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举报自己50w开始的企业娘生活 第70章

作者:Nagato Yuki

这是新的一批入职的科研系统的人员,采取的是和地方教育系统合作的方式,这批人里面除了聘请的正式成员之外,还有不少地方高校的研究生阶段的学生,他们将在这里一边实践一边学习。不仅有利于学习实践相结合,还有机会接触到自己导师以外的各行各业的前辈乃至大佬级别的人。

这也是现在全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一条路子,本科生阶段多下基层,研究生阶段多进科研和工业系统,既学习理论又提高实际能力,这些年在全国的各个系统都逐渐铺开了,114这个心脏保密基地是伴随着综合城市化改组的浪潮,现在才正式开放。

当然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无奈之举,人才缺口大,而且由于这些年技术发展过快,导致知识传承客观上出现了断层,各个系统都有严重的青黄不接的情况,一方面大规模扩招高校学生,还有新建新的高校,另一方面就是在学制上延长培养时间的同时在接触实际工作这个方面又在缩短纯理论学习时间,这是没办法的事。

徐思霞还是第一次坐这种军用飞机,只能说即使是未来科技的产物,但军用品嘛,在舒适性方面确实不能和民用客机相比。虽然驾驶已经非常温柔了,不过那是飞行员以部队标准的“温柔”。

因此,机舱里的不少乘客,无论是学生还是年纪大点的老师教授,都不同程度地有些反应。

不过小徐同志可没什么反应,因为她自己在虚拟游戏里开星际穿梭机就喜欢玩点花式动作,她的半规管也非常适应这种情况,相反她在一开始的兴奋之后,还觉得有点无聊。

走出机舱,看着眼前这座全新建设,因而充斥着完全的科幻风格的基地城市,徐思霞又重新有些激动了起来。

“小徐,走了,今天日程很满。”

旁边的季武平导师提醒她,同时一支自动摆渡车队已经靠了过来,准备接他们前往会议中心参加欢迎会议。

说起来她的硕导季武平老师年龄也不过44岁,算是很年轻了,这在当前共和国的教育和科研系统内算是一种常见现象。

毕竟科技大规模更新,不仅带来了对原本学术体系的迭代冲击,对很多学阀现象天然构成了打击,同时还有大量的新兴科研领域被开拓出来。无论是知识的迭代更新,还是年轻的高级知识分子的上升,都带来了教育和科研系统的年轻化。相关部门也在这些年相对地逐步放松了一些限制,让很多新一代的科研人物提升很快。

到现在为止,虽然二阶科技解锁已经快小十年了,但相对应的科研系统可以说才堪堪跟上了这一批科技浪潮,在各个新兴领域都组建起了研究队伍和管理体系,这就是社会管理和组织调度的困难之处。

徐思霞最终选择的专业还是行星开发建设,在本科阶段,也表现出了极为优秀的潜力,不仅很快就弥补了自己作为旧时代知识学生的短板,而且以全优绩点和高质量的几篇独立思考的论文被季武平导师看上,这位导师也是年青一代的领军人物,理工科出身,对星际探索开拓这一块的理论研究颇有建树。在过去三年曾联合不同学科的16名新晋学者对星际开拓的可行方案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深入到目前的工业体系一线做了大量资料调查。

这份上交于12月6日的报告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目前很多未来的民用星际舰船和移民建设设计都参考了他们的“一二·六”报告成果,并且对这群青年学者做出了系统内的隆重嘉奖,虽然目前年轻的季导师只是个硕导,但前途可以说已经相当光明了。而能被这样的青年新锐看上,徐思霞的潜力也是非常出众的。

而季导师和他的学生们,将要进行实践研究和学习的单位,是一个新组建的单位,目前基本已经要筹建完成了,以后将作为星际时代大发展的重要牵头工业集团。

星际船舶重型工业集团,简称星船重工,是建立在进取科工下的,继冥河兵工的第二个大型工业子集团。

冥河兵工负责的是各种轻武器以及部分中小型战争载具的研发制造工作,而星船重工负责的就是星际船舶的研发设计制造,目前阶段以中型民用船舶和小型军用船舶的研发制造为第一阶段的工作重心。

