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认贼做父,敲奇观,顺便追小乔 第332章

作者:玛修就是天啊

只是可惜,事不遂人愿。

他明明说了想要在家里赖着,但桥滢似乎是看出了他眉眼之中隐藏着的担心,还是将他从怀里给赶了出来。

……

时间很快入夜,几乎是肉眼可见的,白日里那些疯狂采食的蝗虫,似乎都比之前安静了不少,不再像是白天时候那样漫天飞舞了。

而张彦也是适时换上了一身特制的衣装,就如同那些职业养蜂人一般,用密集的纱网将自己的身体层层笼罩,之后来到了城外众人约定好的地点。

如今的时间是亥时三刻。

在城门口处,早就已经有数百上千名“全副武装”的治安署成员们等候在了此处。并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人数还在不断地向上增加着。

……

“主公,您来了。”

远远的,张彦便见到了一个和自己一样身穿袍服的男人向着这边挥了挥手,算是打过了招呼。

听那声音,正是庐江皖城国的国相蒯祺。

作为皖城的“市委书记”,面对灭蝗的第一战,蒯祺自然也是出现在了战场上,一方面作为督军,同时也顺便了解一下,那一系列灭蝗举措起到的效果到底怎么样。

至于其他的几个县里的县官儿们,譬如王朗等人,则早早的回到了各自的属地主持救灾。

他们和蒯祺不同,无论是现在的王朗还是陈登,都是三十岁上下的年纪,早就已经有了一定的为官经验。

按照张彦的估计,自己手底下这几个主,就算是让他们去担任一郡的太守,恐怕都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更何况是现在担任一个小小的县令了。

也就只有蒯祺,目前还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还需要不断的磨炼才行。

……

“主公,再稍等片刻吧,咱们之前传下去的命令约定的是子时动手,现在还有差不多一刻钟的时间。”

“皖城治安署上下三千多人已经全部到场,这次咱们一共在皖城附近布置了十多个点位,覆盖了城内城外好大一片区域。若是不出意外的话,今夜就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了。”

“只是可惜了那些良田……蝗灾肆虐过后,那土地里怕不都是布满了虫卵,根本没有办法进行耕作。”

“据我估计,至少也要等上几个月……等那些蝗虫都孵化了,再处理干净了,这农田才能重新利用起来。”

“就是不知道,到时候还来不来得及了。”

……

亦步亦趋的跟在张彦的身后,蒯祺不断地向他汇报着现在的情况。

由于他也和张彦一样,此时穿着厚重的袍服,头戴纱网封死的斗笠,因此整个人的声音听起来都有些闷闷的。

两人就这样一边闲聊着,一边沿着皖城的城墙底下漫步。

就在张彦还在苦思冥想,这些聚集的蝗虫尸体要如何处置的同时,一阵沉闷的鼓声从远方传来,先前嘈杂的队伍顿时安静了下去。

“主公,大抵是时候到了,咱们也过去吧。”

拱了拱手,蒯祺轻声建议道。

……

“成,那出发吧。”

似乎是被那鼓声感染到了一般,张彦那那一瞬间有些出神。

随后,他便笑着摇了摇头,跟着蒯祺一起向着前方走了过去。

……

“报数——”

……

不得不说,在古时候,没有那些冗杂的程序与演讲,集体行动的效率还是非常高的。

经过了短暂的报数和点名之后,原本的三千多名治安署官兵顿时按照计划好的区域,被分成了十来个方阵,在各自领袖的带领下,朝着自己的目标区域行进了过去。

张彦还细心的发现,虽说庐江的治安署编制只有三千多人,也就是原本负责守城的那三千名卫兵,但在今天,实际到场的人数似乎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在那些手持铁锹、镐头以及火把的治安官兵身后,还跟着相当数量的百姓。

这些百姓并没有像那些官方人员一样捂得那样严实,却也一个个带着面巾,手里拿着白布制成的兜网,就这样跟在了众人的身后。

……

“什么?主公你说那些百姓?”

“哦……他们是自发过来跟着咱们的。”

……

“毕竟,您也知道,咱们庐江发生了这样的灾事,最着急的除了您之外,恐怕就是那些百姓了。”

“也不知道是谁将咱们要在夜里动手的消息传了出去,一来二去的,也就有不少百姓跟了上来,估计是想要搭把手吧?”

“再加上咱们庐江自己种了不少棉麻,您又专门养了数百个妇人负责纺织……在江东一带,咱们庐江的布匹价格几乎可以说是最低的。面纱和兜网之类的东西,对于很多家庭而言,其实成本并不能说有多高。”

……

另一边,在听到了张彦的询问之后,蒯祺微微思索了一下,便笑着回答了一大串的东西。

可能张彦平时自己不太注意,但是作为皖城的执政官,他在平时工作的时候,是可以接触到很多基层的信息的。

就比如说,虽然庐江的人口众多,因此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消费品的压力巨大,但同样的,在全力生产之下,庐江的粮价、布价甚至是牛马价格都是江东一带最为稳定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姓手中有些许余钱,那为了保住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自带干粮给这些官府士兵打下手,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

……

“原来如此……若是自发的那倒是还算正常。”

“这些人之中,恐怕有不少都是自己家地里的粮食被迫提前收割,才想着过来帮帮忙,早些把蝗灾渡过过去,好去准备接下来抢种一波粮食……”

“这样吧,蒯祺你可以留意一下,这些愿意过来帮忙的百姓,到时候大致做一个简单的统计,就先从这些人的田地开始处理。等到他们的地皮被清理的差不多了,这些人尝到了甜头,肯定不好意思就这样离开,会继续给我们帮忙清理其他地方的。”

……

就这样,随着人群的流动,原本黑压压挤在一起的数千人,就这样分成了十余个小队,朝着不同的方向走了过去。

而张彦和蒯祺也没有闲着。

他们跟随着人数最多的那支队伍,从皖城城门向南出发,行进了约莫有十里多路,这才停了下来。

“好了,已经抵达目标位置,准备开始吧!”

