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认贼做父,敲奇观,顺便追小乔 第133章

作者:玛修就是天啊

按照他的想法,民政署和治安署将作为皖城早期权利机构的两个核心,后面则会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逐步从里面拆分出一些类似于教育署、卫生署等平级部门,通过这样的方式慢慢的将原本集中化的权力拆分出去,又不至于一次性修改的太多,犯了和王莽当初一样的错误。

如果前期只是改个名字,后面再一点一点进行拆分的话,无论是民众的接受程度,还是世家的接受程度,显然要比直接照本宣科的进行更改好上不少。

要知道,政治架构从来都是为了需求服务的,盲目的照搬只能够画虎类犬,而作为皖城最高领导的张彦,自然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除此之外,这种方法的另一个好处,则是很好的解决了张彦之前头疼了许久的问题,那就是庐江原本的兵权。

在来到庐江之前,张彦就有些担心在皖城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世家势力会不会像当初河东那样,将整个城市都渗透的密不漏风。

虽说庐江的桥家和他的关系很好,基本不存在什么反目的可能,但周家、以及其他的一些小型的世家,根本没有办法将他们的势力从庐江原本的架构之中筛除出去。

对于那些当兵的普通人来说,自己所属的世家才是真正掌控他们生存命运的存在,张彦又怎么敢用这样一支并不能完全效忠于自己的军队进行作战?

就好像后来的江东那样,在曹操南下之后,这群实际掌控着城池的士族直接选择了开城投降,可以说是实打实的背刺了作为吴国国主的孙权一把。

“蒯祺你记住,民政署和治安署只是两个开始,后续我们会逐渐将农牧业发展、教育等工作从民政署中拆分出去,另外成立其他的政府部门,这些政府部门将统一归属于你直接管理。”

“等到你用了这些小吏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根据这些人的能力,以及他们的做事态度,从里面逐渐挑选选拔出一些合适的人才担任民政令与民政使,这些皆视为吏之上的小官,治安署也是一样选拔治安令与作为副手的治安使,不要求唯才是举,但最起码要做到德才兼备。”

“这样等到一段时间之后,你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便是像我一般掌控大局便可了。”

笑着向蒯祺吩咐道,张彦越想便越觉得这方法实在可行。

只是在他对面,蒯祺却是皱了皱眉头,一副有些不解的模样。

“可是主公……这方法虽说巧妙,但增加了皖城的俸禄支出不说,这要是细分下去,那不得用上十数个部门才能将职能拆分完毕,小吏的数量更是要增加到上千人之多?”

“百姓愚蔽,我们真的能在这皖城找到那么多的人手吗?”

有些为难的提醒了张彦一句,其实蒯祺的担忧也是没错的。

就像刚才说的,任何一套政治体制都有他存在的道理,之所以唐宋之前的历史朝代并没有文武百官的说法,而是统一将文官成为丞、武官称为尉,从某种原因上其实是因为这个时期的人才大多被世家掌控,统治者很难通过推举制来得到足够多的人手。

这种尴尬的情况,几乎一直持续到了推举制与察举制双双被废除,隋炀帝大规模推行科举之后才有一定好转。

而同时代的西方,自然也是深陷于原始贵族封建制度的折磨之中。

要知道,古代明明知道专制比封建更加先进,却迟迟不肯推进专制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真的没有人想到这样的制度,而是因为当初的民众素养不足以支撑这样的制度实施。

对此,张彦自然是早有准备。

“嗯,初期不会拆分太细,肯定是足够的。”

“蒯祺你能想到这一点很好,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当职务具体细分之后,我们就不再需要那么高水准的士子去担任相应职务,就好像九卿之才不比三公,但却可以很好的完成九卿的职务那样?”

“放心去做吧,最开始这两年不会有太大问题,等过两年……说不定皖城的读书人就没那么罕见了呢?”

