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开局拿杨老板小金库搞投资 第144章

作者:诸葛黯

“《明侦》作为室内推理节目,场面并不宏大,主要靠内容去俘获观众,那就要避免浮于表面的热度,更要注重的是如何让人把心思沉下去。”

“我觉得可以将《向往》的粉丝团体往这边引,首先《向往》作为慢节奏综艺,受众群体更容易接受《明侦》的设定和节奏,其次,制作公司和平台还是我们三方,减少了纠纷,而且嘉宾阵容也重叠了很大一部分,何老师、杨阳、热芭都在,只要把黄垒给请过来就成。”

徐嘉摩挲着下巴,为自己这个设想感到满意。

前世类似的情况有许多,综艺互相把同档次的班子给请到节目上刺激收视。

甚至不是一个平台,都能抛下芥蒂。

就是有一点共识,那就是双赢。

毕竟两个节目的受众群体不可能完全重叠,双方合作一把,就能扩大互相的收视群体,还能刺激收视,一举两得。

像是直播界,游戏主播跟户外主播炒cp,玩剧本,一样的套路。

“哎,真有那么点意思嘿。”

张军一拍手,灵感被激发了出来,“这么说的话,蛮多综艺都可以互相交融的。”

“就是一层窗户纸,戳破了大家都能想明白,我们最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后面爱奇艺不会不学。”

徐嘉一句话,就让张军心凉了半截。

企鹅就是以复制起家,自然不会奢望其他公司大公无私。

“那也无妨,正好《向往》也该播到第三季了,能再上涨一下。”

张军一脸感慨,“你们嘉行最早起家就是靠综艺,这一块给伱们供血不少吧?”

可不是呢。

光是《向往》起码就给嘉行赚了有上亿的广告分成。

更不必说,推上节目的杨阳、热芭等人,赚足了人气和曝光。

自家项目需要宣传的时候,打个招呼就上节目了。

曾佳还通过这个机会,去跟其他公司交换人情和资源。

算起来,这是一鱼四吃了。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综艺,许多艺人看到了嘉行的上升通道。

一家娱乐公司,艺人最担心的是什么?

没有曝光机会啊。

相比之下,老老实实拍戏是最慢提高人气的路径。

综艺才是方便、简单、见效快。

这也是徐嘉成立综艺部的基础,起码愿意加入的人员能看到希望。

这个希望就是嘉行在这个领域成功过。

“比起你们,我们得的那点不算多。”

徐嘉不动声色地转移开话题,免得造人眼红,“对了,《明侦》你打算什么时候播出?”

“月底吧,等把黄垒请过来,那一期作为首期播出。”

张军眼睛轱辘一转,道出了正题:“我可听说嘉行成立了综艺部门,立项了好几个项目,别想着瞒过我啊,那个个子高高,眼睛小小的负责人我都在年会那天见过,还跟人聊了。”

就知道这家伙还留有后手,这是盯上《吐槽大会》那几个项目了。

“你既然跟人聊了,就该清楚这些综艺暂时处于筹备阶段,还有刚立项的,你着什么急。”

“不盖个章戳个印,我这心放不回肚子里啊。”

“得,算我运气不好,认识了你这么个贼不走空的家伙,综艺可以给你,但是价格还是按市场价走,我不可能置公司的利益于不顾,并且合约要S级的。”

徐嘉就没想过,把这些综艺卖给旁人。

毕竟论起财大气粗来,背靠企鹅集团的企鹅视频才是真正拔根毛都比嘉行的腿粗。

更重要的是,他看重张军这个人,当然要继续投资下去。

哪怕张军之后可能会升到企鹅集团总部。

但对于徐嘉来说,只有利没有弊。

很简单,没有了张军的企鹅视频,嘉行的项目照样卖。

甚至还更好意思狮子大张口,去提更高的条件。

而张军在总部,也可以在其他方面,与嘉行继续合作。

以徐嘉对嘉行的布局,绝不仅仅单纯作为一个影视制作公司,是要成为娱乐领域的一方霸主。

如此一来,跟企鹅总部扯上关系,也是一桩好事。

娱乐跟娱乐圈还是能挂上钩的。

“一言为定。”