曾经由部队和地方财政共同在全国各地建设的几个配套重工业工厂,在过去主要承担着如新型钛合金在内的新材料和部分装甲的设计制造,后来承担了大部分的武装卫星研发制造工作,现在划归星船重工之后,终于能名正言顺地作为“星舰工厂”工作了。

当然,在星级开拓这方面,中央倒不是说要完全由央企一家独大,建设从来就不是中央一个体系的事,地方的积极性要调动起来未来的移民开发才好搞,只不过各省现在虽然自己都多少搞了一些航天工业,不过投入规模和技术水平都还是有差距,只能围着央企做配套,要独当一面还是需要时间。

而徐思霞这次跟着导师过来,要做的当然不是星际船舶的研发制造,那是她男朋友的专业要做的事。季导师团队负责的,是对进一步研究有组织的人类在星际空间和外星球的活动建设的原则方案,从地外空间活动的常识到移民建设的经济规律和管理方案等等,由此牵引舰船设计制造的合理性,不仅包括民用的移民开发的问题,包括军队作战需要注意的各种情况也需要考虑。

毕竟先驱老师虽然牛,可以确保技术方面的东西给你整的明明白白的,但舰船乃至各种工程机械设计的符不符合自己的实际建设需求这个就不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了。

当然这些事不是他一个团队在做,各个智库有很多团队都在探讨,而且大部分要论资历恐怕比新晋的季导师还要老一些。

理论先导,基于各种已有信息科学地做好各种方案,不打无准备之仗,这也是老传统了

第168章 年轻人的第一款星际战舰

行走在基地城市的街道上,这里的科幻程度远超想象,毕竟任何转化出的新技术实验性小规模运用都是现在这里展开的。

在这里不仅能看到各种飞行民用载具和悬空的轨道交通,宽阔忙碌的地上步行街上也到处都是无人的公共设施,包括垃圾桶都是自动机器人到处跑着执行清洁。然后在低空中专门有一个范围空域,有大规模的物流系统,中小型的无人机以自己的强大载重能力带着大批快递到处分发到每一个用户手里。

只不过,目前这座城市到还不是真正的生活城市,还没有许多超高层建筑和红红绿绿的光污染,整个城市显得很干净,除了忙碌的工作者之外,就只有隔一段距离设置的城市中控电脑的服务站会发出声音。

坐在电动摆渡车上,徐思霞非常新奇地看着这里的一切,这里的先进程度远超想象,就算是本就先进繁华而且离这里也非常近的魔都也没这么先进。

如果这里再多一些超高层建筑,大概就是一般人想象中的几个世纪以后的城市样貌吧,没有赛博朋克式的光污染和贫富街区分化,还有混乱和犯罪,整个城市科幻而井然有序。

嗯,当然单纯的这种先进感是绝对没有特色的,包括徐思霞在内的所有人第一次来都会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他们看到街上许多位置悬挂的宣传横幅,还有用先进的全息投影做的各种宣传标语投影,比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为全面建成科技强国而砥砺奋斗”之类的,这一下子就觉得味道对了。

这个基地城市到处都是禁区,基本走到哪都是看保密等级的,特别是有部队驻扎的地方,毕竟这个基地性质特殊,容不得马虎,在基地城市的某个边缘方向,还能看到新建的航天场区的建筑群,行星战略防御部队的驻地也在那边,那里是等级非常高的地方,像徐思霞他们这种没有特殊审批的临时证件是进不去的。

要说起航天场区的建筑群目前最显眼的,就是一大群磁轨发射架了,导轨很长,不过它们的作用并不是旧时代的火箭发射架,而是空天战机的出发阵地。

这里驻扎着一个新型空天战机的战斗师,也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五支师级轨道战机的驻地之一。外形和军刀有些神似的这款轨道战机在三年前才批量定装,编号J-81,成本也比较高,目前部署的规模不大,除了和虫群进行行星轨道权的夺取作战之外,一般使用得也不多。

