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举报自己50w开始的企业娘生活 第47章

作者:Nagato Yuki

老美对此当然并不感冒,一上来连续一票否决了五六次,硬生生地把条约生效从4月拖到了6月,但在两国外交系统磋商很久之后,他们还是放行了这个条约,投了个通过,自己也不加入,继续拉小弟搞太平洋条约和扩充北约,还在拉拢印度准备搞印度洋条约,准备搞个三洋条约。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共和国需要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一是欧洲战役结束后的一切经济援助,重建项目,工业援助等等,无论有没有和欧洲国家已经签订正式文件,全部作废,转让给米国。也就是严防共和国的势力进入欧洲的基本原则。

二是对澳大利亚的战局,必须予以一定的支援,米国自己现在确实有点顶不住了。

米国作为联合国的一手缔造者,他们倒对联合国这个平台不怎么感冒,共和国愿意去争这么个联合国的名义就给了,换点实际利益挺好,况且联合国的本体还控制在他们手里呢。

一战后的国联,二战后的联合国,本质都是大国政治妥协的工具,其合法性和权威性也来自大国,而非联合国赋予大国权威。米国搞惯了霸权主义,对这个没有自己加入的联合条约没什么态度。从冷战思维来看,无非是对方像红熊一样拉了一拨人嘛,自己再拉一波就行了。

企业看了看自己舰艏的UNSC涂装,心里总觉得哪哪儿都怪得很,有种说不出来的生草感。

最后她一拍大腿,得出了个结论:一定是因为这些船不行!等全部成了星际战舰,那涂上UNSC不就非常正常了嘛!

PS:感谢两位大佬的宝箱和五万猫饼干,确实没想到会这么支持,因为我觉得写得并不好。不过爆更确实结束了,我不是专职写手,还有很多事要忙,爆了三十多章有点顶不住了。

这个月全勤,所以日常两章起,有条件可以三章,感谢大家支持。

第108章 MAC反轨道拦截

狂暴的电流顺着传输系统无声地从储能系统涌入PDG-2026A的发射轨道,炮口在计算机的控制下稳稳地指向天空云层后的某个高速飞行靶目标,自动装弹机已经将重30KG的钨铁合金穿甲弹送入了发射腔,等待火控系统的锁定和发射指令。

“贝法,目标已锁定,数据链已共享,准许发射。”企业的声音在耳畔响起,贝法感受着新的战斗躯体的强大力量,目光如鹰隼般凝聚。

“收到,预测轨迹中,主炮三发急速射,发射!”

轨道两侧的高能电力狂暴汇聚,一段一段地填满了整个发射轨道,于1.5秒内进入了发射预备状态。

如千鸟鸣叫般的声音响彻东海的海面,和传统火炮不一样,没有狂暴的炮口风暴席卷甲板和海面,比传统火炮低很多的后坐力也没有让船体发生严重侧摇,一道鲜亮的橘红色亮线从海平面直指天空,以每秒5800米(约16.8马赫)速度出膛的合金穿甲弹尖啸着撕裂了近地面的稠密大气,强大的电磁场产生的推力推送着它,近乎无视重力一般,以近乎完美的直线冲向高空。

随后这样的发射又连续以1.5秒的间隔进行了两次,三发穿甲弹均匀地以各自的预测拦截点为目标高速前进,包裹在穿甲弹头的新型高温涂料在剧烈的摩擦高温中不断升华消失,带走巨量的热量,保护着近地面发射的弹丸的头部外形,同时减少质量消耗。

企业和贝法依托着共享数据链,实时共享着计算机的弹道计算,看到三发弹丸拖着长长的尾迹直冲两万米的高空。

与此同时,一个来自大气层外的投射物也在以高超音速疯狂突破大气阻拦,以12马赫的末端速度冲向东海的预定着陆海区。

这是一枚来自西部内陆发射场的DF17A的靶标弹头,配合演xi模拟系统,能够在拦截单位的雷达上尽量模拟虫族空降时候的雷达和红外信号,同时采取了新式的末端姿态调整技术,能够在末端模拟虫族那扯淡的末端变轨规避能力。

它同样拖着长长的高温尾迹,摩擦发出高亮,一路冲向地面,而从侧下方来的三道橘红色弹道,正在冲向它前进路线的预测位置,进行提前量拦截。

双方都是高超音速互相接近,瞬间就从万米之遥拉近到近在咫尺,也就在这时,DF17A在姿态控制系统的命令下,非常稳当地微微改变了轨道,当然在这样的速度下,下一秒就会和原定轨道产生非常大的位置偏差,同时,橘红色的高温亮线险之又险地擦着它的弹头前方直冲天际。

贝法通过企业放飞的高空侦察机,在观测着命中情况,眉头紧皱:“目标交汇...一发近失...二发跨射...三发命中!”

