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认贼做父,敲奇观,顺便追小乔 第156章

作者:玛修就是天啊

“陶恭祖他人虽好,但在识人用人上实在是太差劲了,元龙你在治理政事上明明那么擅长,之前东阳县长做的好好的,陶恭祖却非要调你到彭城担任典农校尉……”

“什么狗屁典农校尉,我从来只听过典军校尉,还没听有过典农校尉这个说法。”

“一边主管军事训练,一边又要用士兵屯田种地,那士兵的战斗力怎么可能和正规军相比嘛!”

“还有你,景兴,你的情况我们几个都是知道的,之前你因为杨老太尉病逝的原因辞官守孝,三年间不知拒绝了多少世家的引荐,早就在那些世家的眼中坏了名声。”

“陶恭祖他这次赶上你三年孝期已满,让你出来散心,说白了不就是帮你摆脱那些看你不顺眼的家伙的制约?”

“要我说,不如咱们兄弟几个一同跟着张使君干了,元龙你文武双全,无论是文职还是武职,想来都能够谋求到一个不错的位置。”

“至于景兴你,更是可以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在庐江平步青云,不比在老家受人迫害要强得多了?”

不得不说,糜芳在演讲方面还是很有些天分的,一点也没有负了他糜家出身的名头。

就仅仅是几息的功夫,只见他又是有些激动的帮着陈登与王朗分析利弊,又是如同连珠炮一般的痛斥陶谦的“昏庸”,替自己的好友陈登陈元龙不忿。

甚至说着说着,他还站起了身子,一副手舞足蹈的表情,完全不复刚才有些慵颓的那副烂样。

“怎么样?等下我估计刚刚派去的使者就会回来了,按照我对张使君的了解,他肯定会设宴宴请我们前往,共同商谈庐江的发展大事。”

“不如等下咱们就一同投效对方,我肯定会帮元龙和景兴你们两个说好话,让使君他好好的重用你们一番的!”

咽了一口口水,糜芳有些激动的看着自己身旁的那两人。

而此时此刻,陈登与王朗两人对视一眼,在对方的眼中,他们都敏锐的发现了一丝有些与众不同的东西。

“额……那,要不还是等到一会宴席上,我们先见识一下那位张使君再说?”

在沉默了片刻之后,还是王朗试探着开口,向糜芳说道。

第二十九章 等会再说

不得不说,对于糜芳刚才的那一番说辞,陈登还是有些心动的。

虽然说自己现在已经在徐州刺史陶谦的手下任职,但就像糜芳刚才所说的那样,陈登他无论是从政还是领军,都有着不弱的信心可以做好,可那陶谦,却偏偏为他安排了一个典农校尉的官职。

说的好听些,这官职是让陈登组织农夫在农闲时间接受训练,增加徐州境内士卒的整体素质。

而说的难听一些,就是让他手底下的士兵不去专心训练,而是转而种地,在保有大量在役兵员的情况下,去增加徐州一带粮食的产出。

这看起来确实十分美好,并且在担任典农校尉的三年里,陈登也确实让整个徐州一带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不止三成,更是让彭城附近的平原号称天下粮仓,只要彭城一年的收成就可以养活整个大汉朝廷的数十万兵马。

可代价呢?

虽说这典农校尉一职让徐州的产量、兵力在纸面数据上好看了不少,可陈登自己却是知道,莫说是和同为北地的青州、冀州兵马相提并论,徐州刺史陶谦手下虽说也号称精兵十万,但这十万兵马如今实际的战斗力恐怕比起兖州,甚至扬州都有所不如。

要知道,仅仅在四五年前,徐州的精兵可还不是现在这一副谁都能上来揉捏一把的纸老虎模样!

古之兵书有云:“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乃精兵辈出之地。”

而虽说这丹阳地处扬州而非徐州,但徐州刺史陶谦本就是丹阳人出身,在他刚刚就任徐州刺史的时候,身边一直跟着一群约莫三千人上下的丹阳精兵,这三千人皆是陶谦的乡党,在北地一带战无不胜,甚至与数百年前北击匈奴的李广之孙李陵手下的五千精兵同出一脉。

在那时候,别说是和其他的北地边军比较,就算是大将军何进手下的皇城禁兵,也未必能够在成建制的丹阳精兵手底下讨到什么好处。

可现在?

