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认贼做父,敲奇观,顺便追小乔 第237章

作者:玛修就是天啊

恨铁不成钢的对着张彦又是一番输出,直到太阳都已经升的老高了,鲁肃这才感觉到了一丝疲惫,声音也渐渐的停了下来,开始替张彦处理军队上的一些事务。

还真别说,经过他刚刚这一番牢骚,原本来对他有些陌生的几个将领,却是对这个容貌看起来有些年轻,但却身材魁梧,不似个文人的张彦的臣子升起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甚至就连性格相对孤僻的韩暹,在此刻都不由得侧目多看了对方两眼。

在他的印象里,或者说是包括徐晃、杨奉之类的武将在内,在他们这些受过一定教育的人眼里,敢于像是鲁肃先前那样对自己的顶头上司疯狂输出的臣子,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

而几人不知道的是,当他们对鲁肃升起了一丝好奇心的同时,鲁肃今天原本的目标也就实现的差不多了。

最起码,若是现在鲁肃对几人手里的军队做出一些安排的话,只要张彦不反对,那几人接受调遣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

其实事情本来就是这样。

虽然今天鲁肃确实是对张彦之前的一些安排感到无语,但他倒也没有真的像表现出来那样发火,而是默默地在心理权衡了一番之后,就将注意力都放在了如何将现有的军队都利用起来这一块上。

之所以表现的那么冲动,甚至还在众人面前对张彦疯狂输出……鲁肃一方面是向着几个在场的将领表态,表示自己并不是那种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性格,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在场的几个将领留下一个好印象。

一个莽撞、直爽、有一说一论事不论人的莽夫印象。

要知道,今天鲁肃费了这么大功夫将这些找来,可不是就简单的为了让他们看自己喷人的。

这些将领在日后都是他的同僚,尽快的想办法融入他们,甚至是加入他们便是鲁肃必须要认真考虑的事情。

而既然张彦也都和他说过了,他手下的这些将领大多数都是黄巾系降将的出身,也即是所谓的草莽英雄……

那想要融入他们或者说让他们接受自己,表现出和他们相近或是相似的性格便是非常合适的举措。

低头趁着众人不注意,鲁肃悄悄的瞥了在场的众人一眼。

可以很容易看得出来的,像是杨奉、韩暹等人已经明显对他升起了一丝兴趣,而像是裴元绍、周仓这样出身较低的将领,虽然他们看向自己的眼神还有些不忿,但却也没什么排斥的心思,只是似乎在等着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有什么真才实学,这对于鲁肃而言已经是非常好的事情了。

至于自己的主公张彦……

鲁肃借着行笔的功夫偷偷瞟了对方一眼,却发现此刻张彦竟然也在用眼神偷偷的看着自己。

……

“怎么样,刚才骂的爽吗?”

“嘿嘿,咱俩都是一身毛,你也别光说我是猴啊……”

……

恍惚间似乎是听到了对方的心声,鲁肃有些尴尬的笑了笑。

也是,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人,自己刚才的表现也确实有些过了,张彦可能在一时半会儿反应不过来,不过现在都已经快一个时辰过去了,他意识到自己的目的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鲁肃的对面,张彦用目光注视着对方,直到鲁肃有些不自然的转头之后,这才满意的收回了自己的视线。