颇为自信的解释了一番,张彦见蒯祺对于皖城的官制已经没有什么其他问题,就将话题转回到了原本的人口普查上面。

其实,作为手握大图书馆的穿越者,张彦从最开始的时候,就打算在发展一番庐江的生产力后,初步将启蒙教育等工作在自己麾下的领地推行下去。

即便不像未来的现代化社会那样进行完全彻底的扫盲,但读书人这种东西,有一个算一个,张彦向来都是来者不拒的。

相比于将自己的注意力投放在政治制度上面,迫在眉睫的人口普查工作显然让他更为上心。

第二十六章 就这样吧

“冶儿,我们现在还有多少钱?我是指我自己的,不是庐江府衙的。”

随口问了冶儿一句,张彦突然想起来若是进行人口普查,可不仅仅是将数量清点清楚,自己还需要重新编著户口名册,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唔……大概还有两千万钱不到吧。”

“扣除掉主人你买马,以及一些其他的花销,现在应该只剩下一千多万钱了。”

“反倒是庐江和皖城的两个府库里面存量不少,无论是资财还是粮食都还有一些剩余。”

另一边,大概的回忆了一下具体的情况,冶儿小声的答道。

她在昨天抵达庐江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像是其他人那样放松休息,而是很快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之中。

要知道,目前那些张彦名下的产业可都是她在代为管理,因此虽说自己只是一个侍女,但近几日里,冶儿却也是脚不沾地,忙着处理一大堆产业的转移,以及搬迁工作。

正是如此,对于张彦的询问,她才是几乎不用片刻,就回答出了具体的数字。

“好,我知道了。”

“一千万钱左右应该足够用了,反正在短期内我也没有什么需要大幅度花销的地方,军队和城建的支出都会算到整个庐江的头上。”

暗暗点了点头,张彦便向着冶儿轻声吩咐了起来。

“冶儿,你这几天里先不要急着处理那些酒坊、酒楼之类用于赚钱的产业,先将跟着我们从洛阳搬迁过来的那个造纸坊安顿下来,尽快在第一时间投入生产。”

“庐江不比洛阳,目前庐江的纸张使用并没有大规模的推广开来,大多数贫寒人家使用的还是竹简,这太笨重了,更不利于我们接下来的数据记录工作。”

“等下我给你从皖城附近挑选一处合适的地址,就算作是我个人花钱从皖城买下的,你记得将我的私库和公库区分清楚,不要进行混淆。”

“之后,蒯祺,你将这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全部通过纸张进行记录,一式三份,除了给民众自己留底的一份之外,剩下两份均按照民众的居住地编辑成册,用黄色纸张作为封面,全部整理存放在庐江的府衙之中。”

“切记,在黄册的存放地做好防虫防鼠,莫要轻易进行损坏。”

最后一句时将目光转向了身前的蒯祺,张彦可不希望自己费劲心思整理搜集到的人口数据最后还要用竹简进行记录,那样用于存放整个庐江人口数据的库房将会庞大到一个极为夸张且非常不便的地步。

“唰唰唰”的挥笔写下一系列需要调查的数据类目,张彦就这样将那写得满满当当的纸张交到了蒯祺的手里。

……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籍贯。”

“现居住地。”

“还有当前的收入来源和平均收入?”

“额……主公,这是为何?”

大概的扫视了一下张彦递给自己的纸张,蒯祺有些惊讶的发现那纸张上记载的前几项,无外乎就是大汉历代清查人口的时候需要记录的东西,他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可当他看到后面的时候,那明文写着的收入来源和收入这两项却很快吸引了他的注意。

“主公,咱们对于百姓的工作和大概收入也要查?”

“可大多数的百姓都只是种地为生,还有些是作为世家的仆人存在,这些人的收入又要怎么确定?”

“这东西查不准的吧……”

好奇的挠了挠脑袋,蒯祺对于这上面记载的最后两项倒是好奇。

“嗯,肯定是查不准的,但查不准也要查,先查一个大概出来就行。”

“所有务农者就根据灾年和丰年的大概收成,折算出一个平均的数据记录在册子上面,仆从和流浪汉统一记录为无收入者就行了。”

张彦笑着回应道。

要知道,人口普查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执政者能够通过普查到的数据,对自己麾下领土的实际情况产生一个直接的认识。

或许在古时候,这种认识只是为了方便执政者进行税收和徭役,但若是真的想要确定一些东西,那工作与收入这两点几乎就是除了人口数量与结构之外最为重要的。

即便不是一个百分之百准确的数据,但只要这份数据之中有着一小部分是真实的,那对于张彦而言,这东西也能够对他未来的安排起到很大的帮助了。

缺少工匠怎么办?

