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 第974章

作者:久违的大晴天

  张之维的提点,吕慈听得很仔细,也很兴奋,他还从没有想过,还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自己。

  如果真能成的话……吕慈看了一眼陆瑾,这莽夫岂不是手到擒来?!任我揉捏?!

  陆瑾见吕慈都去请教了,旋即也连忙去向张之维请教。

  陆瑾和吕慈不同。

  陆瑾有左门长的教导,一路稳扎稳打,张之维并没有什么好指教的,便只让他好好锤炼性命根基,水到渠成便可。

  有了这两人带头,桌上其他年轻一辈也纷纷借着敬酒的机会,向张之维讨教修行上的困惑。

  张之维今日心情尚可,对每个人的问题都耐心倾听,并给出了关键性的指点。

  或许是看他们这一桌都在通过敬酒求指点,其他桌的人也开始跃跃欲试。

  就在这时,一道身影端着酒杯,缓步走了过来。

  正是大盈仙人左若童!

  大佬驾临,那些蠢蠢欲动的人立刻按下了心思,这时候上去打扰,太没眼力劲儿了!

  陆瑾见师父过来,连忙起身让座。

  桌上其他人也纷纷挪动椅子,恭敬地向左门长行礼问好。

  大盈仙人的名号,在江湖上可不比小天师低多少,对于左门长,他们亦是非常敬畏。

  左若童对着他们点了点头:“各位,打扰一下,我此次前来,也是想向之维小友请教一二。”

  “什么请教不请教的!”张之维说道,“左门长说这话,可就有些太过了,晚辈可当不起!”

  “实话实说罢了!”左门长笑道:“之维小友,最近我似有所感,想找你论证一番。”

  “左门长请讲。”张之维正色道,“晚辈定当知无不言,只是见识浅薄,未必能给出高见。”

  陆瑾见此,非常有眼力劲的招呼众人起身离席,将空间留给师父和张之维。

  左门长没有阻拦陆瑾的行为,他今天要和张之维谈的话,事关三一门未来的方向,也确实不适合被外人听到。

  其实,他本来打算等过段时间,上龙虎山和张之维论道,但这次恰好齐聚武当,又心血来潮,便就在这里论了。

  而且天师就在旁边,就算有什么疑惑的,也可以找他们解惑。

  左门长说道:“是关于三一门未来方向方面的,虽然已经证实,三重不能通天,但我思考良久,觉得祖师所留理念,其中精义,未必全无价值,不可一概摒弃。然如何甄别取舍,去芜存菁,左某思之良久,仍觉迷雾重重。”

  张之维点头:“能开宗立派,并且得到异人界的全体认可,三一祖师绝不是什么浪得虚名的存在,即便最终结果与预期有所偏差,其理念必有可借鉴之处。而且,创派理念和实际出现偏差,在异人界很常见。”

  左若童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全性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而且,全性中途还出了个正式掌门,黑衣宰相姚广孝。他改了全性的处世规矩,彻底把这组织,推到了所有人的对立面。

  自打确认三一门逆生三重升仙之路走不通,他便回去仔细查阅了门派史。

  三一门的历史,从祖师林兆恩三岁时写起。

  祖师三岁的时候,儒家圣人王阳明,曾到访林家,夸祖师丰姿卓异,并传授其本领。

  祖师先修心学,后遇瓶颈,弃儒入佛;

  学佛数年又弃佛入道,潜心性命之学。

  性命有成后,他再归儒教修心学。

  五年后,又脱离儒教,自立门户,创立“三教合一”的三一门。

  那时恰逢倭寇来袭,林兆恩便率三一门抗倭,还配合名将戚继光击溃来犯倭寇。

  至此,三一门名声大噪,在江湖站稳了脚,却也仅是立足,远没到如今名震天下的地步。

  但纵观整个门派史,他发现在前朝的时候,出现了两个重大的节点。

  一是康熙五十五年,本来发展良好的三一门,因不遵守朝廷的一些不合理的规矩,被视为“邪派”,遭大规模清洗,损失了大量的弟子。

  后来皇帝轮换,这禁令慢慢也就没人理会了。三一门又开始发展。

  可发展到一定程度,又撞上了之前的症结,三一门依旧不从。

  于是乾隆五十三年,朝廷再次清剿三一门。

  但奇怪的是,这次的清剿力度,比上次还要大很多,但三一门却没像上次那样损失惨重,花几十年才勉强恢复。

  反倒如有神助,越被打击越强,短短几十年就恢复元气,逼得朝廷放弃清剿,还一跃成了玄门大派。

  前些年在他手上,更是有了“天下第一玄门”的美称。

  以前,他只觉得这是祖师爷护佑。

  但后来,他逐渐琢磨出了一点不一样的东西,事有反常必有妖,凭什么前后两次清剿,三一门的结果大不一样?

  左门长开始反推三一门的过去。

  如今门内制度,是前朝第二次清剿后延续下来的。

  而现在的三一门,以术的修行为主,没了玄门的根。

  这个根以前存在吗?

