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漫:我在大萧条画超人 第38章

作者:月上心偷

“最初,工人们的游行还维持平和,然而,一切在迪尔伯恩的福特工厂前,爆发了冲突,迪尔伯恩警方试图通过向人群发射催泪瓦斯来阻止游行,并开始用棍棒击打游行者。一名警官向游行者开枪,手无寸铁的人群分散到铺满石块的田野,捡起石块扔向警方。”

“愤怒的游行者重新集结并向工厂前进了近一英里。在那里,两辆消防车开始从天桥上向游行者喷射冷水,警察与工厂联合向人群开枪。游行者乔·约克、科尔曼·莱尼和乔·德布拉西奥被杀,至少22人受伤……”

“眼看事态严重,组织者决定取消游行,工人们开始有秩序地撤退。但是福特安全部门负责人哈里·贝内特却开着车到现场,并打开窗户,向手无寸铁的人群射击,他的汽车随后被工人们用石块砸中,贝内特也因此受伤,于是他下车继续向撤退中的人群开枪。警察和福特的保安人员也用机关枪向工人们开火以掩护贝内特,还射死了一名16岁的少年乔·巴塞尔,造成数十人受伤。”

“目前,根据警方所通报的结果,有48名工人被捕,其中一些甚至是在医院的病床上被警察用铁链锁住的。”

底特律“反饥饿游行”。

一目十行的从报纸的新闻上扫过,看到报道最后一行的内容,柯林默默收回自己的视线,叹了一口气。

底特律,一个充满悲情色彩,却又自作自受的城市。

或许它未来衰败的苦果,从这一刻就已经埋了下来。

“参议员呼吁工人的工资损失太低,要用一个星期的收入来维持一个月……”

“全国制造商协会主席艾杰顿认为,支付工资并不能解决工人目前所遭遇到的困境,应该以需求为基础,要以效率为准的方式来处理工人问题,以食物等生活必须要代替工资支付,同时,艾杰顿也表示,他在教堂就已经尽了社会福利责任,已无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接着底特律“反饥饿游行”的下一份报纸上,参议员和全国制造商协会主席艾杰顿的新闻报道,给柯林一种莫名的荒诞之感。

明明,前一份报纸中,在底特律的工人已经因为饥饿,贫穷展开了大游行。

后一份报纸版面,却堂而皇之的刊登着让工人缩减工资,甚至干脆不要领工资的报道。

说出这话的参议员和协会主席应该庆幸,自己不是在底特律。

不然,他们只要敢说出这些话,绝对会被愤怒的工人给撕扯成粉碎。

黎明前的黑暗,往往是最难熬的。

谈及大萧条,世人只知1929,却不知道美国最接近崩溃的时刻不是1929,而是1932。

在这个时期,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跌到了1929年的11%,投资者损失的钱够美国打三次第一次世界大战。

饥饿贫穷下的民众,为了能够生存下去,爆发了多次次殊死搏斗的罢工,然而结果却并不理想。在面对游行罢工,胡佛的表现相对的冷血,当时的国民警卫队和资本家的武装队伍狼狈为奸,对罢工的人群进行强势镇压。

很多没有死在大萧条饥饿中的民众,却死在了镇压的子弹当中。

手拿催泪弹和防暴枪的警察将罢工示威的民众全部关到一个临时营地,不给水和食物,也不让上厕所。

在冰冷的地上蜷缩了48小时之后,抗议者们才被释放,离开时,他们唱起了刚刚学会的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大萧条,一个和资本主义抗争又失败的年代。

第61章 供不应求

“……尼泰尼柯勒(Technicolor)公司发明了一种彩色电影拍摄技术,通过三色印刷技术将黑白电影转化为彩色,华特迪士尼正在考虑将其运用到动画制作之上,拍摄出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动画片……”

继续往下翻阅报纸,关于华特迪士尼的新闻出现在了柯林眼中。

这个时期,华特迪士尼已经崭露头角。

几年前,《威利汽船》上映,在纽约侨民影院进行首映,获得了巨大成功,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全同步的有声动画。

《威利汽船》为华特迪士尼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始人华特更是将1928年11月18日,也就是电影上映的日期定义为米奇的生日,象征着迪士尼的诞生。

动画吗?