按照黄册进行查找,找到对应的工匠,并且前往对方的居住地进行征调。

缺少兵员怎么办?

按照黄册进行查找,找到适龄的轻壮男子,询问对方是否愿意跟着自己走南闯北。

需要垦荒怎么办?

按照黄册进行查找,找到皖城内部的无业游民,组织他们前往庐江南部的平原进行垦荒。

就这么简单。

或许在后世,出于个人隐私和安全的原因,很多的人都喜欢在人口普查的时候乱填自己的收入和工作,来防止自己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

但在这个居民还有些蒙昧的时代,在这个民众的隐私意识还没有觉醒的时代,除了那些世家之外,黄册这种东西真的能够为张彦的执政举措带来很大的帮助。

“好,如果没有其他问题的话,蒯祺你这段时间就在原本的皖城县衙之中办公,清查人口的同时维持皖城的基本运行。有什么问题的话随时联系我,没有问题则五日汇报一次大概的进度。”

“就这样吧。”

挥挥手让蒯祺先退回了原位,张彦也不知道对方是否能够将这件事情办妥,毕竟他还有着许多的细节,譬如清查人口时与世家的交涉方法,以及一些其他的东西没有和对方嘱咐。

只是话又说回来,若是想要蒯祺得到锻炼,那他自然不可能事事微操,不然还锻炼蒯祺个屁,简直就是在锻炼他自己。

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独当一面,并且在日后势力扩大时能够将自己的任务妥善完成的帮手,可不是一个循规守矩,胶柱鼓瑟的办事员那样简单。

“回主公,在下必定全力以赴!”

目光之中闪烁着一丝期待与兴奋,蒯祺就这样捧着那一纸调令,坐回到了自己原本的位置上面。

第二十七章 是时候了

“呵呵,好。”

“不过蒯祺你话也不要说得那么死,在调查人口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你要尝试着自己想办法解决。”

“如果有什么需要的话,不管是人力上的还是财政上的,甚至是需要一些庐江军力的配合,尽管来找我便是。”

向着蒯祺吩咐了一句,张彦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调查人口的过程中,肯定会有着不小的困难,蒯祺所遇到的阻力,也一定不会小到哪去。

按照张彦的想法,他会先在皖城作为试点,将皖城的人口彻查清楚。在这之后,当那些民政署的小吏熟悉了清点人口的方法,他也就可以开始考虑将这种方法在整个庐江范围内扩散出去。

诚然,在这个过程之中,人手不足、世家阻碍等因素都会限制人口普查进度的推广,但同样的,想要解决人手和世家的问题,张彦就不得不先一步进行普及教育。

进行普及教育的前提正是清查自己麾下的人口,这是一个循环,必须要有人顶着数倍的压力先动起来,整个循环才能向着好的方向不断改变。

幸运的是,到现在为止张彦的手中也不算是一点底牌都没有,比起那些东汉时期的其他地方太守,最起码他还有着两万名对他忠心耿耿的将士,同时皖城最大的世家桥家还是他的姻亲,想来在他执行政令的时候,桥家肯定不会带头添堵。

人口普查的条件已经成熟,至于剩下的,就得看蒯祺的个人能力了。

其实像是这种士兵配合文人一同清点人口的方式,在一千多年之后的明朝,也曾经被作为太祖皇帝的朱元璋使用过,甚至在更后面的新华夏建国之时,人口普查最为困难的时期,还曾经作为过当朝执政者推行政令的一个制胜法宝。

有着这些士兵的威慑,庐江的士族肯定不会在明面上跟他闹翻,顶多也就是以内有女眷为名私藏一些人口,想办法去偷税漏税罢了。

这都不是什么大事。

要知道,张彦之所以清查人口,虽说也有着方便自己进行征税的原因考虑,但更多的还是想要摸清楚自己麾下庐江这五十多万人的具体分布,同时搞清楚他们的大致收入与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