只见他靠在这房间的墙壁上,微微眯上了双眼,陷入到了一阵沉思之中。

距离那天和鲁肃第一次见面,已经过去好几天的时间了。

听着耳边鲁肃手里的毛笔在纸面上划过的沙沙声,听着那些将领们凑在鲁肃的身边你一眼我一语的对庐江军队的未来进行这讨论,张彦突然感觉到了一种久违的轻松感。

就好像经过刚才那一番话之后,一个担子被鲁肃从自己的肩头卸下来了一样。

……

自打那一日和鲁肃见面之后,在当天上午,众人便从淮河南岸的钟离国启程,一路向南回到了庐江郡的郡治皖城。

既然鲁肃已经说了,这州来的矿产足以满足自己的需求,那张彦也就懒得再向北跑一趟了。

就和那天鲁肃说的一样,与其纠结从州来将煤炭运回皖城是否划算,还不如干脆就在州来和钟离中间靠近淮河的位置兴建一片新的工业区,专门用来进行冶炼和工业生产相关工作。

当然了,虽然说从州来挖矿运输回来的计划被鲁肃否决了,但之前张彦想要修筑道路的想法却没有荒废。

只不过这一次,张彦将从目的地从州来修改为了州来与钟离中间的区域。

也就是最近才刚刚被命名的淮南第一工业区。

没错,就在那天鲁肃说服张彦修改计划之后,张彦当天就拍板做了决定,将鲁肃所说的那处地段命名为了“淮南”。

这名字的意思倒也简单,淮河之南的土地,直接命名为淮南也并无不可。

当然了,若是真的按照老祖宗的叫法的话,山南水北直射阳光,因此为“阳”;而山北水南之地阳光照射不到,也被统称为“阴”。按照这种规矩,这里应当被叫做“淮阴”才是。

只是思来想去许久,张彦还是难免受到了后世的知识影响,只觉得淮阴这地方应当地处在吴郡才是。这淮河之南,就称作淮南,这才符合庐江的规矩。

虽说现在整个淮南第一工业区还是一片只存在于地图上的荒地,但张彦相信,只要他将三处用于大规模金属冶炼的高炉修建在那里,在以高炉为核心布置一系列的工业生产线,那很快,这里就会变得热闹起来。

工作机会向来都是带动人口迁徙最大的动力之一,就和后世的城市化一样,只要这里的工厂能够给百姓带来足够的工作和收入,那人口的迁徙甚至不用张彦烦心,百姓自然会知道自己应当如何去做。

等到了那时,这所谓的淮南第一工业区……甚至是在未来将会出现的淮南县以至淮南郡,都将会变得名副其实起来。

PS:第二章~

PS2:啊这,之前的章纲被粘了一小段过来,好兄弟你们怎么不提醒我一下。

现在已经删掉了,是正常的阅读内容了,新来的可以直接往下看,老书友也不用在意。

下次有这种情况间贴或者书评告诉我一声就好(

第三十二章 淮南工业区的建设和庐江军队的调动

转眼之间,就又是数天过去了。

在鲁肃逐渐从张彦那边接手了庐江的军队建设工作之后,一切很快就步入了正轨。

如今一周的时间过去,鲁肃已经开始了自己家中和军营两点一线的生活,一边熟悉着庐江几个军团的特性,一边试图寻找合适的目标,让张彦手底下这些被养了很长时间的将士们活动活动筋骨。

至于张彦本人,则是久违的闲暇了下来,终于开始去做一些只有他才能去做的事情。

和后世那种一夜之间天堑通途的效率相比,庐江的效率肯定是有所不足的。

但是相比较于东汉其他地方而言,张彦所掌控的庐江却明显要高出这个时代的其他地方一大截。

虽说张彦返回庐江一共也才半个多月的时间,但先前还处在计划阶段的淮南第一工业区,现在已经正式开工了。

而作为整个工业区的代表性建筑,三座大型的金属冶炼高炉自然是张彦这边首当其冲进行建造的目标。

对于这种能够直接改善生产力的建筑,张彦可是十分清楚,若是这三座还在修建之中的高炉全部投入使用,那对庐江的影响,绝对不仅仅是武器或者铠甲的冶炼这么简单的几个方面。

就好像十八世纪的蒸汽机那样,但凡是生产力——尤其是基础生产力获得重大提升之时,第一个受到影响并且会为之改变的不会是军事或者宗教,便是百姓的生活。

就拿这简单的一个炼铁来说吧,在最早的时候铁器是相当稀缺的资源,因此所有的铁器都被用来生产兵器的锋刃。

而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的产量越来越高,相应的人类社会中先前一些用铜或者其他金属……甚至不是金属的某些物质制作的工具,也渐渐的开始用铁器进行替代。

先是铁头盔,铁衣甲。

再到铁盾牌、铁蒺藜甚至菜刀、斧头、锄头等农具。

若是张彦估计不错的话,等到这三个高炉全部都被建成的那一天,庐江突飞猛进的金属产量甚至能让“铁锅”这种宋元时期才开始逐渐应用在百姓生活中的利器提前出现。

等到了那时,无论是将铁锅作为庐江的一种特色的贸易品向外倾销出售、还是单纯的靠铁锅普及炒菜,再通过显著提升的居民幸福度来增加庐江对整个华夏人口的吸引力,这对于张彦而言都是一件稳赚不赔的买卖。

或许作为一个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张彦的生活中并非没有铁锅,更不是吃不到炒菜。