回想起自己这些年的所见所闻,陈登不由得在心头感觉有些遗憾。

“陶恭祖他……究竟还是有些老了啊。”

微微抿了抿嘴唇,陈登敢说现在徐州的这三千丹阳精兵,别说是让他们跟祖上那样北击匈奴,以一敌众,就算是让这群人和徐州北方边境的青州反贼较劲,这群人都未必能落到什么好处。

反倒是在种田上面,你去考校对方一些时令农节,对方一定可以张口就来,洋洋洒洒的和你讲上一整天的时间。

确实,现在徐州的粮食是天下最丰足的,徐州的兵马也是汉天下十三州之中数量最多的,这不过是陶谦他将手下的兵农混为一谈,这都是虚的,都是纸老虎啊!

如今的天下已经乱相将显,各地的诸侯都想方设法的忙着扩充自己的武备,一旦未来……天下大变,那这徐州就会成为整个华夏大地上的一块肥肉,任谁都会像上来咬上一口。

心中难免升起了一丝忧虑的心思,陈登只是给糜芳递去了一个莫要多言的眼神,随后便低头沉思了起来,没有再去多说。

和糜芳不大一样,陈登在徐州陈家乃是嫡长子,未来是需要继承陈珪的家主身份的。

因此,就算他此刻对于糜芳的建议感到心动,但为了个人的脸面,为了自己家族的安全,他都不可能直接背叛陶谦,向糜芳那样转投到张彦的门下。

糜芳之所以能够像现在那样随心所欲,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虽说也有着陶谦的性格软弱因素在内,但归根结底,却还是因为糜芳的上面还有着他的哥哥糜竺称着,不需要他糜芳站出来表达立场。

只要糜竺还在徐州刺史陶谦的手底下一天,糜芳的行为就永远只是他个人的行为,而不代表整个徐州糜家的利益。

同样的事情,轮到陈登就不一样了。

在陈家,他陈登才是嫡子,哥哥陈应也不过是陈珪的庶出罢了。

……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受限于自己的出身,导致陈登即使在心中对于陶谦的做法颇有微词,但却也没有办法明着从陶谦的帐下反叛出去,可作为这次陶谦外派的“使臣”,暗地里在张彦这边埋下一颗种子,或是干脆和张彦本人先一步达成协议,却是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

退一步讲,如今的陶谦年龄已经大了,他陈登才二十五六岁,他还可以等。

心中暗暗下定了心思,陈登打算等下自己和张彦见面的时候,就好好看看对方这所谓的“阉宦之子”,到底是不是真的像北方洛阳的世家同袍们所说的那样不堪。

至于王朗那边,在听闻了糜芳的劝解之后,却远没有陈登所表现的那样自然。

“子方,这事……休要再提!”

“现在还不是时候,等见了使君本人再说!”

额角流下一滴冷汗,虽说王朗和糜芳的相处时间并不久,但刚才糜芳的那一番话,却是真真切切的说道了王朗的心坎里面。

王朗是谁?他是一个文人!

文人求的是什么?不过是一“名”二“利”三“尊严”,就这简单的三点而已。

别看他王朗为了给自己的恩师杨赐守孝,几次面对同乡世家的举荐都是闭门不出,他那还不都是为了自己的名声?

君不见,当初老太尉杨赐的学生之中,现在就剩下他以忠孝之形象闻名于东汉的官场,这便是实打实的名声,是他作为一个士子一直在追求的东西。

至于投效张彦的麾下,那剩下的“利”和“尊严”,想要得到恐怕也就是时间的问题。

说真的,在刚才与陈登议论了一番之后,王朗只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距离实现人生诉求这么接近过。

“嘿,景兴瞧你那样子!”

“好了好了,我不说,我不说了还不成?”

“瞧你们那一个两个,明明我是为了你们好,却搞的好像我是个说客一样,谁稀罕!”