它只是一款过渡性的装备,和真正的带能量护盾的军刀当然没法比,将来会有更好的空天战机接替它。不过虫族目前的轨道战斗力实际不算强,欺负欺负无人的小卫星当然乱杀,但它们现在没有恢复星际水平的空间战斗力,只能用山寨的米国的大气层内的战机改吧改吧部分设计,加个暴力堆功率的生物引擎在大气层外用,用以前的生物兵站当做出发阵地,那当然性能跟不上了,在东南亚战役进行期间,轨道上的战争也发生过4次,在轨道战机和地面反轨道火力的配合下,基本上来说北半球中纬度区域的中低轨道控制权都在人类手里。

当然也不能高兴,因为虫群还是老样子,在战斗中进化的速度很快,它们在轨道上的兵器在不断地损失中暴力迭代优化,现在也已经颇具威胁了。同时地球大范围的纬度上空的轨道,包括重要的地球同步轨道都丢失了,大量卫星被摧毁,这给人类的信息获取带来了巨大的劣势。现在仅有的卫星要么像共和国一样靠着航天技术强行控制在北半球中纬度范围内,放在安全区,要么就小型化低成本化,当做消耗品发上去看看情况就等着被毁,每场战役都要损失许多的临时卫星。

为此,联合条约和米国的GDI都不约而同地在大规模地发展地面信息侦察手段,包括大建地面基站系统,否则连信息传输网都解体了。

只不过,米国这次又开始玩新花样了,这些年自从自己的GPS损失之后,除了搞临时卫星计划之外,他们好像对发展轨道战斗技术没什么兴趣,像那些机甲那样的奇特技术倒是搞的全面开花,连他们的信息基站系统都用上了奇特的新技术,和其他欧亚国家搞的电磁波相比颇有点玄学味道。

米国人管自己新开发的这一整套技术叫“泰伯利亚技术体系”,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搞到的技术,连用的能源和许多矿产资源看着都不像是地球上的。比如GDI现在的战争载具,引擎喷口也是幽蓝光芒,但是烧的却不是共和国那样的氢能源,甚至他们的固体能源块都呈现一种非常难以言喻的半透明深蓝荧光体,还有着奇特的相变形态,实在是看不懂。

总而言之,GDI现在不仅政治上和经济上和共和国带领的联合条约有分道扬镳的趋势,甚至自己的技术体系和发展道路都有点超脱人类的感觉了。别的不说,米国现在不仅用着这些新技术,连他们拥有的观测干涉“异能者”都远超所有其他国家加起来的总和一个数量级,而且还在快速增加,颇有点玄幻。要是他们现在管这些技术叫魔法估计也没什么违和感。

相对的,共和国至今都没有出现过能诱发观测干涉现象的人出现过,至少国家体系里没记录到任何案例。

共和国的群众们已经开始管米国的这些玄学玩意儿叫“灵能”了,总之如果不是人类一下子超进化了,那必然就是米国整出了些什么骚操作。

转眼间,城市里的观光时间就结束了,徐思霞颇有点激动和感慨,现在对于自己当初的专业选择非常满意,同时,她感觉视线一暗,下意识抬头,一艘两百多米长的战舰,在她震撼的目光中,安静而平稳地划过了她头顶上空,只是空气中能够感受到一种巨物划过的剧烈震动,还有相对安静的低噪音引擎声。而在愣神之间,战舰已经快速划过了她的上空,向着航天区的着陆场而去了,此时能看见它后方的引擎喷口直径比任何战机的引擎都要大,但是却没有狂暴的炽热气流扰乱地面上的一切。

“反重力?”

徐思霞脑子里冒出这个概念,不禁小声嘀咕道。

“走了小徐,前面分发工作证件了,是你以后在这里走动的保障,别整丢了。”

前面是曾经来过这里的导师的催促,徐思霞目光炽热的看着这样的飞行战舰,对于星际时代的到来再也没有任何怀疑。她的脑海里,已经开始畅想,人类移民火星的未来了。

当然,时间会证明,火星只是将来的第一站,而且是很短暂的一个阶段,很快,人们就将走向系外星际空间的广阔未来。

PS:老规矩,上罗马短剑级巡游舰和军刀的图,这个船只有240多米长,原设定乘员只有15人,不能额外搭载陆战队力量,算是非常小个头了。同时,就这个小个头战舰,竟然也有跃迁引擎设计...

第169章 中央已经决定了,就由你来...