柯林并非没有想过,创作和《超人》有关的动画。

只是,受限于时代的发展,大萧条时期的动画技术远没有后世那般成熟。

一部动画的制作周期,往往长的惊人。

就拿几年后华特迪士尼的代表作《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做例,这部长篇动画电影前前后后一共制作了三年时间,在影片的制作过程当中,迪士尼不仅仅需要面对技术上的障碍,同时也需要克服资金上的问题。

据说,当初为了完成《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制作,华特迪士尼前前后后总共投入了一百五十万,但影片的最后完工仍然是遥遥无期。

目前,柯林手中的《信使报》以及《信使漫画》虽然已经为他获取了不小的利益,但还远远没有到支撑其独立制作《超人》动画的水准。

或许,可以考虑和华特迪士尼合作?

看着报纸上关于迪士尼的报道,柯林的脑海中念头流转。

不过很快的,他就将这一想法压下。

至少不是现在,这个时期,就算是华特迪士尼在动画制作方面,也依旧处于摸索的阶段。

更何况,在《威利汽船》取得成功的情况之下,华特迪士尼显然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手中动画人物的创作之上。这个时候,就算柯林找上门,寻求和他们的合作,华特迪士尼也有很大的概率表达拒绝,他们连手上的动画都忙不过来,哪里还有时间去制作其它动画。

所以,需要等待。

对于目前的《超人》来说,动画并非首选。

默默将心中制作《超人》动画的念头压下来,柯林继续将手中的报纸往下翻。

他之所以如此频繁的翻阅报纸,除了获取消息,也是在为自己的漫画创作收集灵感和素材。

作为每周都要在《信使报》上连载的漫画。

如何创作超人的剧情,同样也是对柯林的一种考验。

考虑到大萧条这一时代的特征,很多《超人》的漫画故事,并不适合这个时期。

尤其是后世很多‘正确’的故事,在大萧条,反而并不正确。

所幸,随着【超级脑力】的解锁,虽然在正世界这一能力同样受到的限制。

但是,凭借着能力所带来的便利。

柯林在《超人》漫画的创作灵感之上,始终保持一定的水准。

同时,他也会将大萧条时期的热点事件画入漫画当中,这种打破虚幻的创作手法,给读者一种超人就在身边的身临其境之感。

颇受读者的追捧,甚至不少粉丝来信,信誓旦旦的宣称超人就在自己身边。

自己远在华盛顿的姑母,就曾在一处农场见到过超人的身影。

“超人综合征(Superman syndrome)”又被称为“克拉克效应”,是大萧条时期所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因为某种广为流传的事情,让人们失去了现实和虚幻的分界,将漫画报刊上所看到的故事,错以为是现实所发生的一切。

根据《时代周刊》的调查显示,当时有不少人都曾经认为自己在现实中看到正在的超人出现,这一目击者的对象或者是来自于他们身边的好友,亦或者就是他们本人,总之超人在那个时代似乎随处可见。

……

信使报社,正当柯林专心致志的翻阅报纸上的新闻。

哈里·唐纳菲尔德推开虚掩的房门,走了进来。

此时,他脸上的表情意气风发,早已没有了过往的焦躁和不安。

“《信使漫画》创刊号的发行量,已经超过二十九万册,是时候出版第二期内容了。”

盗版的出现,虽然对《信使漫画》的发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漫画的销量依旧供不应求。

或许,有些人会对此感到无法理解。

但大萧条时期,报纸和杂志成为了人们继广播之外,最重要的娱乐形式。

《信使漫画》一册10美分的售价,或许并不便宜,但这并不妨碍更多群众,尤其是漫画的狂热者,对于漫画的追捧和喜爱。

更别提,《信使漫画》仅仅只是将单本售价定位在10美分的价格。并不代表,只能由一个人来出钱购买,囊中羞涩的《超人》读者,往往会三两个聚集在一起,拼凑出一本《信使漫画》的钱,从报刊亭买下漫画,轮流翻阅。

“这么说,《信使报》第一期已经卖的差不多了?”