在1.1万米的高度上,天地两道高速轨迹完美交汇,经过特殊设计的铁钨合金弹丸,经过高温摩擦后,形成了自锐弹头,以强大的动能直接贯穿了整个DF17A的靶标弹头,并且余威不减地直冲天际。而靶弹则化作漫天碎片,凌空解体,无力地坠向大海。

“成功了!指挥官!”

贝法非常高兴,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

导演部也立刻发来了拦截成功的确认,整个导演部都非常高兴,这说明了以电磁炮拦截虫群的可行性,虽然在计算机里模拟了无数次,但是真实成功了之后,果然还是不一样的,心里都更加有底气了。

这是一场电磁炮对轨道的拦击模拟演xi,不过已经是演xi的最后一个科目了,尝试在预设以下条件:“轨道卫星观测引导全灭,地面观测系统受到重创的情况下,以紧急起飞的空中战机进行中继观测,引导拦截”

在这种情况下,贝法依然完成了拦截,虽然一发提前了一点点,从靶弹前方穿了过去,第二发迟了一点,从靶弹后方掠了过去,好在第三发还是命中了。

这就说明,即使专业的观测系统全灭,以现在的电磁炮性能和战机数据链的共享能力,依然能实施拦截。

在实际作战时候,显然这种极端状况是几乎不会发生的,虫族要能搞卫星早搞了,同时拦截系统也是集群发射,单门炮能拦截成功就说明集群拦截的可靠性。

同时还要明白,实际上担任国土防空反轨道拦截的电磁炮群,可不是战舰搭载的155MM的玩意儿,都是有着大型地面设施,和专门的发电系统的堡垒群系统,口径300MM起步,初速可以超过20马赫,大号的拦截弹能有一吨,就目前的模拟计算看来,就算是圣甲虫也会被直接在空中干碎,拦截高度也会达到更高的高度。

毕竟都是高超音速再入大气,晚个几秒可能就是好几千米甚至万米,那就离地面太近了,有让对方集群落地的可能性。

当然,以地面堡垒群MAC炮的射程,那就不仅仅是反空降拦截了,本身就可以执行对轨道的清理,在500KM以下的近地轨道,都可以够得到,考虑到虫族的装甲,也基本可以确保300KM以内的无虫区。不过这都是理论,因为在轨道上对虫族的发现和锁定,还是个问题,除非虫群开始集群集合,准备入侵的时候,发现起来才会特别容易。

本次实验,除了对电磁炮轨道拦截的实际进行了测试以外,也进一步验证了贴近实战状态下的MAC炮的性能。

在这些科技资料出现以前,共和国自研的电磁炮也是独步全球,只不过没这么猛,即将完成验证测试进入列装的堡垒炮,最大可以将一吨重的钨铁合金穿甲弹加速到25倍音速,而这些能够大量部署到舰船,前进基地,永固阵地等等地方的中口径炮,在百公斤以下的弹丸也能随意达到15马赫以上。

比起以前的弹丸,不仅重量和初速有提升,更重要的是发射间隔达到了1.5秒一发,配合高效的散热系统可以持续射击,其实战意义的提升不可同日而语。

只可惜某白毛自己不用,又不是老毛子的载机巡洋舰,现在的主力航母都是高度特化其航空作业能力的,因此这么好用的杀虫利器现在就只有给贝法享用了。

当然观者有意,在东海进行这么暴力的轨道拦截测试,东亚怪物房没有哪个注意不到,但是共和国也不掩饰,到这个份儿上也没什么必要掩饰了。

起步和调整的一年已经过了,现在这个庞大工业体系的一切都在步入正轨,良性循环。

敌人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虫族——不论是从实力上讲,还是从立场上讲,都是如此。

PS:今天的更新到此结束,喜欢的朋友支持一下。

第109章 举国备战

六月的反轨道拦截演习,连续进行了多次,不仅仅是贝法的拦截,还有陆基拦截试验,7月份第一批055A改装完毕后,也将进行测试。

这样的拦截看的各国都有点心慌,基本说明了几百公里的近地轨道都已经在射程之内了,不过在贝法拦截成功的当天,国防系统就作出了说明:现阶段开发的对轨道拦截武器,是针对虫族的,不会首先对人类国家在外太空的资产开火。