“企业同志,中央已经决定了,就由你来担任这个组建第一支太空舰队的光荣任务。”

坐在会议室里,在李老司令的对面,企业感觉有点麻,如今的她当然和当年初上战场的菜鸟不能相提并论,但确实还是没想到太空舰队组建的这个任务就直接交到自己手里了。

“额...这是否有点...”

“怎么,信心不足?”

“一点点。”企业伸出手捏着指尖做了个一丢丢的动作,非常谦虚地表示了对自己能力可能不足的担忧。

“你已经在部队里待了十年了,大大小小的战斗也经历了这么多,还有这些年打下的扎实指挥管理理论基础,这件事我看让你来做完全没问题嘛。”李老司令大手一挥,直接表示了自己的信任,“这是我亲自向大执政官申请给你的任务,培养就是要全方位嘛,你都是个少将了,那自然不能只会战士的战斗方式,还得会实际管理指挥。”

“可是...这星际舰队...我不会啊...”

屑白毛非常实诚,倒也是,水面舰队她现在确实已经驾轻就熟了,这上了轨道的事儿,那对人类来说还新鲜着呢,确实没太多经验可循。

“我会吗?我们都不会!虫族也许会,先驱老大哥也会,可是啊,人家不教给我们,让我们自己摸索。”

“凡事都有第一次嘛,也不用太过在意这个失败。况且我既然亲自举荐你,军事委员会也都同意,那就说明大家都是信任你的能力的。”

“...额...那好...”

老司令看她还是一脸犹犹豫豫的样子,登时就不乐意了:“你呀,哪里都好,就是这样不够自信,你看看人家米帝家的企业,我听说你们这些年轻人以前还管人家叫老婆呢,怎么连老婆都不如?”

这话不说还好,现在让一个老长辈还是海军的老司令对着你说二次元那些破事,还真有点臊皮,羞得很。

“干脆点,回答我,拿出气势!”

“是,尽全力完成任务!”

“这就对了,以后就是要有这样的气势,要有精神。”

老司令最后分别时还叮嘱道:“以后你就是将领级的军官了,和水面舰艇部队里很多有经验的同志帮衬着你不同,你要独当一面了,很多时候要你最后拿主意,要相信自己的判断,记住了吗?”

“记住了。”

“还有,别总往火线冲,要注意安全,你是指挥,还是旗舰,要动脑子打仗而不是靠蛮力...”

老司令像家里的爷爷一样,虽然满口信任,但临行总还是忍不住叮嘱来叮嘱去,都是些过去这些年无数次对企业絮叨过的东西。

听完了老人家的唠叨之后,企业带着任务奔赴自己的新位置了。

114基地现在准备了6艘罗马短剑级,全国加上还在建造的,第一批次共有9艘。说起来舰艇乘员不多,但就像现代复杂的战机一样,维护保养实际运作起来还是很需要一整套系统和大量的人手设备的。

而舰队的第一批船员战士,现在则是在全军范围内精挑细选,摸索阶段当然是上最优秀的人,不过这个优秀和航天员那样亿级人口基数里挑选显然还是不一样的,毕竟这是星际大航海时代了,技术已经允许更多的身体条件普通的人上天了。

将来要开工建造的体型大一倍以上的护卫舰和更大的战舰,还会搭载有编制的陆战力量,那就更要做到非特殊化才行了。

共和国这么积极的开始进军太空,答案当然不言而喻,目标就是冲着直捣虫巢去的,一直缩在地球上在战略上始终是被动,而且资源有限。虫群不仅资源占据优势,而且一直以来几乎都可以自主选择任何想要的时间和地点发起战役,这就是战略上的被动。

想想一艘几百米的护卫舰都是百万公吨,上巡洋舰乃至航母级别的那消耗的资源就更是天文数字了,共和国目前掌握的这点资源产出根本跟不上。拿下月球这个巨型钛矿和氦3储备基地,才能为后面进军火星老巢做准备。

至于具体的计划方案,就在中央刚刚转交给企业的战略规划书里。企业正式接受了这个任务,不仅仅是成为舰队指挥官这么简单,也代表着她将正式脱离水面舰艇,成为星际舰船了。

只不过和俾斯麦无法适应共和国的原有战舰舰体一样,企业现在也没办法将这些定位在小型巡游舰的罗马短剑编制为自己的新舰体,事实上她进入二阶科技树后的新舰体槽位一直空着。

不过用不着等多久了,共和国的二阶科技树爬升任务做的还算顺利,虽然那个附加条款,也就是全民科技素养提升的任务显然离完全达标很远,但任务本体做的都还不错。各类工业产能平均增长超过千倍,成熟的大气层内外运输系统无论是巡游舰还是渡鸦都可以做到,核聚变为代表的能源能力比起2027年提升了超过600倍,倍率增长就是这么可怕,星球级人工智能貌似可以用cortana暂时顶替...