伴随着领头者的一声令下,大量身强体壮的治安卫兵顿时开始忙活了起来。

这些人有的负责挖坑,有些则在处理等下要点燃的火炬,还有些则和身后的那些跟随着的百姓站在一起,不断的嘱咐着什么。

要知道,在古代,兵员和苦力几乎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都是政府掏钱养活这些人,而这些人则替政府做事。

别说是帮着挖坑填土了,就算是被政府临时叫去修城砌墙,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这事儿,他们这些卫兵门清着呢。

就以先秦修建长城为例,几乎在后世的所有教育之中,都描绘了秦始皇帝嬴政多么残暴,征调了大量的百姓前往边关修筑城墙,若是被累死了,就一起砌进城墙里,手段之残忍简直让人发指。

在张彦小时候,刚刚学到这方面的知识的时候,他也曾经为孟姜女等人的遭遇而抱过不公,也为此而感到愤怒过。

可是随着他的年纪越来越大,他懂得知识越来越多,张彦这才知道,当初秦始皇修建长城虽然征调了民夫,但绝大多数的主力,都不是那些连生存都难以保证的百姓,而是当时拥有秦朝正式编制的军人。

根据史书之中记载,当初公元前214年,始皇帝嬴政遣大将蒙括率军三十万北上讨伐匈奴,而后在将匈奴驱逐之后,沿着黄河北部的防线,一口气将所有之前战国时期的城墙链接了起来,这便是最初的秦长城。

没有任何一本史书曾经记录过,秦长城的修筑到底使用了多少人丁徭役……但必须要知道的是,那个时候的秦朝战争刚过,百废待兴,整个国家上下加在一起,恐怕也就只有两千来万人。

两千多万人是什么概念?扣除掉老弱病残,扣除掉这两千万人中的女眷,剩下的壮丁别说是征调徭役了,就算是将全国各地的农田都种完,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加上秦长城并非“修筑”而是“链接”,张彦只觉得,有很大的可能,当时修建长城的主力不是百姓,正是这些大战之后,无事可做的军人。

君不见,华夏在两千年后的那场立国之战结束后,都大幅度的裁撤了军人体系。由此来看,嬴政当初让三十万人修筑长城,未尝没有消耗掉多余人口的想法。

当然了,这些都是题外话。

现实就是,在承袭秦制的两汉时期,地方卫兵这种群体不但拥有给政府打工干活儿的经验,而且还尤为擅长。

铁锹和泥土、石块碰撞的声音不断的响起,最多也就半个时辰不到,上百人就在此处田间挖了数个接近五六米宽,半人多深的大坑。

在那些大坑的中间,领队的人已经开始下令,在往里面堆放柴火了。

不一会儿,一个接一个的,统共十个巨大的火堆便被点燃了起来。

……

“豁——好家伙,这怕是有上千只蝗虫了吧?”

一声惊叹从身后传来,张彦转身看去,正是一个有些年轻,看上去不过才二十岁出头的男子。

那男子手持一根点燃的火把,目光呆滞的看着前方火堆的方向。

在那火堆周围的泥土壁上,数千上万只蝗虫黑压压的一片,如同浪潮一般不断的涌动着。

见到这场景,即便是最熟练的农人也是皱了皱眉头,下意识的往后退了半步。

“好了,还愣着干什么,把白布拉起来吧!”

“就十人一组,用白布围着火堆,其他人则用那些网兜尽可能多抓些蝗虫下来,装进准备好的口袋里面!”

在刚刚出门的时候,张彦其实并没有看到天上有多少飞翔着的蝗虫,这给了他一个错觉,也给了那些治安署的卫兵一个错觉,还以为这蝗灾不过尔尔,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可怕。

等到如今,火焰被点燃之后,众多蝗虫开始慢慢向着火堆的方向靠拢,不少个头较大的,甚至直接跳进了火堆之中,发出阵阵噼啪爆响,这顿时让张彦感觉有些头皮发麻。

好在,在场的人也不全都是这般模样。

只见作为“顾问”被请来帮忙的几个农业司的官员皱了皱眉头,随后便招呼着众人不要再发愣了,开始忙活了起来。

PS:说两个题外话

第一个,可能有的读者已经忘了,汉代一里是250多米,十里地大概相当于现在两公里半,走路半个小时就到了的那种。

第二个,秦始皇修长城到底有没有用过普通民工,我觉得肯定是用了的,但是比例应该不算太大。

当时的秦朝打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大战,从南到北从西到东打了十几年,轻壮其实是死了很多人的,我始终觉得一个领袖应该舍不得再让这些人去送死,种地才是真的。

相反,当时的秦朝是有二十等爵制的,军功可以授勋,我完全有理由怀疑,这是秦始皇在变相裁军,降低军费支出来发展经济。同时让那些武勋派多死一死,有利于集权。

最后就是,这事儿谁也说不明白真相是什么,因为大家都不在那个时候生活过,只能猜。

儒家骂秦朝骂的是非常狠的,毕竟,懂得都懂,法家嘛,汉朝的狗嘛,大家都是要吃饭的。

在加上孟姜女这事儿本身也是传说,咱们总不能说,传说中孟姜女说自己村子里一个男人都不剩了,就真的以为当时秦朝所有男的都去徭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