与此同时,全军也在大规模练兵,主要开展已有对空拦截能力下,对虫族经过MAC削弱后的胶囊群拦截的能力,陆军部队则强调快速机动至降落点予以歼灭的训练。

不仅军队,在全国的城市范围内,也在大量开展应急演练,依托现有的地方武装力量体系,快速引导群众疏散避难。地方部队对落地残兵的上报,封堵,阻拦,包围等等都在加强训练。

虫族的降落规模实在太大,以欧陆的规模来看,动辄就是几千个胶囊,而且还有规避能力,不太可能将所有胶囊都消灭在天上,因此优先对准对方的高价值目标,如圣甲虫这样的空降物,而失去了核心,甚至落地位置也被打散的虫群就将依托从地方巡防力量到二线驻防部队,到主力机动部队的层层体系,分别予以围堵和歼灭。

所以还是反空降能力现在还没达到一定程度,否则就不需要在地方维持着规模这么庞大的二线三线武装,这对财政的负担也是非常大的,而为了减轻负担又不得不将部分经费让地方自行承担,而武装力量的资金来源下放,多少还是有问题的。

当然,最近这段时间,在全国转向战争氛围下,群众倒是大多比较乐观,毕竟那些被三色防水布盖着的重型MAC部件运输车他们看不出什么门道,但是每个城市都在出现的双闪长龙导弹车队还是给了他们巨大的信心。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其实对军事了解很有限,就算给他看电磁炮他也明白不了其中的厉害,反而基于简单的认知,更加相信导弹的作用。

同时这段时间最火爆的商品,除了各种军地体系联合推出的一系列“战时应急包”,就是基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几本神书了。

所谓“应急包”,就是把战争状态下比较重要的各种保命物资都放在里面打包,不少都是新技术的产物,比如纳米止血凝胶泡沫之类的东西。以成本价下发给群众,对于经济状况贫困的群众由街道和村委会免费送到家里去,并且由基层干部反复上门教学和演示,确保群众学会使用方法,同时确保不会出现拿去卖钱的情况。

从以前的基层扶贫的情况来看,有很多由于经济物质贫困导致知识文化贫困的群众,很容易出现把扶贫送的种子粮,种鸡种猪之类的吃掉卖掉的情况,这只能由基层干部不辞辛劳地日常检查加强教育来避免。这些都是涉及到紧急情况下保命的东西,马虎不得。

特别是很多贫困群众会有一种,反正都是国家给,所以思想上就放松麻痹的情况,这是最要命的。因为现在中央财产已经高度吃紧了,今年的财政负债表扩张的非常快,财政系统都快骂娘了。这些贫困群众的一系列应对战争的物质储备,中央负担是大头,经不起大规模浪费的。

而所谓神书,就是《军地两用人才之友》《赤脚医生手册》《民兵干部手册》这几本书,都是当年为了应对世界大战,核战争的条件下搞出来的硬核书籍,从种地到野战防空,从拧螺丝到基础工业,从写情书的方式到战地医疗,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基本能确保在核战争的废墟上知识不断代,快速重启文明的知识需求。

当然在现在的条件下,这几本书都经过了新编,由中央组织专门的专家编写组进行了更新,还扩容了一些分卷,下发给基层。确保哪怕虫族突然搞出了天顶星科技,把地表打成了废土,文明依然能以至少冷战的科技水平重启。

这些书没有任何一句废话,甚至多余的标点都没有,用精炼简洁到极点,同时绝不含歧义的语句,确保小学文化的人也能读懂每句话的含义。

新的书一共六册,三基础套装三进阶科技丛书,组成了一套丛书,民间给它起了个亲切的绰号,叫“小三本大三本”,同样由基层干部和下沉到基层的高等教育学生向群众讲授,各个高校正在统一组织下,有序地划分片区,像五四的先辈们一样,去对群众讲解这些知识。

这就是现阶段全国备战的一个缩影。

战争,特别是面对这种种族屠杀的凶狠敌人,不仅仅是军队的事,是整个社会的所有人的事,无论是农民还是学生,都在行动起来,为了最坏的情况做打算。

其他的战备措施更是多的数不胜数,比如为了防止虫族的零星渗透,将很多偏远零星分布的群众强制迁出集中到武装力量的保护范围内定居;比如高中大学的军事训练日常化,下半年开学起,将由当地武*装部统一组织为高优先度的必修课,不指望这些孩子能拿起武器当场乱杀虫子,关键是要有组织地进行自保,无序的逃跑就是溃散,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同时也方便和军队的需求对接;又比如基层领导体制改革,在支部书记和乡镇村长基础上,提升民兵领导的级别,组成应急领导小组,统一应对紧急情况下的地方自救,抵抗和人员救援问题。

