的权力?

陆成安在心里琢磨着...不由感叹万分。

白鹿县的县令武祥暗中观察了一下陆成安的神情,在他的旁边开口道:“陆大人似乎有些闷闷不乐?”

这趟,武祥有公务要到杭州府向上级汇报总结,还有些私事要办,恰好陆成安升调杭州,干脆就结伴而行了。

毕竟正逢倭寇不断进犯,这同样滋生了不少的流寇出没,有个猛男相伴,武祥心里是有安全感的。

而陆成安在白鹿县,向来都是不给其他人面子的,明明是王侍节手下的千总却总是越过王侍节的权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这样的人,用狷狂来形容是不为过的,所以武祥看到陆成安似有一些郁闷的模样,这就让他想不明白了。

难道你陆成安这段时间当千总的日子,还不够爽吗?

别的地方,做千总的人,不是给头上的武官当狗,就是给地方的文臣当狗腿子。

陆成安这个千总,骑在王侍节头上作福作威不说,连他这个白鹿县的县令都不敢多说陆成安一句话。

陆成安这个瘟神能别找他的事情,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何况,这次陆成安不是升迁吗?离了白鹿县这个小地方,去了杭州,明眼人怎么看都是一幅仕途通畅的节奏。

可武祥越看陆成安的模样,越感觉陆成安不像是升官发财的喜庆姿态,反而像是受刑挨罚后,被人狠狠降职的状态。

“你不懂。”陆成安有些悲怆地叹了一口气,去了杭州,他又怎么好意思让张海京继续给他背黑锅呢。

同一个屋檐下,那可是走一圈就见面了。

看到得了便宜还卖乖的陆成安,武祥那是非常的不爽,哥几个拼了命想要往杭州跻,想着从穷地方飞升到富庶的好地方。

在你眼里,难道就那么的不堪吗?

原先还以为是陆成安有什么榓事情堵在心里,武祥想套个近乎安慰一下陆成安,听完陆成安的话,武祥心里面真是气抖冷。

但万幸的是,这个瘟神终于从白鹿县这边送走了。

武祥苦中作乐,找到了一个安抚自己的理由。

而奔波数日后。

陆成安和武祥总算是到了杭州府。

作为杭州府的最高领导张海京再次「礼贤下士」,提前就准备好了接待的一切手续,而在杭州府上上下下官员的簇拥之下,陆成安正式入驻了杭州府。

张海京特意置办了一个宅子,给陆成安作为落脚的府邸。

为了迎接陆成安的到来,张海京在杭州府的「上仙楼」里还宴请杭州府里的同僚共赴酒席。

上次是宴请南方文坛的一些文人,这次宴请的主要群体是杭州府为官的官员,也算是为陆成安接风洗尘,介绍一些共事的人。

陆成安确实得给张海京这个面子。

认识一下新的领导班子。

这次宴席,大家是宾主皆欢,虽然陆成安现在是个武人,但是确实是陛下手里的红人,大伙儿心里还是挺想巴结的。

而陆成安则是在这帮人里面物色新的背锅预备役。

只是没想到,酒席喝到一半,又是两道诏旨下来了。

之前是急报圣旨,跑死了马都要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圣旨来的速度当然要比寻常时候快上不少。

可这次的圣旨并非是加急而来的,落下来的速度就显得不急不缓了。

偏偏这道圣旨给的是个别官员。

不幸卷入其中的官员们就苦了。

在大庭广众之下,为了表明对圣上的「赤胆忠心」,都是齐刷刷地跪拜下来,恭恭敬敬地倾听陛下的圣意。

此次落地的圣旨,分为两道,一道是处罚这次平倭不力,沿路上做尽了丢人现眼之事的中低层官员,还顺带处罚了应天府陪都里面的两位兵部重臣。

杭州不是主要的受灾区,所以没人遭到处罚。

重要的是第二道,褒奖陆成安,甚至再次提携陆成安的圣旨。

其中给陆成安加封散官名号——明威将军,又给了陆成安节制东南地区各地城备守军人马,以督齐王的权限。

散官是古代表示官员等级的称号,加给文武重臣,皆无实际职务,大多数官员都有像这样的虚职。

明威将军是正四品的杂号将军之一。

但名头比什么参将、守备要响亮的多,至少听起来像那么一回事,而这次封赏中,最重要的其实是节制城备守军的权限。

这意味着东南地区这些县城的官军、城备守军,陆成安经过合法的手续,是能进行调用的,而且陆成安还能督查齐王的平倭军。

堂堂实权将军!

陆成安都不知道自己是哪一点中了正英帝的意,怎么这官升的就那么顺其自然呢?

而且他竟然还有充分的权力。

还不是那种明升暗降的升迁!不光是升职,就连手上的权力都在扩张。

这道圣旨落下,委实是让参与酒席的杭州官员们彻底震惊了。

从六品的千总再到正四品的明威将军,别人要通过一辈子才能走完的路,你竟然就走了五个月,最离谱的是,这个人居然之前还是一个文人?

再看看陆成安的年龄。

二十三岁的四品武臣,就算武臣地位低,这个年龄,这个品级,这个权力,那都是逆大天的水准。

全场最「惊世骇俗」的那张脸是张海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