放下手中的报纸,柯林看了一眼面前急不可耐的哈里,随口说道。

“就只剩下小部分报刊亭手中,还零星留着一些《信使漫画》,我问过这些报刊亭的老板,除了部分是因为老客户特意嘱咐之外,也有老板干脆就是打算自己收藏下来。”

说到这里,哈里的目光扫过报社内的柯林,眼中满是钦佩之色。

当初,柯林选择加印二十万册《信使漫画》的时候,他的心中还有一些迟疑,害怕如此激进的做法会导致漫画书刊原本良好的势头受到打击,甚至更进一步的,因而使得的出版社破产。

虽然,当初柯林是以合作的理由,找上他们。

但是,哈里和杰克内心都清楚,《信使漫画》的真正掌控者就是柯林,不管是从漫画的创作还是发行的计划,最后都由对方所拍板定案,他们两人所做的,仅仅只是对于漫画的出版印刷,以及发行提供渠道和帮助。

出版社和信使报社的结合,与其说是合作,倒更像是一种变相的收购。

第62章 读者互动

对于出版社被收购的事实。

哈里的态度也从最开始的抗拒,到接受,再到如今的庆幸。

正如之前杰克所说的那般,他们只是众多倒霉出版社中不起眼的一家。

就算柯林当时没有找上他们,也会有其它出版社代替。

在大萧条,最不缺的就是破产的出版商。

只要花上一点钱,这些家伙很乐意为对方工作。

“所以,新一期《信使漫画》的印刷数量是?”

将脑海中的念头收起,哈里看着面前的柯林试探着做出询问。

“三十万册。”

面对哈里的提问,柯林直截了当的回道。

“只印刷三十万册,会不会有些太少了一点?”

听到柯林所给出的数量,哈里脸上的表情有些错愕,不由道:“上个月,首期《信使漫画》我们就已经卖出了快三十万册的漫画书刊,如果再算上盗版的数量,可能早就已经超过了四十万册,这样巨大的发行数量已经充分证明了《信使漫画》的潜力,新一期的《信使漫画》就算不印五十万册,四十,不三十五万册的数量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当初,哈里认为柯林直接加印二十万册的做法太过激进,如今却又觉得他有些过于保守了一点。

市场已经充分证明了,《信使漫画》背后的巨大潜力,现在正是乘胜追击的时候。

静静的,将哈里的分析听完。

毫无疑问,对方的看法没有太大的错误。

事实上,就算不说,柯林也清楚三十万册远没有到《信使漫画》的极限。

而在清楚这一切的前提之下,依旧选择只印刷三十万册的漫画书刊,自然有他自己的理由。

“新一期的《信使漫画》除了重印之前在《信使报》上连载的三话内容之外,我还准备在漫画的最后一页,增加一个和读者互动的环节,在那一页我会创作一个新的反派角色,只要买下《信使漫画》的读者,就可以凭借漫画最后一页的内容参与到这个活动当中。”

“购买《信使漫画》新一期的读者,可以剪下那一页的漫画,在上面留下反派的姓名和故事背景,一旦被选中,这个由读者所创作的反派将会在最新一期《信使报》的《超人》漫画中登场。”

在这个报纸连载漫画过渡到漫画书刊的年代,柯林说提出的‘读者互动’概念,无疑是一个相当进步的创意。

就算是哈里·唐纳菲尔德这样见多识广的出版商人,也不由发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