如此种种,整个国家不仅仅是军事转轨,经济转轨,从上层到基层,从日常生活到体制调整,一切都在以大规模战争的备战情况进行转变。欧陆的战败,刺激的可不仅仅是西方。

与此同时,对于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兴起的大规模的城市防御系统的建设,社会也在全面动员。现在前期施工阶段已经开始了,工地上人满为患,很多都是附近地区的群众自发过来进行义务劳动建设的,工地上到处挂着“人人动员大建MAC炮,家家动手保我家园”之类的既不押韵也不文艺的标语,但是大家的热情是很高的,大概也算是一种朋克吧。

当然,虽然群众现在由于家国情怀和这段时间以来公有制改革的落地,动员热情空前高涨,但作为国家体制是不能真要大家义务劳动的,这又不是德国打到了莫斯科的紧急动员,该发的工资要发,让全国数百万参与建设的劳动者能够消费,这样才能保证经济正常运转。

另外,左翼思潮的回暖科不仅仅是欧洲,共和国自己本身就是这么个国家,现在风向一变,很多充满时代气息的既视感满满的口号也喊出来了。

就比如这个防控孢子感染的事,很多地方打出了“隐瞒藏匿虫族感染者是隐藏在群众中间的阶级敌人”之类的标语,实在是又接地气又科幻风,槽点过多。

可以想象,共和国在全民备战,做比核战争还惨烈的星际战争的准备,遭受重创的西方现在也不好过。欧洲国家现在焦头烂额不说,米国也已经开始了大规模动员,除预备役开始全面正规化备战以外,也开始大规模扩军。由于他们的摊子铺得太大,第一批动员扩军就达到了260万人。

米军计划在三年内,仅计算一线正规部队,就要扩张到800万人的编制。当然,放在二战他这个说法是没问题的,只不过如今以米国的实体工业能力,这个目标估计是要打折扣的,因为首先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重建基础工业。

而西方阵营里,现在最不好过的就是土澳了,因为从去年年底虫族登陆以来,他们已经进行了大半年的战争,虽然虫族的主要精力在欧陆,但不代表他们很好过。

在中欧溃败发生的同时,澳大利亚就明白了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进行了榨干一切人力的总动员。

而到现在,虫族也开始有精力正式结束在澳洲的战事了。

澳洲的事,总归该见个分晓了。

第110章 澳洲战役的序幕

澳大利亚的战局和欧陆的战役不太一样,这里并不是虫族的主要进攻方向。它们在去年年底发动了对澳洲的攻势,欺骗西方阵营将主要精力放到大洋洲,转手在今年年初就发动了规模庞大的欧洲战役,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战果。

而在欧陆的伤口汩汩流血,米国也十分疲惫的当前,它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对已经牵制性进行了大半年的澳洲战役进入了进攻阶段。

虫族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在澳洲总体维持着僵持,在占领了东南部以悉尼为南端,以布里斯本为北端的狭长地带之后,就一直采取着战略上的守势,主要进行着防御战和破袭战,对澳洲广袤地区的交通线路,能源枢纽,农场矿山等等予以破坏,颇有游牧之风,打完就走,让联军不胜其烦。同时活动范围倒是一直在扩大,在五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在西海岸的南部也出现了虫族活动的报告。

而相对的,美澳联军则有了较为虫族的时间来调兵遣将,动员部队。

米军从本土调集了休整完毕的第一骑兵师,第四步兵师,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共计5.5万人及装备,又从夏威夷调集了第25轻步兵师1.1万人,和驻日的陆战队第三远征军以及第五航空军。加上过去陆陆续续调往澳洲的主力军,一线主力超过10万人。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的装备和二线轻装部队。

除了地面部队,还有庞大的海军动员。

太平洋舰队主力尽出,里根号,林肯号,卡尔文森号,三个主力战斗群,以及一百多艘对应的驱护舰部队,还有临时接防到11区,避免驻日军队撤走出乱子的乔治华盛顿号也可以随时支援。