另一边,糜芳闻言则是对着王朗猛地撇了撇嘴。

就刚刚自己劝说对方的时候,王朗眼神之中的犹豫神色他可是看的清清楚楚,如今这没过上一会的时间,对方居然又开始装模作样起来,这种厚脸皮实在是让糜芳有些难以接受。

不过没有用上太长的时间,就在糜芳还在心中想着,要不要再劝劝两人的时候,一个先前被他派出去传信的使者便是满头大汗的向着三人走了过来。

“糜公子,糜公子!消息帮您传到啦!”

“皖国侯他说要在今日正午,在皖城官署之中设宴款待您等三位……”

“您看,要不咱们现在出发?”

第三十章 王司徒这人

“哈哈,今天还真是双喜临门,双喜临门了啊。”

“元龙,景兴你们二位有所不知,自打我离别子仲之后,就整日朝思暮想,不知陶恭祖他会为我派来什么帮手。真是没想到,居然是二位跟着子方他一同前来我们庐江这里。”

“来来来,快随我进来坐。我已经下令在这官署之中备好了酒宴,对于庐江的未来,咱们边吃边谈。”

……

且说起张彦这边,自打他在处理政务的时候得知了糜芳归来的消息,便第一时间下令,让官署中的下人备好了酒宴,打算会一会糜芳这个失而复得的世家子,同时思索着该将对方安置到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才算合适。

而没有用上太长时间,门口的门房便是传报,说糜家公子糜芳已经来到了皖城官署,还带上了两个朋友。

由于在先前的拜帖之中,糜芳并没有细说他要带谁一同前来,直说是徐州老家的两个好友,因此张彦倒也没有多想,只以为是一些和他同行的寻常士子,打算一同过来投奔自己。

因此,张彦也是打算顺手将两人一同宴请了,之后在皖城之中挑两个合适的位置将对方安顿下来。

毕竟,现在的皖城正处在发展时期,可以说最缺的就是士子,不管是之前成立的民政署、治安署两个最大的政府部门,还是新设立的宣传署,都处在只要有人愿意加入,就绝对不挑食的状态。

可他没有想到的是,就当他乐乐呵呵的跑到门口,打算将对方三人接到厅堂之时,却是在糜芳的介绍之下,发现糜芳口中的客人显然不仅仅是同乡的好友那样简单。

……

“什么,你是陈登陈元龙?”

你说的可是徐州百年世家陈家的那位陈元龙?

……

“还有这位,王司……咳咳,王朗王景兴?”

“那位经学大家,师从于杨老太尉的王景兴?”

……

“久仰久仰!”

“来来来,二位快随我一同进来!”

“子方你怎么不先和我知会一声,险些怠慢了这两位贵客!”

有些惊讶的看着面前跟在糜芳的身后,一老一少这和和气气的陈登、王朗两人,张彦在最初糜芳为他介绍的时候,第一时间还没有反应过来,脸上的表情都是带着一丝惊愕。

随后,在糜芳的提醒下,他这才想起了,自己在将近三个多月之前,在洛阳城内和糜芳的哥哥糜竺定下的那个约定。

也就是请求徐州刺史陶谦派文臣协助自己治理庐江,而张彦则承了陶谦的一个人情,等到日后陶谦若有需要,则会鼎立为其相助的这样一个约定。

真要说起来的话,那已经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由于糜竺在这三个多月以来一直没有跟张彦通信提起这事,因此张彦还以为是陶谦拒绝了自己的请求,这事情已经没戏了。

然而张彦却没有想到,今天这两人不但跟着糜芳一起来到了庐江帮助自己,同时两人的身份更是个顶个的重量级。

也正是在今天,在糜芳的一番解释说明之下,张彦这才知晓,那位远在庐江北方定居的徐州刺史陶谦不但没有拒绝张彦的请求,甚至还在糜竺的劝说之下,将麾下两个文武双全,既能执政又能带兵的全能型人才给他外派了过来。

……

“乖乖,这恐怕已经是那位老好人陶谦在这个时间段所能拿出来的最强班底了吧?”

“连这种人才都敢往外借,就真的不怕我不还给他吗?”

……

心中暗暗的腹诽了一句,虽说早就在一系列的演义与史料之中了解了陶谦的性格,但在真的面对对方如此力度的鼎力相助之时,张彦却依旧还是难免感觉到了一丝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