张军想也不想,还觉着自己占了大便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这可是嘉行的项目,别说S级合约了。

拿出来,不光视频网站疯抢,卫视方面也不会轻易放过。

谁不知道,嘉行出品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

等到张军离开,苗玉晴再进来的时候。

看到的就是,徐嘉站在办公室的华夏地图前,用手中的笔在某个城市画着圈。

魔都、深城、京城首当其冲地圈上,之后一些二线也给重重地点了一笔。

“联系李旦,问他什么时间回公司一趟。”

徐嘉说到这,顿了顿,“算了,不用他来,我亲自去魔都,公司也是时候建立分部。”

建立分部?

苗玉晴心头一跳,这不但象征着嘉行要扩大势力范围,还意味着又要多出一批管理的位置来。

她大着胆子问道:“您在地图上画圈,是要在这些地方都建立分公司的意思么?”

“当然不,我只是觉得我们不光要充实软件,硬件上也要跟上,实体产业同样要布局。”

徐嘉摇摇头,眼神凝视着地图。

第183章 大人物

抵达魔都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两点。

此时的魔都机场被笼罩在黑夜中,内部却是灯火通明。

“徐总,这儿!”

高亢的声音,以及挥舞的招牌。

令徐嘉第一时间就将视线投了过去。

除了熟悉的高个小眼睛外,身旁还站着胖胖戴眼镜的桩子。

“徐总好,我是王建国,负责文本方面的工作。”

王建国神色拘谨,显然面对徐嘉施展不开。

看得一旁李旦心里着急。

多好的机会啊,入了贵人眼,那就是鲤鱼跃龙门。

白瞎了!

“建国(见过)是吧,好名字,我认得你,上次年会见过。”徐嘉笑了笑,饶有兴趣道:“这算不算谐音梗?”

擦,谐音梗你都知道?

王建国和李旦都傻了,这老板是接触过脱口秀啊。

至少比他们两个想象中的,差别有些大。

“算,不过您这个谐音梗有水准……”李旦闭眼就夸。

徐嘉嘴角含笑地瞥了对方一眼,抬手打断:“开个玩笑,不用当真,要是你们找的选手都是我这种水平,那节目就不用办了。”

一句话,让李旦的心都提了起来。

不经意间的敲打,最为令人畏惧。

难道说,自己引入了太多熟人,被老板当成组建派系了?

其实李旦的确有点私心,好事肯定先紧着自己人,但他初衷绝对不坏。

一顿饱饭,跟顿顿饱饭,他还是分得清的。

想在嘉行立住脚,什么关系都没用,唯一有用的就是把节目给做好。

“徐总,脱口秀在华夏发展时间尚短,我们这个行业的人基本都互相认识,不过我保证,拉进公司和选拔进节目的人,都是秉持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招揽。”

“哎,这个我理解,小众领域嘛,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举贤不避亲,只要能力达标,我来者不拒。”

徐嘉拍了拍李旦的肩膀,看得出后者神色很是紧张。

于是抚慰道:“放心,伱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我既然把摊子交给你,就对你是百分百的信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然大家担心这担心那的,还怎么开展工作?而且我这次来魔都,也是有任务交给你们。”

话是这么说,但实际上徐嘉安排的有人监督李旦领导的脱口秀部门。

信任归信任,可没有节制的信任,就容易出现问题。

徐嘉不会去赌一个人的人性。

李旦松了口气的同时,好奇心也高涨起来:“任务?您说,我们能做到的,拼了命也完成!”

从曾经四处漂泊的文娱从业人员,变成如今一个部门的老大。

旱涝保收的同时,还光鲜亮丽。

李旦可不想再回到从前的生活了。

“调子不必起这么高,在嘉行没有军令状这一说,肯定在你们的能力范围内。”徐嘉缓和了一下气氛,道明了来意:“鉴于公司项目增多,决定在魔都开建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