太平洋司令部下辖的2.2万海军陆战队和6个航空联队也被部署到了北澳达尔文地区。

当然,还有一些正在悄悄调往澳洲的大批支援,暂时不提。

而澳大利亚则掏空人力和财政动员了超过60万主力部队,还有大量的地方武装,并配发了必要的装备,大半年的时间也足够进行必要的军事训练。

这当然并非澳洲动员的极限,但土澳地广人稀,中央集权能力偏弱,加上上来就在人口经济中心的东南部遭受了重创,经济指标也一片飘红,以一个工业能力偏弱需要大量采购的国家现状来说,一年不到上百万武装力量的动员已经很可以了。

总体来看,美澳联军的各型号固定翼战机超过了600架,其中米国占主体。地面部队超过70万,澳军占主体。还有大量的陆基和舰基导弹武器暂且不论。

在欧陆的溃败之后,米国急需要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的领导地位。同时,虫族不能从澳洲这个重要的资源产地彻底清除,也是对世界经济体系的重大威胁,特别是接下了欧洲重建的这个单子之后,米国需要这些资源来完成订单,一方面赚钱,另一方面借此机会和欧洲人的钱,来重建国内的实体工业。

和老毛子借三哥的钱重建航母工业是一个道理,米国人当然不差钱,但是谁愿意自己多掏钱呢?用人家的钱帮自己做事是最好的,顺便还能以重建贷款,政治条约等多种方式,继续加强对欧洲的经济政治控制,实在是一举多得。这也是他们要坚持让共和国退出欧洲重建的原因。

联军原定在9月份完成物资,兵员和侦察情报准备后,对东部的南北狭长沦陷区发动闪电收复剿灭行动。虫族的钻地躲避实在是恶心,必须要速战速决才能尽量保证消灭其有生力量,否则就真成了打地鼠了。

同时,鉴于沦陷区的人口能撤的都撤了,剩下的基本没活口了。从7月开始,就将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其中不乏中子弹,先追求尽量减少虫族的数量。如果能迫使对方从占领许久的城区撤出到野外,没有充足的时间构筑地下掩体,在行军队列时对其发动进攻,其收效将是最好的。

而这场规模浩大的战役,其物资消耗必然是惊人的。米国除了军工业还算保留的凑合之外,大量的民用基础工业凋敝一片,因而大量的军队和难民消耗物资,其来源是东亚的共和国。

这也是双方互补互助了,虽然都很看不惯对方,但现在确实需要合作。

米国现在工业还没恢复,东南亚那群家伙的产能和质量都跟不上,11区早就不做这种工业加工了,那么战役和难民安顿的物资缺口是庞大的,只能先找个人顶着。根据放行共和国的联合条约的双方协议,共和国这批加工的大单子利润很薄,基本赚不了几个钱。

而共和国现在则是处在缺时间的当口上,工业升级正在安排,教育体系从高校到中小学延伸改革更是需要很多时间,基础工人的素质提升也需要时间。而现在世界经济凋敝是客观的,国内大批的人口面临失业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有这么一批大单子,可以暂时先把基础工业的存活拖一拖,让工人有活儿干有饭吃,工厂不倒闭。等后续升级之后,就会有新的岗位和新的机器,生产出主要供应国内和对外援助所需物资的产品,到时候这些需求就能稳住国内的经济。

怎么说呢,反正就抗虫统一战线就完事了,虽然互相看着很不爽,但是现在各取所需,大家都能好过一点,不然一边没工业产品得饿死,一边工厂没订单得饿死,谁都别过了。

不过虫子们现在可不是初来乍到了,它们现在已经有了稳定收集人类社会内部各种消息的渠道手段。姑且不说对上层渗透的间谍行为,光是收集人类社会公开在网络,报刊等等地方的信息,看看物资流动,都能分析出大批的物资和人员在向北澳洲集结,你说你总不能是来武装郊游的吧。

当然,反过来说,人类各国现在也知道了,虫族有收集人类信息的能力,那也不敢说这些作战计划就一定没泄密,虽然米国在欧洲战败之后,开展了对中高层军事系统的清查,将一批受到孢子感染的军官都给清除了,但是很难说就不会再发生泄密的事。

就一句话总结,你能知道我的部署,我也知道你能知道我的部署,恐怕你还知道我也知道你能知道我的部署,双方这么一层层套娃式的互相猜疑,反应到实际行动方面,就是各种各样的假信息欺骗,地面各种影子部队的调动等等,米国算是把当年诺曼底登陆的那套欺骗战术全用上了。

而战役开始的实际时间,显然也绝不是本来计划的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