总的来说,离任务完成已经差的不远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先驱应该就会认定完成任务了,到时候三阶科技树解锁,企业就有UNSC贡献的航母这一级的主力舰使用了,不仅如此,还有非常好用的凤凰级殖民船到时候也都有了,共和国的移民计划也就可以进入实际准备阶段了,当然制造起来也还是需要点时间的。

在这之前,她就只能在轨道上搭乘罗马短剑凑合了。

也就在这时,系统突然弹出了提示,一笔新的积分已到账。不用说,这肯定是正在外执行任务的俾斯麦的杰作了。

这些年,她前线去的少了很多,俾斯麦可是她收入来源的半壁江山,说的格局再大点,可以说给共和国科研系统作出了杰出贡献。

对此,白毛曾感慨到:战列舰娘确实是厉害。

不过贝法立刻就很不给面子地提醒道:“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那就是指挥官战斗力可能偏弱呢?毕竟您看,米国的大企业可是在各个战场都战功赫赫啊,都快成全球战争偶像了。”

此言直接终结了话题,让白毛在心里不断感叹,贝法怎么这些年越来越有隐藏的腹黑属性了,白毛经常被呛得哑口无言。

不过这些年,共和国一直在大规模地夯实二阶科技为主的新技术基础,各种应用层面的工程和项目都上马了很多,因此企业这里的积分相对来说一直处于一个略有歉收的状态,现在科技基础比起刚开始的多个层级分裂,上层飘在空中基础工业陷在地里的情况好很多了,这也是现在各种航天工业产品能逐渐量产的底气。

但也很容易想到,这样一来也就没那个多余的资源去尝试召唤新舰娘了,毕竟那个实在是风险太大了,很可能血本无归。而随着现在各方面建设自己进入正循环的正轨,开始出现一些资源富余,同时三阶科技树已经遥遥在望,那么新舰娘的事也就可以慢慢提上日程了。

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希望来一位战斗力比较强的,这样不仅有利于战场,还可以方便赚取更多科技资源。

至少企业是这么认为的。

说的屑一点,虽然被俾斯麦这么“饲养”的情况,颇有点米虫的感觉,但有一说一,躺着还能来收入的感觉,确实爽。不管是钱还是科技资料都一样。

第170章 世界名画贝法同志在俄罗斯

这是企业第一次接手如此重要的指挥管理层面的任务,要说的格局大点,对后面规模越来越大的舰队来说,这种影响可以说是基础性的。

毕竟,核心源代码嘛,确立的东西对后面所有的层级影响都会很大。

可以想象后面会有一段时间,又是夙兴夜寐的忙碌日子。不过企业现在已经xi惯了,各种本事的增长并不是凭空得来的,她这些年的奋斗和坚持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不夸张的说,国内各大科研院所她几乎都跑遍了,各个重大项目几乎都有她忙碌的踪影,共和国牵引性的科技进步,她功不可没。

不过在正式开展筹建工作之前,她手头还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去迎接许久不见的俾斯麦返港,她在大洋部署已经超过四个月了,在西太平洋第一岛链至第二岛链之间的这个过度缓冲海域,执行了大量作战任务,有力的保障了澳洲资源产地航线的畅通。

和她一起搭档工作的是005舰队群,还有前出驻扎在11区的076编队也经常会搭档任务。像076这样的战舰,虽然看着吨位不大,但一个编队一次就能轻松投送一整支合成营部队,还能提供固定翼空中掩护,甲板还能作为005战机在海面上的移动前哨基地,极大地扩展战机的战斗范围和灵活性,实在是便宜又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