可作为一个典型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华夏人,能够让自己麾下的“大多数人”享受到生活的美好,这对于他所能带来的快感要远远高于自己去进行享受。

暂且不提这淮南工业区的种种事宜,或许在建设城市的脚步上,庐江从来都没有停下。但除了城市建设之外,还有很多的东西,都在这十五天的时间里改变了不少。

除了将心思放在淮南之外,在这几天里,张彦还通过了不少鲁肃提出的提议,对整个庐江的军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变动。

和之前的几次由张彦主导的军改不同,这次鲁肃并没有去调整军队的编制,也没有对军队的装备做出什么太大的调整。

用鲁肃本人的话说,现在庐江的军队制度和武器都已经是相当成熟的了,并没有什么调整的必要。

甚至在武器上,庐江的几个兵马司的配备还比起如今大汉的平均水平高出不少,隐隐有了当年李陵出居延山时候的水准。

正是因此,这次鲁肃向张彦进言调整的重点并非是编制,而是整个庐江军队配布的调动。

这些调动不再像是先前那样既“应付”又随性,而是真正出于战略布局的目的,让整个庐江的兵马都变得“活”了起来。

……

早在前些日子,鲁肃刚刚来到庐江的时候,张彦就是和他摊过牌的。

无论是庐江未来一段时间即将面临的威胁——比如西南方向来自长沙郡的窥伺以及和庐江东边丹阳郡的山越势力的矛盾,这些张彦都是和鲁肃提过的。

于此同时,张彦还借着自己在朝中的关系,隐约像鲁肃提起了一点未来整个华夏层面上,庐江将会面临的风险。

也就是即将发生的洛阳内战、十八路诸侯讨董,关东诸侯在虎牢关前与西凉铁骑、并州狼骑等顶级边军的第一次碰撞等等。

这些无论是对外防御还是进攻上面的风险,张彦都已经和鲁肃说过了。

对于这些事情,鲁肃也很知趣的没有多问。

他知道,若是以张彦的背景,以及对方在朝中的那位靠山来看的话,张彦肯定比起他们这些地方出身的势力要提前知道一些政治局面上的东西。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几乎没有多说什么,便将张彦所提及的事情当成是了一种一定会发生的畏惧,并为此默默地做着一系列的准备。

这一次庐江兵马的调动原则,很大程度上也和即将发生的军事动向有关。

首先,原本驻扎在南方潜山的庐江兵马司,在鲁肃的建议下被调往了庐江的北方边境。

和多山多水又丛林密布的南方相比,这里虽然气候环境依旧不是很好,但却胜在土地平坦,又比邻淮水,总归是要比在潜山喂蚊子要好上许多的。

这只军队将会在淮水南岸的淮南工业区设置大营,一方面进行军事操练,另一方面,也会抽出空来配合那些工程队,在淮水沿岸修建一条适合防守的岸防工事。

在淮水的庇护下,火炮这种远程投射武器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作用。

而除了庐江兵马司被调往北方之外,在庐江的东方和丹阳交界的地方,讨逆兵马司依旧还是驻扎在那里。

只不过和先前设立大营的方式相比,这次鲁肃直接为张彦挑选了几处可以通行的山坳,并且在山坳处设立关卡,封死了丹阳方向前往庐江的所有道路。

反正现在的丹阳还处在山越的把控之中,丹阳太守又没有实力清缴匪患,那两郡之间的野地早就被山越控制了七七八八,根本就不会有商人愿意通过这条道路前往庐江,反而都是通过江淮两条水路作为替代。

因此,即便是封死了东边的陆路,庐江也不会因此而遭受什么损失,反倒可以让张彦免于受到东方的祖郎等人的威胁与影响。

至于这最后一支军队……在张彦和鲁肃,以及麾下的众多将领们讨论了许久之后,最终还是开始了招募工作。

第三十三章 影响军队战斗力的东西

在张彦犹豫了很久之后,这庐江的第三支军队最终还是开始招募了。

只是和之前张彦招募组建的庐江兵马司、讨逆兵马司不同,这第三只部队在鲁肃的建议下并没有按照之前张彦“十五步五炮”比例进行招募,而是全部选择招募了成本最低的一线抗线士兵,也就是简单的刀盾手。

倒不是说现在的庐江承担不起那么多的炮兵组建费用,要知道,一旦淮南的工业区投入生产,那一切金属冶炼造物的产量都会好起来的。

真正让张彦做出这样的决定的,主要还是他手下兵员的素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