  左若童也说不好,从两次清剿的结果不同来看,三一门在这场浩劫里,定然是变了很多东西。

  因为这些天,他一直在不以术为主、主修性命,但结果就是进展极慢。

  新入门的弟子里,就算是天资顶尖的,下七八年苦功也才勉强到炁化皮肉的地步。

  而按以前的法子,这等天赋的弟子配合提体质的丹药,三年左右就能掌握逆生状态。

  十年与三年,差距显而易见,且越往上走,这个差距可能越大。

  但好处是,风险性降低了很多,几乎不会出现动辄死亡和残废的情况,而且,同等情况下,实力会更强一些。

  在此基础上,他大胆猜测,以前的三一门,或许存在玄门之根,不然何来玄门的称呼?

  毕竟,如果一开始就不是,其他玄门是不会承认的。

  而开始是,现在不是,有可能是因生死存亡问题,而不得改变自身,从稳扎稳打的求道,变成快速提升战力的求术,以求在朝廷的打压下保证传承的延续。

  如此一来,倒也可以解释,为何以前的其他玄门,能任何三一门这个假玄门的存在,并一直延续至今。

  但这些都是后话了,不管过去怎么,现在都不重要了。如今的三一门没了根,他要做的,就是把这根接上。

  而接根最好也最简单的法子,便是参考祖宗理念。

  毕竟不管当年的三一门有没有根,祖师都是圣人弟子,见证过真正的通天之人,其理念定然有可取之处。

  拿着这理念,去请教张之维这位极可能通天的人,或许能有收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

  随后,左若童便给张之维仔细讲述了一下自己的疑惑。

  上次论道,左门长给张之维展示过逆生三重修行总纲,张之维对逆生三重很熟悉,所以也不需要左门长再复述一遍。

  左门长说道:“按祖师的说法,人的性命源自无形无象中的太虚。人初生时,性与命浑然一体,即为先天一炁。”

  “先天一炁再演化为精、气、神三宝。三宝不断消耗,直至人身衰亡,性命也随之消散。”

  “所以,欲要长存不灭,便需逆转此过程,使得精、气、神重归混元,复返先天一炁,进而归于无形无象的太虚,此即飞升之境,也是逆生三重之真谛!”

  “以前我们都单纯的认为,把逆生修至第三重,就能完完全全的复返为先天一炁状态,与道合真,飞升太虚。”

  “结果嘛……确实是复返先天一炁状态了,但只是暂时的,而且先天一炁依旧在消耗。不能飞升也不能长存,只是一个厉害的技法罢了。”

  “但上次和之维小友你论道之后,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也许逆生状态,是境界到了以后,自然而然拥有的状态。”

  “这种状态不需要运炁耗神的转换,它应该是一直保持,不增也不减。”

  左若童沉声说道:“这也是我为什么能一直维持逆生状态几十年的原因,因为它本就应该能一直维持,只不过我们走错了道。”

  张之维点了点头,确实有这种可能,维持一个手段几十年,这本就是一件让人很吃惊的事。

  因为使用能力,需要调动自身的精气神,这可比散步和慢跑之类的运动累多了。

  试问,又有几个人能不眠不休,一直跑几十年?

  在知道此事的时候,即便是张之维也很吃惊,但左门长偏偏就做到了。

  他除了感叹左门长的毅力外,也赞叹过逆生的精妙,效果如此强大的同时,还如此持久,这实在少见。

  但如果,这手段本就是一直维持的呢?

  如此一来,左门长能维持几十年,就有些合理了。

  左门长继续道:“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寻找前进的路,同时,我也在反思过往,渴望查漏补缺。”

  “多年下来,我还真琢磨出来了一点不一样的东西,也许问题不全出在罔顾性命上,而是更大的问题上。”

  “我现在是意识到了问题,但却又有些无从下手之感,所以,来请教一下之维小友,如果是你,应当如何处理。”

第938章 指点左门长,重塑逆生通天路

  不是性命,而是更大的问题……张之维沉吟片刻,说道:

  “听起来很高深,我不一定能够解答,不过左门长但说无妨,我师父还在那里呢,就是有什么回答不了的,也可以请他出马。”

  左门长摇头道:“我已经请教过天师,天师没有回答,只是一昧的摇头,最后让我来找你论道论道,看能不能有所获。”

  一想起当时请教张静清的场景,左若童心中仍觉一丝异样,天师不回答,不是回答不了,而是他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张之维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师父不是一个敝帚自珍的人,他不回答,应该是涉及到了天师度里面的东西,回答不了。

  “既然如此,左门长您请讲。”张之维说道。

  “之维小友可还记得,上次在三一后山论道时,你曾给我提过三点建议?”左若童问道。

  “记忧犹新!”张之维说道。

  他给左门长的第一个建议是向全真龙门学习,借鉴其性命双修之法,补三一之短。

  第二个建议是想办法,在逆生的基础上,继续逆生。

  从练神化炁,变为练炁化精……把仪轨构建而成,暂时的炁化之躯,逆练成永久的血肉之躯。

  如此一来,虽没有逆练回先天一炁,但把后天之炁转化为先天之躯,何尝不是一种化后天构建,为先天浑然的方法?

  第三点建议是向外求。

  逆生三重,讲究把自身练回先天一炁状态,但到达三重之后,全身都已炁化,练无可练。

  或许可以用自身的真炁,去合天地的造化,看能不能找到一个破境的契机。